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髋关节脱位的问题。
您好:
从你提供的资料上看,一个婴儿4个月时查出来有脱位现象,略谈我的几点粗浅观点:
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
2、病变累及髋臼、肌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3、有时可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脱位或挛缩等;
4、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应早期诊断,婴儿期治疗效果最佳,年龄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认为2~3岁后治疗,即使非常成功35岁以后,都将发生髋关节痛,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获得痊愈的重要措施;
5、典型性先天性髋脱位,若能早期正确治疗,在正常功能刺激下,发展成正常髋关节可能性很大,3岁内治疗者有很高治愈率;
6、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头和髋臼的骨性成份增加,可塑性减少,病理变化加重,虽经正确治疗,功能难达到正常;
7、建议你到301医院骨科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相应处理及治疗。
以上仅供参考,祝你的女儿早日康复!
2、髋关节脱位
,尤其是先天性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大多与手法粗暴、牵引不够,手术指征未掌握,未弄清阻碍复位因素和固定不当等原因所致。多数可以避免。常见并发症有:(一)再脱位 常因阻碍复位因素未消除。X线出现假象,换石膏时不小心,前倾角过大或髋臼发育不良,因而即使复位后,还是较易再脱位。(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这类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法粗暴或手术创伤过大,损伤了股骨头的血供;固定时强力极度外展;复位前牵引不够或内收肌、髂腰肌未松解,复位后股骨头受压过度及还有一些原因不明。(三)髋关节骨性关节病 是晚期的并发症,一般在年龄较大患儿手术后,待到成年后往往较难避免有些类并发症出现。(四)股骨头骨骺分离,股骨上段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这些均为牵引不足,复位时使用暴力或麻醉太浅等原因引起,一般均可避免。
3、导致髋关节分离不充分背部的肌张力过高,导致髋关节分离不充分.是什么意思具体的解释一下吧,没读懂啊。
当患儿的全身肌张力过高时,特别是腰背肌肌张力过高时,容易产生俯卧时臀高位,走路时翘屁股,这是因为整个下肢还处在一个共同运动,没有分离开
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
1.髋臼发育不良是前提,而髋关节脱位是最终发展的结果。所以,他们往往是并存的。
2.楼上的已经把症状描述的很详细了,简单的说就是:
双侧脱位-----走路摇摆,鸭行步态。
单侧脱位-----患肢短缩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加氏征阳性( 将小孩平卧,两下肢屈膝到85°~90°之间,两踝放平对称位,发现两膝有高低)。
另外,其他的关节检查(比如Ortolani征等建议专业医生检查)。
3.片子还是明确诊断的重要的依据。简单可靠。
4.治疗的问题:
一般,3周岁的儿童也可以考虑全麻下手法复位,然后石膏外固定。如果脱位严重或手法复位失败既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
5、胯骨与大腿骨完全分离会走路吗
髋关节是下肢正常行走的重要关节,主要由股骨头,髂骨髋臼及周围韧带等组成,髋骨与大腿骨分离就相当于没有髋关节了,下肢就不能正常行走,若另一个下肢正常,扶拐行走。
6、胯骨在哪个部位
胯骨位于骨盆的两侧。
胯骨是一个大的不规则骨,从中心向上面和下面不规则膨胀。在一些脊椎动物(包括青春期前的人类)中,它由三部分组成:髂骨,坐骨和耻骨。
两个髋骨在耻骨联合处连接,并与骶骨和尾骨(脊柱的骨盆部分)一起构成骨盆的骨骼组成部分,即围绕骨盆腔的骨盆带。它们在骶髂关节处与骶骨连接,骶骨是轴向骨架的一部分。每个髋骨通过大的球窝关节连接到相应的股骨(大腿骨)(形成下肢骨骼和轴骨架之间的主要连接)的臀部。
(6)髋关节分离扩展资料
人体骨骼的作用:
1、支持作用:人体不同的骨骼通过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连成一个整体,对身体起支撑作用。假如人类没有骨骼,那只能是瘫在地上的一堆软组织,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行走。
2、保护作用:人类的骨骼如同一个框架,保护着人体重要的脏器,使其尽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扰”和损伤。例如颅骨保护着大脑组织,脊柱和肋骨保护着心脏、肺,骨盆骨骼保护着膀胱、子宫等。没有骨骼的保护,外来的冲击、打击很容易使内脏器官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