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瘫后患侧下肢髋关节疼痛
指导意见:
出现关节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多种病因,没有明确诊断,很难彻底治愈或有针对性的治疗.所以需要就医检查才行.一,是否有过外伤?二,发病的原因和第一次发病时是否有什么原因?三,要除外局部的病变(建议拍片检查一下是否有骨改变);四,是否有风湿或类风湿的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化验检查;五,个别人 有痛风的原因,这需要化验尿酸才能确定.
2、偏瘫病人要怎么护理?
偏瘫是指肢体某部分的随意运动功能产生了障碍。多由老年人常见而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所引起。病程长,恢复慢,肢体瘫痪的范围越广,肌力损害越大,病人的痛苦就越深。偏瘫的早期表现为软瘫,后期大多呈痉挛。产生肢体挛缩,关节畸形,容易引起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偏瘫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偏瘫后病人半身不遂,不能活动,有的失语,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创伤很大,常情绪激动、悲观失望,对康复失去信心,有的性格变异,哭笑无常,对此,护理人员要好言劝慰,鼓励病人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尽量减少病人的思想负担,要及时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他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
病人瘫痪的程度有轻、有重,有的肢体能动,但力量不足,有的知觉和功能完全丧失。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以不同的照顾。不能单纯用同情、可怜的心情来对待他们,要像对待常人一样对待他们,但又要给予他们必要帮助。一般来说,护理人员要做到:(1)病人的卧室空气要保持清洁流通,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吹对流风,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和清洁,安全使用各种保护用具,如预防褥疮用的气垫充气要恰当(1/2~1/3饱满量为宜),确实垫在皮肤受压处;用护足支架减轻被褥对瘫肢的压力;使用热水袋时防烫伤;发热时用冰袋降温防冻伤(应加布套),定期翻身、拍背,以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2)注意病人的个人卫生,保持头面、口腔、衣服鞋袜的清洁。衣服宜宽大,式样简单而柔软,裤腰部最好用松紧带而不用扣子,便于病人单手穿拉,裤子不宜过长,以免拖地而引起摔跤;有面瘫流涎的可用小毛巾围在颌下,或用围涎;瘫肢的鞋要轻软、防滑,适当比健足的鞋大一些(因患足常有肿胀),用鞋带结牢在踝部,以免拖步时掉落。
(3)偏瘫病人大多有动脉硬化,饮食宜低胆固醇、低脂肪,限制吃动物脂肪或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如奶油、动物内脏、蛋黄等。多吃蔬菜、水果,适当的动物蛋白质(瘦肉、鱼、鸡等)。少量多餐,不宜过饱,更不宜暴饮暴食,戒烟酒。不能自己进食的要喂饭、喂水,进食鱼肉不要带刺或碎骨。有面瘫的病人喂饭要从健侧往口慢慢送入。
(4)为了预防瘫痪肢体的挛缩畸形,要尽量保持肢体置于功能位置。各关节的功能位置如下;肩关节的功能位置是敬礼位(使肘与前胸平、拇指指向鼻子);肘关节应屈曲90°,也可变换伸直位;腕关节置于背屈30°~45°,手指轻度屈曲,可握直径4~5厘米长方形物体;髋关节处于下肢伸直位,腿外侧置枕头或沙袋,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关节处于伸直位,防止屈曲性畸形;踝关节背曲处于与小腿成90°位,足底垫沙袋防止足下垂。
(5)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功能锻炼首先要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待之以恒,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听之任之。一般原则是以健侧带患侧,以下肢促上肢,由卧到坐,由立到走,由支架到徒步,由粗大的一般动作到精细协调动作,要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最好对训练的内容和量订出日程表,根据病情和进展情况随时修改。
开始时作被动活动,按摩患肢,大小关节作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以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挛缩、关节僵直。经过一阶段被动活动后,肢体的运动和知觉有所恢复后可做自动运动锻炼,刚坐起时动作要慢,特别是头部转动不宜过猛,可用健手抬患手,上下运动,患者如能运动,可在手内握核桃或钢珠来回搓动。下床活动时应有人搀扶,练习站立,搀扶着或用学步车慢慢走路。病人恢复行动心切,常会出现不顾病情和体力许可与否就进行锻炼,在旁扶持的护理人员要掌握分寸。
如有以下情况者应禁止步行锻炼:血压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或80/50毫米汞柱以下;经常有头痛,头晕者;发热、肺部感染者;心律紊乱或全身比较衰弱者。
步行后出现下列情况说明练习过量,应立即停止锻炼或减量。
运动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增快;出现头晕、胸闷、胸痛;有面色苍白、出汗和虚的表现。
(6)部分偏瘫病人出现失语,欲说不能,心情急躁,这时护理人员就要教导病人可以通过写字或手势来表达,更重要的是训练病人发音,重建语言,先教病人发“啊”声,或用嘴吹灭火柴或吹纸片来诱导发音,先学简单的字和词,如“要”、“不要”、“饭”、“尿”等,再慢慢增加词汇训练。也有的老人出现问非所答,有的自己不知道说什么,护理人员应给以高度的同情,并尽可能猜测他想表达的内容。
(7)康复期的病人常常容易跌倒,甚至导致骨折,因此必须有人搀扶,地面应干燥、平整,厕所最好不是蹲便,应有坐式马桶,旁边应有扶手,以便可扶着站起,洗澡要有人协助,浴缸旁和浴缸内可垫以橡皮毯防滑。如有精神疾病,应注意移去锐利用具,以防伤害。
3、偏瘫病人为什么活动病腿时大胯疼痛teng
你好,偏瘫的病人的话主要是由于肌肉萎缩,容易引起关节障碍,所以引起疼痛,平时要注意运动,适当的做一下针灸治疗,可以到医院的康复科做一些康复治疗。
4、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
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是中风最重要的康复方法,主要解决患者肌肉乏力,不能伸展、不能站立、坐下、步行等问题,这是很多中风患者遇到的,运动治疗则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5、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中健侧卧位的摆放要点有哪些?
良肢位摆放即抗痉挛姿势摆放,偏瘫患者常出现异常姿势,如上肢屈曲、肘屈曲、手指蜷缩、下肢过伸、踝部下垂。良肢位摆放可有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尽量将上肢伸直,肩膀下、肘部位置垫放枕头,防止肩关节后撤、脱位,下肢避免膝过伸,可于膝盖、髋关节下方垫放枕头,防止臀中肌痉挛,导致下肢后撤。该方法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调整。
6、我是一个中风偏瘫患者,已经两年多了,到各处求医没
到当地残联或者是国家民政部门,问一下看看
7、偏瘫患者异常步态的正确矫正方法是什么?
其实,通过步态分析来评估患者是否行走功能异常,来确定治疗方案。对于平时接触到的异常步态,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傻傻分不清楚?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几种异常步态以及具体矫治方法。
1.足下垂步态
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
矫治方法:
①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训练。
②可使用欣奇迹助行仪,以抑制小腿三头肌张力,提高胫前肌的肌力和运动控制能力,佩带当时就能治疗足下垂、足内外翻。
2.膝过伸
一侧膝关节无力可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或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等。
矫治方法:
欣奇迹助行仪直接作用于无力的股二头肌,使肌肉进行主动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实现屈膝动作,让患者在行走时可以正确进行屈膝活动,不断地进行肌肉的主动运动,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正常行走的能力。
3.臀中肌步态
典型双侧臀中肌无力的步态特征: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形如鸭子走路,故又称为鸭步。
矫治方法:
1.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
2.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提降骨盆训练等;
3.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
4.侧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
4.画圈步态
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
其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时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
矫治方法;
欣奇迹助行仪坚持佩戴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肌肉不萎缩,膝关节有弯曲踝关节有背屈无下垂,走路无画圈甩腿等错误步态。
5.剪刀步态
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
矫治方法;
助行仪通过弹性绑带固定在偏瘫患者小腿上,能够模拟正常人行走时发出的脑神经信号,同时智能操控患者的肌肉,补充行走确切的力量;同时反馈回到患者大脑病灶区,重塑新的脑功能区,最终实现患者行走自如,恢复健康
8、偏瘫患者髋 膝及踝关节表现不正常 你发现了吗
很多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但是,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过早练习走路带来“划圈”步态
正常人步行是双下肢各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十分协调地顺序伸展、屈曲,交替完成支撑身体和迈步的动作。偏瘫患者如未经合理的训练而急于开始步行练习,则会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正常人在需要向前迈进时能协调地将髋、膝、踝关节屈曲至适当角度,从而使该侧下肢长度“缩短”,轻松地把脚抬离地面。而偏瘫患者各关节均呈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长”,抬离地面困难,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而这种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使该下肢顺利地向前迈出,还需向外侧划弧线后再落回身体前方。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偏瘫患者所特有的“划圈”步态,是典型的误用综合征表现。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当训练加重了负责下肢各关节伸展的肌肉痉挛,使得关节屈曲动作很难完成。如能在偏瘫早期开始正规的康复训练,在患侧肢体运动协调的基础上再进行步行训练,则能形成较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