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髋关节?髋关节在什么部位
就是髋臼与股骨头的连接啊 形成髋关节 或者说是大腿根部与骨盆连接的地方。
意见建议:髋部是连接人体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枢纽。髋关节上撑躯干下连双下肢,是人在行走、坐卧中最需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
2、髋关节痛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最直接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髋关节甚至包括髋关节周围出现疼痛的症状。一般来说,在髋关节炎初期,疼痛的程度还是比较轻的,疼痛感没有那么明显,只是在活动之后才会出现轻度的疼痛,所以很多人在初期的时候往往会因此而忽略对髋关节炎的治疗和护理,导致炎症加重。病情加重之后疼痛感也随着加重,很多时候可能会疼到睡不着觉,而且疼痛的范围可能会延续到大腿部和腰部。
第二、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活动。髋关节出现炎症,表示髋关节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患者髋关节的伸展、弯屈等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正常人的活动范围小很多,甚至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行走。因为髋关节是上躯体带动下肢体的运动,受损之后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带动下肢体,而且在髋关节活动的时候会相互摩擦,引起疼痛,阻碍患者的行走。
第三、还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双下肢体不一样长。这是因为髋关节出现炎症之后,髋关节之间的间隙会变小,受损的髋关节所在的下肢可能就会往上移位,造成双下肢不等长的情况。如果患者的髋关节的股骨有明显的磨损现象的话,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肢体缩短的症状。
3、髋关节炎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判断?方法谁懂?
局部髋关节炎的症状:患髋痛,屈曲,外展,外旋被动体位。儿童患者膝关节痛,体温高,脉快,髋前有压痛。叩击痛、托马氏症(+),血液检查:WBC高,中性分叶细胞高,ESR高,CRP(+)
4、髋关节怎样检查?
髋关节由髋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韧带和肌肉组成。前方为腹股沟,呈轻度凹陷,有股动脉、静脉和股神经通过。后方臀肌饱满,有坐骨神经走行。
视诊:畸形髋关节畸形复合者居多,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于腰椎前凸和骨盆倾斜的代偿,畸形不明显,检查时需注意将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将骨盆在矢状面上放正,可将健腿极度屈曲,患髋屈曲畸形即显示出来。可用角度尺测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连线与躯干直线垂直,骨盆在冠状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收和外展畸形显示出来;旋转畸形:使两侧髂前上嵴距床面距离相等,骨盆在横截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旋或外旋即显示出来,可利用髌骨面的垂线测量。有时对比双足体位,可作粗略估计;缩短畸形:因髋关节伤病引起的下肢短缩,除尺量法之外,可通过对比两侧大转子的位置来判断。
肿胀和肿块。髋关节本身的肿胀显于前方,即腹股沟饱满;而臀部的异常丰满,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变。髋关节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脱位或半脱位引起,而外下方肿胀则属大转子病变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脓肿。大腿内上方肿胀,除耻骨和小转子病变外,也可考虑流注脓肿。
臀皱襞婴幼儿双侧臀皱襞不对称,可反映先天性髋脱位的存在。
臀肌萎缩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常见。
步态。臀式步态:在负重期,髋关节应呈轻度外展位,当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髋关节脱位时,髋关节不能外展负重,而是相反的呈内收位,即显臀部下垂。为了减轻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动将躯干侧向负重侧的患腿,这种跛行步态称之为臀式步态。当双侧髋脱位时,双侧臀部交替下垂,类似鸭行;下肢广泛麻痹步态:主要表现在摇摆期的腿不能作屈髋动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离地。负重期也属臀式步态,同时躯干后倾,因臀大肌麻痹,靠髋后伸紧张前方韧带来维持站立。有时病人以手扶大腿来维持伸膝站立;关节强直时,靠骨盆的扭转来移动下肢,即腰椎代偿性的伸屈动作;髋关节各类型的畸形体位,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异常步态,有的难于描述,但经仔细分析即可明确。
触诊:压痛点。髋关节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沟中点或臀部中央区寻找压痛。大转子压痛易于寻找,有的按压大转子可引起髋关节痛。
肿块。髂窝部可表现肥厚或饱满(脓肿),有时在耻骨上可触及肿块(肿瘤)。疑有髋关节感染或耻、坐骨肿瘤时,应作肛门指诊,寻找脓肿或肿块。疑有髋关节脱位时,需在臀部或髋关节外上方寻找股骨头,通过关节的旋转可触及股骨头的转动。
活动:被动活动。病人平卧位,髋关节伸直为0度,屈曲时大腿可贴腹壁,与躯干交角约为30度,屈伸角度可连续记录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为0度,实际活动范围共150度,外展和内收则以中立位为0度,小腿内收的角度等于髋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于股内收。检查时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转动代替了髋关节的活动而引起误差。
主动活动主要检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动伸屈髋关节,同时出现弹响声,即所谓的“弹响髋”,常因为阔筋膜张肌腱肥厚与大转子磨擦所致。有时在内侧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与小转子磨擦而来。
5、髋关节的组成和特点及作用
1、髋关节主要由股骨头、髋臼组成。
2、髋关节特点:1髋臼窝深,股骨头深陷与髋臼之间,关节面接触面紧密2关节囊厚,囊外有韧带加强,前壁最坚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弯曲角,与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结构
3、髋关节作用:负重并具有广泛的运动范围
(5)髋关节表现扩展资料:
解剖结构
股骨关节面占头面积的2/3,嵌入髋臼内。臼的月状面围绕髋臼窝,窝内充填脂肪;髋臼唇附着于臼缘增加臼的深度。髋臼横韧带封闭髋臼切迹,神经血管经过韧带下出入关节。
髋臼凹陷与股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间隙为髋关节间隙,正常成人此间隙宽为4~5mm。间隙的上半较窄,显示两相对骨性关节面的距离。
下半较宽,显示股骨头与髋臼窝底之间的距离。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颈下缘与闭孔上缘虽不相连,但共同形成一比较自然的弧形曲线,称为耻颈曲线(Shent-on曲线)。
关节囊一般坚厚,而其后下方较薄弱;在髋骨附于髋臼周缘及横韧带;在股骨,前方附于转子间线,上方与下方附于大小转子附近,在后方附着于离转子间嵴约1cm处。
6、髋关节脱位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两条腿活动少,不一样长;
2、大腿内侧及臀部皮纹皱褶不对称;
3、活动髋关节有弹响;
4、髋关节外展受限,即两条腿不能自如地向外张开。
5、学习走路较晚,而且走起来像鸭步,站立姿势异常。
7、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都有什么表现啊?
1.两腿有粗细或长短,有病一侧的腿会比较细和比较短2一侧或两侧的胯关节不易向外展开。3一侧腿部的皮纹或皱折比另一侧多或深,两侧不对称。4一侧的臀部偏大,向外隆起。5一侧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6一侧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 即使把腿拉直,手松掉后还是会缩回去。7.牵拉患者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患者会哭闹。8.换尿布时发现宝宝的双腿不易分开,即使分开也会听到'卡塔’的声音有1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蛙式试验:让孩子仰卧在桌面或床上,将其双腿髋、膝关节各屈曲90度,再使两腿外展。若两膝能同时接触桌面为阴性;如哪条腿的膝外侧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就有脱位的可能。这是早期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最简便的检查方法。有病的那侧的腿是不能做到这个姿势的。这个病的治愈率几乎是百分之一百的,但是治疗过程比较麻烦对宝宝而言比较难受,宝宝难受就是妈妈的最大痛苦,所以尽早发现,宝宝所受的痛苦就越少。要宝宝一天23个小时都要带着那个矫正器的话,怕是妈妈的心都要难过死了但是要记住一点,臀纹不齐是先骻的一个表现,但臀纹不齐不是一定就有先骻这个病。看到宝宝臀纹不齐,不要觉得就一定是先骻,要去有实力的大医院检查,做BC确诊,最好多去几家,不要匆忙决定或接受治疗。目前已有很多其实不是先骻,但被诊断为先骻的例子了,我不去xx医院检查的理由之一也是这个。拍x光的结果不是十分准确,因为宝宝不可能按照标准的姿势固定不动让你拍的,稍微动一动这个拍摄数值就不准确。BC的准确些。B超测量先髋有两个指标:α角和β角。α角是髋臼顶线与基线之间的夹角,用以测量骨性髋臼的凸度。α角小表明骨性髋臼浅。β角是基线与斜线之间的夹角,指示软骨性髋臼缘对股骨头附加覆盖的范围。在测量结果上,I型正常,α角大于60°β角小于55°;II型骨化延迟,α角介于44°-60°,β角介于55°-77°;III型α角小于43°,β角大于77°;Ⅳ为髋关节完全脱位宝宝的骨骼要到7,8岁才完全发育好,大家妈妈们平时也在家里可以多做一些有关的宝宝被动操。让宝宝生长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