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髋关节活动不足,会造成什么影响?
相信很多在健身中,都会遇到深蹲腰痛的情况,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髋关节灵活度不足,那么你知道除此之外,髋关节灵活度不足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吗
1.临近部位发力受限
当髋关节屈肌过于紧张时,会导致其他相邻肌肉发力有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朋友在做腹部运动时,大腿上侧感觉会非常明显,而腹部不会。因为我们的身体会优先使用具有小刺激阈值的肌肉群来完成动作,也就是说,用更容易激活的肌肉群来做动作。因此,当臀部屈肌过于紧张时,刺激阈值变低,为了更容易使用臀部屈肌进行运动,就会导致大腿上部和髂前部疼痛。
2.相邻关节代偿
当髋关节的柔韧性不够时,为了完成运动,会引起其他相邻关节发生代偿,通常包括膝关节和腰椎的代偿。例如,在深蹲时,由于髋关节不够灵活,股骨无法向外旋转,因此膝盖和脚趾会处于同一方向,因此力量不能稳定维持。这就会导致膝关节屈曲完成下蹲运动,时间一久,就会导致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
那该如何提高髋关节灵活性呢
关于髋关节柔韧性的改善,我们主要从加强髋关节屈肌的力量入手
我们可能想知道臀部屈肌已经如此紧张了,为什么需要练习?这样不是越练越紧吗?的确没错,就是要锻炼髋部屈肌的力量,这块肌肉在平时生活中容易发生紧张,但是长期缩短会导致髋部屈肌的虚弱。然而,当髋关节屈肌有足够的力量时,髋关节的柔韧性就会大大提高,特别是类似骨盆眨眼的现象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改进动作:仰卧举腿
动作优势:
仰卧举腿可以很好地发展我们臀部屈肌的力量,同时改善我们腹部的力量和形状,而且这个动作很容易学,所需要的场地也非常小。
动作描述:
平躺在地上,双手自然放松;腿部伸直,骨盆底肌肉收紧(肛提肌);收紧核心,将腿部抬高至90度或以上;然后回到原处再重复动作。
2、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标准
关节活动度(ROM)的评定具体内容
ROM评定的工具与规则
ROM的测量
一、测量工具:
量角器、脊柱活动测量(皮尺)。
二、测量方法
1、舒适体位 2、暴露测量的关节
3、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4、专人测量 5、主动关节活动测量、被动关节活动测量(以划线方式定位)。
6、正确找准运动轴、固定臂、移动臂
三、测量结果的记录
内容:关节名称、左右、主动ROM、被动ROM、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挛缩、痉挛等
第三节 ROM的测量方法
一、脊柱
(一)颈椎ROM
1、颈前屈 0 ° -- 45°
2、颈后伸 0 ° -- 45°
体位:端坐或直立 轴心:下颌角 固定臂:肩上
3、颈侧屈 0 ° -- 45°
体位:端坐或直立 轴心:第七颈椎棘突 固定臂:双肩上
4、颈旋转 0 ° -- 45°
体位:仰卧 轴心:头顶 固定臂:平床面
(二)胸和腰椎ROM
1、脊柱前屈0°-80°
体位:直立位 轴心:L5棘突 固定臂:体侧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弯腰手指离地距离、弯腰时第七颈椎棘突之第一骶椎长度1.6CM
2、脊柱侧屈0°-40°
体位:直立位 轴心:S1 固定臂:背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侧屈时指尖与膝关节的距离
3、脊柱后伸0°-30°
体位:直立位 轴心:S1 固定臂:体侧中线
4、脊柱旋转0°-45°
体位:仰卧或直立位 轴心:头顶 固定臂:平床面
二、上肢ROM
(一)肩部关节
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肩部的骨骼包括肱骨、锁骨、肩胛骨、胸骨、胸壁,组成肩部六个关节:盂肱、肩锁、胸锁、喙锁、肩肱、肩胛胸壁关节。盂肱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关节,分别可在三个面围绕三个运动轴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
肩部的运动主要是盂肱、胸锁、肩锁、肩胛胸壁四关节配合协调共同完成。 前屈60º、外展30º、由盂肱关节完成,以后的运动由肩胛胸壁关节参与,运动比例2:1。
1、肩关节屈0°-180°
体位:坐或仰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体侧中线
2、肩关节后伸0°-60°
轴心:肩峰 固定臂:体侧中线
3、肩关节外展0°-180°
体位:坐或俯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后上臂中线
4、肩关节水平外展0°-40°
体位:坐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5、肩关节水平内收0°-130°
体位:坐或仰卧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6、肩关节外展内旋0°-70°
7、肩关节外展旋外0°-90°
二)肘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肱尺关节:肘关节的主要部分,完成屈伸运动。
肱桡关节:协助近端桡尺关节的运动。
桡尺近端关节:完成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2、肘关节伸展-屈曲0°-135°/150 °
体位:坐位 轴心:肱骨外上髁 固定臂:上臂中线
3、前臂旋后0°-80°/90 °
体位:坐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4、前臂旋前0°-80°/90 °
体位:坐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三)腕ROM
解剖及运动学
腕部关节是由桡、尺骨远端及8块腕骨组成。狭义:桡腕关节。广义:桡腕、腕骨间、桡尺远端关节。桡腕关节可行掌屈、背伸、尺、桡偏四种运动;桡尺近、远端关节共同完成旋前、旋后运动;腕骨间关节协助桡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掌屈以桡腕为主,背伸以腕骨间关节为主。
1、腕关节掌屈0°-80°
体位:坐位 轴心:桡骨茎突 固定臂:桡骨平行
2、腕关节背伸0°-80°
体位:坐位 轴心:桡骨茎突 固定臂:桡骨
3、腕关节尺偏0°-30°
体位:坐位 轴心:手背第三掌骨根部 固定臂:前臂中线
4、腕关节桡偏0°-20°
(四)、手部关节
1)解剖:骨的构成 8个腕骨、5个掌骨、14个指骨(拇指2个指骨)数个籽骨。
A、腕间关节:腕骨间关节(相邻腕骨间)运动很小。腕横关节(两排腕骨间)运动大。
B、腕掌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对指活动大,其余小,4、5屈、伸15`20`
C、掌骨间关节 3个(2-5间)
D、掌指关节屈、伸、侧方运动,被动旋转。
E、指间关节 屈、伸运动。
2)运动学概要
拇指:掌腕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2--5指掌指关节屈、伸、外展、内收。
3)手的功能
3个功能轴;纵轴、前后轴、横轴
手的动作;握、捏、钩。
手的休息位与功能位;休息位 腕关节背伸曲10 ~15度,其余手指关节自然微屈
手的功能位;腕背伸20~25度,拇指掌侧外展。
4)活动范围测量;
手指ROM
1、掌指关节( MP)屈曲0°-90°
体位: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2、掌指关节(MP)过伸0°-15 ° --45°
体位: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3、掌指关节(MP)外展0°-15 ° --45°
体位:坐位 轴心: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4、近端指间关节(PIP)屈曲0°-110°
体位:坐位 轴心: PIP顶部 固定臂:近节指骨
5、远端指间关节(DIP)屈曲0°-90°
体位:坐位 轴心: DIP顶部 固定臂:远节指骨
5)拇指ROM
1、拇指掌指关节(MP)屈曲0°-50°
体位:坐位 轴心:拇指掌指关节顶部 固定臂:掌骨
2、拇指指间关节(IP)屈曲0°-90°
体位:坐位 轴心:拇指指间关节顶部 固定臂:近节指骨
3、拇指桡侧外展0°-50°
体位:坐位、手掌平桌面
轴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桡骨
4、拇指掌侧外展0°-50°
体位:坐位、手背平桌面 轴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桡骨
5、拇指对指
用尺测量
三、下肢ROM
1、髋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髋关节是球凹形关节。颈干角:110~140度,平均127度,〉140度为髋外翻,〈110度为髋内翻。前倾角20度,股骨内旋时前倾角消失,外旋时前倾角增大。
髋关节的运动轴:额状轴屈、伸。矢状轴内收、外展、垂直轴。
2)ROM测量
量前屈125度,后伸15度,内收35度,外展45度,内外旋各45度。
2、膝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构成。股胫关节、髌股关节、胫腓近端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屈膝时轻度旋转
膝关节内半月板功能:保护、充填、制动、调节压力、滚珠作用、润滑作用、弹簧作用。
2)ROM测量
膝关节屈--伸0~130度。内旋0~30度,外旋0~40度。
3、踝及足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踝关节:下胫腓关节(上下、前后、旋转、侧方运动),距小腿关节(背伸、跖屈)
踝关节韧带:前、后韧带、三角韧带(内; 距胫前韧带、胫舟韧带、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腓侧副韧带(外;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足部:共26块骨组成;跗骨7、跖骨5、趾骨14。足部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重要关节;距下关节(距跟关节)、距舟关节、跟骰关节。前两个关节使足发生内、外翻,后两个关节称为跗横关节使足发生内收外展。
ROM测量
踝关节活动范围:跖屈45度、背伸45度,内翻40度,外翻40度,
3、髋关节活动受限能定几级伤残
更换人工髋关节可鉴定为七级伤残。
《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中,涉及髋关节的伤残等级有下列三种情况:
2.6六级残疾
2.6.33髋、膝、踝关节中二个关节以上功能完全丧失。
2.7七级残疾
2.7.43髋 、膝、踝关节中一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2.8八级残疾
2.8.44髋、膝、踝关节中一关节功能丧失75%以上。
据此可以判断:更换人工髋关节可鉴定为七级伤残。
4、怎么锻炼髋关节的灵活度
一、床上锻炼法
(1)髋关节伸屈活动锻炼法:仰卧位,使关节伸展,双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复屈肘力量往上拉与主动屈髋活动相结合,持续活动5~10分钟,次数幅度逐渐增加。
(2)髋关节外展直腿抬高活动锻炼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体侧,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续1分钟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侧卧及俯卧抬腿,锻炼外侧及后侧肌群。 (术后3个月开始)
(3)髋关节作外展、内收活动,双膝屈曲约90度,与肩同宽,膝关节作内收、外展运动,持续5~10分钟。
(4)髋关节外旋、内旋活动锻炼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体侧,两脚分开, 与肩相等,以足跟为轴心,作下肢外旋 内旋活动,持续5~10分钟。
(5)髋关节屈曲位外旋、内旋活动锻炼法: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100°,髋关节屈曲90°,双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复作外旋、内旋活动,持续5~10分钟。
跪位外展屈伸髋活动锻炼法:取跪位,双膝尽可能分开,双上肢伸直支撑上身,膝关节固定,身体作前后运动,屈伸髋关节。
二、床下锻炼法
(1)扶物下蹲法:单或双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与肩等宽,慢慢下蹲后再扶起,反复进行3~5分钟。(术后半年开始)
(2)患肢摆动法:单或双手前伸或侧身扶住固定物,单脚负重而立,患肢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摆动3~5分钟。(术后半年开始)
(3)内外旋转法:手扶固定物,单脚略向前外伸,足跟着地,作内旋和外旋运动3~5分钟。(术后半年开始)
(4)屈髋法:正坐于床边或椅子上,双下肢分开;患肢反复作屈膝屈髋运动3~5分钟。
(5)抱膝法:正坐床边、沙发、椅子上,双下肢分开,双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复屈肘后拉与主动屈髋运动相配合,加大屈髋力量及幅度。
(6)开合法:正坐于椅、凳上,髋膝踝关节各成90°角,双足并拢,以双足尖为轴心作双膝外展,内收运动,以外展为主3~5分钟。
(7)蹬车活动法:稳坐于特制自行车运动器械上,如蹬自行车行驶一样,速度逐渐加快,活动10~20分钟。
5、伤残鉴定计算功能度的时候要以健侧的活动度减去患侧的活动度,但是例如髋关节的外展30-45,内收20
有的鉴定机构取的中间值,有的取的最大值~~~
但,很多机构(包括上海国家司鉴所)还是按健侧实际测量得出的值进行计算~~
6、髋关节怎样检查?
髋关节由髋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韧带和肌肉组成。前方为腹股沟,呈轻度凹陷,有股动脉、静脉和股神经通过。后方臀肌饱满,有坐骨神经走行。
视诊:畸形髋关节畸形复合者居多,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于腰椎前凸和骨盆倾斜的代偿,畸形不明显,检查时需注意将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将骨盆在矢状面上放正,可将健腿极度屈曲,患髋屈曲畸形即显示出来。可用角度尺测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连线与躯干直线垂直,骨盆在冠状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收和外展畸形显示出来;旋转畸形:使两侧髂前上嵴距床面距离相等,骨盆在横截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旋或外旋即显示出来,可利用髌骨面的垂线测量。有时对比双足体位,可作粗略估计;缩短畸形:因髋关节伤病引起的下肢短缩,除尺量法之外,可通过对比两侧大转子的位置来判断。
肿胀和肿块。髋关节本身的肿胀显于前方,即腹股沟饱满;而臀部的异常丰满,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变。髋关节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脱位或半脱位引起,而外下方肿胀则属大转子病变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脓肿。大腿内上方肿胀,除耻骨和小转子病变外,也可考虑流注脓肿。
臀皱襞婴幼儿双侧臀皱襞不对称,可反映先天性髋脱位的存在。
臀肌萎缩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常见。
步态。臀式步态:在负重期,髋关节应呈轻度外展位,当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髋关节脱位时,髋关节不能外展负重,而是相反的呈内收位,即显臀部下垂。为了减轻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动将躯干侧向负重侧的患腿,这种跛行步态称之为臀式步态。当双侧髋脱位时,双侧臀部交替下垂,类似鸭行;下肢广泛麻痹步态:主要表现在摇摆期的腿不能作屈髋动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离地。负重期也属臀式步态,同时躯干后倾,因臀大肌麻痹,靠髋后伸紧张前方韧带来维持站立。有时病人以手扶大腿来维持伸膝站立;关节强直时,靠骨盆的扭转来移动下肢,即腰椎代偿性的伸屈动作;髋关节各类型的畸形体位,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异常步态,有的难于描述,但经仔细分析即可明确。
触诊:压痛点。髋关节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沟中点或臀部中央区寻找压痛。大转子压痛易于寻找,有的按压大转子可引起髋关节痛。
肿块。髂窝部可表现肥厚或饱满(脓肿),有时在耻骨上可触及肿块(肿瘤)。疑有髋关节感染或耻、坐骨肿瘤时,应作肛门指诊,寻找脓肿或肿块。疑有髋关节脱位时,需在臀部或髋关节外上方寻找股骨头,通过关节的旋转可触及股骨头的转动。
活动:被动活动。病人平卧位,髋关节伸直为0度,屈曲时大腿可贴腹壁,与躯干交角约为30度,屈伸角度可连续记录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为0度,实际活动范围共150度,外展和内收则以中立位为0度,小腿内收的角度等于髋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于股内收。检查时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转动代替了髋关节的活动而引起误差。
主动活动主要检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动伸屈髋关节,同时出现弹响声,即所谓的“弹响髋”,常因为阔筋膜张肌腱肥厚与大转子磨擦所致。有时在内侧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与小转子磨擦而来。
7、髋关节可以做哪些运动
1、屈髋蹬天法:患者仰卧位,双上臂置于体侧,屈髋屈膝90°,使小腿向上蹬,次数逐渐增加至50次。
2、抱膝法:仰卧位,患髋屈90°,膝屈45°,双手叉指合掌抱膝关节前下方,屈肘
3、屈髋开合法:仰卧位,双髋、膝关节屈曲,双手置于臀外侧,以双足跟为轴心,作双膝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3~5分钟。
4、盘腿压膝法:病人坐床上盘腿,双掌置膝内侧,用手掌向外、向下按压膝关节,提高外展、外旋肌力,改善内收内旋肌协调动作,滑润关节。
5、髋关节伸屈活动锻炼法:仰卧位,使髋关节伸展,双手叉指合拢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复屈肘力量抽动上拉与主动屈髋相结合,持续活动5~10分钟,次数幅度逐渐增加。
6、髋关节外展/内收活动锻炼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体侧,患肢自动抬高25°~35°,作外展/内收活动,持续5~10分钟或坐位操练。
7、髋关节外旋/内旋活动锻炼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体侧,两脚分开,与肩相等,以足跟为轴心,作肢外旋/内旋活动,持续5~10分钟。
8、髋关节屈曲外旋/内旋活动锻炼法: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40°,髋关节屈曲90°,双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复作外旋/内旋活动,持续5~10分钟。
9、扶物下蹲操练法:双手前伸,抓住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与肩相等,缓慢下蹲后再站立,反复操练3~5分钟。
10、髋关节摆动操练法:双手前伸,抓住固定物,健肢负重而立,患肢足悬空,先按顺时针方向作圆形摆动3分钟,再作逆时针方向活动3分钟。
8、什么叫髋关节?髋关节在什么部位
就是髋臼与股骨头的连接啊 形成髋关节 或者说是大腿根部与骨盆连接的地方。
意见建议:髋部是连接人体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枢纽。髋关节上撑躯干下连双下肢,是人在行走、坐卧中最需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