1、你好,我在百度知道的回答里看到你说你父亲也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有些问题想要请教!
因为父亲有其他疾病,所以情况肯定不一样。他是在4年前做的。花了将近5万,恢复的还可以版。行走步伐要慢,权但不需帮助,上下楼不成问题。坐下弯腰不影响,没有疼痛,但关节活动欠灵活。
建议就是康复锻炼,定期复查。
2、今年25岁,2014年4月份做的髋关节置换术后一年无假体脱落现象,但是髋关节的位置一直疼痛,蹲不下
关节置换术后需要避免哪些运动? 术后6-12个月内,手术肢体任何形式的旋转动作是禁止的,你不能让你受伤的腿向内旋转超过身体的中线,不能使置换的髋关节屈曲超过90度,包括向前屈曲和向后屈曲。 康复科的理疗医生会告诉你运动的方法与技巧,并会向你推荐一些帮助你应付日常生活的辅助工具。记住,如果不按照理疗师的医嘱去做,你极有可能使你的新关节脱臼而不得不再次手术! 即使关节功能已经完全恢复,过重的运动和体力劳动也是需要避免的,置换的关节只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关节置换术后的家庭护理有哪些? 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生活变得容易一些,这些方法包括: (1) 尽量少爬楼梯。对每天的生活做好计划,这样每天只爬1-2次楼梯就能把该办的事情办好。 (2) 避免摔倒。将房子铺上防滑地毯,不要乱扔东西以防绊倒。 (3) 使用能升降的马桶,这样能减少髋关节弯曲的程度。 (4) 在关节完全恢复之前不要养那些很好动的宠物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股骨头置换或全髋节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髋部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第2天便可开始康复功能锻炼,及早恢复患腿的行走、负重功能。在病人开始康复功能锻炼之前,应让患者了解并掌握全髋置换术后的注意点:(1)不要交叉双腿(常规术后病人双腿间置一三角状枕头,以防病人双腿交叉);(2)站立或坐时身体向前倾斜幅度不能超过90°(3)手术后的髋关节避免内旋及过度外旋。当站、坐或躺时,膝盖和脚尖不能转向内侧,应保持脚尖和膝盖直对天花板或朝向外侧。 1 卧床练习 1.1 踝关节跖屈和背屈双脚 上下运动;保持膝盖伸直; 1.2 膝盖伸展练习 仰卧,绷紧大腿前的肌肉,向下压患侧膝部;保持5s,然后放松; 1.3 膝盖屈曲练习 仰卧,轻微弯曲患侧膝部;脚后跟用力往下按,收紧膝盖后大腿肌;保持5s然后放松; 1.4 膝部和髋部屈曲练习 仰卧,慢慢弯曲患侧膝部,使脚跟滑向臀部;始终保持脚平贴床面;再慢慢恢复原位;当脚跟上下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膝部垂直于床面,不要左右摇晃; 1.5 臀部外展练习 保持患腿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保持膝部伸直,脚趾和膝盖朝向天花板;在来回滑动过程中,不能让腿部随意向内或向外滚动;不要试着从床上抬起脚;在床面和腿之间可以放一层塑料纸,以减少磨擦; 1.6 臀部和膝部屈曲练习 仰卧,提起患腿,在髋部和膝盖处弯曲,并且脚部抬离床面;臀部屈曲不能超过90°; 1.7 髋部伸展练习 收紧臀部肌肉;保持5s,然后放松: 1.8 臀部屈曲,膝部伸展练习 仰卧,弯曲健侧腿,脚放平(这对于有过背部疼痛史的病人特别重要);抬起患腿,但不能高于第一条腿的膝盖位置,慢慢使腿部降回到床面,避免突然落下; 以上练习,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练习3遍,理疗师可视病人的术后情况酌减或增加。 2 起床练习 当病人通过上述卧床锻炼后,能主动将髋关节屈曲60°左右时,理疗师即可帮助病人起床、坐立、行走康复锻炼。起床时先以Bridge(桥)方式(即健腿屈曲,臀部向上抬起移动)向健侧移动至床沿,即可用双肘着床用力坐起,坐起时膝关节要低于髋关节,上身不可前倾。起立时可借用助步器的帮助。 3 助步器站位练习 3.1 站位-臀部屈曲练习 向上弯曲膝部与助步器的横杆同高,注意臀部弯曲不能超过90°; 3.2 站位-臀部伸展 保持背部挺直,伸直患侧膝并向后移动腿部(腰部不要向前倾); 3.3 站位-臀部外展 站在离助步器一步的位置,患腿向外侧面移动;保持膝部伸直;上半身不能弯曲或摇晃; 4 步态训练 用助步器帮助训练助步器先行;患腿跟上;健腿第3步;重复。注意:在移动时,不要扭转患侧,转身时应作小步移动。 5 起坐练习 该练习应在坐带有扶手的硬凳上进行,严禁坐沙发病人背向硬凳,双腿及助步器紧靠坐凳,患腿向前移开,病人身斜向健侧,健侧手离开助步器握住坐凳扶手,身体重量侧重于健侧臀部坐下,坐下时保持背部挺直,上身不能前倾。起立时,臀部挪至坐凳最外沿,患腿向前移开,身体斜向健侧,双手撑住扶手起立,然后扶住助步器,起立时保持背部挺直,上身不能前倾。 通过上述5点,病人在术后1周既可起床坐立行走。术后6个月之内均要按照以上5点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防止术后髋关节僵硬、股骨头脱位,以达到髋关节置换手术目的的良好效果。
麻烦采纳,谢谢!
3、人造髋关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很多中年人因关节的软骨表面磨损或撕裂而行动不便;1960年,英国医学家强莱教授在兰开夏郡一间医院开始用塑料臼和金属球为病人替换损伤的髋关节。如今已有成千上万病人装上这种人造髋关节。从大腿骨上端插进金属杆,杆顶有一个金属球,能代替股骨顶部。在髋骨窝中粘牢一个塑料臼,金属球就嵌在臼内。
4、人工髋关节使用寿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工关节的寿命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寿命是指人工关节的磨损时间,现在新的陶瓷以及金属摩擦界面已经能很好的解决磨损的问题,但因为骨质疏松等原因造成的假体下沉及假体周围骨折仍然会存在,国外文献报道髋关节假体的十年生存率大多数都在95%以上,年轻患者做人工髋关节手术应该慎重,但因为年轻无限期的拖下去,造成髋关节功能的严重丧失是不值得的。
5、怎样选择人工髋关节(金对金髋关节假体的优点和缺点)
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种类非常多,如国产的、进口的及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选择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人工关节假体,是患者及其家属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常常难以决断的一个问题。人工关节假体对其形态的设计、表面处理、材料选用、制造工艺以及包装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进口的人工髋关节假体价格比国产的贵1-2万元,但具体是进口关节的效果好还是国产的好,或者说使用寿命更长,目前还暂无定论。虽然国产关节与进口关节在质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国内生产工艺的提高,近年来国产关节的质量也有了改进,其材料也呈现多样化,如钛合金、钴铬合金、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患者髋关节损坏的程度不同,人工关节的选择也会有不同。此外,髋关节是否需要用骨水泥固定、人工关节各自特定的适应症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提高了髋关节严重病损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20 年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是随着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年轻化,人们发现在年轻的患者中,全髋置换术的效果远未达到理想状况,患者年龄越小,置换术的远期效果越差。小于55 岁的患者全髋置换术后假体的10 年存留率仅为80%左右,16 年存留率仅为33%,而在小于40 岁的患者中,假体的10 年失败率高达30%~56%。在导致人工关节中、远期失败的原因中,磨损和松动是最重要的因素。金对金全髋表面置换在10年前开始进入临床应用,金对金的设计比早期表面置换假体(金属对聚乙烯)在冶金和摩擦特性上具有很好的改进,早期表面置换在金属材料、固定方法和界面(增加了金属和聚乙烯的磨损)三方面有不足,新型假体塑性更薄,使用更好的固定技术,设备能更好地耐受。在表面置换使用超过十年以上的国家里,表面置换大概是所有全髋置换的10%,比如澳大利亚2007年是7.9%,许多欧洲国家(英、法、德)使用率从6%到9%。与传统的金属对聚乙烯人工假体相比,新一代金属对金属假体在理论和临床选择上有着较大优势。首先,金属对金属磨擦付耐磨损性能更好。在快速磨损期,金属对金属假体的线性磨损率为25~35μm/年,到第3 年进入稳态磨损期后,线性磨损率降低到5μm/年,容积磨损率为0.3mm/年,比传统的金属对聚乙烯低100 倍。同时,金对金使全髋表面置换和大股骨头全髋假体成为可能,二者分别有利于保留较多的股骨侧骨量、优化股骨近端的应力传导、术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更好。尽管金对金假体有着更加良好的耐磨损性能,但是仍然无法回避由于磨损而带来的金属离子释放的问题,金属对金属关节置换的患者需长期并有可能术后一生均处于这种较高的金属离子浓度环境,长期持续的较高金属离子浓度环境是否会致敏、致癌、致畸以及加重肾脏等脏器负担目前仍不清楚,不过随访至今仍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金对金髋关节假体植入与上述问题有相关性,至少截至目前来看金对金髋关节假体是相对安全的。国外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植入金属对金属假体后,患者肿瘤和肾病的发病率以及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与健康人群并无明显差别。另外,对于金属对金属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应当严格掌握。由于界面摩擦形成的金属离子在体内积聚,且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并有可能通过胎盘屏障,故此慎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和有近期妊娠可能的女性。另外,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可采用表面置换术。而年龄较大、患有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绝经后女性等应慎用表面置换术,可采用全髋关节置换。
6、人工髋关节置换能使用多少年效果如何?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王青: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相当有效的方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病人可以恢复到基本正常生活状态。人工关节有一定使用年限,一般来说十年假体使用寿命超过90-95%,二十年也能达到80%以上,这与假体质量、手术水平、病人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对于某一特定病例很难回答能够确保使用多少年。根据您的年龄,如果您现在就做手术估计今后很有可能需要再做手术翻修。如果等到五六十岁再做手术虽然手术翻修的可能降低,但您今后的二三十年需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因此这是一个生活理念问题:是现在手术在人生最精华的二三十年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还是因为惧怕手术翻修而忍受几十年的痛苦等年老了再手术?这需要您自己拿主意。
7、人工髋关节是那年发明出来的?
20世纪早期,生物和无机材料开始被用于髋关节置换。先对畸形或强直的关节表面外形进行修复,然后在其中插入间置物恢复关节面并使之能够活动。
当时在美国和欧洲,阔筋膜瓣移植物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被广泛使用。1912年Robert Jones 曾采用金箔作为间置物。1923年,Smith-Peterson使用“铸模关节成形术”的概念,替代关节间置衬膜的做法。玻璃首先被用来作为该材料,但随后在取出的标本中发现假体周围有一层滑膜。而后有Pyrex耐热玻璃、黏性胶体等材料但先后被淘汰。直到1937年Venable 和 Stuck研制出钴铬钼合金,才使假体的制作有了相当耐用的材料。现代全髋关节置换出现前,Smith-Peterson杯置换以及随后Aufrac对它的改良均成为髋关节重建的标准。Judet兄弟采用了一种热成形的丙烯酸股骨头假体,但磨损太多。Thompson 和Moore研制了带髓腔柄的金属植入物假体使之和骨骼达到固定,剪力比原先股骨颈短柄更加合理。
John Charnley对全髋关节置换各个方面均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包括低摩擦扭矩关节置换概念、髋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关节润滑、材料、设计和手术室环境等,这使得他成为了关节外科享有崇高声誉――人工关节之父。现代全髋置换就是建立在Charnley假体基础上的。Charnley全髋置换也是其他髋关节成形术效果评价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