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髋关节 > 髋关节血肿

髋关节血肿

发布时间:2020-08-11 19:14:55

1、髋关节脱位如何诊治?

股骨头脱位的方向可分为前、后和中心脱位,以后脱位最为常见,占全部脱位的85%~ 90%。

(1)髋关节前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

①分类闭孔下、髂骨下与耻骨下脱位。

②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强大暴力所致外伤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腹股沟处肿胀,可以摸到股骨头;X 线片可以了解脱位方向。

③治疗复位以Allis 法最常用。固定和功能锻炼方法同髋关节后脱位。

(2)髋关节后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

①髋关节后脱位的分类按有无合并骨折可以分为5 型。

单纯性髋关节后脱位,无骨折,或只有小片骨片;髋关节后缘有单块大骨折片;髋臼后缘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小;髋臼缘及壁亦有骨折;合并有股骨头骨折。

②临床表现与诊断。明显外伤史;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X 线检查,了解脱位情况及有无骨折。

③治疗。

第1 型的治疗:复位宜早,最初24 ~ 48 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期,最好尽可能在24 小时内复位完毕。常用的复位方法Allis 法,即提拉法。复位后,用绷带将双踝暂时捆在一起,于髋关节伸直位下将患者搬运到床上,患肢作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 ~ 3 周。不必石膏固定。需卧床休息4 周。卧床期间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2 ~ 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4 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3 个月后可完全负重。

第2 ~ 5 型的治疗:考虑到合并关节内骨折,日后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机会明显增多,因此主张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3)髋关节中心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

①分类。髋关节中心脱位可分为下列各型。单纯性髋臼内侧壁骨折(耻骨部分),股骨头脱出于骨盆腔内可轻可重;后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头向后方脱出可有可无;髋臼顶部有骨折(髂骨部分);爆破型骨折,髋臼全部受累。

②临床表现与诊断。强大暴力外伤病史;后腹膜间隙内出血甚多,可以出现出血性休克;伤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大腿上段外侧方往往有大血肿;肢体短缩情况取决于股骨头内陷的程度;合并有腹腔内脏损伤的并不少见;X 线检查可以了解伤情,CT 检查可以对髋臼骨折有三维概念的了解。

③治疗。髋关节中心脱位可以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合并腹部内脏损伤,必须及时处理。

第1 型的治疗:轻度股骨头内陷,髋臼骨折不重的可不必复位,需卧床休息10 ~ 12 周,作短期皮肤牵引以缓解症状。内移明显者,需用骨牵引复位,一般牵引4 ~ 6 周。3 个月后方能负重。

髋臼骨折复位不良者,股骨头不能复位者,同侧有股骨骨折者都需切开复位,用螺丝钉或特殊钢板作内固定。

第2 ~ 4 型的治疗:这类损伤髋臼损毁明显,治疗比较困难。

一般主张切开复位和合适的内固定。第4 型病例,髋臼损毁严重往往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必要时可施行关节融合或全髋置换术。

2、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术后几小时?血肿形成在术后几小时?

【摘要】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DVT发生2例(3.33%),对照组9例(15.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个常见问题,发生率高达40%~70%[1]。为预防和控制DVT的发生,2007年4月—2009年3月我科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并与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2009年3月我科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20例,男48例,女72例;年龄45岁~85岁;股骨颈骨折102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8例;既往均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DVT发生情况。 1.2.1 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 从入院到出院由责任护士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进行预见性护理。 1.2.1.1 心理支持 主动与病人交流,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促使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和疑虑。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后果,提高病人的警惕性,尤其对易发生DVT的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等病人,更为详细讲解。讲解DVT常见症状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结合成功病例,介绍治疗效果。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 1.2.1.2 观察患肢反应 注意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2],每日测量双下肢髌骨上10 cm,髌骨下10 cm周径,正常情况下皮肤颜色是淡红色,有光泽、富有弹性。患肢与健肢周径相比较不超过1.5 cm,当周径超过1.5 cm时,患肢应避免热敷,以免加重局部耗氧量,而加重病情[3]。若患肢出现疼痛、肿胀、潮红或发绀,应警惕DVT。 1.2.1.3 饮食护理 避免进高胆固醇饮食,进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防止血液浓缩和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2.1.4 功能锻炼 早期指导病人在床上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及踝关节屈伸活动,每组20次~30次,每天3组;督促病人行深呼吸,每小时10次~12次;逐日增加活动量和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但应避膝下垫枕和过度屈髋,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4]。如病情允许早期协助病人下地和走路[5]。 1.2.1.5 足底静脉泵的正确使用 用充全带包住病人的足部连接到一个空气脉冲发生器上,设定适当的脉冲压力,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间隔时间。根据个体差异,每天2次或3次,每次1 h~2 h,疗程10 d,如病人肢体循环不良,皮肤易破损,肢体感觉迟钝,患有糖尿病者,应添加垫料。同时,患肢注意保暖,避免肢体受凉。 1.2.1.6 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 我科常在术后当天即使用低分子葡萄糖酐、低分子肝素钙,使用前要掌握这些药物的用法、用量、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有无淤斑、口腔黏膜及消化道有无出血、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穿刺点有无活动性血肿形成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术后DVT发生情况例(略)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将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非常重要,其次护士应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高度的责任心,细心、动态的观察病情,有针对性的做好病人的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下肢DVT,其发病往往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疾病和手术本身激发体内凝血机制,使血液凝聚增加;②术中制动,术后卧床及膝后垫枕;③骨水泥热聚反应及拉钩等医疗器械损伤血管壁[6]。针对上述发病原因,我们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最大限度促进静脉回流,避免了血流滞缓,达到预防DVT的目的。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DVT发生2例(3.33%),对照组9例(15.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金丽霞,汤淑芬.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早期并发病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4,3(1):2728. [2]张淑萍,张淑梅,王秋开.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手术特点及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2007,21(11C):3036. [3]路金梅.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1931194. [4]李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护理和术后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C):232233. [5]张宝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功能锻炼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4A):676. [6]陈雁西,俞光荣.动静脉泵在骨科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4):135137.
采纳哦

3、髋关节滑膜炎能完全治疗的好吗?

滑膜炎是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调形成积液的一种关节病变,长期以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有些患者四处求医,反复发作,痛苦不堪,甚至心理蒙上一层阴影,滑膜炎是不治之症,那么滑膜炎能不能彻底治愈,需要注意三个环节:

及时明确诊断
滑膜炎症状主要是关节肿胀,其次是疼痛,功能障碍,肌萎缩,所以如果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避免延误病情。有些患者在没有正确诊断下,盲目的治疗,丧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及时有效治疗
经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滑膜炎早期一般主要是急性期,采用西医方法,比如:激素、抽液、冲洗、抗生素等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若治疗不彻底,错过最佳治疗期,炎症逐渐转化为慢性期,反复积液滑膜肥厚、粘连,影响到关节的功能问题。可采用上述疗法进行综合治疗,方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及时锻炼保健

膜在治疗过程中,关节要停止活动,甚至可能制动,目的是减少积液分泌,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关节功能丧失,肌萎缩,诱发关节的其它病变,一般主张治疗与功能
锻炼同时进行,避免愈后并发症,配合正确的功能活动,可以加快积液的吸收,康复后的保健至关重要,因为正常的关节容易诱发滑膜炎,何况滑膜炎的愈后,所以
愈后保健是很有必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滑膜炎可以彻底治愈。
以上是甘肃侯丽萍医生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4、髋关节双侧骨折两个半月还有淤血需不需要吃药?

最好是配合吃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果局部淤血的厉害,可以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必要的时候进行局部血肿的清除术。

5、骨折血肿期是不是鼓起一个包?

骨折血肿期,会不会鼓起个包,要看骨折的部位,如果在肌肉包裹比较少的部位,会形成肿胀,如果是髋关节这样的部位,看不出来。

6、左髋部挫伤并血肿,手术后血肿小了一大半但过两天又大了。又抽了一次

需要考虑的还是局部血肿导致的,这个情况也有可能是会复发的,主要和挫伤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止血的药物。

7、髋关节康复训练

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以下动作应尽量避免,否则您的人工髋关节发生松动的机率会大大提高。
●术后早期禁止"跷二郎腿",更不要在跷二郎腿的同时施压
●禁止坐低矮凳(20cm左右),包括蹲便
●禁止直腿从高处跳落
●避免做剧烈运动
●避免摔倒
●不论平卧位还是行走时尽量不要向外旋转您的髋关节。
●侧卧位时尽量不要向手术侧侧卧
为了使您轻松愉快地完成训练,我们为您制定了以下训练计划:

术后72小时内
-

1.伤口处放置引流管……
伤口处放置引流管,避免术后血肿的发生,24~72小时后拔除。

2.早期应尽量平卧……
早期应尽量平卧,手术一侧腿向外打开30o,膝关节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双腿内置入三角枕。避免向手术侧翻身。可以侧卧后,睡觉时最好在两腿之间放置一个枕头。

3.抬高手术一侧腿……
抬高手术一侧腿,主动屈伸踝关节。有条件者使用下肢静脉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4.72小时内疼痛将较剧烈……
72小时内疼痛将较剧烈,术后早期疼痛多因手术创伤所致,适当服用镇静止痛药或采用病人自控型止痛泵,减少疼痛刺激,以保证病人较好地休息。

5.术后一般使用抗生素……
术后一般使用抗生素,具体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6.全身静脉麻醉的病人术后常规雾化吸入……
全身静脉麻醉的病人术后常规雾化吸入,鼓励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多饮水,多吃粗纤维和多维生素类食物防止便秘。

术后1~3天
-此期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血液流动为目的,防止血栓形成。但暂不活动髋关节。

1.屈伸踝关节
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每隔5~10分钟就可以练习数次;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您完全康复。

2.转动踝关节
由内向外转动您的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术后3天~2周
-此期可以开始进行一些卧位髋关节活动,以恢复肌肉力量,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度为目的。

1.3~13天使用关节被动活动器(cpm)
术后早期CPM的使用既可以使刚刚更换的人工关节提前进入角色,有效地防止周围软组织粘连又可以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CPM开始活动度:30o~40o,2次/日,每次30~60分钟,逐日加10o,达到100o~120o止

2.1屈伸膝关节
每天3~4次,每次重复10遍以下三种练习方式之一:
1) 屈伸膝关节:如图所示屈曲膝关节使您的脚跟滑向臀部,然后伸直。注意不要使膝关节向两侧摆动。

2.2臀部收缩
每天3~4次,每次重复10遍以下三种练习方式之二:
2) 臀部收缩:平卧位使臀部肌肉绷紧,保持5秒钟。

2.3外展练习
每天3~4次,每次重复10遍以下三种练习方式之三:
3) 外展练习:平卧位伸直腿尽量向两侧分开,然后收回,注意不要完全并拢。

3.1股四头肌收缩
绷紧您的大腿前方肌肉(股四头肌),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每隔10分钟练习10次或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点儿疲劳。

3.2股四头肌收缩
直腿抬高:绷紧您的大腿前方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重复练习,您会感觉大腿肌肉有点儿疲劳。

手术2周后
-  此期以恢复正常髋关节活动度和增强肌肉力量为目的。
  如果您的人工髋关节是骨水泥型的,那么此期您的人工髋关节已经可以负重了,可以逐渐坐起,并开始练习站立和行走。但请您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康复训练内容。

1.14~21天起坐,坐床沿,坐椅子。
从椅子上站起时,首先身体要挪到椅子边缘,把患肢放在前面,让健侧腿承受身体大部分重量,主动进行屈髋屈膝、伸髋伸肢运动,可继续使用关节被动活动器。

2.22天起医生双手平举扶患者双手,练习平地步行
22天起医生双手平举扶患者双手,练习平地步行,每次100~300步,2~3次/日。
走路不在多,而要走正确,同时练习等步上下梯,上楼梯时先迈健腿,下楼梯时先迈患腿。平步时足不要外旋或内旋,不要拖步,跳步,不要跛行,要大胆让患髋负重。切记避免意外跌倒。一般不用拐杖,以免延晚独立行走期。第4周起同时练习下蹲,起立和立地踏步。

3.站立练习
手术不久您就可以下床站立。开始的时候您会感觉头晕,所以您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帮助。直到您有足够的力量站立。进行站立练习时您一定要扶着床旁或墙上的扶手。每天3~4次,每次10遍。

4.站立抬腿练习
双手握住扶手抬起您的患肢,注意抬腿时膝关节不要超过腰部。每次2~3遍。

5.站立外展练习
注意保持您的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每次2~3遍。

6.站立后伸练习
将患肢慢慢后伸,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

8、六个月宝宝右臀部皮下脂肪层内可见条片状T2压脂高信号水肿

这可能是外伤后表现,双侧髋关节血肿形成,左侧股骨头股骨颈炎性分泌物堆积或骨髓水肿,右髋关节内积液。

9、左髋关节附近有一个46mm*46mm*90mm的血肿。有血友病甲型打过第八因子。然后好了一点。以前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A,B,C三类.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
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中包括血友病甲(因子Ⅷ,AHG缺乏),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PTC缺乏)及血友病丙(因子Ⅺ,PTA缺乏)

10、外伤下肢血肿5个月至今未愈。怎样治疗为好。

所患疾病:血肿引起感染患者男,45岁,以前14年前因车祸右腿骨折,更换髋关节全髋置换手术,此次病情,外伤引起右下肢和股部血肿,伤后一个半月下肢腿肚动手术已恢复,股部血肿未好,至今用负压引流球在引,20天左右,伤后一个半月下肢腿肚动手术已恢复,股部用负压引流器用了15天未好,现在至今用负压引流球在引,20天左右,

与髋关节血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