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并发症
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交谈,观察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疏导和心理帮助,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介绍相同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情况,增加患者的信心,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另外还应让患者了解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第一步,术后需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术前检查和准备 了解患者术前用药史,有无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激素药物,停用激素者是否超过2年。术前做好心、肺、肝、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心、肺、肝、肾的功能,测凝血、出血时间。术前1天做好配血及术区皮肤的准备,不可伤及皮肤。还应教会患者如何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术后在床上排便困难。术前晚应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嘱患者保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定2片口服促进睡眠。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床边备好氧气、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伤口负压引流量、性质、保证其引流通畅有效,术后抬高患肢15~20°,样有利于患者静脉、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术后肿胀。应用自控镇痛泵者观察其效果,以降低患者的痛感及应激反应,确保患者身心处于较舒适的状态,以利于术后恢复。穿矫正鞋以防患肢内收、外旋,有利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关节脱位。
3.2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患肢伤口处一般留置2根引流管,外端接负压吸引器,它可将关节腔中的淤血吸出体外。24~48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即可拔除。在此期间活动时不要让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出等。引流期间保持引流通畅和负压状态,必要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畅而造成感染。如引流液骤减,患者主诉伤口肿痛需及时查找原因查看负压引流是否通畅,观察患肢的末梢血循环。如患者自觉患肢有麻木感、疼痛、感觉减退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3 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1)正确的翻身方法:首先告知病人术后翻身的目的,以提高患者的认识使其主动配合。手术当日可以向患侧15~20°翻身,身下垫软枕。为避免他人翻身带来的疼痛与不适,可以嘱患者健侧下肢屈曲,利用患者健侧足部及双肘的力量支撑床铺,腰部稍用力使身体(臀部)上抬以助减压或用双手垫在臀下并按摩臀部,以防止臀部皮肤长期受压造成皮肤破损的发生。另外,还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以防止肺部感染。术后第一日可将床头抬高10~20°,鼓励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上肢运动、踝关节背伸、跖曲练习。
(2)术后2~3天疼痛缓解后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拔除引流管拍摄X线片后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在床位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康复锻炼。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宜。
床上练习:髋、膝关节屈伸练习,每日2~3次,每次15~20min,注意屈髋不能大于90°。要正确搬运患者,保护患侧髋部,始终保持对患肢外展中立位,4周内禁止向患侧侧卧,4周后向患侧侧卧时,两腿之间应夹40cm厚的棉枕,避免髋关节内收。在使用坐便器时应首先使床头抬高30°左右,使髋关节稍成屈膝位,下肢外展,内旋的基础上将坐便器送入,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
立位行走练习:据手术及患者恢复情况而不同,如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肢,术中无植骨、骨折等情况,术后3~5天即可扶起借助行器并需在旁给予协助下床活动,指导患者上下床,下床行走时保持两腿分开,双手提起助行器向前移动10cm左右再放下,依靠助行器支撑身体的重量。患肢迈向前一小步。继续向前移动助行器,健肢再向前走一步,与患侧平行或稍向前,再重复上述动作。在转弯时应以健侧为支点,患侧向健侧转动,逐步移动患肢完成转弯动作,以避免患肢过度外旋。在活动中护士应在旁协助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以防止发生意外。
3.4 防止并发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本组就有1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制定并执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
(1)为防止人工髋关节的脱位,除严格控制患者的体位、正确搬运患者、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外,术前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放置坐便器的方法,充分做好术前指导,讲明术后的注意事项,并让患者掌握,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自护知识指导,提高自理能力。正确早期功能锻炼,开始走路后的一段时间用小步走,以避免髋关节大幅度伸展。从轮椅或坐便器起立时,要两脚叉开,张开双膝,挺胸,不至于上半身向前倒下,以上肢负担体重慢慢起身。
(2)为防术后切口感染术前须严格做好皮肤准备。预防笥应用抗生素,注意摄取平衡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术后严密观察切口负压引流情况及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合理用药。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是:静脉内皮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高凝状态。由于术中大量异体库存血的输入及术后卧床制动,使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为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术中用血应尽可能输入新鲜血。术后预防性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按摩肢体、早期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和跖曲运动,动态观察患肢肿胀情况,注意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肢肿胀及感觉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交接班。如患肢肿胀明显、疼痛加剧时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本组1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发现及时、经积极的溶栓治疗、使用肝素钠后很快得到缓解。
出院指导: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出院后有关事项,将有关资料交给患者或家属,并告知复诊时间及日常生活、锻炼中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继续进行功能锻炼且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度引起肢体肿痛,注意患肢不做盘腿动作。(2)术后3个月内不弯腰系鞋带,不做下蹲动作,不坐矮板凳。穿袜子时要在伸髋屈膝后进行,保持患肢屈髋不大于90°。(3)鼓励患者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充足的睡眠,每晚持续睡眠应达到6~8h,遵医嘱按时服药,告诉患者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参考资料:http://www.39kf.com/cooperate/qk/medicalpractice/0603/2006-08-20-239357.shtml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1.股骨上段破裂。发生率为6.0%——15.3% 。发生原因:(1)股骨颈截骨时,骨刀太钝,用力过大,造成对侧骨皮质及小粗隆破裂。(2)股骨上段髓腔较细,扩大不足,当人工股骨头柄插入时,用力捶击,因力大而致破裂。(3)柄太粗,与髓腔不匹配。此外,病人年龄偏大,骨质疏松,骨皮质薄与骨破裂也有一定关系。
2.人工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全髋置换术的早期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很多,引起人工假体脱落的原因主要有:股骨距切除过多,髋周围软组织剥离、松解过大或高龄患者髋周软组织松弛等。术后搬运不当,或术后患肢体位放置错误也是原因之一。
3.严重疼痛。严重疼痛占4% ,原因与人工股骨头过大、松动、移位,颈领部刺激髂腰肌,关节内钙化、骨化、感染和金属刺激有关。早期负重是疼痛的原因之一,一般认为轻度疼痛可自行缓解,中重度疼痛较少见,需服镇痛药。
4.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 ~10.3%。在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感染的发生率已降至1.0% 以下 ,但由于每年进行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数目庞大,故感染的病例数也十分可观。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球菌、绿脓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都会产生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假体松动,手术失败。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操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等。
5.假体松动。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也是术后返修术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假体材料选择、设计、手术技巧、病人个体差异、体重大小及活动量,尤其骨水泥及其技术等均对THR术后松动有重要影响。松动的主要原因是骨水泥机械性能差、假体与骨水泥分离。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提高骨水泥技术,改进假体材料及设计,注重手术技巧,个体选择及生物相容性,应用药物治疗等,松动是可以延期或预防的。
以上这些都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的介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并发症很多,如果这些并发症得不到有效的护理后果是严重的,有可能瘫痪。这就要求患者在手术前要慎重考虑,而且对医院及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有很高的要求,在手术后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把手术并发症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更好的恢复。
3、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内收内旋,内收内旋时疼痛难忍,有哪些原因可能?
你好,手术的并发症:
1、 麻醉意外,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2、 手术中损伤周围大血管,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
3、 手术后易引起下肢腔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
4、 手术后易造成关节松动,假肢柄折断,髋关节脱位。
5、 手术后易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导致生命体征变化,危及生命。
6、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缺失综合症”:因为股骨头的缺失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病发率约45-81%。采用的“原位移植”疗法,就是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分型分级等综合情况,进行辨证分析,进而采取内服中药,外贴膏药的措施,实现控制症状、刺激终末血管侧肢旁道建立,实现原位移床、爬行植骨、塑性修复的治疗效果,从而实现股骨头坏死非手术康复的目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