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髋关节是那年发明出来的?
20世纪早期,生物和无机材料开始被用于髋关节置换。先对畸形或强直的关节表面外形进行修复,然后在其中插入间置物恢复关节面并使之能够活动。
当时在美国和欧洲,阔筋膜瓣移植物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被广泛使用。1912年Robert Jones 曾采用金箔作为间置物。1923年,Smith-Peterson使用“铸模关节成形术”的概念,替代关节间置衬膜的做法。玻璃首先被用来作为该材料,但随后在取出的标本中发现假体周围有一层滑膜。而后有Pyrex耐热玻璃、黏性胶体等材料但先后被淘汰。直到1937年Venable 和 Stuck研制出钴铬钼合金,才使假体的制作有了相当耐用的材料。现代全髋关节置换出现前,Smith-Peterson杯置换以及随后Aufrac对它的改良均成为髋关节重建的标准。Judet兄弟采用了一种热成形的丙烯酸股骨头假体,但磨损太多。Thompson 和Moore研制了带髓腔柄的金属植入物假体使之和骨骼达到固定,剪力比原先股骨颈短柄更加合理。
John Charnley对全髋关节置换各个方面均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包括低摩擦扭矩关节置换概念、髋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关节润滑、材料、设计和手术室环境等,这使得他成为了关节外科享有崇高声誉――人工关节之父。现代全髋置换就是建立在Charnley假体基础上的。Charnley全髋置换也是其他髋关节成形术效果评价的判断标准。
2、年青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怎么办?
你好,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容易退变,股骨头坏死风险也较高,这个平时走路不宜太多,会加重磨损
建议这个需要注意避免劳累,走动不宜过多,可以骨科就诊看看是否可以手术治疗
3、运动生物力学论文
浅述滨州地区跆拳道运动员后腿横踢技术 【摘 要】对滨州地区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与一般跆拳道运动员在实验条件下完成后腿横踢技术动作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对一般运动员进行技术诊断,并通过合理建议使其动作技术达到标准化,缩短教学和训练时间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跆拳道 后腿横踢技术 对比分析
1 前言
跆拳道是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重视武德修养,强身健体是跆拳道运动所推崇的尚武精神。在新世纪下,人们的世界观由以前的保守型逐步转向开放型。娱乐、健身、观赏、刺激性的体育运动随之蓬勃发展。散手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也因此成为人们酷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不仅在国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在世界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社会和国家练就具备优秀品质的建设者,这对青少年尤其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的教育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滨州市跆拳道队女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实验条件下对她们的后腿横踢技术动作进行拍摄,A均在近几年滨州地区跆拳道比赛中获得过优异成绩。B为滨州地区跆拳道队普通队员.
2.2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是通过使用两台日本产Pansonic DP 200Sony摄像机进行三维录像拍摄。一台摄像机是旋转在“运动方向”右边,距受试者约15m处,另一个摄像机放置在受试者左边约15m处,两摄像机主光轴约成90°,高度约为1.5m。两台摄像机的拍摄频率为25帧/s。为保证图像清晰,采用 1/250s的快门速度。拍摄日期及时间显示于屏幕的左下角。为保证每名受试者动作能够在A机和B机中对应,拍摄中使用一包括25个标记点的树形框架(PEAK公司)型号为003-C,拍摄横踢动作前将框架置于动作区域内并拍摄框架,完毕后,移走框架。每名受试者在做完充分的准备活动后,拍摄10次横踢动作。对每名受试者随机抽取的2次横踢进行了详细分析。运用一台配置为CR1.7的个人电脑,采用会声会影软件和图像采集卡对所得录像进行剪辑,用美国艾里尔( Ariel Dynamics)公司生产 the APAS System录像解析系统,对运动员A和B后腿横踢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解析过程中,选取摆动腿的3个关节点,其中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采用DLT法进行三维分析,X,Y,Z坐标为右手系。运用计算机把技术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和研究,给出必要的数学参考模型。解析结果用数字滤波法进行数据平滑,截断频率为8,用Excel对提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髋、膝、踝关节的运动特征。每次踢的分析结果、角变化、速度数据都绘成了曲线,找出他们技术优势与不足。 3 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员A与运动员B总体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从整体情况来看,运动员A与运动员B的后横踢动作均符合下肢鞭打运动原理。其中小腿先折叠后摆可提高踢腿速度。根据转动惯量理论,I=MR
4、引起犬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有哪些?
金毛幼犬
犬髋关节发育不良(Canine Hip Dysplasis ,CHD)是犬的一种严重的遗传疾病。金毛、拉不拉多、德国黑背以及松狮犬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这可能是由于国内一直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在选育中未引起重视,盲目的繁育的结果。目前在临床中此类病例呈上升趋势。
一、病因
最主要就是遗传因素。CHD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CHD是一种生物力学疾病(Biomechanical disease),是由于骨盆主要肌群与骨骼的快速生长不相一致,这种不平衡的力迫使髋关节撕开,继而刺激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表现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退行性关节病。
也有人认为是耻骨肌痉挛或缩短导致股骨头对髋臼缘一个向上的力,致使髋臼缘向上歪斜而产生发生。
二、临床症状
CHD的临床症状一般在4~12月龄间出现,但也有少数犬会在12~36月龄间出现。有些犬存在CHD但是短期内却不表现任何症状。CHD的临床症状变化范围很大,因为髋关节处的疼痛,从非常轻微的不适到严重的跛行都有。
主要表现为:
1)喜卧、不愿运动;特别不愿上下楼梯
2)躺下后站起费劲
3)奔跑时呈现三脚跳,像个小兔子
4)走路时臀部扭动剧烈
5)触诊髋关节部异常敏感
如果要确诊,要带狗狗到医院去做进一步的检查,拍X线片。
CHD病理上的特征是股骨头与髋臼不适;髋臼浅、颈干角小或增大、关节松弛。由于关节松弛,造成股骨头与髋臼背缘的过分摩擦,导致髋臼背缘受力成倍增加,以至于髋臼背缘磨损加重,并引起股骨头软骨坏死,髋臼边缘骨赘增生。同时关节内滑膜液增多等。很多病例髋关节呈现半脱位状态。
5、髋关节炎主要哪几种类型?
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由于髋关节面长期负重不均衡所致的关节软骨变性或者骨质结构改变的一类骨性关节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臀外侧、腹股沟等部位的疼痛(可放射至膝)、肿胀、关节积液、软骨磨损、骨刺增生、关节变形,髋关节内旋和伸直活动受限,不能行走甚至卧床不起等。
2.类风湿性髋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滑膜炎性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特征是: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性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病理主要有滑膜内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
3.痛风性髋关节炎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痛风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6、金毛髋关节发育不良怎么治疗?
金毛犬(详情介绍)
狗狗是很容易激动的,尤其是见到久违的亲人,或者即将带她出去散步购物激动地上串下跳,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很容易导致金毛犬关节腰椎等一系列疾病来找茬。无知的主人只知道开心,不去顾及狗狗庞大的身姿是很容易患许多疾病的,尤其是骨科病(因为身体较重)。最常见的一种病就是“犬髋关节发育不良”。
“犬髋关节发育不良(Canine Hip Dysplasis ,CHD)”是犬的一种严重的遗传疾病,尤其大型犬更多。其实以金毛、拉不拉多、德国黑背以及挪威那犬和松狮犬发病的发病率是最高的。
一、病因:
最主要就是遗传因素。CHD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CHD是一种生物力学疾病(Biomechanical disease),是由于骨盆主要肌群与骨骼的快速生长不相一致,这种不平衡的力迫使髋关节撕开,继而刺激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表现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退行性关节病。
二、主要表现:
1.金毛喜卧、不愿运动;特别不愿上下楼梯。
2.狗躺下后起立费劲。
3.跑时呈现三脚跳。
4.金毛走路时臀部扭动剧烈。
5.关节他动运动检查时疼痛。
6.诊髋关节部异常敏感。
三、诊断对于有以上症状的犬,或是高发病率犬种应进行髋关节检查 。CHD的诊断现在主要手段是通过X线片和临床检查。目前常用的主要是OFA标准和PINHIP 评估。
四、治疗:
对于大型犬的CHD,任何药物都不能根治。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手术。目前的外科治疗方法有:耻骨肌切断术Pectineal Myectomy)、耻骨联合切除术、骨盆三刀切手术(TPO)、股骨头切除关节成型术(FHE)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PO)等等。
无论什么手术都是有麻醉风险的,不过现在国内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呼吸麻醉已经普遍步入每个宠物医院。所以手术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
7、关于大腿髋关节问题~!
好象是关节炎. 你最去锻炼一下,如果不行就要去医院看看
跑步的训练应随着年龄和身体状况来定,还有距离.
短跑需要速度.协调姓和爆发力
中长跑需要耐力和速度
马拉松最需要德是耐力
如果你是十几岁跑步的话我建议你先从力量方面入手,你可以做各种对肌肉力量有效增强的运动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等.你还可以用球类运动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足球,篮球,等.
如果你缺速度的话你可以练习一下下山坡跑[也就是从幅度较大较高的山上往下跑]斜坡也可以总之要有上王下就OK. 爆发力方面你可以试下逆风跑[逆风跑就是往风吹动的逆方向跑,风越大对练习效果来说就越好]耐力方面多点练习一下慢跑就OK了
注意你要选择好对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运动量和休息时间.一般来说12~~15岁的休息时间需要较场的时间17~~25岁就可缩短一点.[注意任何训练方式的休息时间不一样主要按照个人来定]多休息小心身体!还要防受伤!
如果你的耐力'速度'体能'力量这四方都可以的话那你就是一个好的跑手了,跑步就是主要加强这四方面的练习
多练变速跑和快速高抬腿跑可以令你的水平提高!
平时多补钙,多吃蔬菜水果
尽量把频率提高!
训练是要随这效果而提高要求和加长训练时间缩短休息!比赛前多休息
回答者:AMUPRL - 试用期 一级 1-11 21:05
跑步是一门学问,最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你和我一样,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不过现在我是一间健身中心的教练,我想你是不是在跑步的时候没跑几步就感到心脏跳的特别快,口干,呼吸困难,有时小腹还痛.如果是我说的情况就照我说的做:
1.在跑步的时候调整好呼吸,一般3步一呼3步一吸,在每次跑步的心理默念千万不要把呼吸搞乱.
2.要用鼻子呼吸,千万不要张嘴.
3.速度要适中,不要一开始的时候就跑的特别快,速度是越跑越快,不是拼命的冲.
4.在最后冲刺的时候使出全身的力量张着嘴冲过去,这样才能发挥你的全部体力.
5.跑完千万不要停下,要慢走3-5分钟.
坚持几次你一定能达到你理想的效果.
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经下降到如同悬崖的边缘上了。肌蛋白的减少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典型病症。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体极度地虚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也能有效地减少老年人摔倒的频率及骨折。
不管什么年龄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锻炼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训练中,有规律地安排一系列简单的上身力量练习,将有效地提高训练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过合理地利用双臂,跑步者的成绩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双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离越长,双臂就越疲劳。双臂能有效地维持步幅是因为,,他们像一个节拍器一样有节律地带动着腿的节奏。
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过简单的俯卧撑练习。做俯卧撑时不用太快,并注意两臂的宽度来加强背、肩、臂的力量,所有这些部位在长跑的最后阶段将起重要的作用。不要一下子做得太多,刚开始做4次到5次即可,然后,随着力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次数。做俯卧撑的好处在于用你自身的体重提供阻力,3而不需要投资任何设施。
跑步时,另一块重要的肌肉是腹部肌肉。无力而松弛的腹部是你在长跑训练、比赛的最后阶段步幅减小、胸腔缩小,运送到腹部的空气总量减少。此外由于腹部肌肉的力量差,可能会给和腹部相对的腰部肌肉带来麻烦。解决的办法是有计划、有规律地做仰卧起坐。这个练习使背部、腰部、腹部肌肉都会得到锻炼。把加强上身力量融入到你的日常跑步中去,简单的方法就是像每天跑完步后要做整理运动一样来做它。一开始做10个仰卧起坐,5个俯卧撑和20次双臂屈伸,在两个星期后增加到12个仰卧起坐,6个俯卧撑和24个双臂屈伸。
尽可能地加强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础,加大步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规律的山地跑计划将对日常跑步产生奇效,对比赛成绩更是有显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强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强腿部的协调性,更可增强大脑的协调性。对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质密度比那些没参加训练和参加缺乏刺激训练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
进行山地跑训练可以慢慢开始。首先,在山地跑训练时不必跑很陡的山。如果跑很陡的山,那么,所做的唯一的事即是爬山。理想的山地跑,其山路长为四分之一英里,山的坡度不要太陡,这样既能锻炼到腿的后蹬力量,又不至使肌肉过分紧张。其次,尽量做上山跑。因为当你做下山跑时,地面对脚、踝、膝和腿的撞击力加大了(大约为体重的4到5倍)。而当你做上山跑时,撞击力会小很多,更有利于加强大腿的力量,有助于跟腱的拉伸。下山跑时要减小跑的步幅。
根据其他系列山地跑的效果,第一周,跑一次;第二周,跑两次。在你计划参加比赛的前8到10周,把山地跑有效地融入你每周的大强度训练之中。每周重复1到2次,使山地跑在日常、有规律地中等强度训练中占到中等比例。
速度
对一个跑步者来讲,有很多方法进行速度训练:到田径场上,重复进行各种各样的短距离跑;做速度游戏;从上上快速地地跑下来;参加比赛等。速度训练对每个人都是可以的,对老年人的作用更大,因为它在保持步态的同时,也保持了人体良好的生物力学结构,而这两者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许多没跑过不得成年人,认为自己只是适应日复一日的以每英里10分钟的速度慢跑,而不管跑的强度和速度,这是不正确的。
提高速度可以通过三种方法:
⒈增加步频
⒉增大步幅
⒊既增加步频又增大步幅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会造成步幅过大,进而会引起某些生物力学上的问题和运动损伤。
速度训练,尤其是在田径场的速度训练应该是逐渐的(无痛的)提高步频和步幅的训练。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地提高。田径场上的速度训练对于发展速度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改进跑步形式的机会。
在田径场上什么是最好的、最简单的训练法呢?
休息
跑步的4个要素中,许多跑步者在训练耐力方面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有的跑步者把速度与耐力协调得相当好。但是,很少有跑步者认真对待休息这个重要的部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休息在4个基本的要素中是最主要的因素。跑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而这些好处都是我们用代价换来的。在跑步中这个代价就是肌体内肌肉组织的不断被破坏和重组的反复过程。无休止地跑步最终会导致肌肉损伤,在跑步中,我们认为损伤和过度使用的含义相同。而肌肉组织在休息后比原来更加强壮了。
为了使我们保持健康,不受损伤,跑得更好,在跑步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每周少跑几天。
2.每周用一些低强度的训练来代替1天或2天的跑步。如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出汗的训练。
3.把某些步行活动融入到你的训练之中
4.比赛应该少一点。
5.在你没有比赛任务而准备维护体能时,应尽量尝试降低运动量,保持成绩和坚持降低训练量。
6.有计划地进行深层组织按摩。
7.将同样的理论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学习工作一样学习休息和放松这门艺术,这门艺术是值得追求的。通过学习创造性地休息和放松,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恢复,变的更加强壮。
人在跑步时,人体所需氧气需要量随着跑步速度加大而相应增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加快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但是,呼吸频率的加快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最有效的范围是每分钟35~40次。如每分钟最高达到60次,平均一秒钟就要进行一次呼气和吸气,这样势必使呼吸变浅,换气量减少,影响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浓度降低。
注意呼吸节奏均匀。跑步时,有意识地把双脚步伐节奏与呼吸节奏协调起来,一般来说,根据自己体力状况和跑步速度变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当呼吸节奏与跑步节奏相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浅和节奏紊乱,对加深呼吸的深度极为有利。同时还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感和减轻跑步中“极点”出现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跑步时采用鼻子吸气。跑步时采用鼻子呼吸并与跑步节奏相协调,能满足体内氧气要求。随着跑步距离和强度加大,氧气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气和呼气时要做到慢、细、长,嘴微张呼气,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气。跑步时呼吸急促,感气憋不畅时,是由于呼气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据在肺泡之中,限制了氧气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气量,就用口呼气,并有意识加大呼气的量和呼出的时间。
呼吸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人体的氧气需求与排除体内多余的废气。人体安静
休息时,每分钟约呼吸10至12次,每次呼吸的量 (潮气量) 约 500ml,也就是说
,人体在安静时的每分钟呼吸交换量约5至6公升。尽管每分钟吸入体内的氧气多
达1000至1200ml,但是70公斤成人每分钟使用的氧气则只有 300ml左右。人体最
大运动时的换气量可以达每分钟 100公升 (约安静时的20倍) ,但是人体的最大
氧气摄取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则只有每分钟3000ml。这种呼吸交换量增
加,氧气使用率反而降低的现象,似乎说明了呼吸并不是人体耐力运动表现的主
要限制因素。
尽管呼吸的氧气交换量(外呼吸)比身体组织的氧气交换量(内呼吸)还多,但
是对於呼吸循环系统而言,不管是肺部的气体交换、心跳率、心脏每跳输出量、
人体的血流分布或静脉的回流等,都不是可以由意识控制的人体运动生理变项。
唯有运动时的呼吸方式,才是可以由意识控制的运动生理反应,因此,适当了解
跑步时的正确呼吸概念,也是相当有帮助的运动生理知识。
1.跑步速度与呼吸交换量
经常有人提出跑步时,随著步伐「2吸1呼」、「2吸2呼」或其它节奏调整的
呼吸频率(次数)概念。这种不考虑呼吸交换量大小的原则性说词,是相当错误的
跑步呼吸调节概念。事实上,跑步的快慢与呼吸交换量成正比。人体在不同速度
下跑步时,每分钟的呼吸交换量可能相差达10倍以上,尽管跑步步伐的快慢也会
改变呼吸的次数(频率),但是,绝对不要以为单一个呼吸节奏,就可以完全代表
跑步的呼吸调节。人体跑步时的呼吸调节会受到跑步速度的显著影响,尽管两人
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跑步,两人的最佳呼吸节奏(深度与次数)也会有所差异。
2.影响肺部气体交换量的因素
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受到呼吸频率(次数)、呼吸深度(潮气量)与死腔大小的
影响,因此,到底跑步时要增加呼吸的频率或深度,做为运动时增加呼吸交换量
的依据?这个问题的解释与死腔大小有关。
所谓死腔代表人体口、鼻、咽喉、气管与支气管等气体通路(约 150ml),当
吸入的空气通过这些空间时,会保留下死腔大小的空气量,不会进入肺部进行气
体交换,因此,尽管安静休息时的每次呼吸量约 500ml,但是真正进入肺部进行
气体交换的空气量只有 350ml,如果以每分钟10次的呼吸次数计算,人体安静休
息时的真正肺部气体交换只有3500ml。增加呼吸的深度(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可
以显著降低死腔的影响,达成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的目的。特别是随著跑步速度
的增快,死腔也会显著增加,如果只以呼吸频率的改变来调节,那麼肺部的气体
交换效率就不会提升,不利跑步时的氧气增加需求。
3.以口或鼻呼吸
如何增加呼吸的深度?是进行跑步呼吸调节的重点。基本上来说,当跑步的
速度不是很快,人体的氧气需求量还不高时,以鼻吸气、口吐气的方式,可以获
得比较自然的换气调节。此时跑者应尽可能增加鼻子的吸气深度、降低呼吸的频
率,以便获得较佳的肺部气体交换效率。当跑步的速度加快后,吸气的深度可以
再增加,呼吸的频率也会慢慢提升,若以鼻子吸气的节奏无法达成肺部气体交换
的需求 (感觉必须以口帮忙吸气) 时,表示跑步的速度已经太快,此时放慢跑步
的速度,显然比调节呼吸深度或频率还来的重要 (呼吸交换量急遽增加,代表无
氧代谢增加) 。
4.胸式或腹式呼吸
以肋骨与胸骨上提扩张胸腔,达成气体进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称为胸式呼吸
。肋骨与胸骨不动,以横隔膜下缩造成胸腔扩张 (腹部突起) ,达成气体进入肺
部的呼吸方式,称为腹式呼吸。事实上,腹式呼吸就是所谓「气入丹田 (下腹部
) 」的呼吸调节方式,也是达成增加呼吸深度的有效手段。跑步时采用腹式呼吸
的方式来调节,可以显著提升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
跑步前要做de准备活动
人体各内脏器官及四肢从相对静止状态到较紧张活动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因此,人在进行跑步前同样要作适当的准备活动,使机体生理机能能够在动的情况下协调地工作。如果跑前不做准备活动,长跑时往往会发生关节韧带、肌腱扭伤。特别是一起身就进行紧张的跑步,更易发生。跑步前一般可做以下几节准备活动:
(1)站立,两手叉腰,交替活动踝关节;
(2)半蹲,两手扶膝活动膝关节;
(3)两腿交替高抬腿,活动髋关节;
(4)两手叉腰旋腰,活动腰部;
(5)一手扶持,依次前后踢腿、活动髋、膝关节;
(6)前后弓箭步压腿;左右压腿,牵扯腿部韧带;
(7)上体前后屈以及上肢的轻微活动等。
只有正确的姿势才能让你跑得快,效率高,而且不易受伤。消耗脂肪的关键之一是尽量用接近你的无氧界限(无氧阈)的运动强度跑步,而正确的姿势能使你无需浪费额外的能量就能达到这个强度。
跑步减肥一定要选好鞋和跑道,如果没有条件在合适的跑道上跑,至少鞋一定要够柔软有弹性。膝盖里面的软组织是很脆弱的部位,长期的冲击会磨损它,而且它一旦磨损很难长好。它和骨头不一样,骨头磨损了只要你适当保护恢复还会长回原型,而软组织一旦磨损,很难长回原来的样子,而是乱长,也就是所谓的骨质增生。
跑步减肥固然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而减轻体重,但也有跑步锻炼后体重非但不降,反而增加的。这是为什么?一、运动量大,饮食量也大。有些人跑步锻炼初期体重下降,坚持一段时间后体重又回升。这是因为跑步在消耗能量物质的同时,还可以刺激消化器官,增进食欲。刚开始尚能控制饮食,使体重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饥饿难忍,加上减肥的新鲜劲儿已过,[购买此相关商品,请去虹来商城]索性大饮大食,造成体重增加。二、不能持之以恒。有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跑步锻炼后,便因失去兴趣而中止运动。要知道,消化系统的变化比运动系统慢,中止运动后能量消耗明显减少,但胃肠道的吸收功能依然保持“旺盛”状态。此消彼长,体重当然会增加
向前是跑步减肥姿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保证向前的动力能防止疲劳后动作的变形,建议进行力量和拉伸练习。跑步者的伸拉练习应该是“动力伸拉”,而不是普通的静力伸拉,因为跑步本身是动力性质的。
1、头和肩
跑步动作要领——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要正对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避免含胸。 动力伸拉——耸肩。肩放松下垂,然后尽可能上耸,停留一下,还原后重复。
2、臂与手
跑步动作要领——摆臂应是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手指、腕与臂应是放松的,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
动力伸拉——抬肘摆臂。两臂一前一后成预备起跑姿势,后摆臂肘关节尽量抬高,然后放松前摆。随着动作加快时越抬越高。
3、躯干与髋
跑步动作要领——从颈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后仰,这样有利于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躯干不要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购买此相关商品,请去虹来商城]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 动力伸拉——弓步压腿。两腿前后开立,与肩同宽,身体中心缓慢下压至肌肉紧张,然后放松还原。躯干始终保持直立。
4、腰
跑步动作要领——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肌肉稍微紧张,维持躯干姿势,同时注意缓冲脚着地的冲击。
动力伸拉——体前屈伸。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躯干缓慢前屈至两手下垂至脚尖,保持一会儿,然后复原。
5、大腿与膝
跑步动作要领——大腿和膝用力前摆,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侧向动作都是多余的,而且容易引起膝关节受伤,因此大腿的前摆要正。 动力拉伸——前弓身.两脚站距同髋宽.双手放在头后.从髋关节屈体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头肌感到紧张。
6、小腿与跟腱
跑步动作要领——脚应落在身体前约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线。小腿不宜跨得太远,避免跟腱因受力过大而劳损。同时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着地时的缓冲,落地时小腿应积极向后扒地,使身体积极向前。另外,小腿前摆方向要正,脚应该尽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后翻,否则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伤。可在沙滩上跑步时检查脚印以作参考。
动力伸拉——撑壁提踵。面向墙壁约1米左右站立,两臂前伸与肩同宽,手撑壁。提踵,再放下,感觉小腿和跟腱紧张。
7、脚跟与脚趾
跑步动作要领——如果步幅过大,小腿前伸过远,会以脚跟着地,产生制动刹车反作用力,对骨和关节损伤很大。正确的落地时用脚的中部着地,并让冲击力迅速分散到全脚掌。
动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脚跟,上体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给踝关节压力直到趾伸肌与脚前掌感到足够拉力.然后抬臀后重复.动作要有节奏,缓慢。
饭前饭后都不好!
什么时间跑步锻炼好?
健身跑步锻炼一般安排在早晨最好,其次是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5点左右。中年人由于工作,一般安排在早晨锻炼,一是不与工作发生冲突;二是早晨跑步空气新鲜,新鲜的空气对呼吸系统有好处。另外,人经过睡眠,体力得到恢复,但从生理上讲人仍然存在一定的抑制状态。早晨锻炼,有利于神经的兴奋、振奋精神,促进新陈代谢,对保持充沛的精神和体力投入一天的工作大有好处。
饭前、饭后不宜进行跑步。饭后跑步或跑步后立即进食都会引起胃酸分泌减少,影响对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会引起胃病,一般饭后1个小时后进行锻炼为好,睡前跑步锻炼不好,睡前锻炼会使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多梦或不容易入睡的不良反应。
但是,早晨不宜于空腹进行大运动量锻炼,如果健身长跑的距离比较长时,可先喝一小杯糖水或少吃一点点心类的食品。
★跑步时怎样调节呼吸?
跑步时人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调整不好呼吸跑不了几步就会气喘吁吁,再咬牙跑几步,就有点呼吸不过来。虽然跑步是不少人喜爱的健身方式,但是以上描述的种种不适却常让人打退堂鼓。其实,跑步并不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疲劳感自然就少了。那么,跑步时要怎样调整呼吸?
呼吸方式与跑速配合 跑步时呼吸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只用鼻子呼吸,另一种是口鼻一起呼吸。要想跑得舒服,分清跑步的阶段和速度最重要。跑步刚开始时,或者速度较慢时,需氧量小,仅用鼻呼吸就可以满足需氧量。如果气温较低或顶风跑步,更应用鼻呼吸,这样进入肺部的气体能被鼻毛和鼻黏膜加温加湿,从而避免吸入的尘埃、细菌引起咳嗽、气管炎、腹痛(人们常说的岔气)、胃寒等疾病。当跑步时间较长或速度变快时,鼻呼吸就难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了,如果只用鼻呼吸,容易使呼吸肌疲劳。此时应张嘴配合呼吸,缓解呼吸肌的压力。当然,完全张口也不行,最好是口微开,轻咬牙,舌尖卷起,微微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进出。呼吸时,要注意做到均匀而又有节奏,呼气要短促有力,吸气要缓慢均匀,有适当深度。
呼吸节奏与步伐配合 跑步时,人们一般习惯于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调节呼吸节奏,其实,呼吸节奏应该与步伐密切配合才行。通常慢跑的呼吸节奏是每2~3步一呼,每2~3步一吸,并保持呼吸均匀和深度一致,这样跑起来才会感到轻快。随着距离的增加,机体疲劳慢慢明显,这时候需要放慢前行速度、或者停下来走两步,以调整呼吸节奏。
加强呼气深度 许多人在跑步时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持续较长时间的运动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从而产生胸闷、呼吸困难的感觉。有些人虽然注意深吸气,但往往就忽视了呼气的深度。其实,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只有适当加大呼气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深度加强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废气、增大肺中负压,从而使吸气更省力,吸气量也能增加。
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就可以了,夏天可适当早一点!速度中等,跑的舒服就行了!跑半个小时,可以再回去休息半个小时,7点钟左右吃点早餐可以准备上班了!这样一天你会感觉非常的精神!我也喜欢跑步,希望以后能共同交流!阴雨天气可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8、我妈髋关节置换后一年,查出骨质溶解,我不太懂什么是骨质溶解
我是莲池骨科医院的,来说说关节置换术后的骨溶解是怎么回事:
简单的说,就是人工关节磨损的碎屑导致了骨头出现了溶解,聚乙烯衬垫在多种活动下可出现磨损,磨损颗粒粘附与骨表面,可导致骨表面溶解,侵蚀。假体周围组织液高渗状态也会增加周围炎症因子渗出,使得假体颗粒进入关节腔周围,诱导骨细胞死亡,形成骨溶解。
那么该如何做呢?
只有手术了,金属假体的植入,使用骨移植物以及骨水泥。骨水泥可用于填充小的(≤ 10 mm)孤立的关节面缺损,但由于其聚合过程是放热的,可能会引起周围骨和血管组织的热坏死,导致无菌性松动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金属假体和骨移植物常常会用于直径>10 mm 的骨缺损,对于年轻患者,经常会使用骨移植物治疗以保护骨组织,然而对于年纪较大平时活动不多的患者金属假体往往更合适。最新出现的 3D 打印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治疗方式,早期的体外实验表明,其有助于改善生物力学和水泥的成骨性能。
9、网球技中,常用的生物力学原理有哪些
合理的准备姿势能加快运动员的启动速度,准备姿势的站位,两脚自然开立,距离约与肩同宽,右手持拍者右脚比左脚前半步到一步的距离,两脚后跟自然提起,以前脚掌触地,两膝自然弯曲,两膝自然弯曲的幅度在130°-150°之间,此角度不但发力大,而且灵活,有利于各种动作的完成。
上体自然前倾,倾角度29°左右。来球后运动员需快速做出反应,身体重心迅速向来球方向移动,同时下肢快速蹬伸发力,向来球方向蹬伸出去。启动时主要靠踝关节的蹬伸发力,启动速度要突然、快,使运动员获得最大向前加速度。
上步时步幅“一小二大”,第一步主要为调整加速步,左脚落地的瞬间,右脚快速向前上方尽量的登跨出去,重心向前上方提起,右脚跨步落地时:膝关节角要大于90°,且落地的方式为滚动式落地。上步引拍时注意上下肢配合:“上步引拍,落地击球”,引拍时机越早越充分越好,即上步的同时,持拍手迅速向来球方向伸出,手腕尽量后伸引拍,后伸幅度在130°左右,拍头指向外,拍面朝上,拍面角在17°左右
击球时,人的重心随惯性继续向前移动,击球时,主要靠手腕手指发力,击球动作幅度较小,程雯的击球时动作幅度比陈晓佳小。击球瞬间下肢形成向来球方向的正弓步站位,送肩击球。各关节角度:左、右髋关节角分别为153°和102°;右手腕关节角为158°;右肘和右肩关节屈伸角分别为151°和95.5°,右肩关节展收角和左肩关节展收角分别为158°和199°,即击球时运动员上肢舒展的比较充分,上肢的各连线差不多在同一直线上。出球后,球速在球击出后的0.22s左右,才达到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