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筋动骨一百天,伤筋和动骨在护理上有什么不同?
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在很多人眼里,这个“100天”就是卧床休息100天。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100天里,患者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康复锻炼。对于有的疾病来说,手术不仅并非治疗的终点,甚至还是开始。比如人工关节置换术、骨折手术、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手术结束,都并非意味着治疗的结束。相反,术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工关节置换
专家提醒:
术后缺乏康复训练,易致关节挛缩僵硬。
如今越来越多的髋关节或膝关节损害严重的患者,通过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来恢复接近正常的关节活动,从而最终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但是,人工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之后,很多患者因为怕痛而不愿活动关节,也不愿意接受康复治疗,使得关节活动度减少,导致关节肿胀,严重的可能会发生关节挛缩、僵硬,失去关节置换的意义。此外,如果患者动得太少或不动,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反,如果在人工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接受康复治疗,可以通过消炎止痛和改善循环的物理因子治疗,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通过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步态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负荷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能防止组织粘连与挛缩,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恢复正常步行能力;通过体位摆放、翻身拍背、腹式呼吸训练等预防肺部感染;通过踝泵运动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关节松动术、牵引、持续被动关节活动以及蜡疗、光疗、超声波、音频电治疗、超短波、微波治疗等手段,缓解关节的紧张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关节周围组织和皮肤的弹性,对关节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作用。
2、骨折手术
专家提醒:
康复不及时会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
目前,骨折治疗中,仍然存在着重手术、轻康复的问题,很多人以为,伤筋动骨100天,就等于是卧床100天。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的规范康复治疗的缺失,很可能导致患者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进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相反,如果骨折手术后及时进行康复,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骨折康复手段主要包括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在骨折早期,可抬高患肢并积极进行主动运动,这是消除水肿的有效、可行和花费少的方法。同时可施以理疗,如热疗、超短波治疗、低频磁疗和高压氧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促进骨折愈合。但有金属内固定的患者应禁用理疗。
3、脊柱脊髓损伤手术
专家提醒:
康复介入越早越好。
通常情况下,脊椎骨折、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等手术,患者在术后也可能发生肢体乏力,动弹不得。因此,患者只能长时间躺在床上。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接受康复治疗,患者的感觉会进一步减退或消失,容易出现尿潴留、便秘,要么出现腹泻、大小便失禁。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排痰困难、体温调节障碍、低血压或相对性缓脉,也可能会出现阳痿、月经失调等,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呼吸困难。因此康复应该在脊髓损伤后即刻介入。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当天护理要点包括哪些业务学习
【护理问题】
(1)疼痛:与骨折或手术伤口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后强制性约束不能活动有关;一般会要求置于患肢外展中立位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
(4)潜在并发症:压疮、静脉栓塞、肺部感染。
(5)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6)有肢体废用性萎缩的可能:与长期卧床、皮牵引及功能锻炼差有关。
【护理目标】
(1)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加,保持良好功能位,促进伤口处愈合。 (2)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3)皮肤完整无破损。
(4)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并发症发生或使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
(5)在患者卧床期间,做好预防,不使病人发生便秘。
(6)鼓励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肢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功能。
3、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原则
术后康复训练
2.1 术后第1周 术后当日即穿“丁字鞋”,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部按摩,可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抗阻活动。术后3~5天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且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15s,重复5~10次。术后第5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10°~20°,然后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
2.2 术后第2周 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运动,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时间逐渐延长(30~60min)。一天可重复进行多次,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有条件可用直立床训练;继续进行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包括:半坐―躺转换练习、坐―站转换练习、卧―站体位转换、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器内进行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转体训练等。
2.3 术后第3周 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10s,重复进行10~20次,每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支撑期分解进行,分别进行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并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平行杠内的步行平稳顺利,则应过渡到拐杖步行,有条件进行减重步行;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行抗阻训练,不断提高患侧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借助一些辅助设备独立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洗澡、移动、取物等,以减少患者患髋的弯曲度数;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厕的高度,坐椅两边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让患者尽量睡硬板床,穿松紧鞋和宽松裤,以方便患者完成动作。
2.4 术后4周~3个月 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注意在3个月内,持拐步行、过障碍时患者腿仅为触地式部分负重,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髋的弯曲和负重,还可以在运动平板上进一步改善步态、步速和步行的距离,提高患者实地步行的能力,最后过渡到弃杖步行。
4、髋关节术后需要外展护理使用体位垫?
下肢髋关节术后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病人痛苦,抬高下肢是治疗中时常采用的护理方法之一,且根据治疗要求,需要将下肢抬高20cm~30cm,一般是用棉被、枕头或衣物垫在患者的下肢下,但是患者下肢容易滑落,不能保持下肢被抬高的状态,而且如果所垫之物过高或者过低时,导致患者下肢被过于抬高或过低,影响血液循环效果,患者不舒适。而且单纯的下肢抬高垫,使用功能太过单一,无法满足一些髋关节术后的外展护理。
蒙泰护理髋关节术后外展垫选用的高弹性海绵,其舒适性强,柔软度高。术后病人休息时意识不清时使用新型外展垫有效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经济支出,恢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