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髋关节在报销之内吗
病情分析:
股骨颈骨折后出现股骨头坏死更换股骨头治疗,属于外伤范畴,但是起因是因为骨质疏松,所以现在农合给报一部分,但是也不会太多因为这个治疗最贵的是股骨头假体,对于器械的报销比例不是很高。
指导意见:
这种情况因为不同地域政策略有差别建议去当地合管中心咨询,及报销途径,他们会给出具体答复。
2、人工髋关节置换,选择什么材质
没到迫不得已,最好不要换,人体组织,还是原装的好。具体什么材料记不清了,反正是抗排异的合金
3、什么情况下需要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关节疾患的首选方法,并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约180万-200万例。受多种因素限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例正在不断增加。据估计今后将以每年约15%-20%的速率增长,可达10万例/年。但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骨科领域属于高级别手术,要求手术医生对关节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相关疾病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人工关节的材料学、力学、设计理念和操作器械掌握熟练,同时还要具有高超的手术技巧。对于一名医生来说,需要10年以上的骨科和关节外科临床培养和学习,才能够很好的完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而目前我国由于各种原因所限,关节外科医师的培训尚不完善,不可随意开展关节置换术。
对于患者来说,首先想要了解的是是否需要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我们总结具体的情况包括:1.
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2.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或由于儿童时期各种原因造成的髋关节发育畸形3.
髋关节退行性变(骨关节炎、骨质增生)4.
创伤骨折:髋臼或股骨头粉碎性骨折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5.
感染性疾病:化脓性关节炎、髋关节结核等,需要感染控制,病灶稳定后再进行置换6.
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7.
强直性脊椎炎患者累及髋关节8.
滑膜性疾病: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9.
肿瘤:髋关节骨肿瘤及周围的肿瘤侵犯髋关节
过去认为年轻患者不应进行关节置换术,但随着人工关节材料、设计理念、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年龄已不再是衡量手术与否的严格标准。总的来说,如果你想获得一个
无痛、有功能和稳定的髋关节
,而且符合这些条件:①发育成熟,②髋关节疾病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③疼痛或功能障碍影响生活和工作,④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都可以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是集临床、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望的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先后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关节外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为硕士、博士学位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附设上海交通大学骨与关节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医学内植物工程合研究所、关节镜培训中心、成份组织库及《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编辑部等。科主任朱振安教授
4、人工髋关节置换能使用多少年效果如何?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王青: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相当有效的方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病人可以恢复到基本正常生活状态。人工关节有一定使用年限,一般来说十年假体使用寿命超过90-95%,二十年也能达到80%以上,这与假体质量、手术水平、病人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对于某一特定病例很难回答能够确保使用多少年。根据您的年龄,如果您现在就做手术估计今后很有可能需要再做手术翻修。如果等到五六十岁再做手术虽然手术翻修的可能降低,但您今后的二三十年需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因此这是一个生活理念问题:是现在手术在人生最精华的二三十年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还是因为惧怕手术翻修而忍受几十年的痛苦等年老了再手术?这需要您自己拿主意。
5、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多少钱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将人工假体,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一种较成熟可靠的治疗手段。建议还是到正规大医院骨科及时进行手术,费用估计5-10万吧。
6、更换人工髋关节能定为几级伤残?
更换人工髋关节可鉴定为七级伤残。
伤残等级是指一个人的伤残程度,是根据伤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的,一般伤残的等级伤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一级最重。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评定书后十五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部门申请重新评定。更换人工髋关节能定为几级伤残?
《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中,涉及髋关节的伤残等级有下列三种情况:
六级残疾:
髋、膝、踝关节中二个关节以上功能完全丧失。
七级残疾:
髋 、膝、踝关节中一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八级残疾:
髋、膝、踝关节中一关节功能丧失75%以上。
据此可以判断:更换人工髋关节可鉴定为七级伤残。
7、人工髋关节是那年发明出来的?
20世纪早期,生物和无机材料开始被用于髋关节置换。先对畸形或强直的关节表面外形进行修复,然后在其中插入间置物恢复关节面并使之能够活动。
当时在美国和欧洲,阔筋膜瓣移植物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被广泛使用。1912年Robert Jones 曾采用金箔作为间置物。1923年,Smith-Peterson使用“铸模关节成形术”的概念,替代关节间置衬膜的做法。玻璃首先被用来作为该材料,但随后在取出的标本中发现假体周围有一层滑膜。而后有Pyrex耐热玻璃、黏性胶体等材料但先后被淘汰。直到1937年Venable 和 Stuck研制出钴铬钼合金,才使假体的制作有了相当耐用的材料。现代全髋关节置换出现前,Smith-Peterson杯置换以及随后Aufrac对它的改良均成为髋关节重建的标准。Judet兄弟采用了一种热成形的丙烯酸股骨头假体,但磨损太多。Thompson 和Moore研制了带髓腔柄的金属植入物假体使之和骨骼达到固定,剪力比原先股骨颈短柄更加合理。
John Charnley对全髋关节置换各个方面均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包括低摩擦扭矩关节置换概念、髋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关节润滑、材料、设计和手术室环境等,这使得他成为了关节外科享有崇高声誉――人工关节之父。现代全髋置换就是建立在Charnley假体基础上的。Charnley全髋置换也是其他髋关节成形术效果评价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