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髋关节 > 体虚吹风后髋关节疼

体虚吹风后髋关节疼

发布时间:2020-03-20 21:16:20

1、吹空调就髋关节痛是怎么回事

【被空调吹的关节疼预防或者解决方法】 1、空调的温度千万不要太低,应该控制在26度左右,不要直冲着空调口吹风。 2、不要总是坐着,要定期起身活动,这样有利于末梢神经的血液循环,可以缓解疼痛 3、多吃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关节的抵抗力。

2、女67岁,曾经轻度压缩性骨折,前十天站立过久,腰痛复发, 现在减轻,转腰锻炼后右侧髋关节剧烈疼痛?

先去拍个片吧,如果没有骨折就放心了。老人骨质疏松,锻炼时要注意力度。多补补钙片。不能心急,按时吃药也很重要,保持好心情,会慢慢好起来的

3、髋关节处的淋巴小结怎样治

风湿关节炎早期与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发热、关节痛和血沉增快等表现。临床上有时较难鉴别。但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为多发性、对称性的指、掌小关节炎,后期指间关节呈梭形肿大,关节强直或畸形。受累关节周围皮肤苍白、变薄、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在关节隆突部偶见皮下小结(类风湿结节)。并发心脏损害较少。脾脏与淋巴结常肿大。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不固定,常为临时性缓解疼痛。抗“O”多不增高。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显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质疏松,甚至关节畸形。受累关节的病理变化早期表现为滑膜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发炎,渗出多量液体而使关节肿大,滑膜绒毛增生。后期有血管翳样肉芽组织形成,侵犯并破坏关节软骨,最后软骨面的肉芽组织纤维化,使上下关节面互相融合,形成关节的纤维性强直和畸形。

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病变关节红、肿、热、痛显著,并有游走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急性期过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畸形。有些患者可出现风湿性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多发生在指、趾、腕、踝、脊柱等关节。常同时发生心脏炎而引起严重的永久性损害。脾脏与淋巴结不肿大。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有效。抗“O”多可增高。X线仅显示关节软组织肿胀。受累关节的病理变化急性期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关节腔内有多量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充血水肿,并有胶原纤维变性、坏死和较多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此时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等急性炎症表现。急性期过后,渗出物完全吸收,不出现关节畸形。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有如下特点:

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

2、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

3、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

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

5、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

6、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

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风湿性关节炎现已公认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病人常先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3周后出现风湿热。反复发作可累及关节,形成风湿性关节炎。曾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人体对链球菌产生抗体反应。

3、A组溶血性链球菌持续存在。

4、感染部位在上呼吸道。

该病的发生与个体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居住条件、气候环境及流行菌株的毒性等因素有关。本病的发病还有强烈的家族倾向,同一家族中常有多个成员患病。

中医对风湿病的病因是如何认识的?
祖国医学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强调人体的内在因素,即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同样,风湿病的发生原因,亦主要是内因。如《内经》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也。”《济生方》中更加明确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即由于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肌肉、关节,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出现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至于外因则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主要是风、寒、湿邪气的侵犯。《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了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冒雨等风寒湿邪气,乘机体抵抗力低时侵入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但是由于各人体质不同,病邪各有偏盛,因而《内经》又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如风寒湿痹日久不愈,病邪郁久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邪之后易从火化而使关节红肿热痛,形成热痹。《内经》又说:“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这就是说外邪滞留机体,日积月累,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可产生相应的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悸、气短、胸痛的心痹较为常见。

在治疗风湿病时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
在风湿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治疗时可配合应用西医治疗,同样,在应用西医治疗时亦可配合中医治疗。这样,中医、西医可以扬长避短,收到满意的疗效。如对急性风湿热的病人,由于病情较急,可在服用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中药的同时,静点青霉素和激素以抗炎、抗风湿治疗。临床实践证明,很多风湿类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疗效与单线应用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有哪些优越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优越性很多,无法尽其所述,我们只能在此列举一二。
(1)改变了西方医学只重分析、重局部的研究方法,开始把局部和整体、静态和动态、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研究人体各个器官或疾病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发展的过程,逐步揭示人体生命和疾病过程的内在规律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变可单一或同时累及多脏器。西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与激素、环境、感染、免疫和遗传有关,主要特点是B细胞功能亢进,T细胞功能减弱。中医有两种论点,一种观点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损,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亢,为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机体营卫不调,气血失和,导致气滞血瘀而发病。中西医治疗则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副作用。一般而言,在急性发作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同时辅以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药。由于该病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为减少柯兴氏征和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负面效应,给予养阴药。以健脾补肾药减少免疫抑制剂造成的骨髓抑制、性腺损害和胃肠道不适症状。由于该病缠绵数年,临床多表现为气血瘀滞,治法则以理气疏肝、活血化瘀为主。当病情减轻时,则加强益气养阴,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有利于顺利递减激素,最后大补脾肾以巩固疗效。
(2)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弥补了中医的缺陷,开拓了现代医学的新领域,解决了诊断、治疗、预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医学技术向着自动化、高速、精确、高效、简便、无创伤等目标前进。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医就已将关节炎或关节痛分为行痹、痛痹和着痹三大类型。但直到如今,如果仅仅靠中医理论就无法区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就无法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尽管华佗医术高明,但凭着一把利刃要给曹操行开颅手术,现在看来曹操杀他也不无道理。
(3)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呈现出系统化趋势。一方面向微观深入由个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甚至量子水平进行精细的分析研究,并用之解释整体的功能和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本质;另一方面,又向宏观扩展从机体向各个方面发展,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如宇宙医学、环境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时辰药理学等新学科。中西医的有机结合,逐渐揭示了人体不同层次的辩证关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从微观角度人们已研究到免疫细胞亚群和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的Ⅱ类分子结构。从宏观角度,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种族发病率高,也发现了贫困、低文化程度的人患病率较高的现象,人们注意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性生活障碍问题。并且要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要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对待病人的治疗,除了医护工作者以外,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康复医生、家庭与社会等行业都有义务和责任,充分体现了人的整体性特点。
(4)增加了疾病诊治的手段和内容:它不仅包括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还包括了合理营养、体育疗法、控制应激、心理疗法、适应社会和各种养生疗法等多种非技术治疗手段。
(5)推动了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体系更加强调患者的医疗权利,尊重患者的医疗需求和尊重患者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把患者视为社会的人、整体的人而不是“生病的机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以前被劝戒避免生育甚至结婚,这种劝戒的确有违人性,系统医学则通过各种措施使患者结婚生育的权利得以保障。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和残疾,使性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系统医学则给予适当的关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生活的乐趣,融洽了夫妻关系。

1.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一、病因不同: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从中医角度看风湿病属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热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

二、病理和症状不同:风湿病是脉道内血液循环不畅阴寒而痛。类风湿是脉道外有异物压迫脉道不通而痛。从外观看风湿病初期不肿,后期关节也不变形。

类风湿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风湿病脉象常见沉迟,类风湿脉象常见细数。

三、治疗法则不同:风湿病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用一般抗风湿中西药不但不能治愈,有时反而会越治越重。

2.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咽峡炎、丹毒等感染病史。风湿热起病较急,且多见于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并有发热、皮下结节和皮疹等表现。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加快,抗“O”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遗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遗留心脏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虽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早期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遗留骨关节强直畸形。虽然少数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绝大多数病人无心脏症状,类风湿因子阳性。

由此可见,风湿与类风湿虽然都是关节炎,都有关节疼痛症状,但并不是同一种病,不能混为一谈。

4、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根本上的区别是什么?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骨科常见的疑难杂症,多见于中青年患者,令所有患者非常为烦恼的应该就是股骨头坏死患病过程中的疼痛了吧,无论处在哪期的患者都会有不同位置和程度的疼痛。
髋关节疼痛一定是股骨头坏死么? 股骨头坏死早期的患者多表现为“异位疼痛”,如膝关节疼痛,腹股沟疼痛,腰部疼痛,中晚期的患者会有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会越来越疼。
那是不是所有的髋部疼痛都是股骨头坏死呢?不是。
有很多患者一旦发现髋关节疼痛就认为得了股骨头坏死,其实引起髋关节疼痛的疾病非常多,并不是所有的髋痛都是股骨头坏死,甚至有一些医生也会将一些髋痛患者误诊为股骨头坏死。 许多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人,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其实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以关节表面破坏为主,病程由表及里;而股骨头坏死则是关节软骨下骨坏死在先,病程由里及表。 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比如:发育性:如髋关节发育不良引起的结构改变;神经性:如髋关节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炎症性: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如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髋臼盂缘损伤;放射性痛:如腰椎的病变

5、人体髋关节受伤后,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有多大?

1、风寒湿邪——股骨头坏死患者一般由风寒湿邪引起的大约占20%左右,因人体本身与外界自然环境是平衡的,当你感冒发烧、肝肾亏虚、骨营养不良、脱钙骨质疏松或其它疾病导致阴阳失衡,风寒湿邪侵袭骨骼,而形成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腰腿疼,使经络痹阻,气血不通,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外伤——一般由外伤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约20%,如:股骨颈骨折、扭伤、摔伤、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全使血管受损,股骨头缺少水份、养份、发生坏死。
3、激素类药物——一般由激素和消炎镇痛类药物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约占10%,因激素类药物消炎镇痛效果显著,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均可造成骨质疏松、骨骼发生退行性改变,动脉血管阻塞使骨细胞、骨髓细胞逐渐发生坏死。
4、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约占10%,长期酗酒,酒精的代谢产物在血内增多,聚积于骨骼微循环内,引起细胞毒性作用及微循环障碍,可引起血管发生局部炎症,当炎症发生于股骨头内时造成血管壁通透性改变,血栓形成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综合因素——由综合因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约占40%,比如一个长期酗酒的人,在酒后摔倒(当时无任何感觉)骨质受挫,血管受损,自身体质和外界环境失去平衡,醒酒后自感腰腿疼,可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疼或风湿,大量长期口服激素或消炎镇痛类药物打封闭导致病

6、身体怕冷,一凉关节就痛,不固定,常在手腕,有时胯肩也痛

你好你的情况主要是肝肾亏虚湿热阻滞经络所致遇寒遇冷寒湿交织病情加重西医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有许多非常有效的独到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穿山龙、血丹花、血竭、乳香、没药、生地、鸡血藤、木瓜、杜仲、补骨脂、菟丝子、杞子、熟地、怀牛膝、狗脊、锁阳、制川乌、制附子、香附、郁金、正晋芪、鹿含草、川西归尾、川地龙干、穿山甲、威灵仙、刘寄奴、伸筋草、千年健、一口钟、乌药、青风藤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许多患者治愈后不复发只需单服中药即可不需要其它治疗方法。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7、髋关节活动不足,会造成什么影响?

相信很多在健身中,都会遇到深蹲腰痛的情况,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髋关节灵活度不足,那么你知道除此之外,髋关节灵活度不足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吗


1.临近部位发力受限


当髋关节屈肌过于紧张时,会导致其他相邻肌肉发力有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朋友在做腹部运动时,大腿上侧感觉会非常明显,而腹部不会。因为我们的身体会优先使用具有小刺激阈值的肌肉群来完成动作,也就是说,用更容易激活的肌肉群来做动作。因此,当臀部屈肌过于紧张时,刺激阈值变低,为了更容易使用臀部屈肌进行运动,就会导致大腿上部和髂前部疼痛。



2.相邻关节代偿


当髋关节的柔韧性不够时,为了完成运动,会引起其他相邻关节发生代偿,通常包括膝关节和腰椎的代偿。例如,在深蹲时,由于髋关节不够灵活,股骨无法向外旋转,因此膝盖和脚趾会处于同一方向,因此力量不能稳定维持。这就会导致膝关节屈曲完成下蹲运动,时间一久,就会导致膝关节半月板韧带损伤。



那该如何提高髋关节灵活性呢


关于髋关节柔韧性的改善,我们主要从加强髋关节屈肌的力量入手


我们可能想知道臀部屈肌已经如此紧张了,为什么需要练习?这样不是越练越紧吗?的确没错,就是要锻炼髋部屈肌的力量,这块肌肉在平时生活中容易发生紧张,但是长期缩短会导致髋部屈肌的虚弱。然而,当髋关节屈肌有足够的力量时,髋关节的柔韧性就会大大提高,特别是类似骨盆眨眼的现象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改进动作:仰卧举腿



动作优势:


仰卧举腿可以很好地发展我们臀部屈肌的力量,同时改善我们腹部的力量和形状,而且这个动作很容易学,所需要的场地也非常小。


动作描述:


平躺在地上,双手自然放松;腿部伸直,骨盆底肌肉收紧(肛提肌);收紧核心,将腿部抬高至90度或以上;然后回到原处再重复动作。

8、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一个月腹股沟处有时刺痛,为什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原因分析

全髋关节术后出现的疼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与植入物有关的、关节内的,关节周围的、以及远处神经所致的。做全髋关节翻修术的骨科医师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这些病人常常年龄较大而且身体虚弱,同时合并有组织的不完整和代谢储备不全。可能有许多问题必须要解决,如术后疼痛、假体松动、不稳、下肢的长度不等、假体周围骨折、感染、骨量减少或有明显的骨质缺损。疼痛是全髋关节翻修的主要适应症,但并不是所有疼痛都需要翻修手术。一部分病人尽管没有严重的疼痛,但有时临床检查及X线片发现有短期内需要翻修的病变,而延迟手术将使以后治疗更加困难,也要进行翻修手术,但这种情况只占少数。要分析疼痛出现的原因,确定疼痛是由于全髋关节置换失败引起的,针对原因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翻修手术。如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如椎间盘病变、脊柱关节炎、椎管狭窄、转移性或原发性肿瘤、血管阻塞、应力性骨折或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等,则不是全髋翻修的手术适应症。

一.痛性人工全髋的评价

全髋置换术后的疼痛按持续的时间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往往有明显的诱因,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慢性疼痛定义为一个月以上,通常超过了一般疼痛的自行愈合时间。有一个慢性的进程,呈持续性或间隙性发作。疼痛原因通常可分为骨骼肌肉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大多数属于前者。疼痛是翻修病人的主要症状。然而,几乎所有关节置换的病人在长时间坐位后开始行走活动,都会出现一些疼痛和僵直。在美国Mayo医院所进行的333例骨水泥Charnley全髋置换关节的随访发现,有25%的病人在术后一年有髋部疼痛不适,有20%的病人在术后5年、10年及15年时有髋部疼痛不适。有些病人的疼痛可以很轻微,对日常活动没有任何影响,也有些病人的疼痛可以严重到致残的地步。如人工关节松动的病人会有持续较长时间的疼痛,不能长距离的行走。髋臼杯松动的疼痛以局限在腹股沟居多,股骨柄松动的疼痛以大腿部为多,也可以放射到膝关节。疼痛通常在负重时明显,休息后可减轻或缓解,髋部旋转动作疼痛加重,也可出现Trendelenburg证或痛性步态,有时会自愿使肢体缩短并转向外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不久即出现疼痛是非常令人担心的,表明可能出现了感染或假体没有获得初始的稳定性(Initial Stability),或为髋外因素引起的髋部牵涉痛。如果出现假体的分离,可出现异常响声。疼痛也可以由于粘液滑囊炎,肌腱炎,腰椎疾病,脓肿和疝气等疾病引起。对疼痛性人工全髋的评价包括:
1.病史 病史对确定全髋术后疼痛来源非常重要,应对患者的病史详细地追问、分析,包括疼痛部位,疼痛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发作特点可能会提示诊断,尤其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例如,有肿瘤或夜间疼痛病史提示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能导致菌血症的操作病史提示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有腰背部疼痛史可能提示脊柱疾病可能是髋关节疼痛的病因。代谢性骨病问题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能使医生警惕患者发生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外周循环疾病有时也会表现在髋部或大腿区的不适。另外,通过患者的主诉,可提示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程度、部位、发作时间等各种特点,使下一步的检查具有了针对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1)疼痛的时间特点。需要确定疼痛是否与手术有关,术后不久出现超过预料的疼痛应考虑的可能为急性感染、血肿、异位骨化、组织卡压、假体撞击、初始固定失败或不稳。当髋关节置换术后有一段时间无痛后出现髋关节疼痛,需要考虑的原因有:假体松动,慢性感染,生物学应力反应,软组织问题(如肌腱炎或滑囊炎)以及假体不稳定。假体长期使用后导致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反应,能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引起假体松动。磨损颗粒导致的滑膜炎也能引起髋关节的疼痛。
(2)疼痛的部位特点。髋臼杯松动常导致臀部或腹股沟区域的疼痛,单极或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使用后可出现肢体过长、头臼压力过大出现髋臼软骨磨损,股骨头内陷,所出现的疼痛也常在腹股沟部位。如果股骨柄假体松动,则通常表现为大腿痛。一旦股骨柄假体失败,特别是长柄假体,某些患者疼痛可表现在膝关节部位。对一个稳定的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如出现疼痛,则常在大腿部位(大腿痛)。髋关节外侧或大腿外侧疼痛,应考虑有股骨大转子滑囊炎的可能。位于腹股沟的疼痛也可以继发于髂腰肌腱炎或髂耻滑囊炎。
(3)疼痛发作的特点。突然改变体位而引起的疼痛,如坐一段时间后站起,或行走时开始的几步(“起始痛”),通常和假体松动有关。疼痛可以位于腹股沟部位、臀部或大腿,与假体松动的组件有关。松动的疼痛常常和活动有关,并在行走一定距离后加重。然而,同样的疼痛也可以发生于假体固定良好的病人,如大腿痛,尤其多见于活动量大,劳动强度大的病人中。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肢体过长、髋臼所受压力过大,并有髋臼软骨的磨损也可引起活动性疼痛。由于髋关节不稳或者半脱位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常在髋关节处于一定的位置时出现。病人可以主述或没有主述半脱位的经历,而主述在腹股沟处或臀部疼痛,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可以导致关节囊的炎症或软组织炎症。在休息或夜间出现的持续疼痛,应多考虑与感染或肿瘤有关。虽然原发性肿瘤或骨盆、股骨及脊柱的转移性肿瘤不是常见原因。术后存在与术前一样的疼痛也应考虑有否关节外的原因。如果有放射性的膝关节以下疼痛,麻木,麻刺或烧炙感,应考虑腰椎疾病为可能的原因。神经根性疾病,椎管狭窄,神经源性疾病,机械性下腰痛需要作鉴别诊断。
(4)假体固定良好病人的大腿痛。大腿痛常见的原因是股骨柄假体的松动。但是大腿痛不仅发生在假体松动的病人,也发生在假体固定牢固及一些固定很好的骨长入型假体的病人。通常假体固定良好病人的大腿痛被解释为与股骨假体柄的硬度(Stiffness)有关。在过去发表的文献中,大腿痛在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中的发生率多于骨水泥股骨柄。对其术后持续大腿痛的发生比率,各家报道不一,但是有高达30%的术后2~4年大腿痛的发生。Heekin报道,对于微孔解剖型全髋关节置换(porous-coated anatomic, PCA)的病人,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在5-7年的随访中为15%~26%。大多数这样的病人术后疼痛表现为大腿痛。Xenos等在同系列病人的至少10年的随访中,大腿痛的发生率为12%。Vresilovic等发现在柄稳定的患者,大腿痛与柄直径较大有关。他们认为在有些患者,假体与周围骨的弹性模量不一致是大腿痛的根源。在最近的文献报道中,Barrack 等对照研究了非骨水泥全干微孔(Porous Coated,AML)、非骨水泥近端微孔与骨水泥股骨柄固定的大腿痛发生率,发现近端固定的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病人大腿痛的发生率是全干固定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病人或骨水泥股骨柄假体固定病人的2倍,P值小于0.01,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而全干固定非骨水泥股骨柄与骨水泥固定股骨柄两者的大腿痛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大多数大腿痛发生于术后一年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病人大腿痛会自行消失。大腿痛的疼痛程度并不严重。按目测0-10计算严重程度,三组中大腿痛平均在3-3.5之间。
2.体格检查 通过体检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重复病人的疼痛。理学检查应包括步态的观察,步态观察有助于识别髋部疾病的特殊表现。确定是否有跛行及跛行的类型,如有否Trendelenburg征、麻痹步态、下肢的短缩等,以及有否神经症状,如足下垂、帕金森氏病震颤等。有些非骨水泥全髋置换的病人在步态观察中可能会发现髋关节完全伸直受限,这种情况可见于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的微动或不稳定的纤维固定,也可见于残留的髋屈曲挛缩。在检查髋关节活动时,如在屈曲或伸直的极点上出现疼痛可能是由于全髋关节松动引起的,而在髋的全程活动中均有疼痛可能提示有急性感染的存在。在髋关节屈曲90度时采用推拉的手法可能有助于半脱位的发现,也可以证实有不稳定的存在于否。检查还应包括手的触摸检查,包括髋关节、附近的滑囊及肌腱的止点。如大转子的滑囊炎患者不愿向患侧卧,大转子有压痛,髋关节内旋时使臀大肌紧张压迫滑囊使疼痛加重。耻骨支的压痛提示有应力骨折的存在可能。大腿的局限性压痛在股骨柄假体松动时很常见,也可能是应力集中的表现。
由于臀部及大腿的疼痛有可能继发于腰椎的疾病,检查腰背部及下肢神经的症状有助于发现疼痛的来源。沿脊柱或骶髂关节的触痛,可提示这些部位有病理变化,在大转子、坐骨的腘绳肌起点、臀大肌止点以及梨状肌区域的触痛,可提示这些部位的软组织炎而引起局部的疼痛。神经的检查应包括股神经、坐骨神经及闭孔神经。椎管狭窄可存在全髋置换术前,但由于髋部病变限制了病人的活动,神经症状可能不明显。全髋术后,长距离的步行成为可能,椎管狭窄的症状会变得明显而引起病人的重视。
全髋术后的急性疼痛可能由术后血肿引起。严重的血肿有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的麻痹。术后过分地使用抗凝剂增加了血肿的危险性。与脱位、骨折或其他创伤性损伤有关的急性疼痛一般均有明显的相关病史,体格检查的发现以及X线片的表现。关节感染通常有局部的红肿,皮肤温度的升高,保护性痉挛。

二.疼痛性人工全髋的影像学评价

标准的X线片包括受累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和不同类型的上段股骨X线片。系列的正位片、侧位片及斜位片X线片对评价疼痛性全髋非常有帮助。X线片必须有良好的质量以便进行骨量的评估和检查出现的任何细小的放射学改变,例如骨膜反应和在骨水泥和骨质,骨水泥和假体以及假体和骨之间出现的透亮带。根据股骨头相对于髋臼边缘的位置,可以定量的观察聚乙烯磨损的程度。如有可能,当前的X线片应该与以前的X线片相比较,因为这可以证明髋臼或股骨假体有无移位,移位是假体的松动的证据。进展性的骨与骨水泥间的透亮带、假体与骨水泥间的透亮带或骨水泥骨折是令人不安的发现,通常和启动痛及负重痛联系在一起,可以诊断为症状性的假体松动。减数髋关节X线片对确诊有帮助,报道显示X线平片对股骨柄假体松动较髋臼杯假体松动敏感和易于发现,而减数髋关节摄片对股骨柄及髋臼杯的松动更准确。Lyons等报道X线平片对诊断髋臼杯假体松动的准确率约69%,股骨柄假体松动的准确率约84%,减数髋关节X线摄片对两侧假体松动的准确率约96%。
最为常用的还是X线平片,假体松动产生的透亮带常在边缘有反应性的硬化线,这可以和邻近松质骨的正常的透亮带相区别。其他一些征象也明显提示骨水泥假体的松动,包括骨水泥断裂,假体和骨水泥壁之间出现X线透亮带,股骨干和/或髋臼聚乙烯的断裂等。应该仔细观察X线片上有关骨长入表面的分离,骨溶解或假体断裂的现象。骨溶解多年以后会出现明显的进展而没有明显的体征和症状。建议对于功能良好的假体,尽管缺乏临床症状,应每隔一年进行一次X线片检查以评价是否出现了进展性的骨溶解、髋臼内衬的磨损及其他问题。
其他有帮助的X线片是骨盆的Judet X线片检查,用来评估骨盆前后柱的骨量。侧位片对于后柱残留骨量的评估以及髋臼相对于骨盆的定位是有用的。尽管金属假体对成像有分散干扰,骨盆和股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仍有助于显示残留的骨量。CT扫描结合血管内造影可显示松动假体周围主要血管的情况。磁共振成像(MRI)的作用有限,但是有助于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评估,特别是在查找与假体无关的疼痛原因时。采用锝-99核素骨骼扫描假体松动的敏感性较高,但准确率有待提高,Lyons等报道髋臼侧约为77%,股骨侧约为89%。有标记的白细胞骨骼核素扫描有助于区别无菌性松动和感染。
1.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
(1)普通X线平片
研究表明,100%移动的髋臼假体有松动,94%有连续透亮带(不管带的宽度)的髋臼假体有松动。而无髋臼迁移、无放射X线透亮带或者仅在髋臼Ⅰ区有透亮带的髋臼,只有5%在术中发现假体有松动。当髋臼Ⅰ区和Ⅱ区均有透亮带时,则79%髋臼假体有松动。但是,有许多患者仅依靠普通X线平片仍不能作出诊断。
对股骨柄假体与骨水泥之间的透亮带,其意义尚有争议。Berry等认为这一透亮带与股骨柄松动出现髋关节疼痛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对297例非选择性的Charnley全髋关节置换至少20年或至翻修时的随访研究表明,<2mm宽度的股骨假体外侧的假体-骨-骨水泥的薄透亮带,并不与股骨柄假体的远期松动明显相关,统计分析表明也不与髋关节疼痛相关。可能是置入骨水泥后形成的纤维层。这种透亮带在光滑、无领、楔形的骨水泥股骨柄假体中较多见,但没有临床症状和股骨柄假体的失败。但如透亮带宽度超过2mm则与股骨柄假体的松动有明显的关联性。Lyons等的研究认为这是股骨柄假体松动的可靠证据,有这一透亮带的患者96%在翻修手术时有股骨柄假体的松动。骨与骨水泥界面出现的透亮带进行性加宽的病人为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的表现。但非进行性的股骨柄假体轻度下沉并不代表假体松动。
最佳评估全髋术后效果的方法是拍摄系列X线片。骨与骨水泥交界处透亮带进行性加宽常常提示肉芽肿样的膜状物,它与假体松动以及磨损的碎屑反应相关。如果透亮带变化迅速,边缘毛糙,有骨膜反应出现,应高度怀疑有关节感染的出现。
(2)造影术
与普通X线平片比较,关节造影术提高了骨水泥髋臼松动的检出率,但有一部分的结果为假阳性。诊断髋臼假体松动的最敏感指标是在整个髋臼假体周围连续出现造影剂,而且宽度均超过2mm。Maus等报告对97例手术证实的关节造影中,诊断髋臼松动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只有68%。然而,也有作者认为关节造影术在诊断假体松动上没有太大的价值。如Miniaci等发现关节造影术对髋臼假体松动的检出率为68%,不如普通X线平片及核素扫描。
Lyons等研究显示,关节造影术能提高骨水泥股骨柄松动的检出率。如果骨-骨水泥界面的造影剂延伸至股骨柄假体的转子间部分,即提示假体松动,其准确性非常高。其敏感性从普通X线平片的84%提高到96%。Maus等报告经手术证实的关节造影中,诊断股骨柄假体松动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2%。因而,虽然大多数股骨柄松动均能通过普通的X线平片发现,而关节造影术也不提高其诊断的总的敏感性,但是关节造影术能偶尔检出X线平片漏诊的病例。而且,关节穿刺造影可以得到关节液进行涂片与培养,穿刺物涂片与培养是判断关节感染的重要手段。
(3)骨扫描
对手术后无疼痛症状的患者行99m锝骨扫描,结果可表现为正常摄取或呈灶性摄取增加。一般术后6个月,小传子和假体的体部核素摄取可恢复正常水平,髋臼、大转子和假体末端的核素摄取要到2年左右才大致稳定。但Utz等发现,有近10%的全髋置换术患者股骨柄假体末端的核素浓聚可持续更长一段时间。在术后1年行锝99骨扫描,在髋臼、大转子、股骨柄远端均有异常的核素摄入。传统的锝99扫描对全髋术后假体松动检出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没有特异性。没有并发症的全髋置换术后2年仍可见股骨柄周围放射性核素浓聚,通常位于股骨柄尖端。如系列骨扫描出现进行性的核素浓聚增强则表示病理反应,为松动或感染的表现。Jensen和Madsen发现,锝99骨扫描在评估全髋置换术疼痛时无明显价值。他们发现骨扫描在松动检出率的敏感性仅77% (X线平片为97%),特异性仅4 6%(X线平片为70%)。锝99骨扫描的假阳性为23%(基于99mTc骨扫描的结果作手术探查,发现并无松动)。Leiberman等通过对54例患者的研究发现,相对于X线平片,锝99骨扫描不增加松动的依据。在10例最后被确诊为假体感染的患者中,有3例骨显像正常;44个股骨假体松动的患者中,也有3例骨显像未发现异常;而43例髋臼松动中,4例未发现异常。因此提出,锝99骨扫描仅用于临床高度考虑关节松动,但是X线平片没有表现的患者。
白细胞可用铟111进行标记。标记白细胞显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时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生感染后,局部摄取白细胞量可明显增加,其部位可在假体周围、关节腔或邻近组织中。不过,标记白细胞也可以在无菌性炎症病灶、骨坏死组织、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部分松动的假体中浓集。
2.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
稳定的股骨假体的多孔长入型表面应该有骨组织的长入,它们之间没有透亮带。皮质骨的近端变薄(应力遮挡)是不常见的。骨内膜点的焊接区是连接骨内膜表面和骨长入区的骨集中区,这种现象在骨长入的远端最常见,有时它类似小的漂浮的支持璧。透亮带常见于光面柄的远端周围,它带来的后果较小。松动的股骨和髋臼假体可能造成假体的移位,但是常常在邻近骨长入的表面有透亮带的出现。出现松动后,股骨假体出现下沉,常常可以见到在假体的尖端出现连接骨内膜表面的厚的骨底座。这些包围在松动移位假体周围的骨组织形成多年后可以出现明显的骨再塑形。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使得对术后髋关节的疼痛处理更为复杂。对骨水泥假体松动的标准并不适用于非骨水泥型假体。而且,对于非骨水泥假体,尽管没有松动的影像学上的依据,但术后髋关节的疼痛发生率较骨水泥型假体高。
(1)普通X线平片
进行性的髋臼迁移和髋臼位置改变表明髋臼有松动。髋臼固定螺钉的折断也表明髋臼松动。进行性的珍珠面从微孔表面的脱落,与髋臼迁移有一致性,可以预期髋臼将会发生松动。
柄松动和大腿痛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发生率也较髋臼松动高,判断柄松动的标准是由Engh等基于对髓腔解剖自锁型假体(anatomic mellary locking, AML)的广泛研究而制定的。显示骨长入和假体稳定性的依据有:(1)无下沉;(2)在骨与假体微孔表面没有放射线密度增加。稳定的纤维固定提示:(1)无进行性的下沉;(2)在柄微孔表面骨与假体之间,广泛的不透X线的带形成。不稳定假体的特点有:(1)假体的进行性下沉;(2)在柄周围散开偏斜的X线密度增强带。
对假体柄尖端的硬化骨基座形成的意义,目前判断不一。一些认为其说明假体有松动,而有些研究则说明假体没有松动。Engh等经过研究认为,这种硬化骨与假体的紧密接触,表明假体稳定,而如果局部有X线透亮带,则往往表明假体不稳。
(2)关节造影术
Barrack等报道了对一些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造影术的结果,在16例非骨水泥髋臼中,他们发现关节造影术的敏感度为29%,特异性为89% ,准确率达63%。在股骨柄假体,他们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例数均比例较高,准确率为67%
(3)骨扫描
对非骨水泥全髋术后骨扫描显示,从术后至2年,大部分患者的股骨干在延迟相上可见核素摄取增加现象,Maniar等发现2年后仍有20%的病人有核素摄取增加,少部分病人这种现象可延续到术后4年。Oswald等在三相骨显像发现,76%的非骨水泥髋臼假体在术后2年或更长时间有延迟相呈现核素摄取增加。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中,有72%的股骨柄尖端在术后2年有异常的锝同位素摄入。因而,骨扫描对非骨水泥全髋术后患者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可能有限。非骨水泥假体的骨扫描对评估假体稳定性的意义尚令人质疑。
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即使没有并发症的出现,患者的髋关节仍可出现铟111标记的白细胞摄取增加的情况。研究表明,在术后两年时行白细胞标记的铟111显像,有50~80%的病人出现股骨干远端或髋部摄取增加的现象。因此,用标记白细胞显像检查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是不很可靠的。

三.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及其治疗

全髋术后病人出现异常或不可解释的下肢疼痛,应考虑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可以由任何一种创伤引起,它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病程的进程和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早先该综合症有许多称呼,现在准确的专业名字为Ⅰ型复杂局限性疼痛综合症(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术语仍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指以肢体疼痛、肿胀、僵硬、皮肤变色、多汗和骨质疏松为特点的一组临床表现,由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和延长反应所引起。
对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病因还不是非常清楚。有多种理论,包括损伤区的短路效应,即传出的交感兴奋刺激感觉性传入纤维,神经损伤节段的动脉周围炎,以及异常反馈进人脊髓联络中心。
临床表现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一种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常常被描述为伴有难以忍受的抽痛、刀刺样破裂感、扭痛或压榨痛.病人可于手术后立即发生疼痛,也可以发生在术后几周内。疼痛一般不局限于某一神经的皮支分布区,可因情绪刺激(如惊吓、发怒)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加重,多见于严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病人。也会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来减轻疼痛,如某些病人喜欢用湿毛巾将患肢包裹起来以缓解疼痛。不喜欢医生检查局部疼痛区域。某些病人睡觉时不愿盖被,因为被单也会引起疼痛加剧。许多病例轻微触摸、热或躯干和肢体轻微活动都会加重原有的疼痛。通常疼痛较严重,有烧灼感,撕裂样疼痛,疼痛可没有诱因而加重,休息后不会缓解。疼痛常开始出现在肢体的远端,随时间的延长而向近端发展。以痛觉异常、痛觉过敏、感觉过敏及有血管舒缩和出汗异常为特征。
在早期阶段,往往因交感神经过敏而出现明显的血管运动不稳定和疼痛。水肿、充血、温度升高、多汗以及僵硬是本期的特征。肢体有经常性的潮红,发烫或变冷,苍白及疼痛。典型的早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病人为肢体疼痛但临床检查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情况。两侧肢体经常有颜色不对称,或温度不对称,或两者均有。痛觉过敏使病人即使是非常轻微的触摸也可引起疼痛。经常病人在睡觉的时候都不愿盖被,因为被子在患侧的皮肤上都会引起不适。疼痛症状与体征与周围神经分布区不相吻合。以后肢体会变得苍白和干燥,伴有僵硬加重以及皮肤营养改变。休息时病人可能会较舒适,但要运动时疼痛仍然存在。
在后期阶段,可导致严重的肢体病残,如乏力、僵硬、发凉、肌肉萎缩,皮肤营养不良会变得明显,可持续几个月或许多年。疼痛程度不恒定的。出现骨质疏松的表现。
Mittal 等已证实,锝-99三期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有助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但其他文献报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目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诊断仍以详细的病史及临床检查为主。可以通过局部阻滞进行诊断性的治疗,明确诊断。一般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诊断不易与其他神经疾患相混淆。
目前对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还没有很满意的治疗方法。早期交感阻滞配合体疗或口服药物是广泛推荐的治疗方法。如果交感神经阻滞效果良好,可按病人症状缓解的时间进行持续的阻滞治疗,通常一次持续的时间不超过2周。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病人,如果能耐受轻微的主动活动及积极的辅助活动而且反应良好,可以先用理疗部分病人也可得到缓解疼痛。早期的发现和治疗可能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可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手术。交感神经切除的手术适应证是:使用局部交感阻滞可得到暂时症状缓解,但没有持久疗效者。采用节前交感神经切除手术,做交感神经节和交感链的切除,一般可以缓解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疼痛。

四.实验室检查

五.疼痛性人工全髋关节的治疗

与体虚吹风后髋关节疼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