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瑜伽哪些体式对关节好
膝关节的瑜伽理疗体式
1、前屈式
1、坐姿,脊柱自然伸展,两脚两腿并拢伸直,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或在大腿上。
2、吸气,两臂伸直,两手并拢两肩向后收,拇指相扣,掌心向下。将你的两臂高举过头部,紧贴双耳。微微向后略仰使整个脊柱向上延展。
3、呼气,由腹部开始向下贴近大腿上侧,两手抓住两脚脚趾,保持顺畅呼吸(感觉动作困难可稍微弯曲双膝)。
4、吸气,由后背开始,带起整个上身。呼气,回到起始坐势。放松10-20秒的时间。
2、抱膝式
1、慢慢吸气,胸部逐渐放松下来,上身保持平躺姿势,双腿屈膝,双手抱住两膝盖处。
2、吸气,头部慢慢往上抬,双手抱住双膝,双腿尽量压向胸部位置,慢慢呼气。
3、束角式
1、坐姿,两脚脚心合拢,双手十指交握住脚趾,挺直上半身。
2、向地面的方向振动双膝,尽量靠近地面。
3、呼气,放低上身,用双手肘抵住小腿,额头抵在脚前方的地板上,吸气,伸展背部。
4、吸气,起身还原。可反复做6—10次。
4、仰卧扭转式
1、仰卧,平展两臂,掌心贴地,两腿并拢自然蜷起。
2、以脊柱为轴线,随着呼气,将腿带动身体向一侧扭转,头部向反方向侧扭转。
3、停留后保持10-20秒,回正放松,反方向重复该动作。
瑜伽练习中膝关节的保护
1、注意热身,尤其是髋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是人体下肢联接在一起的三个关节,髋关节没有足够活动的话,很多需要髋关节打开的体式中,就会给膝关节施加过度的压力,让膝关节不堪重负。开始的时候,可以旋转髋部、脚踝,练习蝴蝶式和牛面式等等来加强髋关节的拉伸。髋关节打开以后,盘坐等体式也就容易得多了。
2、避免膝盖向内过度伸展
在需要腿部伸直的体式中,膝盖很容易向内过度拉伸。比如在三角式和双腿背部伸展式中,膝盖的位置往往容易向内撇,这个时候膝盖周围的韧带力量就容易不平衡。站立体式中,可以稍微弯曲膝盖,让脚掌均匀用力紧紧贴地。坐立体式中,可以在膝盖窝下方垫上一个小毛巾卷等。
3、注意膝盖细微的感受及时调整
膝盖的韧带和软骨以及半月板都是感觉不很敏锐的地方,如果你感到有疼痛,这个时候,伤害往往已经不可避免。所以一旦有一点点地不舒服,赶快调整,避免进一步损伤。
4、通过平衡体式来加强膝盖的防护
平衡体式中因为身体需要自我调整来找到最佳的位置,这个时候身体的智慧会合理利用膝盖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力量,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尤其是需要膝盖弯曲的站立平衡体式,例如鹰式,效用最好。这种动态的平衡主要增强韧带的功能,而不仅仅是肌肉力量,所以还有助于预防将来的损伤。
5、注意习练完后的放松
体式练习完后的放松很重要,它可以很好的帮助肌肉、韧带和骨骼恢复。
2、束角式总是做不好,仅仅是因为髋紧么
髋没有打开啊
我的情况是,刚开始身体往下倾时两边髋关节会很紧,但下去后又好了,所以我每次都不敢往下压,有些痛
3、束角式有什么功效?为什么有那些功效呢
顶一下。你的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哪些功效,确实值得认真给出实证的证据加以证明,并且加以科学说明和阐释。 查看更多答案>>
4、请教一个横叉的问题
请教横叉:我发现一定是打开尾骨才不会腰疼,但是很难掌握重心靠前,能否给我讲讲这个体会? 发表于 昨天 18:51
关于横劈叉;都是我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坚持一段练习下来,效果还不错,不知道是不是适合你,毕竟有个体差异嘛,希望对你有帮助才好;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尾骨对横叉的影响不大(我做横叉的各种辅助练习和横叉练习时,也从来没有感觉到腰部会有疼痛(也许这也是个体差异)。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窝内(髋臼),所以髋臼窝的大小与股骨头的大小是否匹配(一定范围内)和髋关节的开度有直接的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你的髋臼窝相对于股骨头较小,那么髋关节内收和外翻的范围就小,也就是说,股骨头在髋臼窝里的运动范围就小;所以也就直接影响到劈叉的开度,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
再比如;有的人,大腿内外侧副韧带的柔韧性不算差,但是横叉就是不如“想象中的、应该”的好,这也就是和她自身的关节结构有关了(髋臼窝、股骨头);
我的一个同事(我们是从06年5月第一次接触瑜伽开始、一路坚持到现在的),在一起的练习中,我发现她是那种不但是“横叉”不能下,就连纵叉也下不完全的柔韧性,竟然从一开始就能完成能“束角式”和“双盘”(当然双盘又要牵扯到其它韧带、关节了,我们暂且不论);我很纳闷,也很困惑、、、,
通过慢慢的观察和分析;看出;我的横叉就是在最后10公分的高度时失去了弹性、、;髋关节的外翻是我最大的问题;
也就是说虽然我的内外侧副韧带柔韧性不错,但是髋臼窝相对于股骨头小了一些,所以影响了髋部的外翻,导致了我的横叉到现在还有10公分的距离。我觉得我的理解应该是对的(当然期待非常懂得解剖学,又习练瑜伽的老师给予更为全面的解释)。
面对这种情况,一定是不急不躁,慢慢打开髋臼窝周围的韧带是关键,长时间的仰卧束角式,趴小青蛙,坐角式、、、在这个过程中千万别忘了同时习练打开外髋的体式。
讲的不好,毕竟不是专家啊,我们一起探讨
可以买一本《哈他瑜伽关键肌肉全解》的书看看,它对体式练习有帮助。
5、髋关节发育不良怎样运动
腿部到胸部的伸展
运动需要你四肢舒适地在地板上躺下。接下来,抬起你的腿,同时保持其它部分躺在尽可能平坦的地面上。弯曲膝盖,提腿,尽可能舒适地接近你的胸部,保持15到30秒。将腿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并用另一条腿重复伸展,另外保持休息的腿可平放在地面上。每天做这种髋关节的舒展10分钟即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很有帮助。
瑜伽伸展
一些瑜伽姿势可以帮助舒展肌肉,并提供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帮助。这些姿势应该由经过认证的教练进行监督,以确保您采用了适当的技术。此外,培训师可以提供热身姿势,以确保最好的、最安全的瑜伽常规。这种瑜伽伸展有,髋关节舒展的三角伸展式; 加强侧髋关节伸展和束角式。
其它拉伸运动
物理治疗师或医师可能会建议低强度、低冲击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的髋关节伸展。这些活动提供的方法,同时也可锻炼上背和手臂的其它领域的机构,如伸展髋关节。其它活动,如有节制的划船可能是有益的,但也可能加剧臀部的关节炎。
6、瑜伽开髋需要多长时间
1、简易坐姿式
2、束角式
3、牛面式
4、单盘前曲伸展式
5、半鱼王式
6、圣哲玛里琪第三式
7、坐广角式
什么是瑜伽开髋,开髋有什么好处
髋关节灵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个人理解灵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活动范围大(需要在生理结构允许范围内),另一个是控制能力好。
其实身体的每个关节都是这样,这2个方面应该是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太小,控制的范围也就小,而控制能力不好,则活动也就受限。
因此对某个关节进行锻炼,一来要活动关节,促进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大,另一方面要锻炼相关的肌肉,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例如锻炼膝关节的同时,要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和弹性。
看完了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对于开髋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接着往下了解吧!
因此我觉得“在经常性开髋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强“锁髋”的练习”,这句话总结得相当精辟啊!
髋关节,以及骨盆的稳定,其实就是加强核心肌肉群的练习了。在骨盆的上口,腹直肌在前方,腹斜肌在两侧,胸髂肋肌在后方,从不同方向连接了胸腔和骨盆,使身体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4个方向的钢板,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在普拉提中常说的“轴心盒子”,稳定了骨盆的位置。
而在骨盆的下口,股直肌在前方,髋收肌群在内侧,阔筋膜张肌在外侧,肌腱在后侧,连接了骨盆和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产生了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的运动结构。
其实参与这些活动的肌肉还有其他很多,全说说不过来,我也未必一时都能记得,以上说的算是比较基本的。所以说,要练习“锁髋”,我想就是锻炼这些相关的肌肉群了。
可以做的体式很多,或者说大部分的练习都需要这些肌肉群参与,只是有些时候骨盆与髋关节的稳定,在练习的时候被我们忽略了。
顺便说下,很多人走路时候都有不自觉的外八(比如舞蹈演员等),或内八(比如长期穿高跟鞋的女士)。
这样的姿势都会影响髋关节的灵活性,从活动范围到肌肉的支撑稳定性能。
而稳定骨盆的肌肉,长期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就会影响肌肉的功能,产生肌肉损伤。我从小就有外八的毛病,也是在2年前才开始意识到。
然后努力去改的,所以站、走、倒立我都要提醒自己大腿肌肉内旋收紧,梨状肌放松,也因为这个问题,我的髋收肌群比较薄弱,需要温和谨慎练习束角式类的体式,多练习战士系列等锻炼肌肉力量的体式。
7、束角式的功效
1、消除坐骨神经痛。
这个体式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痛,防止疝气。
2、打开髋部和腹股沟。
3、缓解经期疼痛。
女性通过与肩倒立第一式以及该体式的其他系统体式一起练习,可以调整不规则经期,促进卵巢功能正常。
4、维持生殖器官的健康。
这个体式使骨盆和腹部以及背部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并得到了刺激。这个体式可以使肾脏、前列腺和膀胱保持健康。假如定期练习,可以缓解睾丸的疼痛和坠胀。
(7)束角式髋关节扩展资料
瑜伽束角式的所需材料:瑜伽垫
1、坐在地面上,两腿向前伸直。弯曲右膝,双手抓住右脚脚踝和脚跟,将右脚拉向腹股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左脚拉向腹股沟,直至与右脚掌相合。双手紧握双脚脚趾,将脚跟再次向腹股沟,沟拉靠,双腿外展,双膝下压靠近地面,脊柱向上伸展,目视正前方。保持这个体式30~60秒。
2、呼气,身体前屈,缓缓下压,直至胸部与双脚相触。
3、低头,依次让额头、鼻子与地面相触,最后将下巴放在地面上,保持这个体式30~60秒,正常呼吸。
4、吸气,躯干从地面抬起,松开双脚,伸直双腿,放松。
注意事项:
双手要紧握双脚,握得越紧,躯干就能更好地上提。如果患有子宫脱垂,请勿练习这个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