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能跑得快?(短跑)
短跑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蹲距式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创造有利的条件.
★起跑器的安装
起跑器安装的方法有"普通式","拉长式"两种.通常采用"普通式",前起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一脚半(约40 45厘米)处,后起跑器距离前起跑一脚半;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分别成40度 45度角和70 80度角;两个起跑器的中轴线间隔约15厘米.
★起跑技术
起跑技术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或"跑")三个阶段.
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2—3次深呼吸,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膝跪地,两手放在紧靠起跑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宽,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撑.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约40 50厘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
听到"预备"口令后,随时之吸一口气,平稳地抬起臀部,与肩同高或稍高于肩,重心适当前移,肩部稍超出起跑线,这时体重主要落在两臂和前腿上."预备"姿势应该稳定,两脚贴起跑器抵足板,注意力高度集中.
听到枪声,两手迅速推离地,两臂屈肘有力地作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起跑器,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前腿快速有力地蹬伸髋,膝,踝三个关节.
★起跑后的加速跑
加速起跑后的跑是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距离内尽快地获得高速度.
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的着地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的,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着地点,就逐渐合拢到假定的一直线两侧.
加速跑的距离,一般约为25-30米.
站立式起跑
双脚前后开立,距离一脚到一脚半,屈膝降重心,身体力行前倾,前腿异侧臂屈肘在前,后臂于身后,听到"跑"的口令后,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前冲出去.重点:重心前移.难点:快速起动.
短跑途中跑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一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摆动腿的膝关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和踝关节,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协调配合动作.
★腾空阶段
小腿随时着蹬地后的惯性和大腿的摆动,迅速向大腿靠拢,形成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与此同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摆动腿下压的惯性,自然向前下伸展,准备着地.
★着地缓冲阶段
着地动作应是非常积极的,在途中跑时,头部正直,上体稍有前倾.两臂前后摆动要轻快有力.
弯道跑
从直道进入弯道跑时,身体应有意识地向内倾斜,加大右腿的蹬地力量和摆动幅度,右臂亦相应地加大摆动的力量和幅度,有利于迅速从直道跑进弯道.
弯道跑中,身体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腿用前脚掌的内侧用力,左腿用前脚掌的外侧用力.弯道跑的蹬地与摆动方向都应与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趋于一致.
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任务是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
★终点跑的技术,要求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在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并跑过终点,然后逐渐减慢跑速.
跑的专门练习
小步跑
上体正直肩放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髋,膝,踝关节放松,迈步时膝向前摆出,髋稍有转动.
当摆腿的膝向前摆动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扒地式着地,着地时膝关节伸直,足跟提起,踝关节有弹性.
高抬腿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大腿积极向前上摆到水平,并稍稍带动同侧髋向前,大小腿尽量折叠,脚跟接近臀部.
在抬腿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直腿足前掌着地,重心要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后蹬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
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出,由干躯干扭转,同侧髋带动大腿充分前送.
在摆腿的同时,另一腿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踝关节缓冲,迅速转入后蹬.
后蹬时摆腿送髋动作在先,膝踝蹬伸在后,腾空阶段重心向前性好,腾空时要放松,两腿交替频率要快.
后踢小腿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足前掌着地,离地时足前掌用力扒地,离地后小腿顺势向后踢与大腿折叠,膝关节放松,足跟接近臀部.
折叠腿跑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后蹬结束立即向前上方抬大腿和收小腿,膝关节放松,大小腿充分折叠,边折叠边向前摆动.
在摆腿折叠前摆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关节缓冲.
小车轮跑
前三点要领同折叠腿跑.
加大大腿的幅度,当大腿摆到一定程度时,小腿随惯性向前摆出,随着大腿积极下压,小腿主动做扒地式的动作,用足前掌扒地式着地.
大车轮跑
要点同高抬腿跑.
摆动大腿抬到水平,小腿随惯性向上方摆出,然后随着摆动大腿的积极下压,小腿积极向下刨扒,着地时膝关节可以稍有弯屈,上体可以稍有后仰,特别是做的距离比较长时.用踝关节缓冲,有扒地动作.
中长跑
中长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中距离跑采用半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长距离采用站立式起跑.
★半蹲踞式起跑:两臂一前一后,一手的拇指与其它四指成八字形撑于起跑线后,另一臂在体侧,体重主要落在前腿和支撑臂上.起跑动作近似蹲踞式起跑.
★站立式起跑的动作顺序按下列口令进行: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先做一两次深呼吸,然后走或慢跑到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有力的脚在前,紧靠起跑线的后沿,前脚跟和后脚尖之间的距离约一脚长,两脚左右间隔约半脚,体重大部分落在前脚上,后脚用前脚掌支撑站立.眼向前看3-5米处,身体保持稳定姿势,集中注意力听枪声或"跑"的口令.
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时,两腿用力蹬地.后腿蹬地后迅速前摆,前腿迅速蹬直,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做快而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快速向前冲出,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跑速.
中长跑途中跑
★上体的姿势:正确的上体姿势是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眼平视,面部和颈部的肌肉要放松.
★腿部动作:跑的速度大小决定于步长和步频.
★后蹬与前摆:在一个跑的周期中,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后,开始后蹬与前摆的动作.当摆动腿通过身体垂直部位向前摆动时,支撑腿的各个关节要迅速蹬伸,首先伸展髋关节,再迅速有力地伸展膝关节和踝关节.后蹬结束时,腿几乎伸直或伸直.蹬伸的时间应短促,这样才能在蹬伸后及时向前摆腿.
★腾空:后蹬腿蹬离地面后,身体进入腾空时期.当后蹬腿的大腿开始向前摆动时,小腿顺惯性自然摆起,膝关节弯曲,形成大小腿折叠的姿势.
★脚的着地与缓冲:当摆动腿的大腿开始下落时,膝关节亦随之自然伸直,并用前脚掌着地.
★摆臂动作:中长跑时,两臂稍微离开躯干,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摆幅要适当.
途中跑有一半以上的距离是在弯道上跑的.弯道跑的技术与短跑基本相同,只是动作的幅度与用力程度较小.
中长跑终点跑
终点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加速跑,进入最后的直道时,要竭尽全力进行冲刺跑.什么时间加速跑,要根据比赛的距离,个人训练水平和战术决定.
中长距离跑的呼吸
初参加中长跑练习的人,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刚开始跑时可在自然的情况下加深呼吸,呼吸的节奏要和跑的节奏相配合.一般是跑两,三步一呼气,跑两,三步一吸气,并有适宜的呼气深度.随着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应着重将气呼出.
跨 栏
起跑至第一栏前的技术
★110米跨栏跑技术
110米栏的栏架高1.06米,过栏和栏间跑的速度相当快,是跨栏跑中技术难度最大的项目.
★110米栏采用蹲踞式起跑.前起跑器安装在距起跑线一脚半到两脚处,后起跑器距前起跑器约一脚远,两起跑器间宽15-20厘米.做"预备"姿势时,臀部抬至超过肩的部位,体重由撑地的两臂和前腿负担,头保持和躯干成一直线,集中注意力等待鸣枪.
★鸣枪后跑出的动作和短跑的起跑动作基本相同,起跑时应把起跨腿放在前起跑器上;起跑后前几步都必须有足够的步长.
110米栏起跑因受第一栏前固定距离(13.72米)和固定步数的制约,应特别注意步长的准确.
栏间跑技术
栏间第一步的水平速度因过栏有所降低,为了争取第一步必要的步长,应充分发挥踝关节及脚掌力量,用力摆臂也能起到提高蹬地效果和加快动作频率的作用.
第二步的动作结构的支撑与腾空时间关系大致与短跑途中跑相同.
第三步因准备起跨形成一个快速短步,动作特点与跨第一栏前的最后一步相同.第三步应是栏间跑速度最快的一步.
学习蹲踞式起跑后过栏技术
★安装起跑器,起跑八步后起跑越过放倒的栏架,或从第一栏栏侧跑过,检查起跨点距第一栏的距离.
★掌握合理的"各就位","预备"姿势,注意成"预备"姿势时臀部的高低,跑出后控制好上体前倾,使第一栏前起跨时有适宜的身体姿势.
★蹲踞式起跑跨1或2,3架栏.
听发令枪声成组起跑,跨过1-3架栏,起跑技术熟练后再跨5架栏.蹲踞式起跑跨过第一栏的技术错误和纠正方法
★起跑后八步步长不准,加速不及时.
产生原因:
起跑后最初三,四步步幅太小,后几步被迫拉大步降低身体重心,或相反,前几步身体过早直起,步长过大造成后几步捣小步,破坏加速跑的正常节奏.
纠正方法:
沿着八步步长标记线反复起跑,建立步长距离感觉,提高目测判断能力,熟练以后再跨第一栏.对起跑八步后过栏确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起跑后九步过栏.
学习掌握过栏技术
学习摆动腿过栏动作.
★原地做摆动腿模仿练习:栏前直立,面对栏架,摆动腿屈膝高抬,膝盖达到栏架高度时,小腿迅速向前摆出,接着积极下压大腿,摆动腿基本伸直,脚掌靠近栏板,然后下落,用脚掌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前落地,熟练后可连续做.
★走步中做摆动腿"鞭打"动作:腿的折叠,高抬,前摆小腿及下压大腿都与前一练习相同.走三或五步做一次,强调膝高于踝,不出现踢小腿的动作,熟练后加上两臂的配合动作,练习速度适当加快,注意动作放松.
★走步中做摆动腿经栏上的栏侧过栏:站在起跨腿一侧,从栏前一米处起跨,摆动腿屈前摆,伸出小腿经栏板上向栏后积极直腿下落,起跨腿配合做小幅度的提拉动作,熟练后在慢跑中接连跨3-4架栏.
学习过栏技术时的主要错误和纠正方法
★起跨时身体重心低,蹬地不充分,屈腿跳栏.
产生原因:
栏前跑的技术差,速度过慢,后两步拉大步降低身体重心,用脚跟踏地起跨或全脚掌击地造成很大制动,起跨时蹬摆配合差,下肢力量差,屈膝缓冲过大,心理上怕栏.
纠正方法:
纠正栏前跑的技术,形成较准确的步长,提高起跨点准确度.
降低栏架高度,缩短栏间距离,用高重心跑.在最后两三步按标志跑,检查纠正后两步的"短步"关系.
做起跨攻栏模仿练习,建立高重心起跨的肌肉感觉.
练习跳绳,负重跳跃,长距离多级跳及双脚连续跳栏架(栏高76.2厘米),发展下肢各关节及脚掌肌肉力量.
★高跳过栏,身体腾空时间过长.
产生原因:
起跨腿膝关节弯曲过大,脚跟着地,蹬地角度大,垂直分力过大.
起跨点离栏架太近,限制摆动腿向栏迅速前摆,怕碰栏受伤.
摆动腿踢腿上摆,前伸小腿缓慢,下放摆动腿消极.
纠正方法:
改变起跨点,使之不短于自己七个脚掌长,适当加快栏前跑的速度.
学习正确放脚起跨技术,保持高重心起跨姿势,用橡皮条代替栏的横板,消除怕栏顾虑.
掌握摆动腿屈腿摆动攻栏技术.
★摆动腿直腿摆动攻栏或屈小腿绕过栏板.
产生原因:
对摆动腿的动作概念不清.
摆动腿膝关节紧张,小腿过早前伸.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够,大腿屈肌力量差,起跨前大腿抬不高.
纠正方法:
详细讲解摆动腿屈膝摆的技术,反复做屈腿摆的各种模仿练习.例如,面对肋木站立,距肋木1.2-1.4米,摆腿在体后开始折叠大小腿,以膝领先屈腿前摆,大腿在体前抬平后迅速伸出小腿,脚掌伸向肋木约与腰高的部位,支撑腿蹬地的同时前倾上体,手扶肋木.
连续做摆动腿屈膝前摆的"鞭打"动作.
身体直立或双手撑肋木站立,摆动腿屈膝前抬,膝部负10-15公斤重沙袋连续高抬,以发展髂腰肌和大腿屈肌力量.
大量重复做摆动腿栏侧过栏练习,要求大腿高抬后再前摆小腿,膝关节放松.
★腾空后两腿动作消极,"剪绞"时机不正确.
产生原因:
起跨腿蹬地不充分,过早开始提拉.
两腿肌肉伸展能力差,髋关节灵活性差,不能在空中做出较大幅度的劈叉分腿动作.
摆动腿直腿摆动下压不积极.
上体直立妨碍起跨腿用力提拉,或两臂摆动和腿的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
做起跨腿栏侧过栏,要求充分蹬伸起跨腿,不急于提拉.
适当加长起跨距离,加快跑速,用大幅度动作完成快速剪绞过较低的栏架.
发展两腿后群肌肉伸展性,改善髋关节灵活性与柔韧性,经常做压腿和劈叉练习,包括纵劈统治与横劈叉练习.
★过栏时摆动腿的后侧或起跨腿的膝,踝内侧碰及栏板.
产生原因:
摆动腿碰栏是因为起跨点过远,摆动腿向前速度太慢,或折叠高摆不够,上体前倾过大.
起跨腿的膝,踝内侧碰栏板是因为大小腿和脚掌在提拉过程中部位不正确,另一原因是起跨腿提拉时膝未外展.
纠正方法:
重复练习原地支撑提拉起跨腿过栏动作,要求膝稍高于踝,小腿收紧,足内侧保持和地面平行(足尖勿下落).
提拉起跨腿时,及时做出前倾上体的动作.
调整起跨点,加强摆动腿大腿高抬能力.
★下栏时身体不平衡,动作停顿.
产生原因:
起跨腿后拖,当摆动腿脚掌着地时,起跨腿提举不到身体前方.
摆动腿下压消极,上体直立,身体重心落后.
起跨时蹬伸不充分,急于提拉起跨腿,下栏时两腿几乎同时落地.
腿臂配合不好,躯干扭转,肩轴偏斜.
纠正方法:
做各种跨栏专门练习改善两腿的剪绞配合,提高过栏时身体稳定性,使肩轴及髋轴基本上与栏板平行.
做上下肢配合模仿练习,特别加强起跨腿同侧臂的动作控制能力,不使该臂后引带动肩和躯干的扭转.
改善髋关节灵活性,加强髋部肌肉力量.
发展摆动腿踝关节和脚掌力量,提高下肢支撑能力.
学习起跨腿过栏动作
★原地提拉起跨腿过栏:双手扶肋木站立,在起跨腿一侧距肋木1-1.2米远横放架栏,上体稍前倾,眼平视,起跨腿屈膝经腋下向前提拉,膝部提举到身体正前方,身体不要扭转或偏斜.先做单个提拉动作,后连续做,动作速度由慢到快.栏架也可以纵放.
★动作同前,栏前走两三步后经栏侧提拉起跨腿,摆动腿做小幅度动作配合以体会两腿的剪绞,身体过栏后,双手抓肋木,起跨腿提举至身体正前方.
栏侧做起跨腿过3-4架栏,栏距7-8米,先走步中做栏侧过栏,后慢跑或快跑做起跨腿经栏上过栏.起跨腿蹬地要充分,不急于向前提拉,当摆动腿移过栏架下落时,迅速提拉起跨腿过栏.
学习过栏时两腿的剪绞动作和上下肢的配合动作
★从原地站立开始做"跨栏步"中两腿剪绞换步动作,摆动腿屈膝高抬大腿,随之前伸小腿用前脚掌落地,摆动腿下落的同时蹬离地面的起跨腿屈膝经体侧向前提拉超过摆动腿.
★动作同上,在小步跑中连续做过栏模仿动作,跑三步后做一次"跨栏步",注意跑的直线性并有节奏,身体正对前方,同时注意两臂的配合用力.
★原地摆腿过栏,上体正直面对低栏站立,将摆动腿大腿放在栏架横板上,小腿放松下垂,做两三次轻微摆小腿后,起跨腿蹬地,当伸直的摆动腿下压时,起跨腿迅速收起提拉过栏.
★在走,跑中做栏侧过栏,强调两腿配合,摆动腿虽然不经过栏板上方,也必须完成折叠,举膝,伸下腿下压的动作.练习时在跑道上放3-6架栏,栏间相距7-8米,跑三步.当两腿配合剪绞的同时,两臂的按动作要点做好前伸后摆等动作.
★高抬腿跑中从栏侧或经栏上过栏,高抬腿跑至栏前,保持高重心,距栏约1米处起跨,过栏动作同前,但幅度小腾空时间短,注意上下肢配合,身体始终直立不前倾,尽量不上跳,下栏后继续高抬腿跑准备过下一个栏.
学习过栏与栏间跑相结合技术
提高起跨过栏和下栏后衔接栏间跑的技术,使得过栏与栏间跑在动作和速度上紧密连贯,形成良好的跨栏跑节奏,为全程跑打下基础,教学中安排大量重复跨栏练习,以完整教法为主.
★学习站立式起跑至第一栏前的技术.改进第一栏前跑进的技术,提高步点准确性,站立式起跑后用较快的速度跑八步,检查步长与起跨距离,建立栏前跑八步步长的空间定位感,也可先用白灰在跑道上划线或摆放其它标志标明八步步长.
★站立式起跑反复跨3-5架栏.男生栏高91.4厘米,栏间距离11-12.5米跑五步,或8.5-9.14米跑三步.女生栏高76.2厘米,栏间距离10-11.5米,跑五步,或7-8.5米跑三步.随着过栏技术的改进,男生跨1-1.06米高的栏架,女生跨84厘米高的栏架.
★成组按起跑信号站立式起跑跨3-5架栏,栏高和栏间距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需要重复作各种跨栏专门练习,纠正主要错误动作,发展必须的的身体素质.
★缩短栏间距离,采用站立式起跑连续跨越5-8架栏,重点提高跑跨结合技术,特别应提高下栏和栏间第一步的动作质量,形成良好的跨栏跑节奏,发展连续跨栏的耐久力.
★成组站立式起跑,跨越3,5,8架栏计时,分析比较技术,提出改进技术的努力方向.
栏间跑常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栏间跑没有足够的步长,身体重心低,跑得缺乏弹性.
产生原因:
下栏着地身体重心落后,制动力大造成速度急剧下降,栏间跑第一步重新加速.
腿部力量差,尤其脚掌和踝关节力量差.
纠正方法:
改进下栏技术,使下栏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并保持高重心,膝关节不弯曲缓冲,借助起跨腿的积极前高抬加大第一步步长.
练习后蹬跑,弹性跑,多级跳,负重跳,增强腿部力量,提高摆动腿下栏支撑用力的能力.
多练习高抬腿快频率跑及高抬腿跑中过栏.
强调栏间跑时两臂的积极摆动.
★栏间跑第一步步长过短或靠前踢小腿落地加大步长,破坏栏间跑正常步长比例和节奏.
产生原因:
下栏时起跨腿提拉不到身体前方.
摆动腿下栏后支撑后蹬力量差.
起跨后急于收起跨腿,没有两腿空中换步剪绞的必要条件,两腿几乎同时并拢落地.
纠正方法:
在栏间跑第一步着地处放一棕垫或其它标志物,要求积极提拉起跨腿并将大腿举至中线附近,加大步长争取第一步落地棕垫上.
改进起跨后的栏前劈叉动作,提高两腿剪绞速度和动作幅度.
下栏后两臂和上体都力求形成迅速跑进的姿势,两臂用力挥摆,上体保持适宜的前倾.
★栏间跑时偏向摆动腿一侧或两脚落地偏离运动的直线.
产生原因:
起跨攻栏时摆动腿偏外侧摆动,下栏时起跨腿没有提举到身体正前方,身体两侧的动量不均衡.
摆动腿下栏点不正,身体不够平衡不能跑成直线.
起跨时蹬地腿脚掌偏外,使支撑反作用力方向偏斜.
纠正方法:
栏板上方靠摆动腿一侧放置小型标志物,(轻木块,小沙袋等),摆动腿对准标志物向前上方摆,下落要求踏在预先划出的标志点上.
沿直线跨栏跑,两脚落在直线两侧,提高栏间跑的直线性.
★栏间跑时出现跨步跳,第二或第三步过大,三步步长比例失调,节奏紊乱.
产生原因:
下栏后速度下降过多,第一步太短,被迫拉大后两步.
练习所用栏间距离较长,跑速和腿部力量不够,不拉大步到不了起跨点.
栏间跑只注意迈步出腿,忽视积极蹬摆的配合,缺乏正确的平跑身体姿势.
对三步跑过栏间缺乏信心.
纠正方法:
提高过栏技术,应该特别注意下栏要保持速度,强化下栏后接着快跑的意识.
缩短栏间距离或降低栏架高度,也可以重复练习栏间五步跑的连续跨栏.男生栏间距离为12-12.5米,女姓10.5-11米.
发展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改进平跑技术中的主要错误动作.
接力跑
接力跑的技术
接力跑技术包括短跑技术和传,接棒技术.
★起跑
★持棒起跑:第一棒传棒人以右手持棒,采用蹲踞式起跑,按规则接力棒不得触及起跑线和起跑线前的地面.持棒起跑技术和短跑的起跑相同,持棒方法主要有三种.
★右手的食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与此同时其他三指分开撑地.
★右手的中指,无名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食指和小指成三角撑地.
★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和食指分开撑地.
★接棒人起跑:接棒人站在接力区后端线或者说预跑线内,选定起跑位置,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弯屈,上体前倾.接棒人应站在跑道外侧,左腿在前,右手撑地保持平衡,身体重心稍偏右边,头部左转,目视传棒人的跑进和自己起动的标志线.当传棒人员跑到标志线时,接棒人员便迅速起跑.
传接棒方法
上挑式
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0~50度角,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将棒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图1)
这种传棒方法的优点是接棒人向后下方伸手臂的动作比较自然,传棒人传棒动作也比较自然,容易掌握.缺点是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如不换手再传给下一棒时,则只能握住接力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响快速前进.
下压式
也有称"向前推送"的传接棒方法,应当强调指出,在传棒时,手臂不要太高,而是用手腕动作将棒向前下方推送入接棒队员手中.并且,传棒人可以用手腕动作来调整传棒动作的准确性.所在在做此动作时,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50~60度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下传给接棒人手中(图2).
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优点是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缺点是接棒时,接棒人的手臂比较紧张,不够自然.
混合式
第1棒用"上挑式"传棒,第2棒用"下压式"传棒,第3棒仍用"上挑式".
传接棒的位置和起跑标志线的确定
★传接棒的位置:接棒人站在预跑线内或接力区的后端,待传棒人到达标志线时便迅速起跑和传棒队员跑进接力区后在最合适的位置,将接力棒迅速无误地传给接棒队员.
★标志线的确定:接力跑各棒次的标志线是接棒人起跑的标志,它是根据传棒人和接棒人的跑速和传接棒技术熟练程度确定的.标志线设置的位置一般是在预跑线的后面,也可以设置在预跑线前面.
2、初一中学立定跳远及格线多少?怎么才能跳得远?
初一立定跳远及格线是1.4米
跳得远方法:
一、 两脚平等站位
对于两脚站法,常被人忽视。体育教材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两腿稍分”;有的要求“两脚与肩同宽”。至于站成什么姿势,教材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因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采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难以掌握,后者虽明确,却大些。我做法是:两脚先站成立正姿势,而后以前脚尖为支撑点,两脚跟随向两侧分开到两腿成平行位置。这样,脚尖都向前,与运动方向一致,同时两腿基本处于垂直姿势,既不产生夹角,又利于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而且学生敢容易掌握。
二、 两臂的摆动与呼吸的配合
摆臂与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学中,预摆时臂放松由下向上慢摆到头上,跟着轻松地吸气,而后两臂由上向两侧后方而呼气。当要起跳前两臂则快速地由下向上摆到头上,现时随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气随下摆至两侧后方,动作一样快,但此时不是呼气,而是憋气。这样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强肌肉起跳时的瞬间爆发力。
三、 身体重心前移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当起跳前,随着两臂由上而下向两侧后方摆时,上体前倾,随之两臂弯屈成半蹲姿势,脚跟提起,用前脚掌抓地,控制身体平衡,重心随着前移。尽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却很重要。这样,起跳时就不必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为身体向前上方腾起创造条件。
四、 蹬摆是关键
起跳时的蹬摆效果如何,是决定身体腾起远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对两臂起跳时的摆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样简单由后向前上方摆。因为那样摆仅作用于两臂,而不能带动全身。为此我采用跳高起跳时两臂的摆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摆。起跳时,两脚用前脚掌迅猛蹬地,同时两臂由两侧后方向前上方做强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
<后边是我的小窍门,使你既跳的远,落地后还不后坐》落地时,小腿用力向前伸越远越好!脚跟着地,屈膝的同时,膝盖用力往前顶,有向前下方跪的感觉迅速过渡到前脚掌,上体前倾。刚开始先跳的近一点,体会动作。熟练后用力跳!
3、跳高的背跃式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背越式跳高的完整阶段
1、助跑阶段
是指从起动开始,经过一段距离的跑动(全程助跑一般跑8~12步),最后踏上起跳点的这一技术阶段。一般包括起动方式、助跑路线、助跑距离和节奏等几方面。
2、起跳阶段
是指起跳脚踏上起跳点,在摆动腿的配合下,经过着地、缓冲、蹬伸和蹬离地面跳起的这一阶段。起跳阶段的技术是跳高的关键技术。
3、过杆与落地阶段
是指起跳腾空后,身体各部分利用合理技术动作越过横杆,并安全地落在海绵包上的技术阶段。
背越式跳高如何助跑?
一、技术特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线一般为“J”其优点是:
1、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线曲,因此全球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
2、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以避免停顿或减速。
3、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步加大内频。
4、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
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
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背越式跳高技巧有哪些?
1、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和起跳要结合好,在起跳的时候注意人体的重心向上顶,不要过早的倒杆(向杆冲),然后是空中的动作,刚学习背越式跳高需要跳2000次左右才能动作定型。
2、提高自己的弹跳力,可以练习杠铃和助跑起跳摸高。
3、空中动作,可以通过下腰和原地过杆练习。
4、自然弹跳力训练的方法有各种行进间跳跃,跨步跳、单足跳20—30m,计时、四步助跑五级跳。专项弹跳力训练有带助跑4—5步的跳跃,计时30—60m,跳跃及各种跳深、跳栏架、跳台阶、综合跳等。
5、一般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有助木举腿、高抬腿走、实心球练习等。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有负重弓箭走、负重蹬台阶4cm,负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练后群肌、小肌群力量。
6、协调性训练有各种体操技巧练习,各种绕栏、跨栏跑,各种球类运动等均能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和协调能力。
7、一般速度训练可以30—6m反复跑、100—150m,反复跑、30—60m追逐跑。专项速度训练有弧线跑30m计时,全程助跑计时,后四步助跑计时,下坡跑接弧线跑20m,下坡跑度弧线跑20m,快速摆臂摆腿的模仿练习,快速起跳练习。
8、助跑步数为8—12步,前段跑直线,后段跑弧线,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
9、起跳离地后,保持伸展姿势向上腾起,并在摆动腿及其同侧手臂的带动下,加速身体围绕纵轴旋转,使身体背对横杆。
10、当头、肩越过横杆后,及时仰头、倒肩、展体,挺胞,并稍后收双腿,形成杆上背弓姿势,同时身体重心尽量靠近横杆,以充分利用腾空高度。
11、当身体重心移过横杆后,应加速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
12、注意好跑线,要有节奏的先4不慢,后不加快,在转弯时要加速,左脚靠近垫子,右腿一甩带动整个人转过来,一定要往上跳,不要急着往后倒。
13、在空中要做出背功,过杆后收腿要快,不然会打杆。
14、背越式跳高助跑会产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时的正确位置应仍然沿弧线方向跑进。而错误技术往往造成错误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线偏离了弧线的自然延伸,以致无法产生正确的起跳,上体会过早倒向横杆。原因是因为起跑前有躲杆意识或急于做背向横杆动作,起跳腿下意识地偏离起跳点。
15、背越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脚尖的方向与起跳同等重要,脚位不正确,同样会对起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初学者在起跳时脚尖会自然地产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脚动作,这种放脚技术,一会造成起跳时横向水平速度过大,产生冲杆现象。二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16、背越式跳高是用背对横杆的方式过杆的。但是人却无法背对横杆进行助跑,因此必须采用弧线助跑。在助跑的前段,获得比较高的助跑速度,接近起跳时,利用弧线助跑使身体自然地转向背对横杆。同时,弧线助跑又可以使人体获得朝向横杆的离心力,帮助运动员越过横杆。
4、田径短跑和跳高,跳远的训练方法有那些?
这很多的,一下叫我讲我讲不出来啊!
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就是多练习爆发力,那样绝对是有用的!
短跑是要求力量的,上肢的力量要求也很大。
而跳的技术动作也很重要!
5、正常人体解剖学
因为不知道您到底要问的是什么方面的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第二章 消化系统
第三章 呼吸系统
第四章 泌尿系统
第五章 生殖系统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第八章 感觉器
第九章 神经系统
正常人体解剖学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人的红细胞呈___________状,直径为___________μm。
2.电镜观察有些上皮细胞游离面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形成指状突起,称此为微绒毛。
3.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表现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形式。
4.胸固有肌主要为位于肋间隙内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关节内软骨位于两骨关节面之间,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6.直肠的弯曲,上段形成一个凸向后的弯曲,称为___________,下段形成一个凸向前的弯曲,称为___________。
7.子宫分为三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子宫体。
8.两肺下界的投影在锁骨中线上与第_________肋相交,在腋中线上与第_________肋相交,在肩胛线上与第10肋相交。
9.淋巴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淋巴组织组成。
10.胸廓内动脉经第1-7肋软骨后面下降,其终支穿膈进入____________内而称为____________。
11.左肾上腺近似____________形,右肾上腺呈____________形。
12.腓总神经绕腓骨颈至小腿前面,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腰丛由____________、第1-3腰神经前支和____________共同构成。
14.躯体感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在脑桥的背侧面有两对圆形隆起,上方的一对称____________,下方的一对称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血管腔面的上皮属于(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2.疏松结缔组织中,下列哪种细胞较多,较常见( )。
A、浆细胞
B、肥大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脂肪细胞
3.神经组织是由( )。
A、神经元和细胞间质构成
B、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
C、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构成
D、神经元和基质构成
4.内踝是下列哪一骨的部分( )。
A、腓骨
B、股骨
C、髌骨
D、胫骨
5.既能伸膝关节又能屈髋关节的肌是( )。
A、股二头肌
B、半腱肌
C、股四头肌
D、半膜肌
6.下列诸结构围成胸廓上口,但除哪个之外( )。
A、第一胸椎
B、锁骨
C、胸骨柄上缘
D、第一对肋
7.有关睾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内分泌功能
B、成对
C、具有产生精子功能
D、前缘附有附睾
8.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是( )。
A、筛窦前小房
B、筛窦后小房
C、额窦
D、蝶窦
9.下列器官中的静脉血不流入门静脉的是( )。
A、胃
B、脾
C、胰
D、肾
10.腋淋巴结不收纳下列哪个器官的淋巴( )。
A、肱二头肌
B、三角肌
C、胸大肌
D、腹直肌
11.关于虹膜的叙述何者错误( )。
A、中央有一圆形的瞳孔
B、含色素细胞
C、瞳孔周围有瞳孔括约肌
D、瞳孔括约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12.下列哪项不参与菱形窝的下外界的组成( )。
A、薄束结节
B、楔束结节
C、小脑下脚
D、胼胝体
13.下列哪项不属于交感神经( )。
A、椎旁神经节
B、椎前神经节
C、脊神经节
D、灰交通支
14.内囊前脚位于( )。
A、尾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
B、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C、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
D、豆状核与岛叶之间
15.受肌皮神经支配的肌是( )。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三角肌
D、斜方肌
三、改错题(下列各题的叙述都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的下方划线表示得0.5分,改正得0.5分。每题1分,共5分)
1.血小板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呈双凹圆盘状,直径2-4μm。
2.臀大肌起于髂骨外面和骶、尾骨后面,肌束斜向下外,止于股骨大转子。臀大肌是髋关节强有力的伸肌。
3.肺的形态略呈圆锥形,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肺尖钝圆,高出锁骨外侧段上方2-3cm。
4.左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经胸廓上口到颈部,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升,到环状软骨上缘处分为劲内、外动脉。
5.额叶在外侧沟以上和中央前沟以前。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神经末梢
2.椎管
3.股三角
4.咽峡
5.窦房结
6.螺旋器
7.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隙)
8.神经节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试述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光镜结构)
2.腹前外侧群肌的名称、纤维方向和作用。
3.男、女尿道有哪些区别?
4.简述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和汇入。
六、综合题(每题6分,共6分)
一患者,左眼内斜视,左侧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右侧,左眼不能闭合。试述这些症状分别与哪些脑神经受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