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髋关节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

发布时间:2020-03-24 07:33:30

1、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健康教育

一般是由手术医生来制定的,因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即健康教育是不一样的,比如什么时候下地,患者侧什么时候负重,负重多少,什么体位容易脱位等多种情况,都是要依靠术后的情况定。

2、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进行怎样的体育运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指导:
1、术后6周内屈髋角度小于90度,不弯腰捡东西,不坐低于45cm的椅子后松软的沙发,坐下后膝关节应低于髋关节。
2、两个月内不要患肢在下侧卧,侧卧时应健肢在下,两腿间夹枕头。
3、大小便时不能蹲坑,可使用坐便器,使用时患肢前移,健肢负重下蹲,避免身体前倾,双足分开,双膝并拢。
4、不能做直腿抬高,跪姿,盘腿、翘“二郎腿”屈腿提鞋等动作,不能过度俯身取物。
5、6月后可弃拐行走,应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
6、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上行走,上楼时,健肢先上,下楼时健肢后下。
7、穿裤子时应先穿患侧后健侧;穿袜子时应伸髋屈膝进行,穿鞋应穿不需系鞋带的鞋。
8、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及参加奔跑、登山、跳舞等有损于人工关节的活动,肥胖病人应控制体重。
9、出现髋关节的任何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复查后与医生联系。

3、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并发症

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交谈,观察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疏导和心理帮助,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介绍相同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情况,增加患者的信心,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另外还应让患者了解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第一步,术后需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术前检查和准备 了解患者术前用药史,有无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激素药物,停用激素者是否超过2年。术前做好心、肺、肝、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心、肺、肝、肾的功能,测凝血、出血时间。术前1天做好配血及术区皮肤的准备,不可伤及皮肤。还应教会患者如何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术后在床上排便困难。术前晚应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嘱患者保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定2片口服促进睡眠。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床边备好氧气、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伤口负压引流量、性质、保证其引流通畅有效,术后抬高患肢15~20°,样有利于患者静脉、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术后肿胀。应用自控镇痛泵者观察其效果,以降低患者的痛感及应激反应,确保患者身心处于较舒适的状态,以利于术后恢复。穿矫正鞋以防患肢内收、外旋,有利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关节脱位。

3.2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患肢伤口处一般留置2根引流管,外端接负压吸引器,它可将关节腔中的淤血吸出体外。24~48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即可拔除。在此期间活动时不要让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出等。引流期间保持引流通畅和负压状态,必要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畅而造成感染。如引流液骤减,患者主诉伤口肿痛需及时查找原因查看负压引流是否通畅,观察患肢的末梢血循环。如患者自觉患肢有麻木感、疼痛、感觉减退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3 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1)正确的翻身方法:首先告知病人术后翻身的目的,以提高患者的认识使其主动配合。手术当日可以向患侧15~20°翻身,身下垫软枕。为避免他人翻身带来的疼痛与不适,可以嘱患者健侧下肢屈曲,利用患者健侧足部及双肘的力量支撑床铺,腰部稍用力使身体(臀部)上抬以助减压或用双手垫在臀下并按摩臀部,以防止臀部皮肤长期受压造成皮肤破损的发生。另外,还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以防止肺部感染。术后第一日可将床头抬高10~20°,鼓励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上肢运动、踝关节背伸、跖曲练习。

(2)术后2~3天疼痛缓解后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拔除引流管拍摄X线片后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在床位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康复锻炼。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宜。

床上练习:髋、膝关节屈伸练习,每日2~3次,每次15~20min,注意屈髋不能大于90°。要正确搬运患者,保护患侧髋部,始终保持对患肢外展中立位,4周内禁止向患侧侧卧,4周后向患侧侧卧时,两腿之间应夹40cm厚的棉枕,避免髋关节内收。在使用坐便器时应首先使床头抬高30°左右,使髋关节稍成屈膝位,下肢外展,内旋的基础上将坐便器送入,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

立位行走练习:据手术及患者恢复情况而不同,如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肢,术中无植骨、骨折等情况,术后3~5天即可扶起借助行器并需在旁给予协助下床活动,指导患者上下床,下床行走时保持两腿分开,双手提起助行器向前移动10cm左右再放下,依靠助行器支撑身体的重量。患肢迈向前一小步。继续向前移动助行器,健肢再向前走一步,与患侧平行或稍向前,再重复上述动作。在转弯时应以健侧为支点,患侧向健侧转动,逐步移动患肢完成转弯动作,以避免患肢过度外旋。在活动中护士应在旁协助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以防止发生意外。

3.4 防止并发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本组就有1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制定并执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

(1)为防止人工髋关节的脱位,除严格控制患者的体位、正确搬运患者、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外,术前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放置坐便器的方法,充分做好术前指导,讲明术后的注意事项,并让患者掌握,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自护知识指导,提高自理能力。正确早期功能锻炼,开始走路后的一段时间用小步走,以避免髋关节大幅度伸展。从轮椅或坐便器起立时,要两脚叉开,张开双膝,挺胸,不至于上半身向前倒下,以上肢负担体重慢慢起身。

(2)为防术后切口感染术前须严格做好皮肤准备。预防笥应用抗生素,注意摄取平衡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术后严密观察切口负压引流情况及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合理用药。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是:静脉内皮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高凝状态。由于术中大量异体库存血的输入及术后卧床制动,使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为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术中用血应尽可能输入新鲜血。术后预防性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按摩肢体、早期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和跖曲运动,动态观察患肢肿胀情况,注意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肢肿胀及感觉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交接班。如患肢肿胀明显、疼痛加剧时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本组1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发现及时、经积极的溶栓治疗、使用肝素钠后很快得到缓解。

出院指导: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出院后有关事项,将有关资料交给患者或家属,并告知复诊时间及日常生活、锻炼中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继续进行功能锻炼且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度引起肢体肿痛,注意患肢不做盘腿动作。(2)术后3个月内不弯腰系鞋带,不做下蹲动作,不坐矮板凳。穿袜子时要在伸髋屈膝后进行,保持患肢屈髋不大于90°。(3)鼓励患者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充足的睡眠,每晚持续睡眠应达到6~8h,遵医嘱按时服药,告诉患者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参考资料:http://www.39kf.com/cooperate/qk/medicalpractice/0603/2006-08-20-239357.shtml

4、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人工髋关节置换可采用前方入路,侧方入路、后方入路等。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后外侧入路。具体手术步骤如下:1体位:侧卧位。2切口: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做已略呈弧形的切口,长约12cm。3切除股骨头:脱位髋关节,在股骨小转子上1-1.5cm处截断股骨颈,切断股圆韧带和周围关节囊,取出股骨头。4 植入髋臼假体。通过保留、反复磨锉等步骤,在合适的位置植入髋臼假体,装入内衬。5 植入股骨假体。通过暴露、修整髓腔、试复位等步骤后植入股骨假体。6 复位后,关闭伤口。

5、全髋关节置换禁忌姿势

坐时避免盘腿、跷二郎腿;站时脚尖朝外,不可朝内,睡觉时不可侧卧,避免坐矮凳。不可能收内旋,行走练习后注意及时纠正步态

6、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原则

术后康复训练

2.1 术后第1周 术后当日即穿“丁字鞋”,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部按摩,可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抗阻活动。术后3~5天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且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15s,重复5~10次。术后第5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10°~20°,然后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

2.2 术后第2周 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运动,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时间逐渐延长(30~60min)。一天可重复进行多次,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有条件可用直立床训练;继续进行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包括:半坐―躺转换练习、坐―站转换练习、卧―站体位转换、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器内进行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转体训练等。

2.3 术后第3周 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10s,重复进行10~20次,每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支撑期分解进行,分别进行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并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平行杠内的步行平稳顺利,则应过渡到拐杖步行,有条件进行减重步行;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行抗阻训练,不断提高患侧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借助一些辅助设备独立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洗澡、移动、取物等,以减少患者患髋的弯曲度数;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厕的高度,坐椅两边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让患者尽量睡硬板床,穿松紧鞋和宽松裤,以方便患者完成动作。

2.4 术后4周~3个月 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注意在3个月内,持拐步行、过障碍时患者腿仅为触地式部分负重,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髋的弯曲和负重,还可以在运动平板上进一步改善步态、步速和步行的距离,提高患者实地步行的能力,最后过渡到弃杖步行。

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