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髋关节积液【髋关节积液】
问题1: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肌肉萎缩考虑是废用性的,即由于疼痛等原因,该侧下肢废用所致;问题2:根据你的陈述,不能确定是典型的盂唇损伤,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问题3:最准确的检查是核磁关节造影,如果当地的医生不能做,也可以做3.0T的核磁共振检查;问题4:正常髋关节内有少量关节液,个体差异比较大,所以核磁上显示关节内有液体不见得是异常现象,即便是关节积液,那也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需要治疗的是引起关节积液的疾病而不是关节积液本身。
片子不是很清楚,从你发上来的片子看,X线显示髋关节无明显异常,MRI除关节少量积液也未见异常,倒是CT似乎见到双侧骶髂关节的硬化,以右侧明显。髋关节周围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软组织的问题,这个主要根据查体来判断,所以只能给你提供以上帮助。另外建议看看免疫科,排除下其它疾病。
(王卫国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髋关节骨质增生的治疗怎么做 详细
下文权威骨科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一起来了解。体病情,选择科学、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较为常见的有:1、对于轻症髋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可以选用中药外敷治疗,主要采取软坚通络的药物,软化钙化的增生部分。使其软化分解,便于吸收排泄。同时,还有一些消肿消炎的药物,使患部消除水肿和炎症,缓解局部不适。并且以活血化瘀散寒祛湿的药物改善新陈代谢,更好的将分解软化的增生物质排除体外,达到髋关节骨质增生的治疗目的。2、在髋关节骨质增生急性期亦可以选择理疗治疗,可以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而慢性期髋关节骨质增生的理疗治疗可以增强局部血循环、改善关节功能。针灸推拿也有一定效果。3、严重的髋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就有必要选用手术的治疗方法了,可使患者免除痛苦,改善关节功能。髋关节骨质增生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为:①严重疼痛经各种治疗无效者。②发生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者。人工关节有一定寿命限制,患者的手术年龄一般要求在60岁以上,但随着假体材料和手术技术的发展,年龄限制有所降低。
3、CT检查示左髋关节囊钙化,现在走路有点痛,用不上力,严重吗?但平时没做太多运动,为什么会是这样啊.
经正规医院的骨科专家诊疗是科学的,为了健康的身体,不要耽误最佳治疗时期。
4、请教臀肌萎缩的问题
其实萎缩和挛缩是一种症状,说法不同而已
臀大肌挛缩症与反复在臀部肌肉接受注射药物的儿童有关。故门诊护士应加强对此病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反复肌肉注射及进针手法等与发生本病的关系,同时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以减少本病的发生率。
1 臀肌挛缩症与肌注药物的关系
本病多数有反复肌肉注射史,肌注的药物以抗菌素为多,其中青霉素最多,其次是青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其它多种药物。多数学者认为1%~2%的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是最危险的致病因子〔1〕。目前,临床医生已认识到了,基本上取消了苯甲醇的应用。顾洁夫〔2〕曾以大耳白仔兔分别用2%的苯甲醇稀释青霉素、青链霉素、庆大霉素、空针穿刺等方法做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凡注射过苯甲醇青霉素溶液的臀肌,17侧注射部均有硬结形成,逐渐有注射困难,部分药液外溢,一个月后臀肌萎缩、凹陷、有结节。后期见实验兔两后肢内收、屈髋,行动缓慢;早期标本切面呈褐色,可见出血、坏死、液化灶,光镜下可见肌纤维肿胀、变性、断裂、坏死、液化,泡沫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反应,重者有肉芽形成,后期则见纤维化伴原肌纤维玻璃样变、钙化、肌纤维萎缩。而含有苯甲醇的青链霉素组6侧中仅有4侧出现类似病变,这可能是因为其浓度被链霉素稀释使损害减轻。其余各组仅有少数实验兔有轻度可逆性肌纤维变性,而大部分未引起肌纤维损害。此实验结果揭示:苯甲醇溶液是臀肌挛缩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其次是链霉素、庆大霉素。除此之外,此病与药物的浓度、毒性刺激、注射速度及注射的部位(深度)等方面是否有关还应进一步探讨。
2 臀大肌挛缩症与肌注的部位、进针手法等关系
临床上一般肌注多采用6~7号针头,按操作常规要求,肌肉注射时针梗应刺入肌内2/3,留在皮肤外约1/3,由于小儿局部固定、护士本身原因等,常常注射的深度不够,药液不能完全进入肌层组织。第三军医大学的谢平英〔3〕曾做了这方面的研究,采用A型超声波对成人臀部肌注点的皮肤层、皮下脂肪层深度做测量,结果是:注射采用7号针头,有69%的女性和42%的男性的药物被注射在皮下脂肪层,若6号针头,则有95%的女性和85%的男性的药物被注射在皮下脂肪层。可见药物进入脂肪层,造成吸收不良,同时,由于肌注药物的刺激较强,常引起局部剧烈疼痛,有些还使皮下组织坏死产生瘢痕,给以后的注射造成困难。
3 臀大肌挛缩症的预防护理
3.1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对护士来说非常重要,对溶媒的选择、配制的时间、一个小孩同时注射两种药物时,护士应科学安排,如药物的现配现用,一个小孩肌注青霉素的同时,还注射病毒唑,有的护士常常把两种药物抽到一个注射器内,然后注射,这样会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对局部组织会不会产生损害,故护理人员应根据药物的配伍情况进行选择,合理安排用药。
3.2 正确掌握肌肉注射的方法 临床上各种药物注射法中,以臀部肌肉注射应用最多,因为肌肉对药物刺激耐受性较好,吸收较快,方法简单易行。但是,不少病人接受注射后局部疼痛剧烈,甚至产生皮下硬结。正确掌握进针的方法,确保肌肉注射的药物进入肌层组织,尤其是小儿更应引起注意,小儿肌注位置不好固定,护士常常因怕断针,而针梗留在皮肤外部较长,注入药物的速度又快,可能造成局部组织迅速肿胀,有的肌注后即可见局部膨出,这样一来造成局部组织受损,二来药液不能进入肌层,而影响组织对药物的吸收,血中药物的有效浓度不够,从而对疾病的治疗也产生影响。所以护士应尽职尽责,一切从病人出发,根据小儿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掌握好进针的深度,确保注入的药液进入肌层,避免由我们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而成为的臀肌挛缩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臀肌挛缩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时采用的切口及松解术式却有较大差异,其种类繁多。手术应充分认识挛缩机制,根据挛缩的程度和部位具体选择手术方式。
3.1 手术切口 (1)小切口:在大转子上3横指处切开皮肤,约长3~5cm。适用于年龄小轻度的患者,创伤小,可早期活动,但存在暴露不完全,松解不彻底,易复发。(2)直切口:早期常用的切口,松解较彻底,但常引起疤痕挛缩。(3)大S形切口:目前比较常用,手术范围大,松解彻底,使用于中重度患者。但是切口大,切除范围广,易残留死腔,并发血肿形成及感染。(4)股骨大转子后2cm弧形切口 〔7〕 :主要是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提高疗效。(5)纵形切口(约6~8cm)+皮肤Z形延长术:适用于重度患者,在大转子与髂后上嵴连线中下1/3处切开,要避免切口过高损伤臀上神经下支。此纵形切口,容易暴露挛缩组织,易于松解臀中、小肌及关节囊,松解时横断切口要与皮肤切口垂直,利于术后愈合及减轻粘连。如果发现皮肤过紧时可以行皮肤Z形成形术,甚至可以行皮瓣转移。(6)联合切口:绕大转子弧形切口+沿髂骨翼切口,对于伴有骨盆倾斜患者,较为彻底松解肌肉及关节囊,并将臀中、小肌起点自髂骨板剥离下移,避免术后出现屈氏步态。
3.2 手术方式 (1)单纯挛缩组织切断术:彻底切断影响髋关节内收内旋的一切组织,尤其是夹杂在正常肌肉中纤维变性的挛缩束。(2)挛缩组织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彻底松解挛缩后横形切除一小段挛缩带,以免术后疤痕粘连造成病变复发。(3)挛缩带“Z”形延长术:在松解挛缩的基础上将纤维带作“Z”形延长,以解除对髋关节活动的限制。(4)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 〔8〕 :单纯松解术可能会留下死腔,皮肤凹陷粘连,肌力减弱,行走跛行。因此在单纯松解的基础上,可在髂前上棘水平切断阔筋膜,向下游离至大转子,与回缩的臀大肌、臀中肌挛缩带端端吻合,来消除上述缺陷。(5)臀肌起点下移术 〔8〕 :经髂嵴后缘作弧形横切口,行髂骨外板剥离,切断并分离阔筋膜张肌及臀大肌,使臀肌起点下移,适应证是中度臀肌挛缩,尤其对挛缩以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为主者较好。(6)臀大肌止点上移术 〔10〕 :纵形切开大转子后外侧,暴露阔筋膜、臀大肌及其筋膜,纵形切开臀大肌前缘,髋关节外展后伸,松弛臀大肌,推开坐骨神经,在臀肌粗隆止点处切断臀大肌,分离后向上移至大转子后上方处缝合断端,并松解臀中、小肌及关节囊,最后行皮下及皮肤Z形松解或植皮术治疗。该术式适用于重型臀肌挛缩症患者。(7)合并骨盆倾斜者 〔4,11〕 :此类患者常肯定合并臀中肌、臀小肌及髋关节周围的挛缩,术中也要予以松解,对于臀中、小肌及关节囊的松解要谨慎,避免过多切除挛缩的组织。有人认为夹在正常肌纤维中的少许变性纤维可以切除,但若有较多变性纤维时应宜行延长术,这样可以保持髋关节的稳定,避免屈氏步态。(8)关节镜手术 〔12〕 :有报道称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来治疗臀肌挛缩,优良率达100%,创伤小,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3.3 术中松解标准 被动活动时范围达到:在内收内旋10°位,髋关节由伸直位10°,屈曲到120°以上,屈髋90°位,髋内收>30°,伸髋0°位,髋内收>10°,极度内收内旋位时作屈髋试验无弹跳。交腿试验及Ober试验等为阴性。
4 术后并发症
(1)血肿形成:多位术中臀上动脉或分支止血不彻底,或术后引流不够通畅、加压包扎不足所致,术中一定要结扎牢靠,否则引起大出血甚至影响生命。(2)术后复发:因术中挛缩组织松解不彻底引起。(3)术后感染:切口部分裂开或全部裂开,甚至需要二次手术。(4)坐骨神经损伤: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应注意仔细分离坐骨神经并加以保护,当坐骨神经有变异时尤其应重视,一旦损伤预后极差。(5)术后下肢行走不稳:由于臀中肌切断过多所致 〔13〕 。(6)疤痕形成:术后患者大多数都伴有疤痕形成。
5 术后康复
术后康复对于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是一个必需的步骤。康复训练能牵伸松解挛缩组织,防止再次粘连,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复发。术后除一般功能锻炼措施外,需加强有针对性的特殊方式。关于开始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存在差异,有人认为术后2天即可在床上行屈髋屈膝锻炼,4天即可下地行并膝下蹲和走一字步练习。但也有主张先行2周的下肢牵引,然后再行功能锻炼,并辅以理疗。还有人认为术后过早锻炼,切口处张力大,疤痕增生明显。但多数作者 〔14~16〕 认为术后将患儿双下肢并膝固定包扎或双下肢皮牵引数日,可防止患儿因怕痛将髋关节置于外展外旋位形成疤痕而影响手术效果。术后2周拆线,开始进行髋关节内收内旋练习和并腿下蹲练习等。
推荐采用 闭合松解疗法
闭合松解疗法临床意义
◆ 第一,能彻底松解束带臀肌挛缩病灶,疗效立竿见影。
◆ 第二,可以避免常规手术治疗的创伤大、流血多的不良影响。从而减小了因治疗而导致的进一步瘢痕粘连的可能性。
◆ 第三,创伤小,痛苦小,可以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加速患者功能恢复.
◆ 第四,不留手术疤痕,皮肤针眼三四天就能愈合,最后只见残留的针眼痕迹,大小约0.2cm,因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很高。
◆ 第五,该疗法从准备到完成只需十余分钟,无需住院,节省了患者的经费开支。患儿可照常上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闭合松解术施术者要求
针刀闭合性松解臀肌挛缩,对施术者技术要求非常高。必须深谙局部肌肉神经的生理和病理解剖结构,在挛缩带起点进行松解,才能避免在松解术中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其它重要脏器。
闭合松解术和关节镜手术之比较
臀肌挛缩闭合松解术 关节镜手术
切口少(2个) 切口多(3个)
创口小(2mm) 创口大(5mm)
费用低(仅为住院手术的一半) 费用高(收取设备及住院手术费)
临床应用时间长(20年) 临床应用时间短(2年左右)
病例数多(三千余例) 手术病例少
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少(2至3分钟) 手术时间长、病人痛苦多(一个小时左右)
5、强直使用得宝松对髋关节有坏处吗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血清学阴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等,至今病因不明。对AS晚期引起的髋关节畸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公认的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1-2]。1999年4月至2006年1月我院对19例(38髋) AS并发髋关节双侧骨性强直患者施行一次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9例患者全部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3]),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25-57岁,平均37岁。病程5-25年,平均12年。全部为双髋关节骨性强直,髋关节活动度为0,屈曲畸形角度<10°8髋,10-30°18髋,30-50°12髋,平均21°。生活不能自理8例,生活部分自理,需扶双拐或借助轮椅11例,5例伴膝关节疼痛但无膝关节功能障碍,8例轻到中度驼背畸形。
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口插、鼻插下施行双侧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2例采用气管切开插管麻醉。首先闭合下行内收肌腱松解,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采用先截骨后髋臼成形的方法截断股骨颈,松解是根据屈曲挛缩程度首先松解髂腰肌,切除关节囊其前侧瘢痕挛缩部分,进一步从大转子处横断阔筋膜张肌,松解阔筋膜张肌和臀中小肌间隙。用髋臼锉在原臼的位置上造臼,显露马蹄窝内脂肪,锉至马蹄窝骨质相平水平,安装大一号生物臼进行螺钉固定,股骨柄假体同样采用大一号生物柄紧密压配。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术后1周内进行下肢及臀部肌肉的收缩运动,以及远端关节及邻近关节的抗阻力运动,1周后,进行关节无负重活动。2周后以低负荷关节活动为主,3周后借助助行器辅助行走,两下肢平地行走,6周后练习下蹲,扩大活动范围,8周扶双拐行走,4-6月后过渡到无拐行走。
3.结果
全部患者1-8年(平均5.5年)随访,本组19例(38髋)中,33髋关节无疼痛,4髋轻度疼痛不适,无需服止痛药物,有1髋主诉时有大腿中上段疼痛,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所有19例髋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由手术前的0°增加到随访时的平均81°(65-115°),活动度平均达到160°(110-230°),术后34髋屈曲畸形消失,4髋仍有10-15°屈曲畸形。伸屈功能改善明显大于旋转功能。术后患者均能生活自理,需扶单拐或手杖者5例。术后2例出现脱位,经及时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现象,2髋在扩髓时击入假体股骨柄时出现股骨距裂纹骨折,未达小粗隆下,未做特殊处理。6髋发生异位骨化,根据Brooker分期,Ⅰ级3髋,Ⅱ级3髋,病人除感不适外,对功能无明显影响。放射学评定:骨皮质较前有明显增粗,骨小梁稀疏改善明显。
4.讨论
4.1术前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由于胸腔扩张受限,呼吸功能易出现损害,肾脏可能出现淀粉样变,心功能不全及由于胃肠道结肠炎等引起一系列重要脏器损伤。因此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另外除常规检查外还可包括血沉及血清肌磷酸激酶等特殊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活动情况。
强直性脊柱炎因脊柱间和脊肋关节的固定使胸廓活动受限,肺活量降低,其降低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有的可下降到正常的60%,最低降至30%,严重者胸廓活动受限,使胸部活动消失,只有膈肌呼吸,此种病人应当注意,避免造成严重呼吸困难。
4.2 麻醉方法的选择
大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椎间关节强直,椎间盘、黄韧带、棘间韧带钙化、骨化,使常规硬膜外穿刺不可能施行。普通气管插管全麻可用于腰椎活动困难,而大部分颈椎受累较轻的患者。若患者的颈椎呈屈曲强直,颌柄距(下颌下缘至胸骨柄上缘的距离)变小,有的仅3-4cm,患者头后仰受限,无法使用喉镜;部分患者颞颌关节受累,张口困难,使气管插管非常困难或不可能实现。我们采用气管切开的方式进行全麻。
4.3切口的选择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后外侧入路,由于本组屈曲畸形角度<50°,采用此切口操作简便,显露充分,从髋臼的后沿测定髋臼位置容易,特别是显露臀肌清楚,便于准确评价外展肌的功能,在髋关节强直的病人中,往往测定外展肌力非常困难,可通过术前的触诊及术中的观察来判断,如臀肌较厚,颜色红润,有活动性渗血,则术后患者可达到近似正常的步态;如臀肌较薄,颜色较差,但仍连续,那么术后患者步态恢复较差;如臀肌连续性中断,则不能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4.4术中松解
本组病例髋关节已侵蚀到完全骨性融合,髋部痉挛性疼痛非常严重,在不正常的位置上融合,而内收肌长期痉挛疼痛而导致挛缩,加之前方关节囊及炎症组织的侵蚀挛缩使得本手术需在内侧、前侧及外侧根据病人屈曲挛缩情况进行松解。所以我们常规采用闭合切腱法首先进行内收肌的松解,对于骨性融合的病人其颈的长度变化不大,从后侧入路松解前侧组织并不是特别困难。而阔筋膜张肌由于其腱性部分较长,伸展性较差,又位于关节的前外侧,手术时可在粗隆部横断松解,并进行臀肌间隙进一步松解。髂胫束可在小转子处剥离,余下肌肉皆可随功能锻炼而逐渐适应延长。松解髋周围挛缩软组织时要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组织。如进行彻底的松解仍残留有屈曲畸形时,术后可辅助康复牵引治疗来逐渐适应。
4.5手术方法
强脊炎骨性强直病例中,很难分辨股骨头与髋臼的界限,给截骨和成形带来很大困难,应用传统的截骨方法不仅很难掌握髋臼的成形方向,而且也不可能一次将股骨头清理干净。我们采用两次截骨后髋臼成形的方法,髋臼周围马蹄窝内脂肪不会消失来确定髋臼的位置及深度,防止去骨太多而致假体的松动和中心性脱位,髋臼及股骨皮质非常脆弱,容易磨穿髋臼使骨皮质折断,术中切勿暴力以免骨折,或股骨头残留太多而误将髋臼假体装入原股骨头骨质内。
长期挛缩的关节的矫正、骨盆倾斜者和髋关节骨性融合者的髋臼假体精确放置是技术性的难点。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假体置入时应保持与骨盆横轴45°外展与20°前倾,股骨假体应保持10-15°前倾。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髋关节常伴多种畸形,如屈曲畸形、内收或外展畸形、内旋或外旋畸形等。严重髋关节畸形的患者,术中虽然可矫正至正常,但术后仍有畸形复发倾向。如按照常规方法安放假体,会增加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可能性。为保证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术中假体置入的角度应根据髋关节畸形的具体情况即髋关节融合的位置和角度进行适当调整。对单纯髋关节屈曲畸形者,可按常规方法安放假体。对合并下肢内旋畸形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应适当减小,股骨假体前倾角应适当加大。对合并下肢外旋畸形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应适当加大,股骨假体前倾角应适当减小或保持0°前倾。对合并内收畸形者,术中可切断部分挛缩的内收肌肌腱,髋臼假体外展角应适当减小,这样虽然可能会影响髋关节的外展,但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在脊柱有轻度到中度后凸畸形时,为防止出现髋关节前脱位,调整前倾角至关重要。由于存在脊柱后凸,需靠髋关节的过度后伸来代偿,所以如果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仍按正常的10-20°安放,术后极易出现髋关节的前脱位,当脊柱有重度后凸畸形时,应与脊柱外科医师协同评估脊柱矫正的角度和髋臼的前倾角,先行THA,再行脊柱截骨矫形,达到矫正力线,解除畸形,稳定关节的目的[4]。所以前倾角的大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AS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股骨髓腔常呈“烟囱”状,骨组织增生反应能力差,很难有骨组织长入到多孔层而达到生物固定的效果[5],我们认为术后假体的松动除上述原因外,还与此病患者多为年轻人,活动量大造成的机械性松动有关。另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和膝关节也常常伴有僵硬疼痛使其活动功能受限,髋关节的代偿性活动相对增大也是造成假体松动的重要因素。国产假体材料及制造工艺的落后使得假体在髓腔内不能得到良好的匹配和固定也是假体松动的原因。
我们本组病例采用了非骨水泥大一号固定型假体,在考虑骨质疏松的前提下,又保持紧密压配的特性,提供可靠的初期稳定,由于此类病人皆年轻,而骨质疏松为废用引起,由于术后活动量的增加,骨质代谢会得到有效的改善,骨质结构的好转从我们随访中已得到证实,同时为再次置换留有余地。
4.6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的难点
术后患者的康复较其它病程短的患者不全相同,因为病程长,肌肉萎缩,其协同性及其下肢神经反射弧的建立都要一个过程,所以其下床及扶拐时间相对较长。
总之,本组病例随访显示双髋关节同时置换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有利于双下肢关节功能的协调发展,也可避免两次择期手术间隔时间里因使用不当导致的人工关节损坏,同时可以能节约患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痛苦,利于其它矫形手术开展和负重功能恢复。但我们所做病例多为强脊炎合并单纯髋关节病变患者,膝部及踝部症状不明显。此种病人术后疗效观察和评价易于进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6、髋关节不适【髋关节疼痛】
你好,你的问题看来比较复杂。MRI显示股骨头没有什么问题,前外侧似有信号改变,但不确切。盂唇损伤在普通MRI的诊断阳性率不是很高。建议来医院看看,毕竟网络咨询的局限性很大。
目前最好休息,如要运动可尝试游泳。诊断必须要弄清楚,所以目前手术与否还无从谈起。供参考
(王卫国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7、髋关节大转子积液可以电疗吗?
很多人太久没发给他人家的
8、髋关节大转子外侧疼痛是什么病
你好,髋关节疼痛,两大腿对称疼痛,按压疼痛,附近的肌肉酸痛,初步考虑髋关节炎,要警惕股骨头坏死,建议及早做髋关节拍片或核磁共振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规范治疗,生活规律心情舒畅,避免诱发因素。
9、髋关节钙化怎么办?
密切随访X光片,现在已经有头坏死的迹象,钙化可能是当时出血机化所致。如果出现髋关节疼痛可能需要做关节置换,到时可以一并清除钙化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科 关节外科 魏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