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髋关节 > 髋关节截骨术后

髋关节截骨术后

发布时间:2020-08-30 02:43:44

1、髋关节截骨手术后10年如何做康复?

如果患肢体力量练得好,即使双侧腿长度差别高达2cm也不会出现跛行。然而,如果侧抬练得不够好,整个骨盆就会向健侧塌。健侧的髋提不起来,腿是拖着走,就会感觉健侧腿长患侧腿短。您想必是最近没有练卧位侧抬腿了吧,还要加油哦

2、有人做过髋臼截骨手术吗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12月~2003年3月采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9例9髋。全部为女性。手术时平均年龄为36.5岁(15~48岁)。骨性关节炎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例。1例另一侧进行了Chiari截骨术。无股骨头畸形。术前和术后进行临床和放射线分析。平均随访4个月(3~6个月)。选择患者的标准:CE角<20°,髋关节疼痛,最大外展位骨盆正位片髋关节对合良好,并据此进行术前设计。

1.2 手术技术 全麻。侧卧位,患肢在上,可被动活动。切口呈弧形,顶点位于大粗隆尖端近侧8cm,两端沿股骨纵 轴,止于大粗隆基部。Y形切开阔筋膜张肌。在臀中肌大粗隆止点处显露臀中肌的前后缘,骨膜剥离子从关节囊剥离开臀中小肌。用摆锯横截大粗隆,然后连同臀中小肌翻向头侧至髋臼缘上3cm,牵拉固定在髂骨。结扎并切断梨状肌和短外旋肌群的近侧部分(防止损伤供应股骨头血供的旋股内侧动脉)。

关节内探查。显露出关节囊前上后面,“T”形切开(在关节囊外侧纵形切开,沿着髋臼缘横行切开)。探查关节内结构,1例Ⅲ级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囊变刮除植骨。

髋臼缘上1.5cm处截骨,C型臂X线透视确定截骨的角度和方向。先用直凿截骨至10cm深,然后用弯凿沿着髋臼弧度球形截骨,直至髋臼内板。注意截骨后的髋臼不能太薄。从关节囊上钝性分离股直肌的反折头,显露髋臼前缘。屈曲髋关节,向前方牵拉开髂腰肌,触及耻骨上支的基部,这样可直视下进行耻骨截骨。

将截骨后的髋臼旋转至所需要的部位,C型臂X线透视证实髋臼完全覆盖股骨头后,用2或3枚斯氏针固定髋臼。生理盐水冲洗手术野,将大粗隆复位并用钢丝固定。筋膜下放置负压引流管。

术后,卧床3周,两个腋杖支撑下负重10kg8周,单个腋杖支撑下步行4周。3个半月左右X线片示截骨处骨愈合后取斯氏针。

2 结果

2.1 临床分析 平均手术时间为2h50min。术中失血量平 均为700ml。术前5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术后为0例。

2.2 放射线分析 见表1。平均CE角:术前6.3°,术后为34.5°。平均Sharp角:术前48.6°,术后为36.9°。髋臼指数角:术前25.9,术后8.7。平均髋臼-头(A-T)指数:术前61.2%,术后为88.0%。平均股骨头垂直指数:术前1.09,术后0.83。水平指数:术前1.66,术后1.57。

表1 放射线指标评价略

2.3 并发症 关节内截骨1例,术后血肿1例。无深部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无异位骨化,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无固定物移位和折断,无髋臼截骨节段坏死和移位,无截骨部位(髋臼和大粗隆)骨不连和延迟愈合。

3 讨论

手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包括:各种(即:单,双,三相)骨盆截骨,Chiari内移截骨,髋臼造盖成形术,髋臼周围截骨术(髋臼旋转截骨术,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

许多类型的骨盆截骨术用以恢复髋臼发育不良的髋关节为更加正常的力学结构,但其中一些很难用于青少年或成人。单相(Salter)截骨术矫正的角度受到限制,因为耻骨联合作为旋转轴缺乏弹性。Steel三相截骨术 〔1〕 的坐骨截骨处距离关节非常远,当矫正角度大时,可能造成坐骨畸形和骨不连。髋臼旋转截骨 〔2~4〕 的优点为球形截骨,截骨处移位后接触良好,利于骨愈合,使用较小的内固定就能获得较 大的稳定。但是,这种截骨术经常造成关节内截骨,截骨后的髋臼容易出现坏死,而且球形髋臼截骨的技术要求高。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 〔5〕 通过多边形截骨将髋臼从周围的骨盆中分离出来。其优点是截出的髋臼节段大,缺血性坏死的危险性小,截骨部位相对稳定,不需要髋人字石膏固定。其缺点为不是所有截骨都在直视下进行,非球形截骨面容易造成髋臼移动后髋关节中心向前移位,而且移位后多边形截骨面成为点状接触,不利于骨愈合。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全髋关节置换术无论骨水泥还是非骨水泥假体治疗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都存在较高的失败率和较短的假体生存率。

本手术为了避免髋臼旋转截骨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的缺点,采用髋臼上后方环绕髋臼球形截骨,截至髂骨内板,这样保存了截骨后髋臼的内板血供,减少了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而且避免了关节内截骨。本组出现1例关节内截骨是第一例手术,未截至内板所致。外侧弧形切口,大粗隆截骨显露避免了臀中肌的损伤,保护了髋关节的外展功能。这种入路可以显露坐骨和耻骨近髋臼部位,两部位的截骨能在直视下进行,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有大粗隆截骨后骨不连的报道,但是本组病例全部愈合。围绕股骨头旋转中心的球形截骨,髋臼能够大幅度地矫正,实现股骨头的覆盖和包容,术前后的X线片指标证实了这一点(表1)。髋臼截骨的关键是避免髋臼节段的外侧移位,使股骨头向内侧和远方移位。本组病例的术前后垂直和水平指数证实,截取的髋臼旋转后可使股骨头同时向远方和内侧移位。本手术改变骨盆内壁的形状不明显,不影响怀孕和阴道分娩。骨盆后柱完整,球形截骨后截骨面接触良好,无需植骨,较少的内固定即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允许早期活动,截骨部位愈合良好。本组病例未出现骨不愈合和内固定问题。良好的显露和截骨后髋臼的良好血运允许术中切开关节囊检查髋臼唇缘并行修复。旋转后的近解剖位置的髋臼有利于将来可能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本手术通过相对简单、容易掌握的技术,良好的显露和 手术视野达到截骨后髋臼的重新定位,实现髋臼和股骨头的最佳对合,获得股骨头的良好包含和覆盖,从而增加关节面承重区域,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3、髋臼周围截骨术手术后算是残疾人吗?仍瘸,术腿仍旧很细,但是腿的长短不到5厘米

您好,请对照以下标准进行初步自测,以当地区残联具体鉴定结果为准。个人经验如果双腿不等长的话请着重看肢体四级内容。
肢体残疾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的分级:
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级中的情况);
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级中的情况);
6.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单小腿缺失;
2.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
3.脊柱强(僵)直;
4.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
5.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
6.单侧拇指全缺失;
7.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8.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
9.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
10.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
11.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4、小儿髋关节截骨术后能跟正常人一样吗

这种情况的话,理论上讲,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但是也不好说会不会有走路姿势异常,手术失败的可能性。

与髋关节截骨术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