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耻骨: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啊? 谢谢了
耻骨是髋骨的一部分,耻骨体构成髋臼前下部,自体向前内侧伸出耻骨上支,称耻骨梳,向前终于圆形隆起为耻骨结节,耻骨是在小腹下部,大腿内侧。耻骨结节是重要体表标志
你在脐部向下摸到的骨性标志就是到耻骨结节
2、如何提高髋臼假体定位的准确性
致髋臼假体位置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如显露不充分,患者体型较大,导向器不准确,以及术中患者体位发生变化等。定位不良会增加脱位率,导致肢体长度差异,假体撞击,界面磨损,甚至需要进行翻修手术。
髋臼的位置异常也会改变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导致骨盆骨质溶解和髋臼假体移位。虽然有髋臼安全区的概念,但此前一项基于美国医保体系全髋关节置换的研究显示,初次置换术后6个月内脱位率为3.9%,翻修手术为14.4%。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翻修手术脱位和不稳的比率高达22.5%。
大直径股骨头与摩擦界面材料的进步
从1998年至2007年,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大直径股骨头和特殊的磨擦界面材料使得短期脱位率下降了将近一半(从4.21%降至2.14%)。
通过增加股骨头颈比,减少假体撞击,增加髋关节无撞击的活动范围,在假体没有发生撞击时增加脱出距离(jump distance),可有效降低脱位率。
然而,大直径股骨头并不能取代假体精确的定位和良好的安装质量,假体定位偏差可能会改变软组织的张力和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导致步态异常、大转子滑囊炎,并会增加行走时的不适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各种磨擦界面材料都不能耐受假体位置异常或者假体位置的变化。尤其无法耐受过度的外展和前倾,假体位置与内置物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直接相关。
髋臼假体定位的重要性
Kurtz等曾预测,初次和翻修的髋关节置换在未来20年将会明显增加。到2030年,预计每年的需求量,初次置换将达57万例,翻修将达9.7万例。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纳入了5万余例全髋关节置换的翻修病例,最常见的翻修原因为不稳和脱位(22.5%),翻修手术的平均费用超过5.4万美元。改善髋臼假体的位置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医疗卫生支出。
将髋臼假体安装在“安全区”
关于髋臼假体理想的位置仍然存在争议。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Lewinnek“安全区”一直被当作髋臼假体安装的标准范围,以图降低不稳定的风险。Lewinnek等的这项研究有助于骨科医生明确髋臼假体存在较高脱位风险的异常位置。
然而,假体安装安全区的概念,作为这一研究的结果,仅仅基于9例脱位,以及6例因此而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病例。并且只有1例的原发病是骨关节炎,无论外科医生关节置换的经验如何,骨关节炎都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适应证。
脱位的病例中有3例髋臼假体安装在安全区内。此外,291例没有脱位的患者中只有113例影像学质量符合要求,可以评价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
这样,就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了使脱位的风险降至最低,将髋臼假体安装在安全区的常规方法(很多学者都赞同)是最好最准确的方法吗?
比如,按照Lewinnek的标准,假体的位置尚可接受,而按照患者本来的解剖则可能判定为错位。有研究建立正常半骨盆的三维空间模型,通过容积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髋臼的解剖定位与Lewinnek所述安装髋臼假体的安全区并不匹配。
经测量,髋臼前倾角为19.9° ± 6°(7°-42°),女性(21.3° ± 7.1°)明显大于男性(18.5° ± 5.8°)。Maruyama等推断,这种解剖差异为女性脱位率较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除了上文考虑的因素外,髋臼假体位置的差异还受不同术者以及同一术者不同手术时间的影响。有研究报道,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关节置换,髋臼杯错位的发生率为62%-78%。基于X线和CT影像应用术前模板,结合术中的测量容易出现偏差,并且也比较费时。
此外,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时患者的体位也可能导致模板测算的偏差。目前确定髋臼位置的方法包括术前影像(如CT扫描)、术中影像(如X线片和X线透视)以及术中的解剖定位。
不管怎么定义安全区,将髋臼假体安装在这一区域内并不能避免脱位。目前主张在手术中参照解剖标志和患者特异性的形态,这对于提高髋臼假体定位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患者特异性的形态”建立“患者特异性的目标区域”安装髋臼假体。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时,应用患者特异性的形态是指通过个体髋关节的形状和结构指导手术重建和假体安装。
与安全区不同,患者特异性的形态不依赖于平均数。虽然有些患者的髋关节由于某些病变、严重的发育不良或髋臼骨折等会增加处理的难度,但有些结构仍可以作为参照,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定位、力线和稳定性。
Patel等发现如果臼杯平行原始髋臼的边缘,与相关的骨性标志或软组织结构对齐,便可减少撞击和不稳。臼杯放置在原始的外展角和前倾角上,可使关节获得正常的活动度。
目前在安装髋臼假体寻找解剖标志时,可以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骨性标志、软组织标志以及两者相结合。关于“患者特异性的形态”主要有四种方法,各自在解剖标志上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Archbold等的方法应用髋臼横韧带,Sotereanos等应用髋臼周围的骨性标志,McCollum和Gray应用坐骨大切迹,Maruyama等参照髋臼切迹角。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患者特异性的形态确定其特异性的目标区域,从而使髋关节置换术后撞击和内置物磨损降至最小。
髋臼横韧带
Archbold等提出应用髋臼横韧带作为参照标志来判断患者本来的髋臼前倾角,使髋臼假体平行韧带,个体化地确定臼杯的位置。术者也可以通过髋臼假体与横韧带的相对位置来评价臼杯深度和高度。
应用这一韧带作为解剖标志指导臼杯的安装,首先需要充分显露髋臼,能够清楚地直视韧带。然后平行韧带用髋臼锉确定方向依次打磨髋臼,直至髋臼锉差不多与横韧带相吻合,恰位于韧带内。
目的是通过韧带和残留的盂唇,确定髋臼杯的位置,使其与患者个体原始的前倾角和外展角相匹配。这种理想的臼杯位置可以很好地恢复髋关节的旋转中心,并可最大限度地将功能活动范围控制在臼杯的中部。
髋臼锉或髋臼假体相对于横韧带的位置,可为术者提供实时的信息,以判断髋臼杯的深度、高度和前倾角。如果韧带与臼杯下缘之间存在间隙,提示臼杯的位置过高。
如果臼杯过深,臼杯下缘与韧带内缘之间会出现一定的间距,此时可以用外移衬垫(lateralized liner)进行矫正。而残留的髋臼上唇可以作为参照,确定髋臼的外展角。
该手术方法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导向器,臼杯的安装不受手术床上患者体位的影响。Archbold等在一组10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中应用这一方法,采用直径相对较小的股骨头,没有使用改变髋臼方向的衬垫,据报道总的脱位率仅0.6%。
骨盆解剖标志
Sotereanos等介绍了骨盆上的三个骨性解剖标志,可建立髋臼假体的参照平面,确定前倾和外展角度。通过下方两个解剖标志的连线确定髋臼前倾角,臼杯与髋臼上外侧最高点的距离(overhang)可评价臼杯的外展角。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复制出模板上测得的外展角,并可在术中与患者本来的前倾角相匹配。
术前模板测量包括臼杯的大小、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安装位置,并用角度导向器测量外展40°时臼杯超出髋臼外侧缘的距离。应用所测得的超出距离可在术中确定臼杯的准确位置,臼杯的位置应反复调整直至术中的超出距离与术前数值一致。
外缘突出的骨赘会影响判断,而难以确定真正的髋臼上外侧缘,从而误导术者参照术前模板测量进行定位使髋臼的位置太过水平。为了避免外侧骨赘导致的臼杯定位错误,可以评估臼杯边缘相对于下方髋臼切迹的位置来判断。
相对于下方的髋臼切迹,如果假体裸露(臼杯置入太过垂直)或骨质裸露(臼杯放置太过水平),提示臼杯的外展角存在异常。
对髋臼进行360°的观察以后,在骨盆的远端可以确定两个点,通过两点的连线可以确定患者原始的前倾角。直视下,用骨膜剥离器(Cobb elevator)从髋臼后下缘向坐骨方向滑移,便可找到这一凹槽。为髂耻隆起下缘与耻骨上支外侧部分的交点,通常距离髋臼前下缘约5mm。
接下来,将髋臼磨锉到合适的高度和深度,髋臼假体的边缘必须通过这两个参照点在髋臼内面相对应的位置。否则旋转中心就会太高。髋臼假体的边缘必须通过下方两个解剖标志点的连线,将下方的髋臼切迹完全填充。
站立位侧位片
McCollum和Gray提出了一种定位髋臼假体的手术方法,可最大限度地获得无撞击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该方法将臼杯前倾30°,以补偿站立位与仰卧位骨盆倾斜度的差异。术前常规拍摄以大转子为中心的站立位侧位片。在髂前上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连线,测量该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这一测量结果有助于术中判断髋臼的方向,使髋臼获得30°的前倾以及30°-50°的外展。
患者侧卧位时,术者可用手指触摸坐骨大切迹,另一手指置于髂前上棘,在手术巾表面上可以划出两点之间的连线。髋臼假体安装的目标位置是站立位前倾30°,为了获得这一位置,先计算术前站立位侧位片模板上第一条线的角度与30°之间的差值,再在手术巾上第一条线的位置加上这一差值,划出第二条线。
在与第二条线平行的方向上置入臼杯。如应用McKee髋臼定位器,长柄的方向垂直于手术巾上的第二条线,短柄与之平行。
髋臼切迹角
Maruyama等提出了髋臼切迹角的概念,可确定一个基准平面,评价患者髋臼原始的前倾角。髋臼切迹角是指从坐骨大切迹到髋臼后壁(posterior acetabular ridge)的延长线与通过髋臼前后壁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髋臼切迹角(89.0°±3.5°)的解剖变异很小,在所有患者中几乎都成直角。患者在手术台上取侧卧位,术者站在患者的腹侧,便于确定髋臼切迹角。触摸到坐骨大切迹后,将食指横过髋臼后壁。然后平行该线放置定位杆,找出穿过髋臼中心的平行线,在该线与髋臼上缘的交点上用电刀烧灼标记。
半球形髋臼锉的杯口平面垂直于解剖前倾角的标志线放置,接下来术者可将髋臼锉向后调整,瞄准上方的坐骨大切迹依次打磨。这样通常可获得比解剖前倾角大10°-15°的前倾。
D’Antonio报道,连续631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均应用这一技术,参照髋臼切迹角和坐骨大切迹来安装髋臼假体,且没有应用其他外在的定位装置,最终脱位率仅0.34%。
参照患者特异性的形态安装髋臼假体的优势,在术中,可以通过患者特异性的形态特征确定不同个体的目标区域,参照该目标区域安装髋臼假体可获得精准的定位,使撞击和脱位的风险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减少界面磨损。
为了尽可能降低撞击和脱位的风险,从现在的角度看来,应用常规的技术将髋臼假体安装在传统的安全区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有证据显示,安装髋臼假体时通过解剖标志确定个体化的患者特异性的目标区域,可获得很低的脱位率。应用患者特异性的形态特征,可提高术者的手术技能,将髋臼假体精准地安装在不同患者各自的目标区域内。
按照多数骨科医师的标准,通过Lewinnek安全区可将髋臼假体安装在尚可接受的位置上。然而,Lewinnek也认识到,虽然假体安装在安全区脱位率相对较低,但安全区仍然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围,在此范围内的脱位也有报道。我们主张通过患者特异性的形态特征,确定个体化的目标区域,可以更加精准地确定髋臼假体理想的位置。
3、髋骨的骨性标志?
髋骨是人的骨性标志
4、三校生五月高考问题 医药高的技能考
人体解剖考试大纲 oxeu%wj_
一、运动系统
N;-%:nC
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
(一)骨和骨连接
]9w8[T:O
掌握骨的构造、熟悉骨的分类。 $)KODI>|
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 '-N 5F
熟悉椎骨的一般形态。了解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点。 VO {z)_
掌握椎骨的连接。熟悉脊柱的形态和功能。掌握胸廓的组成。 d(^HO~p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了解肩胛骨、肱骨的主要形态。 g)$KN,gGuO
掌握肩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了解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ST[TKL<]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了解髋骨、股骨的主要形态。 +UX~'t_'v
掌握骨盆的组成和分部。掌握髋关节和膝关节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gVN<Es
熟悉脑颅各骨的名称。了解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 e&T-G L
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
(二)骨 骼 肌
w{L 9-o3A
掌握胸锁ru突肌、胸大肌和肋间肌的作用。 ZD|F"v.
熟悉膈的位置、形态。掌握其裂孔通过的结构及膈的作用。 2-Q5l*
掌握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 JtMl/h
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和内容物。 ,66(*\xT
了解头肌的分部、咀嚼肌的名称。 Pke8RLg2A
了解上肢肌的分部。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h0>e9z>Y
熟悉臂肌的分君羊及其作用。 K2n#;fY %
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和分君羊。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k1 yqe rA
二、消化系统
'4#NVXVQm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一)消 化 管
acUyz2x
掌握咽峡的构成、熟悉牙的形态及牙周组织。 wVI_SQ<8V
掌握腮腺的位置及腺管开口部位。 T;{}bc&I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熟悉腭扁桃体的位置。 VCnf`wZB"
掌握食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 @@\px66
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HfH_jnR*
熟悉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形态。 `DSFaBj,
掌握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盲肠与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了解回盲瓣的位置及作用。 *5s*-^'#!
熟悉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肠的位置、弯曲。
(二)消 化 腺
[X]hb7-&
掌握肝的位置和形态,熟悉肝上、下界的体表投影。 F|!=]A<
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和分部。熟悉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d,X@}8
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Ho(}_Q&
熟悉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三)腹 膜
v)|a}5={
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d { P$}b
熟悉大网膜的位置与功能、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 A@d 2Ukv
熟悉子宫直肠陷凹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4 )}>dxv
三、呼吸系统
|=VWE>g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一)呼 吸 道
W;!V_-:
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0d:t=LKw)
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其开口部位。 )`Qr=DIsW
熟悉喉的位置,喉软骨、喉腔的分部、喉粘膜的特点。 ~X<$ l+5
熟悉气管的位置,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二)肺
qSD`S1'2;
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及分叶。
(三)胸膜与纵隔
XJl 3\*
掌握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熟悉壁胸膜的分部。 z,dF Dl$
掌握肋膈隐窝的位置。了解纵隔的概念。 0%HAa|L,,
四、 泌尿系统
Dh#5-Kf%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肾
+5R8mbD!
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熟悉肾的被膜。
(二)输尿管
&IDT[J
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
(三)膀胱
-cn`D2RP
熟悉膀胱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 *{G
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粘膜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Y![ i=/
G'wW-|
五、生殖系统
MX!N?k#KhP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
(一)男性生殖器
*N{k#d/
掌握男性生殖器的组成。熟悉睾丸的位置和形态。熟悉附睾的位置和形态。 bng/v
了解输精管的分部、射精管的形成及开口部位。了解输精管结扎术常采用的部位。熟悉前列腺的位置。 p R`nQM-D
掌握男性尿道的弯曲、狭窄和分部。了解精子的排出途径。
(二)女性生殖器
r t)[}+ox
掌握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QGErQ +l
掌握输卵管的分部。了解输卵管结扎术的常用部位。 <5FGL96
熟悉卵巢的位置。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G(F=6L~;
了解阴道后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r`+G9sj3U
六、脉管系统
9&B #@cw
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
(一)心血管系统
|x _jpR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及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 !@T~m1L eY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内的结构。 l[WX77 bp=
熟悉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o9]!*Y!RA
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重要分支及其主要分布范围。 aE:$ N#|Qa
掌握主动脉弓的分支。 Rp_}_h L0
熟悉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 Vm I Afe
熟悉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 ~Hx>yn94e
熟悉上腔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了解奇静脉的起始、收集范围和注入部位。 K\lu;
熟悉下腔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部位和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熟悉小隐静脉的起始部位和注入部位。 {e[~1]j3
掌握门静脉的组成和主要属支及其收集范围。 $c+:dO|Fb
掌握门静脉的结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
(二)淋巴系统
^O"o-3dte
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熟悉右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zt"Y~9i
掌握胸导管的起始部位、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f/,8sGkX;
熟悉脾的位置和形态。 zrC1/%T
七、感觉器
(一)视 器
8u x
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点。 #%z@yg
掌握眼球内容物的名称,眼的折光系统的组成,熟悉房水循环途径。
(二)前庭蜗器
ZNDjk
了解前庭蜗器的组成。 PvxU.
熟悉鼓膜的位置。 ySlGqR1H
了解中耳的组成。 s|:j~>53
掌握咽鼓管的交通及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m='_ O+ $
了解内耳的组成,熟悉内耳感受器的名称和作用。 k/Ao?R=@gI
八、 神经系统
Qb86*
熟悉神经系统的分部。
(一)中枢神经系统
uUv^]B 8GM
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v/Xz.?a\jF
熟悉脊髓灰质、白质的位置和分部 mw\Pv|
掌握脑的位置和分部。熟悉脑干的组成。了解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A_.}- dzF
熟悉丘脑位置。熟悉下丘脑的组成。 lO1]P&@
了解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和分叶。 S^5Qhv
掌握大脑皮质主要机能区的位置、作用。 v dU)
熟悉基底核的位置、组成。 YJZ`Clp?
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组成及临床意义。 Nqbm,s
熟悉脑、脊髓被膜的层次及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的位置。 !qs3fe<uh"
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和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二)周围神经系统
:l {%H^;1
熟悉脊神经的组成、性质及前、后支的分布规律。 <EuS6Pg
了解颈丛的位置和皮支浅出的部位。熟悉膈神经分布。 % hRH80W|
了解臂丛的位置、组成,臂丛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Gnie|[3
掌握股神经的分布。 s`dUie}y<
了解骶丛的位置。掌握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掌握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主要分支及分布。 ebf/cC h
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熟悉动眼神经、展神经和滑车神经的分布。掌握三叉神经的重要分支和分布。掌握面神经的分布。熟悉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的分布。 nS^,Sq\Ak
熟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Ot~buf'|
$69d9g8-(!
Fma#`{va
5、耻骨是哪里图片
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及上、下两支。耻骨占髋骨的2/5。耻骨是位于骨盆前方的两片骨头,中间有空隙而非紧靠在一起,两片骨头间靠韧带及纤维软骨组织联接起来,这个区域就叫耻骨联合。
耻骨: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及上、下两支。耻骨体构成髋臼前下部,较肥厚,自体向前内侧伸出耻骨上支,此支向下弯曲移行于耻骨下支。耻骨上支的上缘薄锐,称耻骨梳,其向后与髂骨的弓状线相续,向前终于圆形隆起,为耻骨结节,耻骨是在小腹下部,大腿内侧。
耻骨结节是重要体表标志,其向内延伸静到耻骨联合面上缘也有一嵴,称耻骨嵴。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内侧,有卵圆形的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耻骨与坐骨围成的大孔,称闭孔。耻骨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二支。体组成髋臼前下1/5。
(5)髋关节骨性标志扩展资料:
与髂骨体的结合处上缘骨面粗糙隆起,称髂耻隆起,由此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支。耻骨上支上面有一条锐嵴,称耻骨梳,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是重要体表标志。耻骨结节到中线的粗钝上缘为耻骨嵴,也可在体表扪到。
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两侧联合面借软骨相接,构成耻骨联合。耻骨下支伸向后下外,与坐骨支结合,这样,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闭孔。耻骨占髋骨的2/5。女性分娩时,耻骨联合之间的裂隙增宽,以便胎儿顺利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