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髋关节 > 髋关节月状面

髋关节月状面

发布时间:2020-08-24 11:01:24

1、人造髋关节的髋关节

髋关节概述
股骨头与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髋臼内仅月状面被覆关节软骨,髋臼窝内充满脂肪,又称为Haversian腺,可随关节内压的增减而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压的平衡。在髋臼的边缘有关节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的深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关节囊厚而坚韧,上端附于髋臼的周缘和髋臼横韧带,下端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转子间嵴的内侧(距转子间嵴约1厘米处),因此,股骨颈的后面有一部分处于关节囊外,而颈的前面则完全包在囊内。所以股骨颈骨折时,根据其骨折部位而有囊内、囊外或混合性骨折之分。髋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韧带,长而坚韧,上方附于髂前下棘的下方,呈人字形,向下附于股骨的转子间线。髂股韧带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对维持直立姿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节囊下部有耻骨囊韧带增强,可限制大腿过度外展及旋外。关节囊后部有坐骨囊韧带增强,有限制大腿旋内的作用。关节囊的纤维层呈环形增厚,环绕股骨颈的中部,称为轮匝带,能约束股骨头向外脱出,此韧带的纤维多与耻骨囊韧带及坐骨囊韧带相编织,而不直接附在骨面上。股骨头韧带为关节腔内的扁纤维束,主要起于髋臼横韧带,止于股骨头凹。韧带有滑膜被覆,内有血管通过。一般认为,此韧带对髋关节的运动并无限制作用。
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髋臼中,髋臼又有关节盂缘加深,包绕股骨头近2/3,所以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甚小,故运动范围较小。加之关节囊厚,限制关节运动幅度的韧带坚韧有力,因此,与肩关节相比,该关节的稳固性大。而灵活性则甚差。这种结构特征是人类直立步行,重力通过髋关节传递等机能的反映。当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股骨头大部分脱离髋臼抵向关节囊的后下部,此时若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膝关节,再沿股骨传到股骨头,易于发生髋关节后脱位。
A、适应症
关节因退化、创伤后或风湿性疾病而产生磨损。
骨折或缺血坏死。
先前手术后的状况,例如关节重建(切骨术)、关节固定术、半人工髋关节或全人工髋关节(THR)。
B、禁忌症
急性与慢性之局部或系统性感染。
可能危及肢体的严重肌肉、神经或血管疾病。
关节近侧或末稍缺乏骨质结构,以致于不易甚至不可能将植入物固定。
完全或部分缺少肌肉或韧带组织。
生理年龄小于60岁,但其关节疾病可能需要不同之重建手术(切骨术)或人工关节手术的病患。
任何伴随而来并可能会危及植入物的功能性与成功与否之疾病。
对于植入物材料的过敏,尤其是金属(例如钴、铬、镍等)。
肾功能低下:虽然对于血清钴与血清铬水准之间的因果关系不甚了解,但仍旧无法完全排除长期额外的剂量对于健康状况的影响。然而在慢性肾功能低下的状况下,Metasul金属配件则不宜使用,或只有在密切观察进展的状况下(血清钴、血清铬、血清肌酸、BUN、心脏超音波)以避免血清钴与血清铬水准增加,并在审慎评估后认为治疗的优点大于风险才使用。

2、髋骨的骨性标志?

髋骨是人的骨性标志

3、髋关节的组成和特点及作用

1、髋关节主要由股骨头、髋臼组成。

2、髋关节特点:1髋臼窝深,股骨头深陷与髋臼之间,关节面接触面紧密2关节囊厚,囊外有韧带加强,前壁最坚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弯曲角,与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结构

3、髋关节作用:负重并具有广泛的运动范围

(3)髋关节月状面扩展资料:

解剖结构

股骨关节面占头面积的2/3,嵌入髋臼内。臼的月状面围绕髋臼窝,窝内充填脂肪;髋臼唇附着于臼缘增加臼的深度。髋臼横韧带封闭髋臼切迹,神经血管经过韧带下出入关节。

髋臼凹陷与股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间隙为髋关节间隙,正常成人此间隙宽为4~5mm。间隙的上半较窄,显示两相对骨性关节面的距离。

下半较宽,显示股骨头与髋臼窝底之间的距离。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颈下缘与闭孔上缘虽不相连,但共同形成一比较自然的弧形曲线,称为耻颈曲线(Shent-on曲线)。

关节囊一般坚厚,而其后下方较薄弱;在髋骨附于髋臼周缘及横韧带;在股骨,前方附于转子间线,上方与下方附于大小转子附近,在后方附着于离转子间嵴约1cm处。

4、髋关节在哪个部位

髋关节在臀部。
髋关节(hip joint)俗称胯轴百子,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髋关节是人体最大,关节窝最深,也是最典型、最完善的杵臼关节,它既坚固又灵活。由股骨度头与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髋臼内仅月状面被覆关节软骨,专髋臼窝内充满脂肪,又称为Haversian腺,可随关节内压属的增减而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压的平衡。
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支持负重和行走的重要关节.

5、人的髋骨在那里?

髋骨
髋骨hip bone

为不规则的扁骨。16岁以前由髂骨、坐及耻骨以软骨连结而组成,成年后软骨骨化,三骨在髋臼处互相愈合。髋臼是髋骨外面中央的环形关节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构成,与股骨头相关节,其底部中央粗糙,无关节软骨附着,称为髋臼窝。窝的周围骨面光滑,附以关节软骨,叫做月状面。髋臼的前下部骨缘凹入,叫髋臼切迹。

(一)髂骨

髂骨illum在三骨中最大,位于髋骨的后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髂骨体位于髂骨的下部,参与构成髋臼后上部。由体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翼的内面凹陷名髂窝,为大骨盆的侧壁,窝的下方以弓状线与髂骨体分界。弓状线前端有一隆起名髂耻隆起,髂窝的后分粗糙,有一近横位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髂骨翼的上缘肥厚且呈弓形向上凸弯,叫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齐第4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标志。翼的前缘弯曲向下,达于髋臼,生有上、下两个骨突,分别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翼的后缘也生有上、下两骨突,分别命名为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约平第2骶椎。从髂前上棘向后约5-7厘米处,髂嵴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嵴)结节,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

(二)坐骨

坐骨ischium位于髋骨的后下部,可分为坐骨体及坐骨支两部分。坐骨体构成髋臼的后下部和小骨盆的侧壁。体的后缘有一向后伸出的三角形骨突,叫做坐骨棘。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的骨缘呈弧形凹陷,叫做坐骨大切迹,坐骨棘下方的骨缘小缺口叫做坐骨小切迹。由体向下延续为坐骨上支,继而转折向前内方,叫做坐骨下支,其前端与耻骨下支相连。坐骨上、下支移行处的后部,骨面粗糙而肥厚,名坐骨结节,是坐位时体重的承受点。

(三)耻骨

耻骨pubis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可分为耻骨体及耻骨支两部分。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和小骨盆的侧壁。由体向前下内方伸出的骨条叫做耻骨上支,继而以锐角转折向下外方叫做耻骨下支。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内侧面为一卵圆形粗糙面,叫做耻骨联合面,与对侧同名面之间以纤维软骨连接,构成耻骨联合。耻骨上支的上缘有一锐利的骨嵴,叫做耻骨梳,其后端起于髂耻隆起,前端终于耻骨结节。耻骨结节内侧的骨嵴称为耻骨嵴。由坐骨和耻骨围成的孔,叫做闭孔,在活体闭孔有闭孔膜封闭。孔的上缘有浅沟叫做闭孔沟。

髋骨
①指环跳穴。《针方六集》列为环跳穴别名。
②经外穴名。《类经图翼》:“髋骨,在膝盖上,梁丘旁外开一寸。主治两脚膝红肿痛,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脚丫风痛,举动不得。”可斜刺或直刺0.5-1寸。艾炷灸3-4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6、髋骨在哪个位置

髋骨为人体腰部的骨骼,共左右两块。幼年时,髋骨分为髂骨,坐骨和耻骨以及软骨连接。成年后,它们之间的软骨会骨化,成为一个整体,即髋骨。左髋骨、右髋骨、骶骨、尾骨以及它们之间的骨连接一起构成骨盆。髋骨与股骨构成髋关节。髋骨是全身最大的不规则扁骨。

(6)髋关节月状面扩展资料

为不规则的扁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髋臼。16岁以前由髂骨、坐及耻骨以软骨连结而组成,成年后软骨骨化,三骨在髋臼处互相愈合。

髋臼是髋骨外面中央的环形关节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构成,与股骨头相关节,其底部中央粗糙,无关节软骨附着,称为髋臼窝。窝的周围骨面光滑,附以关节软骨,叫做月状面。髋臼的前下部骨缘凹入,叫髋臼切迹。

7、髋骨是不是就是骨盆呢?

骨盆(pelvis):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大骨盆:界线上方的髂骨翼和骶骨构成.
小骨盆:骨盆上口:即界线;骨盆下口: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髋骨:为不规则的扁骨。16岁以前由髂骨、坐及耻骨以软骨连结而组成,成年后软骨骨化,三骨在髋臼处互相愈合。髋臼是髋骨外面中央的环形关节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构成,与股骨头相关节,其底部中央粗糙,无关节软骨附着,称为髋臼窝。窝的周围骨面光滑,附以关节软骨,叫做月状面。髋臼的前下部骨缘凹入,叫髋臼切迹。

与髋关节月状面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