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瑜伽对关节有好处吗
瑜伽可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度,也可以治疗膝盖损伤,但是同时,不正确的练习也可以导致对膝盖的伤害。
一、注意髋关节的热身。
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是人体下肢联接在一起的三个关节,髋关节没有足够活动的话,在练习中,就会给膝关节施加过度的压力,让膝关节不堪重负。开始的时候,可以旋转髋部、脚踝,练习蝴蝶式和牛面式等等来加强髋关节的拉伸。髋关节打开以后,盘坐也就容易得多了。
所以在此提醒:当你的髋关节还不具备很强的外旋能力、脚踝和脚背的灵活性与伸展能力的时候,切记不要轻易就去尝试全莲花的练习!否则收获的将是膝关节受到伤害的事实!
二、体式的调整和构建从山式中脚的放置开始。
确信脚掌能够稳定地接触地面,脚掌的四个角点(前脚掌两侧两点,脚后跟两侧两点)要平稳分布在地面上,均匀用力。力量通过脚掌的球部深入地面,脚趾努力张开、保持能够活动。同时注意脚心通过脚弓向上提起。
这样,膝盖两边的韧带力量均匀分布,髌骨能够自由移动,半月板就不容易被过度挤压。另外,腿部肌肉的弹性也会得到加强。因此,建议多多练习山式站立!
三、在膝盖弯曲的体式中保持膝盖和踝关节垂直。
例如在战士式和侧角式中,首先让膝盖位于踝关节的正上方,五趾张开,弯曲膝盖后,髌骨的位置应该和第二个脚趾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果有少量的前倾,膝盖也不应该超过脚趾尖。同时注意脚背,不能让脚心往下掉。除此之外核心部位的控制也很重要!
四、避免膝盖向内过度伸展。
在需要腿部伸直的体式中,膝盖很容易向内过度拉伸。比如在三角式和双腿背部伸展式(坐立前屈)中,膝盖的位置往往容易向内撇,这个时候膝盖周围的韧带力量就容易不平衡。
站立体式中,可以稍微弯曲膝盖,让脚掌均匀用力紧紧贴地。坐立体式中,可以在膝盖窝下方垫上一个小毛巾卷等。注意,股四头肌的收紧会避免膝关节过度拉伸的现象!
五、注意膝盖细微的感受及时调整。
膝盖的韧带和软骨以及半月板都是属于感觉不是很敏锐的部位,所以如果当你感觉到有疼痛时,其实伤害往往已经不可避免。因此应该仔细感受身体,一旦有一点点地不适现象,就要赶快做以调整,避免进一步损伤。
如果从体式中出来感到有疼痛,那么实际上伤害已经造成了。应珍惜每一次的练习机会,认真专注对待每一个体式练习。善待自已,在最佳幅度内活动关节,做到在无痛范围内动动。
六、通过平衡体式来加强膝盖的防护。
平衡体式中因为身体需要自我调整来找到最佳的位置,这个时候身体的智慧会合理利用膝盖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力量,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尤其是需要膝盖弯曲的站立平衡体式,效用很好。这种动态的平衡主要通过增强韧带的功能,而不仅仅是肌肉力量,所以还有助于预防将来的损伤。用运动锻炼膝盖,将膝盖固定住的东西仅有肌肉和韧带。锻炼肌肉是很重要的,因为肌肉是重要的支撑结构。如果肌肉松弛无力,膝盖可能有麻烦了。
2、瑜伽体式里有很多开髋的练习,想知道开髋的益处都有什么?_?
1、帮助脂肪代谢,消除负面情绪
经常减肥却罕有效果的朋友,很有可能是由于身体髋“紧”,导致上下循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脂肪淤积在了腹部,臀部,大腿无法代谢所导致的,因此腹部、臀部和大腿容易变粗。所以开髋能够帮助脂肪代谢,消除负面情绪
2、打通身体上下循环的通道
手脚经常冰冷,有一部分是因为髋紧导致,关节缝隙过小导致血液循环不顺畅,当髋关节适当的打开之后,血液循环更好。
3、改善痛经,调节生理期
髋关节的打开,对于痛经的人,会促进盆腔内血液流动。在经期的时候经血会顺利排出。其实髋关节的灵活对女性的生理期也是有影响的。
女性宫寒第一跟腹部脂肪少有关,另外就跟骨盆内的血液循环不顺畅有关系。盆腔内有血液循环不畅,经期的时候经血无法顺利排出来,时间久了体内的毒素未清就会影响下一次的经期,同时也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4、缓解腰痛
髋关节紧,很容易让腰椎过多的参与运动,长此以往腰椎位置会产生疼痛。很容易有腰间盘突出,腰椎劳损等问题。开髋,髋关节打开,就可以释放出紧张疲劳的腰椎;
5、矫正坐姿:
长时间坐姿不正确,会导致大腿后侧肌,臀肌包括髂腰肌过于紧张和僵硬。想想平时的坐姿,是不是驼背,翘着二郎腿,或者整个身体依靠在椅背或者沙发上。这些也都是造成髋“紧”的重要因素。
3、臀桥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身材更挺拔。
臀肌堪称运动的“中流砥柱”,如果没有活跃而强大的臀部,盆腔肠道将无法稳定。这意味着盆腔上下肌肉(包括核心肌肉群)无法发挥理想的作用,迫使身体作出必要的补偿———弓腰驼背。
臀桥锻炼有助于增强臀肌,保持骨盆和脊椎正位,站起身时会显得个头更高。 无论男人女人,坚挺结实的臀部无疑会更加性感。
常见臀桥训练错误:
错误一:伸髋不足
很多人在进行桥式时没有完全伸展髋关节,向上推起时臀部没有完全收缩(夹紧),这会让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需要让髋关节在动作顶端完全伸展,把屁股夹紧,让身体从侧面看成一条直线。
错误二:脚跟站位太靠前
这是一个很容易忽视的错误,脚跟站位太靠前的话会让你损失运动范围,这会导致运动单位无法更多的募集,从而失去更多的训练效益。应该要做到起身时从侧面看小腿接近垂直地面。
错误三:用腰顶而不是用臀
而很多人由于腰椎稳定性不足,或髋部无法正常启动(不会使用髋关节),导致伸髋的同时腰椎过度向上顶出去,造成腰椎远离中立位,让椎间盘受到不均匀压力的挤压导致下背痛。
轻重量或者是徒手的桥式可能并没有太多感觉,但如果在负重的情况下或长期错误的积累就非常危险。
4、肩髋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开髋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促进髋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能力,可以帮助骨盆区域气血循环,帮助温养内脏器官。从瑜伽练习方面来说,髋部(腹股沟部位)是躯干与腿相连接的部位。
柔软髋部的韧带肌群,放松身心,修正平时的不良状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髋部和肩部紧张往往困扰着我们大多数人,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含胸弓背,一副垂头丧气状。
同时也困扰着我们的瑜伽练习,让我们离习练进步总差一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柔软的肩部让我们不再驼背,昂首挺胸。
舒展的髋部让我们步伐稳健,内心宽广。
消除平日久坐,劳累对身体姿态的积累和伤害。
增强运动肢体的行动力,同时内在力量也得到加强,在这里将精神与肉体的美丽全部带给您。
髋关节灵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个人理解灵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活动范围大(需要在生理结构允许范围内),另一个是控制能力好。
其实身体的每个关节都是这样,这2个方面应该是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太小,控制的范围也就小,而控制能力不好,则活动也就受限。
因此对某个关节进行锻炼,一来要活动关节,促进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大,另一方面要锻炼相关的肌肉,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例如锻炼膝关节的同时,要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和弹性。
髋关节,以及骨盆的稳定,其实就是加强核心肌肉群的练习了。在骨盆的上口,腹直肌在前方,腹斜肌在两侧,胸髂肋肌在后方,从不同方向连接了胸腔和骨盆,使身体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4个方向的钢板,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在普拉提中常说的“轴心盒子”,稳定了骨盆的位置。
而在骨盆的下口,股直肌在前方,髋收肌群在内侧,阔筋膜张肌在外侧,肌腱在后侧,连接了骨盆和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产生了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的运动结构。
其实参与这些活动的肌肉还有其他很多,全说说不过来,我也未必一时都能记得,以上说的算是比较基本的。所以说,要练习“锁髋”,我想就是锻炼这些相关的肌肉群了。
可以做的体式很多,或者说大部分的练习都需要这些肌肉群参与,只是有些时候骨盆与髋关节的稳定,在练习的时候被我们忽略了。
开髋开的是什么?
我们说“髋紧”,紧的是肌肉和筋膜。也就是围绕在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筋膜僵紧,从而限制了髋关节的的活动能力。
不仅髋关节附近的肌肉,腿部肌肉和臀肌的僵紧也会影响髋关节的运动能力。
5、瑜伽对骨盆有什么好处
在瑜伽习练中若想测定你的骨盆是否歪曲,有几个简单的小办法:
1、闭上眼睛,做原地高抬腿运动。睁开眼睛时,脚离开了最初的位置,骨盆重心在向移动的位置偏离,偏差越大,骨盆歪曲度越高。
2、穿裙子后,中线位置很快就偏离。
3、闭上眼睛单腿站立,很难掌握平衡。
4、某一侧胸罩肩带很容易滑落。
无论诊断的结果如何,以下的动作都会让你在培养了正确身姿的同时,不知不觉就让肚子干瘪下去了,而且瑜伽动作温和,不用担心会扭伤骨盆。
髋部的稳定对于运动员来说很重要,对其他人也是。髋部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承受重量,来稳定上半身,支撑下肢,缓冲诸如跑步、跳跃带来的震动。
臀中肌是稳定髋部的主要肌肉。它的起点在髂嵴,延展到大腿骨上端,包裹髋部外侧,在臀小肌帮助下稳定髋关节。简单来说,臀中肌减少关节过多的运动,保持大腿骨稳定在髋关节窝。
4种方法建立髋关节力量和稳定性
站立和平衡体式帮助建立这块肌肉的稳定和力量,当正确启动的时候。让我们来看看在几个常见的体式中启动臀中肌。
热身
既然想在大的运动范围的前提下建立力量,需要拉伸来延展相关的肌肉,尝试一下牛面式或者鸽子式。
第一个体式:山式
回到山式!髋部两侧的均等,是保证大范围移动的前提,山式的简单变体可以让你找到比较弱的那一侧。单腿站在砖块上,另外一条腿漂浮。
错误示范:
不要让站立腿那边的髋偏向一侧。
正确示范:
有力气启动站立腿的髋部外侧,让骨盆摆正。可以把手放在骨盆上,更好地观察骨盆是否摆正。
每边腿都重复几次,看看是不是有一边比较难摆正。
第二个体式:树式
这个比山式更近一步。树式看起来对瑜伽人来说很简单,但是这里其实需要很多髋部的稳定性。
错误示范:
不要让臀中肌放松,不要让站立腿那边的髋偏向一侧
正确示范:
让骨盆摆正,站立腿找到山式的感觉。
髋部向中线靠近(启动臀中肌),站立腿脚掌均等下压。
脚趾展开,足弓启动,向上到腹股沟内侧。同时站立腿下压,启动髋部。
第三个体式:弓步新月式
重复前面2个体式中启动臀中肌的方法,运用在弓步中找到稳定。
错误示范:
不要让膝盖向内扣
正确示范:
启动臀中肌,收髋部向身体中线,拉大腿骨回到髋关节窝。
从这里,感受前腿那侧的髋部下沉。
双脚前后推地远离彼此,延展下背部,尾骨下沉一点。
看看是不是有一边比较难摆正。
第四个体式:侧躺髋部外展
当你在前面站立体式中找到臀中肌启动后,可以做更多的力量训练和平衡它。
关键是抬起的腿移动地缓慢一点,保持肌肉启动,而不是靠惯性把腿甩上去。
放下来时,保持髋部外侧启动,抵抗重力,慢慢放下来。
肌肉会很快变得酸痛,你就做对了。
同样的,看看一边是不是比一边容易。多建立弱的那一侧的力量,让骨盆两侧均等。
6、髋部打开有很多的好处,有哪几个动作帮你清除盆骨垃圾?
现在,很多女生都想着通过瑜伽来清除自己的骨盆垃圾,那么可以试试几个动作。
第一个:桥式。
这个动作对于有了解瑜伽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就是平躺在床铺上,双腿弯曲。然后,利用腰腹的力量,把自己的腰顶起来,尽量往上托,同时小腿和地面要保持垂直。
起来的时候,让自己的腿、腰和胸形成一条直线。这个动作不难,但是一组做下来要坚持,15次之后再休息。这个动作能够让胸腔打开,加速血液循环。
第二个动作:婴儿式。
之所以称为婴儿式,是因为这个动作有点像婴儿在肚子里蜷缩的样子。跪坐在地板上,身体向前俯伏,额头尽量贴着地板,双手自然地平放在双腿两侧。
整个人就像一个抱膝的孩子一样,这个动作身体一定要放松,然后配合呼吸。深呼吸、轻吐气,8个回合之后放松。
第三动作:单脚站立。
这个动作也很简单,就是单脚站立,另一个只抬起90度。抬起的一只腿脚趾使劲向上回勾。同时,双手合十,放在胸前。
注意保持平衡,不要左右乱晃,同时让呼吸也保持匀速。背部要挺直,这样才能够让胸腔完全打开。
第四个动作:坐立前屈。
这个动作,读初中的时候大家都有做过。坐在地板上,双手努力去抓脚踝,如果柔韧性好久抓脚掌。然后保持不动,注意调节呼吸。8个呼吸之后再放松,然后再重复动作。
7、钽棒的作用和好处
作用:对于早期骨坏死,保留股骨头是首选的目标;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并没有共识。单纯髓芯减压术由于缺乏结构支撑,结果不确定,而带血管腓骨移植需要扩大手术过程且供区致病率高及康复期的延长。附加使用多孔的钽金属植入物可给髓芯减压术带来结构支持,手术创伤小,无供区病损等。此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经过髓芯减压和多孔钽金属植入后的生存率并评价其临床效果和影像结果。
方法:我们对行股骨头骨坏死髓芯减压和多孔钽金属植入的54例患者(连续60髋)进行评价。52例患者(58髋)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下(平均年龄35岁)。
根据Steinberg等分期,Ⅰ期病变1髋(%),Ⅱ期病变49髋(84%),Ⅲ期病变8髋(14%)。结果的评估包括使用肢体特殊评分(Harris髋评分)、影像结果测量、以髋关节置换为观察终点的生存率分析。
结果:共有9髋(15.5%)最终需行髋关节置换,包括6例Ⅱ期病变和3例Ⅲ期病变。12个月时总体生存率为91.8%(95%可信区间,87.8%-05.8%),24个月为81.7%(95%可信区间,75.8%-87.6%),48个月为68.1%(95%可信区间,54.7%-81.5%)。无慢性全身性疾病者在48个月时,总体生存率为92%(95%可信区间,87.4%-06.4%)。
好处:采用髓芯减压加多孔钽金属植入物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在微创技术下完成且无供区病损。早期临床结果显示无慢性全身性疾病者,尤其是早期病变者有令人鼓舞的生存率。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Ⅵ级。
8、瑜伽打开髋骨的好处
瑜伽开髋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例如:
1、促进髋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能力,可以帮助骨盆区域气血循环,帮助温养内脏器官。
2、柔软髋部的韧带肌群,放松身心,修正平时的不良状态。
3、舒展的髋部让我们步伐稳健,内心宽广。
4、消除平日久坐,劳累对身体姿态的积累和伤害。
5、增强运动肢体的行动力,同时内在力量也得到加强。
(8)髋关节益处扩展资料:
瑜伽开髋体式:
1、睡天鹅式
从下犬式,右小腿来到垫子的前面,右膝靠近右手腕,右脚踝靠近左手腕。手向前爬行,直到头碰到地上,保持10次深呼吸。换左边重复同样动作。
2、方块式
坐直,把右小腿平行于垫子,左小腿放在右小腿上,保持平行,脚掌放松保护膝盖。保持5次深呼吸,然后换左小腿在下方重复同样动作。
3、青蛙式
趴在地上,大手臂和大腿往两侧打开,弯曲手肘和膝盖并着地,在右膝下方垫张毯子。让右膝盖慢慢滑离身体,胸部放在垫子上,髋部慢慢沉向垫子。头枕在重叠的双手上让髋部下沉,保持舒适的程度,保持5到10次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