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伤科疾病的主诉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遗传,体质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后者继发先天或后天畸形,损伤或炎症后。如膝内翻或外翻畸形,半月损伤,髌骨软化症、剥脱性软骨炎、习惯性或外伤性髌脱位、膑骨骨折等,多发生在50岁以上。因外伤而致的骨性关节炎多发生在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诊断1.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早期表现为关节疼痛、发僵,开始活动时较明显,尤其膝内侧疼痛为著,活动后疼痛减轻,活动多时又加重,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晚期为持续性疼痛,活动受限。活动时可及摩擦音。时有关节积液及关节内游离体。2.X线表现 需拍双下肢负重位X线片。关节积液时关节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关节下骨质致密,骨密度增高,骨小梁有断裂,随之出现囊性变,关节边缘唇样增生,胫骨嵴变尖,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治疗原则1.减少关节负重,减少活动量,休息。2. 应用中药内服外用灸疗整体治疗⑴ 较轻时主要是保护关节,可少量运用补血、补钙、营养关节滑膜的药物。⑵ 中度或严重时可用三维立体疗法配合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⑶关节积液少量时不需要抽出,可局部热敷,理疗即可促进关节液的吸收,关节内注射激素药物要慎用,尽量不用、更不宜内服激素类。(4)激光治疗可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消肿、消炎、镇痛、抑制不良免疫反应等作用。 (5)手术治疗:胫骨高位截骨术(北京骨髓炎医院引进日本的治疗方法)。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髋部关节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等。其特点是髋关节软骨变性,并在软骨下及关节周围有新骨形成,是骨科常见疾患之一。临床表现1、髋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好发于50岁以后。继发性发关节炎的平均年龄较小,一般在40岁左右,多继发于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骨折脱臼或炎症之后。2、主要症状为疼痛、跛行和功能限制,疼痛常放射至膝关节内侧。3、关节疼痛是最早的主诉,一般都有活动多则加重,休息则减轻的特点。受累关节常有关节胶着,即该关节在某一位置较长时间静止不动以后,开始活动时比较困难且伴有疼痛,经短时间活动后,胶着现象才消失,但如果活动过多,同样会引起关节疼痛。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 开始时髋部酸痛或钝痛,慢性、渐进性发展,疼痛加重时常放射至膝内侧,跛性加重。髋关节活动受限,首先旋转受限,尤以内旋为著,继而影响外展、内收及屈伸活动。2.X线表现 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关节边缘骨刺形成,局部软骨下骨质密度增加,头臼囊性变以及股骨头密度和形态上的改变。治疗原则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展缓慢,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展进程则较前者迅速。1.三维立体疗治疗法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适当休息,减少负重,减轻关节负担。3.消除致病因素。4.理疗,适当活动锻炼。5.西药治疗非甾体类镇痛药。6.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 ⑴ 关节镜\⑵ 髋臼旋转截骨术\⑶ 髋部截骨术\⑷ 人工关节置换术。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诊断标准1.年龄原发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发生在50岁左右,继发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发生在40岁左右。2.临床表现⑴ 疼痛 病变进展缓慢,踝关节开始进展不重,初感关节不灵便,随运动量增加而加剧,不活动时,疼痛减轻或消失。开始活动时疼痛,随活动而好转。⑵ 体征 触及踝关节较正常骨性增大,滑膜肿胀,关节功能不同程度受限,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时,可触及不同程度摩擦音,晚期有不同程度畸形。3.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和不规则软骨下骨质密度增加、硬化,关节边缘唇样增生,骨赘形成。晚期关节软骨明显破坏,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畸形及半脱位。网球肘 网球肘又称为肱骨外上髁炎,局部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慢性或劳损性疾病。诊断标准1.多好发于前臂劳动强度较大工种的中年男性,以右侧为多。2.局部压痛点多在肱骨外上髁、环状韧带或肱桡关节间隙,活动范围正常。3.X线片 肱骨外上髁处密度增高。半月板损伤膝关了半月板损伤,包括半月板和盘状软骨撕裂、半月板囊肿、半月板周围炎及半月板过度活动等病,为一种临床较常见伤病,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和球类、体操、跳跃、举重运动员、演员等。半月板可单独受损,也可与内侧副韧带、前支韧带断裂等损伤合并存在,若处理不当,常可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功能,并导致膝关节早期退行性改变。临床表现1、多数患者有膝关节扭伤史,伤后膝关节立即发生剧烈疼痛,关节肿胀,甚至活动障碍。 2、慢性期或无明显外伤的患者,主要症状患膝关节活动痛,以行走和上、下坡时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跛行,伸屈膝关节时膝部有弹响,少数患者出现“交锁”,股四头肌较健萎缩,膝关节不能过伸和屈曲,关节间隙外常有压痛。髌骨劳损髌骨劳损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软骨病,是一种较常见的膝关节疾病,是指髌骨软骨面及与其相对的股骨髌面的关节软骨进行性病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好发于运动员及体力劳动者。引起髌骨软化病的发病原因多数认为与膝关节长期劳损和局部外伤有关。这种对髌骨软骨面的直接磨损,长期可使软骨面发生软化、纤维化,甚至骨质外露、增殖等,引起膝关节慢性疼痛,负重困难。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有膝前疼痛和关节瘫软无力,其疼痛多为隐痛不适,半蹲、起跳、落地、急停或上下楼梯痛。在起跳、落地或下楼梯时常突然出现膝痛打软症状,重者行走疼痛、跛行。多于负重变化有关,并感关节发凉,髌骨周缘有指压痛,局部可触及肿胀或增厚组织,压、磨髌软骨痛。2、多数有髌股关节摩擦音或精糙音,单腿或双腿半蹲痛,久病患者,多有股四头肌萎缩、关节积液等。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膝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发生的原因包括外伤及慢性劳损两方面。临床上分急性创伤性炎症和慢性劳损损性炎症两种。前者多因创伤,如扭伤、挫伤、近关节骨折或处科手术引起,使滑膜受压充血,甚至滑膜损伤破裂出血、积液、积血使关节内压升高,后者一般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转化而成,或由其他的慢性劳损导致滑膜的炎症渗出,产生关节积液造成,多伴有滑膜增厚、纤维化、关节粘连等。临床表现1、膝关节受到损伤后,关节肿胀,疼痛,髌骨浮漂,活动受限,创伤性滑膜炎有明显膝关节外伤史或关节过度活动史。2、肿胀和积液多在伤后5-6小时出现,若伤后肿胀在短时间内肿起,张力大,触之较硬,则考虑为关节积血所致,有关节内骨折或韧带严重撕裂伤发生。3、急性期,关节肿胀饱满,多以胀痛为主,慢性期关节疼痛不剧,多感酸胀痛,关节乏力,肿胀程度与关节活动量有关,量大时肿加重,量少或休息则减。严重者,关节屈活动时常有滑膜擦音响、股四头肌萎缩等改变。增生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又称骨质增生症或老年性脊柱炎,多在中年以后发生。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男多于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腰部隐隐作痛,仰俯屈伸、转侧起坐失灵,活动片刻后疼痛可稍缓解,但活动过多又症状加重,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或久坐后起立时疼痛最为明显,缠绵反复,常常伴有脊髓神经根放射性疼痛。骶骼关节炎临床上骶骼关节炎可以分为骶骼关节结核性关节炎、致密性骶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创伤性骶骼关节炎、脊柱炎性骶髂关节炎、牛皮癣性骶髂关节炎、急性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布病性骶髂关节炎等。临床表现骶髂关节炎主要症状在骶髂关节区疼痛、压痛、叩击痛,根据不同病因,存在不同的临床表现:1、结核性骶髂关节炎:患者午后低热,腰臀疼痛,骶髂关节前方可出肿痛或波动,有的破溃形成窦道。2、致密性骶髂关节炎:关节部位的骨密度增高,常发于青年女性,多为单侧,也有双侧者。3、强直性脊柱炎之骶髂关节炎:是该病的早期阶段,病变多为双侧,青年男性多发,早期关节面骨质破坏,而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关节间隙模糊不清,个别有骨性融合,脊柱呈竹节状改变.4、创伤性骶髂关节炎:多有明显外伤史,疼痛局限于骶髂关节局部。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是因创伤造成关节面不平或承重失衡,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与退行性骨关节病极为相似。所不同者,患者均有明显外伤史,并可见于任何年龄组,但最多见于活动力旺盛的青壮年。临床表现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凡负重较大或经常遭到扭、磨损伤的关节均发生,膝关节最多见。2、急性期关节迅速肿胀、积血,患者有时显的胀痛、关节活动障碍,若勉强活动或过度运动时症状加重。3、晚期关节出反复积液疼痛,过并活动和劳累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者肢体肌肉萎缩,关节肿大。 </td</tr</tbody</table
2、髋关节脱位的问题。
您好:
从你提供的资料上看,一个婴儿4个月时查出来有脱位现象,略谈我的几点粗浅观点:
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
2、病变累及髋臼、肌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3、有时可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脱位或挛缩等;
4、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应早期诊断,婴儿期治疗效果最佳,年龄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认为2~3岁后治疗,即使非常成功35岁以后,都将发生髋关节痛,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获得痊愈的重要措施;
5、典型性先天性髋脱位,若能早期正确治疗,在正常功能刺激下,发展成正常髋关节可能性很大,3岁内治疗者有很高治愈率;
6、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头和髋臼的骨性成份增加,可塑性减少,病理变化加重,虽经正确治疗,功能难达到正常;
7、建议你到301医院骨科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相应处理及治疗。
以上仅供参考,祝你的女儿早日康复!
3、患者,男,53岁。 主诉:左髋部肿痛,活动受限2小时。 为何诊断?
首先考虑有问题,必须就医。要说诊断可考虑骨折,脱位等。
4、急!!关于关节疼痛的问题...
疼痛与活动的关系 活动后症状减轻,提示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病变;活动后症状加重,则提示是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炎)或机械性因素(如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疼痛。 关节疼痛休息不能缓解,长时间不活动反而更痛或僵硬,则提示免疫介导的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型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的疼痛则多发生在活动时,如行走、上下楼梯、爬坡等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 关节肿痛持续的时间与“游走性关节炎”的关系 关节肿痛超过6周者,需要考虑侵蚀性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型脊柱关节病,也需排除肿瘤和感染性关节炎。继发滑膜炎的骨关节炎关节肿胀多持续1~3周,少数严重者也可超过6周。 红斑狼疮的关节痛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游走性的。风湿热的多关节炎呈游走性。所谓游走性,是指各个关节肿痛此起彼伏,某个关节的肿痛持续数小时~数天后,自然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血清阴性型脊柱关节病的外周关节肿痛常常是不对称的和变换部位的,可以是“今年左踝关节肿痛,明年右膝关节肿痛,再过几个月又左膝关节肿痛”等等,每个部位的疼痛持续时间为数周~数月,而局部X线照片往往阴性。许多非风湿病专科医生将此误认为是“游走性”和“非侵蚀性”的关节炎,而误诊为风湿热的多关节炎。 年龄与性别 青少年男女注意风湿热,青少年男性多注意强直性脊柱炎;青壮年女性多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青壮年男性多注意瑞特综合征;中老年男性痛风常见,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炎常见。40岁以后起病极少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生育年龄女性起病极少考虑痛风,因为雌激素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因此女性痛风主要见于更年期以后。中年女性主诉全身疼痛,需考虑到纤维织炎。 病变部位 1.中轴骨关节: 累及脊柱的风湿病主要是血清阴性型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等)、骨关节炎等。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损害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表现,是确诊和鉴别诊断的关键。但由于骶髂关节在平时是不活动性关节,多数骶髂关节炎仅表现为轻度酸胀或胀痛,较少成为病人主诉。多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就诊时的主诉是腰痛、颈痛、肩痛、髋痛、下肢大关节痛或跟痛,临床医生只注意检查主诉的疼痛部位,而忽略了骶髂关节。结果病人花了不少钱,照了许多片(包括X线平片、CT、MRI等),却不能确诊。这是强直性脊柱炎常常被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脊柱骨关节炎:放射学常显示骨质增生或椎间盘变性,除局部症状外,常刺激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肩或手部放射性疼痛、头痛等。 外伤等也常引起脊柱病变,如椎间盘脱出、压缩性骨折等。少见的脊柱疼痛病因包括脊椎结核、肿瘤等,病人一般有原发病的相应表现和反射学改变。 2.上肢关节: (1) 手部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腕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早期一般不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了方便年轻医师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常将这三组关节称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靶关节”,因为90%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或迟或早会累及这三组关节的至少一组。 骨关节炎:手指的骨关节炎则主要累及远端指间关节(Heberden结节)、近端指间关节(Bouchard结节)或第一腕掌关节,极少累及掌指关节和整个腕关节。受累的指间关节在关节背面两侧出现结节样改变。 银屑病关节炎:也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但多伴有甲周皮肤或指甲损害,全身皮肤也或多或少可找到典型的银屑病皮肤改变。 另外,系统性硬化症、瑞特综合征、痛风、肺性骨关节病等也常累及手部骨关节。 (2) 肘关节:单独一个肘关节疼痛,多考虑网球肘,在其肱骨外上髁有一明确定位的压痛点。各种风湿病都可累及肘关节,但很少单独累及肘关节。 (3) 肩关节:单独一个肩关节疼痛,多考虑肩周炎。其它各种风湿病都可累及肩关节,但很少单独累及一个肩关节。青少年双肩关节疼痛,多注意强直性脊柱炎;老年双肩关节疼痛,要注意风湿性多肌痛。 3.下肢关节: 青少年男性下肢大关节不明原因肿痛,而局部X线检查阴性者,应注意强直性脊柱炎,建议检查骶髂关节。 (1) 髋关节:最常引起髋关节病变的是强直性脊柱炎,青少年男性以髋关节疼痛为主诉者,首先要注意强直性脊柱炎,并注意寻找其他的支持点,如查HLA-B27、其他关节或脊柱症状、晨僵现象等等。 对于单个髋关节病变者,更要注意髋关节结核,髋关节是继胸椎之后骨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临床上不时会遇到一些单个髋关节病变者,很难鉴别诊断,是结核性还是免疫性。关节镜检查虽然很有帮助,但也常见一些病例做完关节镜检查后,关节镜操作者和病理科均无法明确判断是否结核。此时,还有2个方面可以参考,一是髋关节MRI检查,如果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者,支持结核;二是密切随访,1~3个月内有明显的放射学损害进展者为结核。激素治疗等原因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多主诉髋关节不适,而疼痛多不严重。 (2) 膝关节:几乎所有的关节疾病都可累及膝关节,临床上应根据所伴随的各种特征加以鉴别。老年膝关节疼痛,最常见于骨关节炎;青少年膝关节疼痛,需注意强直性脊柱炎。 (3) 踝关节和足跟:各种风湿病都可累及踝关节。而足跟的骨刺样疼痛在老年考虑骨质增生,在青壮年考虑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4) 跖趾关节: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应考虑痛风。现代女性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考虑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瑞特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等也常引起足趾小关节损害。 4.全身性疼痛: 全身关节肌腱疼痛,而一般体检和实验室检查阴性,应考虑纤维织炎,多见于女性,有特异性的压痛点,常伴有睡眠欠安、主诉甚多等症状;全身骨骼疼痛者注意多发性骨髓瘤或转移癌;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也常出现全身多关节肿痛。
求采纳
5、髋关节积液怎么治 强直性脊柱炎 29岁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积液
膝关节疼痛切莫忽视自己的髋关节和腰椎 膝关节疼痛的病因很多,除了膝关节本身的原因之外,还应注意自己的髋关节和腰椎是否出了问题。这是因为髋部有一根神经叫做闭孔神经在支配髋关节同时有分支支配同侧膝关节,所以髋关节病变(如股骨头坏死等)可以产生同侧膝关节区域的疼痛或不适,甚至以膝关节症状为主诉。临床上,我们还会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对腰椎管狭窄病人的治疗中发现,疼痛主要来自髋关节或膝关节,而对髋关节或膝关节病变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疼痛主要来自腰椎管狭窄。因此,膝关节疼痛切莫忽视髋关节和腰椎的检查。成都军区总医院康复科庞日朝
6、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
1.髋臼发育不良是前提,而髋关节脱位是最终发展的结果。所以,他们往往是并存的。
2.楼上的已经把症状描述的很详细了,简单的说就是:
双侧脱位-----走路摇摆,鸭行步态。
单侧脱位-----患肢短缩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加氏征阳性( 将小孩平卧,两下肢屈膝到85°~90°之间,两踝放平对称位,发现两膝有高低)。
另外,其他的关节检查(比如Ortolani征等建议专业医生检查)。
3.片子还是明确诊断的重要的依据。简单可靠。
4.治疗的问题:
一般,3周岁的儿童也可以考虑全麻下手法复位,然后石膏外固定。如果脱位严重或手法复位失败既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
7、做髋关节手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人工关节在国外始于40年代,我国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目前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它人工关节如人工肘关节、人工肩关节、人工椎体、人工骨盆置换都不同程度的开展。
术前注意事项
1、多喝水:一般来说,由于女性的尿道较男性短、宽且较直,术后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为预防术后尿路感染,建议老年女性患者术前养成多饮水的生活习惯。
2、减轻体重:过于肥胖的患者容易导致出血增加、术后脱位、关节磨损及异位骨化等问题,因此,建议患者应尽可能地减轻体重,因为减轻体重可以减轻人工关节的负担,安全度过康复期。而一些体重偏轻的患者则建议补充营养,尽可能多地储备能量。
3、戒烟:由于吸烟容易引起感染,而且对麻醉后苏醒不利,因此,如果有吸烟的患者如果打算进行手术治疗,那么需要在术前2周戒烟。
4、停用抗炎止痛药:手术前大约10天就不能再服抗炎药了,如阿司匹林通常会导致血液变稀,抑制凝血,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在术中和康复期,更容易导致出血。如果患者担心停用抗炎止痛药后关节疼痛厉害,可以向主刀医生咨询以获得更好的建议。此外,建议那些服用避孕药或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等可能影响激素水平药物的患者在术前几周也要停服。
5、床上练习大小便:为防止患者在术后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引起腹胀、便秘及尿潴留等情况,术前患者可以自行在床上练习大小便。
手术当天
应维持患肢的特殊体位:仰卧位双膝间垫枕、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髋内收内旋。当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应尽早采用半坐位;嘱病人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加速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冰袋冷敷24小时以减轻疼痛,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手术后
由于手术后患者不能经常活动,务必注意防止血栓形成,这个阶段一定要抗凝治疗。
关节置换手术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手术的方法和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任何手术一样,它仍然有风险。因为术后需要卧床,制动,恢复后的活动也较以前大大减少,因此,很容易进入到血液高凝固的状态。血液的高凝状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医生会给患者开一些稀释血液的处方,以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