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髋关节附近疼痛是怎么回事
请尽快排查是否为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疼痛的特点: 1.在髋部,痛在腰骶部和膝关节 2.持续性、间接性,放射性疼痛;在静态、动态时可出现疼痛。 3.痛无定所,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大腿内、外、前、后侧或腰膝部; 4.股骨头在修复期,有时也会出现髋关节不适或疼痛。 本病疼痛常向大腿的前侧膝关节区和大腿内侧放散,有的病人也会出现腰骶部疼痛,这些症状会往往掩盖髋关节症状,所以临床常误诊为膝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等疾病
2、髋关节在哪?
病情分析:就是平时绑皮带的地方。指导意见:腰这个地方,不是有两块骨头特别大的吗?这个地方就是髋。髋关节就在这个地方附近。你大腿运动的时候,这个地方会痛的话,还是需要怀疑是髋关节有问题的。
3、强直使用得宝松对髋关节有坏处吗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血清学阴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等,至今病因不明。对AS晚期引起的髋关节畸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公认的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1-2]。1999年4月至2006年1月我院对19例(38髋) AS并发髋关节双侧骨性强直患者施行一次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9例患者全部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3]),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25-57岁,平均37岁。病程5-25年,平均12年。全部为双髋关节骨性强直,髋关节活动度为0,屈曲畸形角度<10°8髋,10-30°18髋,30-50°12髋,平均21°。生活不能自理8例,生活部分自理,需扶双拐或借助轮椅11例,5例伴膝关节疼痛但无膝关节功能障碍,8例轻到中度驼背畸形。
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口插、鼻插下施行双侧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2例采用气管切开插管麻醉。首先闭合下行内收肌腱松解,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采用先截骨后髋臼成形的方法截断股骨颈,松解是根据屈曲挛缩程度首先松解髂腰肌,切除关节囊其前侧瘢痕挛缩部分,进一步从大转子处横断阔筋膜张肌,松解阔筋膜张肌和臀中小肌间隙。用髋臼锉在原臼的位置上造臼,显露马蹄窝内脂肪,锉至马蹄窝骨质相平水平,安装大一号生物臼进行螺钉固定,股骨柄假体同样采用大一号生物柄紧密压配。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术后1周内进行下肢及臀部肌肉的收缩运动,以及远端关节及邻近关节的抗阻力运动,1周后,进行关节无负重活动。2周后以低负荷关节活动为主,3周后借助助行器辅助行走,两下肢平地行走,6周后练习下蹲,扩大活动范围,8周扶双拐行走,4-6月后过渡到无拐行走。
3.结果
全部患者1-8年(平均5.5年)随访,本组19例(38髋)中,33髋关节无疼痛,4髋轻度疼痛不适,无需服止痛药物,有1髋主诉时有大腿中上段疼痛,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所有19例髋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由手术前的0°增加到随访时的平均81°(65-115°),活动度平均达到160°(110-230°),术后34髋屈曲畸形消失,4髋仍有10-15°屈曲畸形。伸屈功能改善明显大于旋转功能。术后患者均能生活自理,需扶单拐或手杖者5例。术后2例出现脱位,经及时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现象,2髋在扩髓时击入假体股骨柄时出现股骨距裂纹骨折,未达小粗隆下,未做特殊处理。6髋发生异位骨化,根据Brooker分期,Ⅰ级3髋,Ⅱ级3髋,病人除感不适外,对功能无明显影响。放射学评定:骨皮质较前有明显增粗,骨小梁稀疏改善明显。
4.讨论
4.1术前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由于胸腔扩张受限,呼吸功能易出现损害,肾脏可能出现淀粉样变,心功能不全及由于胃肠道结肠炎等引起一系列重要脏器损伤。因此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另外除常规检查外还可包括血沉及血清肌磷酸激酶等特殊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活动情况。
强直性脊柱炎因脊柱间和脊肋关节的固定使胸廓活动受限,肺活量降低,其降低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有的可下降到正常的60%,最低降至30%,严重者胸廓活动受限,使胸部活动消失,只有膈肌呼吸,此种病人应当注意,避免造成严重呼吸困难。
4.2 麻醉方法的选择
大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椎间关节强直,椎间盘、黄韧带、棘间韧带钙化、骨化,使常规硬膜外穿刺不可能施行。普通气管插管全麻可用于腰椎活动困难,而大部分颈椎受累较轻的患者。若患者的颈椎呈屈曲强直,颌柄距(下颌下缘至胸骨柄上缘的距离)变小,有的仅3-4cm,患者头后仰受限,无法使用喉镜;部分患者颞颌关节受累,张口困难,使气管插管非常困难或不可能实现。我们采用气管切开的方式进行全麻。
4.3切口的选择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后外侧入路,由于本组屈曲畸形角度<50°,采用此切口操作简便,显露充分,从髋臼的后沿测定髋臼位置容易,特别是显露臀肌清楚,便于准确评价外展肌的功能,在髋关节强直的病人中,往往测定外展肌力非常困难,可通过术前的触诊及术中的观察来判断,如臀肌较厚,颜色红润,有活动性渗血,则术后患者可达到近似正常的步态;如臀肌较薄,颜色较差,但仍连续,那么术后患者步态恢复较差;如臀肌连续性中断,则不能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4.4术中松解
本组病例髋关节已侵蚀到完全骨性融合,髋部痉挛性疼痛非常严重,在不正常的位置上融合,而内收肌长期痉挛疼痛而导致挛缩,加之前方关节囊及炎症组织的侵蚀挛缩使得本手术需在内侧、前侧及外侧根据病人屈曲挛缩情况进行松解。所以我们常规采用闭合切腱法首先进行内收肌的松解,对于骨性融合的病人其颈的长度变化不大,从后侧入路松解前侧组织并不是特别困难。而阔筋膜张肌由于其腱性部分较长,伸展性较差,又位于关节的前外侧,手术时可在粗隆部横断松解,并进行臀肌间隙进一步松解。髂胫束可在小转子处剥离,余下肌肉皆可随功能锻炼而逐渐适应延长。松解髋周围挛缩软组织时要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组织。如进行彻底的松解仍残留有屈曲畸形时,术后可辅助康复牵引治疗来逐渐适应。
4.5手术方法
强脊炎骨性强直病例中,很难分辨股骨头与髋臼的界限,给截骨和成形带来很大困难,应用传统的截骨方法不仅很难掌握髋臼的成形方向,而且也不可能一次将股骨头清理干净。我们采用两次截骨后髋臼成形的方法,髋臼周围马蹄窝内脂肪不会消失来确定髋臼的位置及深度,防止去骨太多而致假体的松动和中心性脱位,髋臼及股骨皮质非常脆弱,容易磨穿髋臼使骨皮质折断,术中切勿暴力以免骨折,或股骨头残留太多而误将髋臼假体装入原股骨头骨质内。
长期挛缩的关节的矫正、骨盆倾斜者和髋关节骨性融合者的髋臼假体精确放置是技术性的难点。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假体置入时应保持与骨盆横轴45°外展与20°前倾,股骨假体应保持10-15°前倾。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髋关节常伴多种畸形,如屈曲畸形、内收或外展畸形、内旋或外旋畸形等。严重髋关节畸形的患者,术中虽然可矫正至正常,但术后仍有畸形复发倾向。如按照常规方法安放假体,会增加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可能性。为保证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术中假体置入的角度应根据髋关节畸形的具体情况即髋关节融合的位置和角度进行适当调整。对单纯髋关节屈曲畸形者,可按常规方法安放假体。对合并下肢内旋畸形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应适当减小,股骨假体前倾角应适当加大。对合并下肢外旋畸形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应适当加大,股骨假体前倾角应适当减小或保持0°前倾。对合并内收畸形者,术中可切断部分挛缩的内收肌肌腱,髋臼假体外展角应适当减小,这样虽然可能会影响髋关节的外展,但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在脊柱有轻度到中度后凸畸形时,为防止出现髋关节前脱位,调整前倾角至关重要。由于存在脊柱后凸,需靠髋关节的过度后伸来代偿,所以如果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仍按正常的10-20°安放,术后极易出现髋关节的前脱位,当脊柱有重度后凸畸形时,应与脊柱外科医师协同评估脊柱矫正的角度和髋臼的前倾角,先行THA,再行脊柱截骨矫形,达到矫正力线,解除畸形,稳定关节的目的[4]。所以前倾角的大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AS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股骨髓腔常呈“烟囱”状,骨组织增生反应能力差,很难有骨组织长入到多孔层而达到生物固定的效果[5],我们认为术后假体的松动除上述原因外,还与此病患者多为年轻人,活动量大造成的机械性松动有关。另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和膝关节也常常伴有僵硬疼痛使其活动功能受限,髋关节的代偿性活动相对增大也是造成假体松动的重要因素。国产假体材料及制造工艺的落后使得假体在髓腔内不能得到良好的匹配和固定也是假体松动的原因。
我们本组病例采用了非骨水泥大一号固定型假体,在考虑骨质疏松的前提下,又保持紧密压配的特性,提供可靠的初期稳定,由于此类病人皆年轻,而骨质疏松为废用引起,由于术后活动量的增加,骨质代谢会得到有效的改善,骨质结构的好转从我们随访中已得到证实,同时为再次置换留有余地。
4.6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的难点
术后患者的康复较其它病程短的患者不全相同,因为病程长,肌肉萎缩,其协同性及其下肢神经反射弧的建立都要一个过程,所以其下床及扶拐时间相对较长。
总之,本组病例随访显示双髋关节同时置换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有利于双下肢关节功能的协调发展,也可避免两次择期手术间隔时间里因使用不当导致的人工关节损坏,同时可以能节约患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痛苦,利于其它矫形手术开展和负重功能恢复。但我们所做病例多为强脊炎合并单纯髋关节病变患者,膝部及踝部症状不明显。此种病人术后疗效观察和评价易于进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4、如何提高髋关节的运动幅度
原地徒手练习法
(1) 两腿左右开立(大于肩宽),体前屈,两臂伸直,手握踝,复原姿势后连续做。
(2)原地弓步压腿顶髋。要求躯干与地面垂直,前腿大小之间大于90度,后腿伸直,脚前掌撑地,身体重心压在前后腿的结合点上,主要牵拉后腿前侧的腹股沟部位。
(3)左腿伸直,前脚掌着地顶髋,双手抱右膝,使其尽量触胸。两腿交换做。
(4)前后劈腿:两膝伸直并前后保持在一直线上,上体保持正直,难度逐渐加大,使髋部接触地。
(5)左右劈腿:两膝伸直,两腿左右分开,上体尽量保持正直,尽量使两腿和臀部完全触地。进行时可两手扶地,逐渐加大难度。
(6)左腿屈膝下蹲,右脚侧伸直成左弓步,脚尖绷直,右手压右髋,两腿交替做。
(7)两腿侧分成坐势,两臂上举,做体前屈转髋伏地动作。
(8)仰卧双腿交替侧摆转髋:上体仰卧姿势不变,两腿交替侧摆,摆动腿的大腿与上体基本成直角,摆至触地后回摆。
(9)肩肘倒立姿势,两手撑腰。两腿前后交叉摆腿以提高髋部扭转幅度。
3.2行进间练习法
(1)行进间做弓箭步,增大送髋幅度。
(2)行进间的屈体压腿:上体尽量前屈做有节奏的振动动作,膝关节充分伸直。
(3)行进间单腿屈膝外展:一侧大腿外展,屈膝,与髋关节成90度,另一腿髋,膝,踝三关节始终保持充分蹬直,两腿交替做。
(4)行进间连续做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练习。要求正踢腿勾脚尖,里合腿,外摆腿划圆尽量大写些。
(5)行进间做摆臂跑跳步动作练习。
(6)行进间做体转跑步动作练习。
(7)行进间做髋下击掌跑跳步动作练习。
(8)行进间做交叉步转髋练习,练习时上体要保持正直。
(9)高抬腿练习:要求通过高抬腿充分伸展后蹬腿的一侧髋,高抬摆侧骨盆,保持一个高重心,重心是使骨盆支撑腿这个支点的额状轴,垂直轴,尤其是骨盆的水平面绕点状轴运动的能力,从而起到加大运动幅度的作用。
(10)后蹬跑练习:要求摆侧骨盆的额状面绕垂直轴转动,提高骨盆绕三轴运动的能力。跑时支撑腿,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其支撑反作用力应通过身体重心与躯干,最后以脚尖离地。同时摆动腿大腿前摆高抬,推动骨盆部位前移,并与支撑腿保持平衡。
(11)双足或单足起跳的多级跳:多级跳时注意上体基本正直,积极前摆高抬大腿,落地用全脚掌,髋的伸展幅度要大,上下肢配合协调。
利用器械练习法
(1)面对肋木站力,两手扶肋木,连续做前摆腿和后蹬腿:做前摆时膝可伸直也可微屈,摆动发力时迅速有力,摆动幅度要大,后摆幅度小且放松;做后摆时,后摆幅度要大,挺髋,前摆幅度小且放松。髋关节周围肌群发力。
(2)面对肋木,前摆置于肋木上,后腿伸直用前掌支撑地,身体重心压在两腿上,做髋部用力向前下方顶送动作。
(3)面对肋木站力,两手扶肋木,连续做侧摆腿:要求膝关节放松,内摆时幅度小且放松,外摆时幅度要大,注意髋关节周围肌群发力。
(4)侧对木架站立,右手扶架,左腿支撑,右腿屈膝置于木架上,挺胸,头后仰,接着做体前屈动作,复原姿势后反复做。
以上的练习,由于动作舒展大方,难度低,幅度大,变化多,易掌握,因此很适宜男女孩练习,而运动强度较大,经常练习对提高蹬摆力量,强化送髋运作,对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很有帮助,也可作为训练的素质练习内容。
5、股骨头怀死的症状。我怀疑我是。
拍个CD或者是做一个磁共振
间髋疼不一定就是股骨头坏死
如果髋关节发炎,肌肉拉伤,等等都会随着左右内外侧运动都或多或少会疼
建议你先去拍个X照片,是不是股骨头坏死一看就知道,先别着急
现在很多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医院他们为了盈利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假如你不是股骨头坏死他们说是坏死那你就完了』
先去医院拍个片吧!!
我以前也有和你一样的情况 后来检查是髋关节发炎吃药休息是可以好的。
最重要的一点别自己吓自己
理性的考虑问题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股骨头坏死症状主要包括三点:疼痛、跛行和功能障碍。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早期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不管是劳累还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此时在X线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形态异常改变,但是髋关节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侧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早期症状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症状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
到了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出现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磨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磨擦,疼痛也就不明显了。所以说,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或减轻。
6、髋关节弹响的原因有哪些?
髋关节弹响的原因一般分为:关节内侧因素、关节外侧因素和关节内因素。其中外侧因素较常见。
关节外侧弹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髂胫束的后缘或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缘增厚,在髋关节作屈曲、内收、内旋活动时,增厚的组织在大粗隆部前后滑动而发出弹响,同时可见到和摸到一条粗而紧的纤维带在大粗隆上滑过。这种弹响往往是自发的出现,可以发展到走一步响一声的严重程度,但一般无疼痛,如出现疼痛,则常是并发大粗隆部滑囊炎的结果。
诱因:长时间的重复运动,常见于运动员、芭蕾舞演员等;长期肌内注射史、臀部外伤或劳损,可使臀肌组织痉挛或挛缩,可牵拉髂胫束过度紧张,使其与大转子更为贴近,反复摩擦损伤,最终使髂胫束后缘增厚,形成束状带而产生弹响。
关节内侧弹响主要涉及两个肌肉:髂腰肌和股直肌。
髂腰肌和股直肌作为跨髋关节的肌肉,因为损伤、挛缩、或者张力改变等因素都有可能改变肌肉正常收缩机制,引起受累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产生摩擦导致髋关节前侧或内侧弹响。
诱因:病因机制尚不能确定有研究推测,骶髂关节紊乱、髂股韧带滑过股骨头、髂腰肌在小转子前内侧的骨性突起部位处受到摩擦,都可引起弹响。
关节内弹响的原因:
关节内弹响是一种病理性弹响,比较严重可能是由于髋关节脱位、撞击、关节唇撕裂、关节内游离体等原因造成可能会演变成更多的损伤,甚至关节坏死。如果你是这种弹响以及有以上问题,就要引起重视,寻求医生的帮助。
7、髋关节在哪个位置清晰图片
髋关节是人体股骨最上端的股骨头和骨盆形成的髋臼两者之间组成的关节,叫做髋关节。在人体前侧看,是在大腿的最上端和身体的连接处,在后方看是处于臀部的深处。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它具有屈曲、伸直、内旋、外旋、外展、内收等多个角度的活动范围,而且它主要是起到人体负重以及下肢活动的功能。
由于负荷较大,活动范围较大,比较灵活,髋关节容易发生滑膜炎,髋关节脱位,而且由于股骨头特殊的血供来源,也比较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等疾病。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
(7)髋关节前侧入路扩展资料
髋关节疼痛大部分是因为骨节十字韧带长期性挫伤导致的,一些常常从业体育竞赛的人非常容易产生这类状况,长期性骨节遭受外力作用碰撞,骨节处炎症敏感,肌肉拉伤,便会造成 疼痛,应当立即医治而且适度的歇息,修复身心健康。
骨节发炎长期性反复发病是造成 髋关节疼痛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