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髋关节 >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体位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体位

发布时间:2020-09-05 15:48:14

1、全髋关节置换禁忌姿势

坐时避免盘腿、跷二郎腿;站时脚尖朝外,不可朝内,睡觉时不可侧卧,避免坐矮凳。不可能收内旋,行走练习后注意及时纠正步态

2、换髋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和饮食,手术完成后到现在已经有六个小时了

饮食上不需特殊注意,加强营养就可以的。

 1、第一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3天):主要以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目的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预防血栓形成十分重要。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秒,然后休息5分钟,每天90次左右。②踝关节运动:仰卧位,主动地进行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跖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秒,再放松,每天90次左右。③臀肌收缩运动:患者仰卧位伸直腿,上肢舒适地放在身体的两侧,收缩臀部肌肉,保持10秒,放松,每天60次左右。④髌骨推移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轻轻推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每天30次左右。 2、第二阶段功能锻炼(术后4-10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①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厘米,在空中停顿2~3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②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角度不宜大,应小于45°,每天30次左右。 3第三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1天至1个月):此时,患者疼痛已经减轻或消失,假体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开始修复,以离床训练为主。但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患者训练应在15天以后进行。①卧位外展:仰卧位,下肢伸直外展,每天120次左右。②卧位到坐位训练:双手撑起,患肢外展,利用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患肢移至床边,每天30次左右。③坐位到站立、扶拐训练:患者移至床边,健腿先着地,患肢后触地,拄双拐,利用健腿和双拐支撑力站立,开始训练站立2分钟即可,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以后逐渐增加。④站立到扶拐行走的训练:患肢不负重,扶拐行走时必须有陪护人员保护,以免发生意外,时间根据患者体力而定,一般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3次。 4、第四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后):①屈髋练习:站立位,双手拄双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度为限,加强髂腰肌肌力。②伸膝练习:站立位,双手拄双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③髋外展练习:体位与上面相同,患侧髋关节外展,以40度为限,加强臀外展肌肌力。

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保持哪种体位?如何协助和指导患者翻身如题 谢谢了

体位是平躺情况下患侧下肢的外展中立体位。最好有适度的下肢皮牵引配合做固定使用。 翻身活动时,一人轻度牵拉患肢,保持外展中立,顺延翻身向健侧方向,然后在两腿件垫枕,保持患肢中立位,切忌髋关节内收。

4、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健康教育

一般是由手术医生来制定的,因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即健康教育是不一样的,比如什么时候下地,患者侧什么时候负重,负重多少,什么体位容易脱位等多种情况,都是要依靠术后的情况定。

5、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原则

术后康复训练

2.1 术后第1周 术后当日即穿“丁字鞋”,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部按摩,可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抗阻活动。术后3~5天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且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15s,重复5~10次。术后第5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10°~20°,然后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

2.2 术后第2周 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运动,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时间逐渐延长(30~60min)。一天可重复进行多次,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有条件可用直立床训练;继续进行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包括:半坐―躺转换练习、坐―站转换练习、卧―站体位转换、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器内进行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转体训练等。

2.3 术后第3周 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10s,重复进行10~20次,每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支撑期分解进行,分别进行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并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平行杠内的步行平稳顺利,则应过渡到拐杖步行,有条件进行减重步行;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行抗阻训练,不断提高患侧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借助一些辅助设备独立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洗澡、移动、取物等,以减少患者患髋的弯曲度数;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厕的高度,坐椅两边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让患者尽量睡硬板床,穿松紧鞋和宽松裤,以方便患者完成动作。

2.4 术后4周~3个月 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注意在3个月内,持拐步行、过障碍时患者腿仅为触地式部分负重,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髋的弯曲和负重,还可以在运动平板上进一步改善步态、步速和步行的距离,提高患者实地步行的能力,最后过渡到弃杖步行。

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体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