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髋关节发育不良如何锻炼
你好,楼主来:
关节的疼痛一是与活动用力和磨擦过多有关,导致骨关节和周围组织的充血水种慢性炎症;二是与骨质的代谢和退化有关,特别是身体虚弱和发育不良自的患者.
建议给予CT或X线的诊断和鉴别,以方便治疗和护理.
指导意见百:
建议1,在走路活动用力时给予必要性的保护措施,强弹性绑带或护腰松紧带,以防止上减少关节间的磨擦和充血水肿炎症.2,可给予经常性的中药洗浴浸泡,或中药有包度扎固定,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正常组织的功能恢复,特别是在走路过多后和疲劳后.3,平时注意加强活血类和舒筋健知骨类的药物,避免加重关节损伤的各种因素.4,积极治疗身体的各种不适和异常症状,以防止相道互影响和炎症的转移.
2、关于髋关节复位以后的如何补充营养??
幼儿及儿童期先天性髋脱位
1、临床症状
走路较晚,步态异常:开始走路时步态不稳呈蹒跚、摇摆或摇动步故态(单侧);双侧者为鸭行步态,肢体不等长,躯干呈代偿性侧弯
2、体征
Allis征阳性(单侧)
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阳性
Nelaton线征破坏
Trendelenburg征阳性
3、X线检查
髋臼指数
CE角:正常值4岁+15°以上,15岁为+20°以上
Perkin's方格
Shenton氏线
Sharp角:该角>40°即表示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颈前倾角的测量:X线双平片
头臼指数(AHI):由股骨头内缘到髋臼外缘的距离A比股骨头的横径B,表示股骨头的大小与髋臼深度不相称的状态。其特点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头臼指数随之下降,一般正常值在84-85左右。其计算公式为AHI=A/B×100。
髋关节间隙:与正常侧相比较,双侧患者与同年龄髋关节进行比较。测定股骨头最高点的面与髋臼软骨底面的距离,分为5级,4级为正常间隙,3级较正常窄1/4,2级较正常窄1/2,1级较正常窄3/4,0级关节间隙完全消失。用以判断有无创伤性关节炎的标准。
4、其它检查:关节造影、CT、MRI均能对先天性髋脱位有其诊断价值。
5、幼儿及儿童期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
1、保守治疗
自动复位法:以Pavlik harness为代表。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
牵引复位法: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也有人用于1岁以内的患儿。
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法:本人主张用于2岁以内的患儿。
Ferguson手术:
2、保守治疗的固定姿势:主张采用人位固定(Human Position)而不用Lorenz体系的蛙式位,其理由如下:
蛙式位是股骨头遭受髋臼压力最大的体位,尤其是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
蛙式位时经过内收长肌与髂腰肌之间的旋股内侧动脉遭受压迫,将直接影响股骨头的血运;
蛙式位时,增大的盂唇可以压迫骺间沟,致使股骨头发育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畸形。
3、影响复位的因素
髂腰肌的挛缩;
盂唇过大,阻塞了髋臼而影响股骨头的复位;
头、臼不称,通常是髋臼过小过浅;
其它:如髋臼内脂肪过多,圆韧带过长、增宽在臼内形成阻塞,关节囊的挛缩等。
4、复位后髋关节发育的观察
保持头、臼同心是髋关节发育的基本条件;
保守治疗一般头三个月用石膏固定,以后改用支架固定,保持髋关节的有限制动;固定时间一般为就诊月龄时间或加3个月,一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并复查骨盆平片进行监测;
3、怎样养护髋关节?
1.预防摔伤
不小心滑倒、摔倒,通常会导致骶髂关节功能紊乱,梨状肌发生痉挛。梨状肌痉挛,会造成其余臀部肌肉的紧张,限制髋关节活动度。
2.注意步行方式
走路迈脚时,脚跟先着地,脚掌再落地,身体重心自然转移到脚尖;迈另一只脚时,前脚脚跟先离地,脚尖自然支撑重心。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摆动。
这样走路的好处是,把体重均衡分散到两腿肌肉和各处关节,而不是仅由髋关节来承压。
3.避免久坐
造成髋关节灵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是臀部肌肉过度紧张。长期伏案的上班族,在工作时的姿势多表现为骨盆后倾。
坐姿为骨盆后倾时,腰椎会弯曲向前,继而引起腰椎变直,造成人体前倾,导致胸椎后凸増加,这就是在伏案工作中,我们脊柱的变化情况。
长此以往,会使臀部肌肉变得僵硬,臀部肌肉紧张,则会限制髋关节的活动。
建议持续坐着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0分钟,起身接杯水、去趟厕所都可以。
4.不做负重运动
髋关节疼痛患者,应避免跑步、打球、爬山、爬楼梯等,较适宜的运动是散步和游泳,以每天20~30分钟为宜。
5.锻炼周围肌肉
包裹髋关节的周边肌肉,对关节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通过以下运动来锻炼:
面壁下蹲
脚尖触碰墙面,双脚与双肩同宽,双手上举,下蹲。下蹲过程中,膝关节不要倾斜,也不能触碰墙面。
拉伸肌肉运动
叉腰站立,左右扭动腰部,背部及膝盖保持伸直,向一边扭动时,应感到大腿外侧肌肉有发胀感,此时稍停片刻,然后再换方向。
手臂贴腿直立,两脚张开比肩稍宽,腿屈膝,一腿后跨一步,感受后腿肌肉的拉伸感,保持片刻后换腿,注意脚跟不要离地,各做十数次。
4、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的功能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说实话
个人认为
很难恢复到术前
尽量复健
应该可以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吧
5、怎样展开髋关节
01、可能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在学行的阶段会表现为鸭步或者跛行. 换尿片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他的腿不能很好地张开(两脚并紧,两大腿成直线)?踢腿的时候活动受到限制?如果没有,一般问题不大. 如果你担心,最好去医院做一个透视(注意透视时用东西保护孩子的会阴以保护他的性腺),那样就彻底放心了.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在一岁之前,确诊治疗,最好尽早确诊.
02、这种情况不能除外宝贝脑发育不良,所以要定期去医院检查,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检查看宝贝的肌站立发育情况,如果没有好转或者跟正常宝贝差异比较大,一定要到神经科去确诊,因为脑发育不良的情况跟康复的早晚和是否完全康复是非常有关系的,有些宝贝发育方面的问题如果早期治疗或者干预的话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治疗过晚或者任由宝贝发展的话,最后进入到难恢复的病态.小儿髋关节脱位,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出生时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亲在怀孕2~3个月时,正逢胎儿髋关节形成时期,因孕妈咪的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导致胎儿生长停顿了一下,关节未正常发育,就出现了脱位。该病男女比例约为1:5,女孩儿出生时,年轻的爸爸妈咪必须注意检查一下。 有一个简单的检查方法:宝贝躺着,将她的双髋朝两边展开(膝盖呈直角,大腿与身体垂直)。如果宝贝的双腿硬硬的,不能展开,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宝贝两条大腿的条纹不对称、腿有长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于有些轻度脱位、半脱位的很难靠手法检查确诊,而且宝贝腿上脂肪多、腿的长短也较难明确。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做超声波检查确诊。要注意的是,由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骨骼未钙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现,拍X光片只有一片空白,因此不要让宝贝白白遭受X光的伤害。10个月以上的宝贝可用X光确诊。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3~6个月的宝贝诊断明确后,可用专用吊带固定,3个月后95%以上可治愈,这种治疗方法不损伤关节、并发症少。1岁左右、开始走路的宝贝,则需要先将脱位的关节整复,然后上3个月的蛙式石膏,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2岁以上的宝贝则要动手术、再上石膏。4~7岁的宝贝必须通过手术才能痊愈。做同样的手术,宝贝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年龄越大,手术创伤越大且效果越差。 如果髋关节脱位不予治疗,就会导致腿部残疾,走路瘸腿,长大后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时就会感觉酸痛难忍
6、髋关节疼痛怎么办
你好,髋关节疼痛不适,可以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劳累,局部物理治疗,应用万通筋骨贴,双氯芬酸钠等药物。
7、髋关节锻炼方法有哪些
锻炼目的是什么? 髋关节的肌肉很多:股四头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绳肌群,内收肌群等等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后摆腿,肩桥挺身,河蚌式翻胯,侧卧提腿等等动作来锻炼控制髋关节运动的肌肉
8、如何打开髋关节?
在瑜伽体式锻炼中,或许您会发现一些朋友始终做不好前曲式(站立前曲,以及坐姿前曲还有其它变式)。一般来说是大腿肌肉韧带没拉开的缘故,您感觉疼痛和受限制的一般也是来之于腿部。实际上,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您的髋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没有打开的缘故,这是很容易被忽视和误解的。
与髋关节的外转能力相关的肌肉包括: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上下孑孑肌,梨状肌,股方肌,这些肌肉虽然短宽但非常有力。这些肌肉各自分开但同时协助股骨头外转起作用,使人在行走l过程中保持骨盆相对稳定,单腿直立时,也能同时保持骨盆和股骨的相对固定。一个人在做前曲姿势时,你的背部肌肉必须得引伸,尤其是这些髋关节转动肌群。梨状肌在这里起了很特殊的作用,因为梨状肌直接连接骨盆与股骨大转子。
(髋后部肌肉结构图一)
(髋后部肌肉结构图二)
梨状肌如果压迫坐骨神经将导致一系列的放射痛(从臀部到大腿后面以及前腿和脚),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坐骨神经痛。如果转动肌群不够灵活的话(太紧),将会使骨盆向下拉从而影响髋关节的功能。髋关节功能不正常将导致下背部(骶椎骨部位)受影响,这也是下背部疼痛的主要来源。
做前曲体式有困难的朋友(指不能达到完全体式,如下颚接触膝盖或小腿),开始或许是因为大腿肌腱没拉开,可以继续针对性锻炼。但如果锻炼了很长时间还是一直完成不了的话,应该考虑是髋关节没有打开的原因。下面是几个可以用来针对髋关节进行锻炼的体式: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9、髋关节锻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部位,具有负重、将重量传达给下肢、并控制着下肢活动的作用。髋关节患病,通常就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原则就是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功能,两者不能兼得时,以恢复髋关节负重功能为主,运动功其次,严重股骨头坏死经非手术治疗不疼痛,可以站立行走,生活达到自理,虽说在解剖形态上不如正常人,有点变形,也是可以接受的。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还要坚持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练,李医生建议大家在做康复功能锻炼时,应该遵守以下几原则:
1、锻炼必须动作缓慢,持续有力,逐渐有力。
2、锻炼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时间从短到长,次数从少到多,力量逐渐加大。
3、每个锻炼方法禁止动作过大,用力过猛,禁止强行锻炼,以免造成骨桥骨折,筋腱损伤。
4、股骨头肥大,关节间隙消失的患者,应禁止该关节功能锻炼,避免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