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中风患者做哪些锻炼?
脑中风患者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注意早期良姿位摆放】
1、健侧卧位。患者的头放在枕头上,躯干与床面保持近垂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肩关节屈曲角度最好稍大于90°,肘关节伸展,手指伸展。同时用软枕垫起患侧下肢,保持在屈髋、屈膝位,足部最好也垫在枕头上,防止足下垂内翻。
2、患侧卧位。头稍前屈,躯干后倾,用枕头后背,患侧肩前屈、肘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
3、仰卧位。患者头部居中,枕在枕头上。在患侧肩胛骨下方放一个枕头,使肩部上抬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同时在患侧的臀部至大腿下方垫放一个长软枕,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同时使膝关节微屈。足底放一软枕,防止足下垂!
注意康复功能锻炼
按摩与被动锻炼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
肢体简单 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
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最主要的是要抑制异常的共同运动模式促进正常模式的形成。坚持每天锻炼持之以恒通过洗漱吃饭更衣等日常生活中常见活动来达到不断进步。
2、偏瘫病人为什么活动病腿时大胯疼痛teng
你好,偏瘫的病人的话主要是由于肌肉萎缩,容易引起关节障碍,所以引起疼痛,平时要注意运动,适当的做一下针灸治疗,可以到医院的康复科做一些康复治疗。
3、中风的治愈率是多少,哪种情况最容易治愈?
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都会中风。中风会导致眼睛和嘴之间的异常,记忆力减退,面瘫等危害。中风的治愈率是多少?为了改善治疗,让我们看看中风的早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早期发现脑卒中,预防因饮食治疗引起的脑卒中是十分必要的。
正确姿势:给家属和护理人员正确的姿势,包括座椅、侧座椅和患者旁边的座位。每两小时转一次。翻转练习:双手交叉向前,转向两侧,双脚放在床上。 床边上肢被动运动:肩胛骨、肩关节(注意阻力大于90度时不要抬起)、手肘、手腕和手指起皱(手指皱纹必须旋转手指)。 刺激床侧被动运动,身体收缩,背部肌肉受压。 床边锻炼: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肌肉突然增加,导致肌肉收缩。 床头和座椅的位置。 面部刺激,舌头和口红:张开嘴,拍打脸颊,伸展舌头,刺激舌尖和肿胀,冷冻棉花棒(或冰)和味道。 呼吸控制训练:要求病人深呼吸;缓慢呼气;放松。
坐姿训练:在将床头倾斜90度之前,应训练患者侧卧,然后用一只手抬起肩膀保持坐姿。 座位平衡:包括正确的座位、床上的座位、左右方向,练习环节检查患者的练习。久坐运动:如有可能,可提前向患者倾斜,恢复垂直度感觉,恢复对抗重力肌肉的控制,提高血压的自我调节能力,改善站立平衡,帮助克服直立性低血压,选择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三到四天之后,他们可以从床边的位置开始训练,并在训练后站立两周。
视情况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在两周内卧床休息站住,如果可能患者可以提前躺在床上,恢复患者的垂直感,再次抑制重力,恢复血压的自我调节,改善口腔平衡和直立性低血压。帕蒂治疗组患者在3-4天后可以坐在床边。援助视情况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在两周内上床并保持站立。
4、中风康复怎么才能锻炼走好路?
多走路。我家附近有好几个例子,都是中风后腿脚不灵便了。他们都很坚强,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锻炼,每天早晨早早就出门了,老伴儿陪着一起在路上走啊走啊的,晚上吃完饭之后又出来走一次。真的,中风后不要求别的,只要能自己走路,自己上厕所不用伺候就可以了。瘫痪在床上的滋味可不是感受的,所以一定要多锻炼康复,不给儿女和老伴儿添麻烦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5、中风后遗症如何锻炼身体
恢复运动
做被动运动的原则是:
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从肢体的近端坐至远端,逐级训练,最终达到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家属在做被动运动时应缓慢而柔和,有规律性,避免用力牵扯或大幅度动作。逐步增加被动活动的幅度和范围,每日至少进行2次以上,每次每个动作应重复10次左右,并要持之以恒。在做被动运动时,病人的健侧上下肢最好也要做相同的动作,这样可以通过健侧神经冲动的扩散刺激患侧的肌肉兴奋性冲动的产生,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被动运动常用的方法
是: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手的被动运动方法是家属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只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关节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运动。
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足部活动时一手握住踝部,另一只手捏住脚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转运动。值得提出的是在给病人做被动运动的同时应结合按摩。有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6、中风患者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方法有哪些
康复训练如下:
(一)肩关节屈曲活动训练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腕;向前、向上抬起患侧上肢并且指向天花板,保持肘关节伸直。
(二)肩关节外展活动训练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腕;将患侧上肢在水平面上向外移动,与躯干成直角即可。
(三)肘关节伸展活动患者仰卧,训练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将肘关节由屈曲位缓慢地拉至伸展位。
(四)前臂旋后活动,脾及手指伸展活动患者仰卧,肘关节屈曲,前臂立于床面;训练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握住腕部的手使前臂做由内向外的旋转动作;训练者一手拇指将患者患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在患侧拇指根部与腕部之间;另一手将患手其余四指伸直,双手伺时向手背侧压。
(五)髋关节屈曲活动患者仰卧,训练者一手放在膝后部,另二手握住足跟并以前臂抵住脚掌,使足与小腿成90度角;上抬小褪,使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
(六)膝关节伸展活动患者仰卧,训练者一手握住患侧膝关节,另一手握持足跟乡两手用力,使患侧下肢向上活动,伸展髋关节;训练者一手固定键侧下肢、另一手将患肢缓缓放下。
(七)髋关节外展活动患者仰卧,下肢伸直;训练者一手握住膝部,另一手从踝关节内侧握持足跟;两手用力,水平向外活动下肢,使髋关节外展。
(八)踝关节背屈活动患者仰卧,下肢伸直;训练者一手握持跺关节上方,另一手握紧足跟及跟健并以前臂抵住脚掌;向上用力拉足跟,使躁关节背屈。
7、中风回家如何康复锻炼?
1、对于手部功能的训练。手部的训练包括双手上举训练和手腕指关节训练,患者在训练时要注意适量以及注意关节的充分伸展。
2、卧位训练。这种训练主要是为了锻炼患者的翻身和坐起动作,还有躺姿和坐姿的相互变换。
3、对患者手部功能是日常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就是训练患者的日常动作,比如吃饭,穿衣,洗脸和刷牙等这些日常行为。
4、关节运动训练。对于患者下肢的运动训练而言,髋关节方面的锻炼是比较重要的,做这种训练时患者要注意大腿尽量往里收,小腿尽可能的后屈,然后再复位,在每天都要重复上述动作。
5、对患者的坐姿训练。患者的两只手置于其身体两侧,做前后摆动这种动作训练,之后变为站立这种姿势,进行同样的摆动训练,注意在训练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6、锻炼患者的步行功能。这种训练最好是训练到患者能够用双腿支持自己的身体,患者可以保持站立姿势以及进行一些走动,要注意在训练时身边要有扶手,以防止患者突然摔倒。
8、中风病人能换人工髋关节吗
那要看病人的年龄,和中风康复程度来决定。按常规是可以做的。如果年龄偏大,中风有后遗症最好不要做,就供参考。
9、偏瘫的表现偏瘫怎么诊断
1.此种情况建议加强患者的饮食调养,增强体质,避免误用综合症和废用综合症,2.建议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可以进行针灸,理疗的,3.卧床期间必须给偏瘫侧肩关节和髋关节下垫枕头,防止关节脱位。可以拍打偏瘫侧上肢外侧,下肢后方,每天牵拉跟腱,早期鼓励患者练习伸手指防止挛缩。
10、中风后遗下肢功能锻炼出现健侧下肢迈步很小怎么办
病情分析:
中风偏瘫留下的最常见的后果就是病人会产生“三偏”,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
“三偏”
偏瘫:一侧肢体活动障碍.
偏感觉:一侧感觉障碍,就是一侧肢体没有感觉,这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有一个病人,天冷的时候,他爱人心疼他,就用医院的盐水瓶给他灌了热水,放在他的右脚下给他取暖.但是这个患者是右侧偏瘫,右侧没有感觉,很烫的水瓶放在脚下也没有感觉烫,结果第二天发现脚底烫伤了.所以这种感觉障碍一定要引起警惕.
偏盲:一侧视力障碍,只能看到一侧的物体.
认知障碍
无法认清家人,地点,时间等.现在是冬天还是夏天,在家里还是医院,他都不知道.
言语功能障碍
医学中叫失语症,就是说不出话.右侧偏瘫的病人容易失语,左侧偏瘫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大脑中,普通人的语言中枢在左侧,右侧偏瘫的患者是因为左侧大脑发生了病变,就会影响语言中枢,导致失语.
日常活动能力障碍
不能自己洗漱,穿衣,进食等,生活不能自理.
吞咽障碍
进食,喝水时容易呛咳,严重的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甚至会引起呼吸骤停.对于吞咽障碍患者,我们会先给他插入个鼻饲管,并帮助他进行吞咽训练,训练好了,管子才可以拔掉.
大便小便障碍
指大小便失禁.
指导意见:
中风后遗症的饮食疗法
中风后遗症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 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因此,患者不仅要积极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而且在平时也要注重中风后遗症的饮食疗法,以便加快缓解病情的步伐.
中风后遗症中正气欲脱的症状:目合口开,声嘶气促,舌短面青,自汗,手足逆冷,大小便自遗,舌质淡,脉沉细弱.
治法:滋阴益气固脱.
食疗方法:
独参汤 红参15g,煎服.
人参汤 人参10g,橘皮10g,苏叶15g,砂糖150g,加水30ml.煎水代茶饮.
五味子汤 五味子10g,紫苏叶18g,人参12g,砂糖100g,加水3000ml,煎至1500ml,滤去渣,饮汤.
牡蛎麦麸散 牡蛎粉,麦麸等分,每次服3g,1日2次.
如何预防二次中风
健奥健康专家提醒您,在实施自我健康管理的同时关注以下有关“预防二次中风”的建议,并持之以恒:
A)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一次血压.
B)若正在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应按医嘱增减降压药物.
C)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较小,不可将血压降得过低.
D)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
E)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
F)戒烟酒,要低盐低脂饮食.
G)坚持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车,练太极拳等.
急性脑血管病,中医又名卒中或中风.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犹如自然界的风善行而数变,故称中风.中风患者虽经过积极治疗,大多仍然存在后遗症,常见的有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性格异常,痴呆等等.
一直以来,医学界对于中风后遗症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共识是单一的西医治疗对于中风后遗症效果欠佳.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让人们看到了一线曙光.尤其在刘海若事件后,人们领略了以“安宫牛黄丸”为代表的传统中药的魅力.
其实在祖国传统医药领域,除了中医系统,还有民族医学这朵奇葩.近年来在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上,民族医药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也呈现异军突起之势,藏医为其中的佼佼者.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自然环境相对缺氧以及人们习惯食用高蛋白食物和高脂肪食品,因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藏医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品种也因此非常丰富.藏医经典医著《四部经典》对出血性中风称为“血瘫”,对缺血性中风称为“脉瘫”,强调血,脉,隆(气)三者结合,标本兼治.
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的藏药发展很快,最具代表性的是七十味珍珠丸.七十味珍珠丸在15世纪由藏医南派领袖年尼多杰研制成功,它由蓝宝石,珍珠,玛瑙等20多种矿石,金,银,铜,铁等10余种金属,以及麝香,藏红花,羚羊角,安息香牛黄和珊瑚等 70 种药材制成,对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都有良效,尤其擅长治中风后遗症.实验动物研究表明,七十味珍珠丸可降低脑缺血造成的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流变学.临床观察证实,七十味珍珠丸在治疗中风偏瘫,脑震荡,脑溢血,癫痫,植物神经紊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2005年4月,“祖国传统医药在神经科的应用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100名神经学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专家认为,祖国传统医药对于中风等脑血管疾病,无论在预防,还是在治疗上都具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针对中风恢复期和治疗后遗症方面,例如:改善症状如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肢体乏力,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
不论如何,中风对人们的危害随着医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中风的认识提高,中风将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中风后遗症功能恢复护理
1,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应积极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min.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配合针灸理疗,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功能恢复.
2,语言不利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虑,护理中要多接触病人,尽早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由简到繁,坚持不懈.
3,口角歪斜 临床上常见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不能鼓腮,皱额,闭眼.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舒其情志,鼓励其多做眼,嘴,面部运动,并经常按摩患处.
[编辑本段]中风后遗症恢复运动
做被动运动的原则是:
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从肢体的近端坐至远端,逐级训练,最终达到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家属在做被动运动时应缓慢而柔和,有规律性,避免用力牵扯或大幅度动作.逐步增加被动活动的幅度和范围,每日至少进行2次以上,每次每个动作应重复10次左右,并要持之以恒.在做被动运动时,病人的健侧上下肢最好也要做相同的动作,这样可以通过健侧神经冲动的扩散刺激患侧的肌肉兴奋性冲动的产生,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被动运动常用的方法是:
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手的被动运动方法是家属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只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关节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运动.
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足部活动时一手握住踝部,另一只手捏住脚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转运动.值得提出的是在给病人做被动运动的同时应结合按摩.有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喝冬瓜汤可以预防热中风
据卫生部门统计,每年的6~8月份都是中风的高发期,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因此又称之为“热中风”.
建议平时喜欢煲汤的中老年人,可以在炎热的夏季煲些解暑汤用来清热解暑:
取鲜荷叶一张,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鲜荷叶洗净,鲜冬瓜连皮,加清水五碗煲汤,盐少许,汤成后食冬瓜并饮汤.且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另外,中老年人还要经常测血压,血糖,血脂等中风危险因素,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中风偏瘫多动足趾好的比较快
脑血管意外(即中风)在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大多伴有偏瘫.中风偏瘫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手段,其中足趾的运动和训练十分关键.因为足趾是整个下肢运动感觉的最末端,其运动感觉的恢复可影响整个下肢的运动感觉程度.而且刺激诱发所需要的背曲肌肉反应可以提高踝关节的背曲能力,加快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足趾训练的初期可由医师或家属帮助进行,用双手握住患者脚趾,令其反复感觉足趾的屈和伸动作,同时摩擦足背面肌肉以刺激患者对足趾屈,伸的感觉.每次20次,每日训练2~3次.
当患者能够感到足趾屈,伸位置后,在治疗师或家属的帮助下,逐渐促进患者加大自主运动的力量,完成足趾伸展及踝关节背曲动作,然后带动整个足的背曲,这个过程需要每日坚持,循序渐进,患者及家属都要有耐心.
中风偏瘫的患者足趾训练宜早期开始,危险期过后即可进行.当然,对偏瘫的运动疗法须是全方位的,不仅足趾和踝关节,还应包括膝关节运动的伸展和髋关节的内收外旋及上肢的关节运动等,这样方能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