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硬骨鱼脊柱特点

硬骨鱼脊柱特点

发布时间:2021-07-19 15:00:19

1、比较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骨骼系统,各有什么特点

1、 软骨鱼类 骨骼系统完全由软骨组成。
(1)脊柱和肋骨
脊椎位于脑颅后边,由一串软骨或硬骨的脊椎骨关连而成,取代脊索成为体轴,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脊柱:躯干椎和尾椎。
椎骨:中央支撑部分-椎体(centrum),背面为椎弓(neural arch),腹面为脉弓(haemal arch),椎弓向背面延伸-椎棘(neuralspine),脉弓向腹面延伸-脉棘(haemal spine)
躯干椎:椎体、椎弓、椎棘、锥体横突,无脉弓和脉棘。
尾 椎:椎体、椎弓、椎棘、脉弓、脉棘
鱼类的椎体两端凹入,叫双凹型椎体。相邻的脊椎骨借前后关节突相连,中央形成球状腔,内有残留的脊索。椎体中央有小管与残留脊索相连,因此残留脊索呈念珠状。 各椎骨的髓弓连成椎管,内有脊髓通过。脉弓连成脉管,内有尾动、静脉通过。
头骨 脑颅,咽颅
脑颅:包围脑、嗅、视、听等器官。
鱼类有一完整的脑颅。
鲨鱼具有一完整的软脑颅,底部平坦,无骨缝,背前方有一孔,称囟,脑颅前端为吻软骨,其基部两侧是鼻囊眼窝后方有一对听囊。
咽颅(splanchnocranium):围绕消化管前段,支持颌、舌、 鳃,由7对软骨弓组成。第1对 颌弓(mandibulararch),形成上、下颌。
上颌:一对腭方软骨,下颌: 一对麦氏软骨,
软骨鱼类的颌是脊椎动物最早出现的原始颌,称为初生颌(primary jaw)。具有上下颌骨支持口缘的动物称颌口类(Gnathostomata)。大提高了主动捕食和防御功能,提高了生存竞争力。
第2对 舌弓(hyoid arch)
舌颌骨2(hyomandibular背),角舌骨2(侧),基舌骨1(腹)。鱼的舌颌骨上端固着于脑颅,下端与下颌相连。 这种颌弓与脑颅借舌颌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叫舌联型(hyostylic)。
第3-7对 鳃弓(branchial arch)由背向腹成半环状以支持鳃部,每侧由4-5块软骨
(3)带骨是直接或间接地将偶鳍悬挂到中轴骨上的骨骼,悬挂胸鳍的带骨为肩带(pectoralgirdle),悬挂腹鳍的带骨为腰带。
软骨鱼类的肩带呈半环形,紧位于咽颅之后,横列身体腹面,不与头骨或脊柱直接关连,称为肩胛乌喙骨,两侧各有一关节面与胸鳍关节,称肩臼。
腰带位于泄殖腔前方,为一横列的坐耻骨,两端通过关节面与腹鳍骨关连。鱼类的腰带不与中轴骨直接相连。
(4)鳍骨
软骨鱼类的鳍骨由基鳍骨(basipterygium)和辐鳍骨(radialium)和鳍条(fin rays)组成,由近到远依次排列。雄性软骨鱼类的腹鳍内侧一块基鳍骨延伸形成一对棒状交配器官,称为鳍脚。 奇鳍骨的结构排列与偶鳍骨的近似,歪型尾的末端也有鳍条。
2. 硬骨鱼类 多数种类骨骼完全硬骨化。
(1)脊柱和肋骨似软骨鱼类,肋骨发达,弯刀形,与躯干椎的横突相关节。尾椎无肋骨。
(2)头骨骨片增加、复杂,骨块数在脊椎动物中最多。
脑颅:完整,由许多骨片合成,构成脑颅的骨块数多于脊椎动物中任何一纲。
脑颅分四个区: 鼻骨区、蝶骨(眼)区、耳骨区、枕骨区以及脑颅的背面与腹面。
(3)带骨 硬骨鱼类肩带位置靠前,由伸向前背面的肩胛骨(scapule)、腹面的乌喙骨(coracoid)、上匙骨(supracleithrum,锁骨)、匙骨(cleithrum)等组成,并通过上匙骨与头骨的后颞骨(posttamporal)相愈合,使头、肩带、躯干形成一个稳定支架,增加了游泳运动的力度,是硬骨鱼类所特有的。 多数硬骨鱼类偶鳍骨中的基鳍骨消失,辐鳍骨退化或消失,真皮鳍条常直接连接在带骨上。
(4)鳍骨
鱼类的奇鳍与脊柱密切相关,为游泳时防止滚翻的平衡器。背鳍和腹鳍的骨片由一系列深埋在体肌内并插入椎棘或脉棘内的基鳍骨组成,其上部有不发达的辐鳍骨。每个基鳍骨的上部支持一根棘或鳍条。尾鳍是鱼类游泳时的主要推进器,最后几枚尾椎骨愈合翘向上方,借上、下部的椎弓或脉弓支持尾鳍鳍条。

2、简述硬骨鱼类主要特征及分类概况。

(1)内骨胳或多或少是硬骨性的;

(2)体外被骨鳞或硬鳞,或裸露无鳞,鳍条为骨质鳍条;

(3)鳃裂外方覆以有骨片支持的鳃盖,鳃间隔退化;

(4)雄性腹鳍里侧无鳍脚,尾储多为正形尾,肩带连于头骨后方背面;

(5)镖通常存在,大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瓣,心脏没有动脉圆锥。

硬骨鱼共分四个亚纲,即肺鳍亚纲、总鳍亚纲、腕鳍亚纲和辐鳍亚纲。其中辐鳍亚纲有多数种类可供药用。



(2)硬骨鱼脊柱特点扩展资料

历史发现

199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余小波研究员在云南曲靖西郊发现了斑鳞鱼,当时把它鉴定为是一种生活在4亿多年前泥盆纪早期的原始肉鳍鱼类。肉鳍鱼类是硬骨鱼类大家族中的一支,硬骨鱼类的另一支是辐鳍鱼类。

在1999年4月中科院古脊椎所朱敏研究员通过对斑鳞鱼进一步研究发现,斑鳞鱼不仅可能是最原始肉鳍鱼类,而且可能是整个硬骨鱼类最原始代表。

斑鳞鱼中保留的许多非硬骨鱼类特征填补硬骨鱼类和非硬骨鱼类之间形态上的缺环。泥盆纪中期,硬骨鱼类分化成走向不同进化道路的两大分支:辐鳍鱼类(亚纲)和肉鳍鱼类(亚纲)。

硬骨鱼遍布淡水及海水水域,洞穴、深海、温泉中皆有其踪迹,各种外形与习性皆有。体型小自鰕虎的12毫米,大至旗鱼科枪鱼和剑鱼的4.57米长,及翻车魨的900公斤重。

3、脊椎动物的特点?

①出现明显的头部,中枢神经系统成管状,前端扩大为脑,其后方分化出脊髓。
②大多数种类的脊索只见于发育早期(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例外),以后即为由单个的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所代替。
③原生水生动物用鳃呼吸,次生水生动物和陆栖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
④除圆口纲外,都具备上、下颌。
⑤循环系统较完善,出现能收缩的心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
⑥用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简单的肾管,提高排泄机能,由新陈代谢产生的大量废物能更有效地排出体外。
⑦除圆口纲外,水生动物具偶鳍,陆生动物具成对的附肢。该亚门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各纲的特征虽然有显著差别,但组成躯体的器官系统及其功能基本一致。

4、简述在脊椎动物发展史上鱼类的进步特征?

1.出现了上下颌。从鱼类(盾皮鱼、软骨鱼、硬骨鱼)开始,有了能活动的上下颌。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上下颌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有了上下颌,动物就能主动去追捕咬牢食物,增加了动物获得食物的机会,并通过颌上牙齿的撕割和研磨等机械性加工,使原来不能利用的食物变为可利用的,从而开拓了广泛利用食物资源的领域。此外,上下颌也是防御的工具,又是营巢、钻洞、求偶、育雏等多种活动的工具。与主动捕食及多种活动相适应,动物的其他器官系统,如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也必然相应得到发展。因此,颌的出现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
2.有了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偶鳍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游泳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脊柱代替了脊索。虽然雏形的脊椎骨是从圆口纲开始的,但是从鱼类开始,脊柱才逐渐成为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的主要结构。加强了支持、运动和保护的机能。
4.脑和感觉器官更为发达,促进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5、硬骨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硬骨鱼是地球上所有生活在水里的动物中进化最成功的一类,包括辐鳍鱼和肉鳍鱼两大类。

这些鱼的骨骼是由硬骨头组成的。“额外的”鳍退化消失,所有功能性的鳍内部均由硬骨质的鳍条支撑。原始的硬骨鱼类具有机能性的肺,但大多数后来的硬骨鱼类的肺转化成了有助于控制浮力的鳔。硬骨鱼类的脊椎骨有一个线轴形的中心骨体,称为椎体,椎体互相关联,并连成一条支撑身体的能动的主干。椎体向上伸出棘刺,称为髓棘;尾部的椎体还向下伸出棘刺,称为脉棘。胸部椎体的两侧与肋骨相关联。此外,具有肉质鱼鳍的肉鳍鱼类关系到四足动物的起源,早期认为只有肉鳍鱼类的肺鱼有现代种类存在,而1938年在非洲南部海域打捞到一条总鳍鱼,是肉鳍鱼类的活化石,被命名为拉蒂迈鱼。硬骨鱼类已经占据了地球上所有水域中的各种生态位,从小的溪流到大的河流,从大陆深处的小小池塘到各类湖泊,从浅浅的海湾到浩瀚大洋中各种深度的水域,到处都有硬骨鱼类在漫游。硬骨鱼类各个物种之间体型大小上的差别也很悬殊,有些小鱼永远长不到1厘米以上,而鲔鱼却可以长得非常巨大。硬骨鱼类身体的形状和生态适应类型也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而且,硬骨鱼类无论是物种数量还是个体数量都远远超过许多其他脊椎动物的总和。因此,硬骨鱼类才是地球上真正的水域征服者。在硬骨鱼类中,辐鳍鱼类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也十分丰富,现生的大多数常见的鱼类也属于硬骨鱼。

6、硬骨鱼亚纲有什么特点?

从外表看,硬骨鱼的身体和软骨鱼有些相似,但是二者实际上差别很大。硬骨鱼骨架包括鳍在内,都是由骨头构成的;它们的鳃通常由带皮的骨质鳃盖保护起来;身体有重叠的鳞片覆盖着;通常有鱼鳔;尾巴也很有特点,上下两片大小也不尽相同。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中都有品种数量众多且形状、大小各异的硬骨鱼。世界上现有的硬骨鱼约有24000种,约占现存所有脊椎动物数量的一半。

伪装

很多鱼类利用的伪装躲避捕食者的侵袭。有些鱼类身上的斑点或条纹能与周围的岩石和植物混淆起来。生活在海洋浅层的鱼类背黑,腹白。从上面看它与深水的颜色相仿,从下看它的颜色与表面闪光水的颜色相称。深海鱼类鱼体颜色大多灰暗无光且与淤泥和沙子的颜色类似。把身子藏在沙子和石头中的鲽类扁形鱼能够随着周围的背景改变颜色。

7、脊柱动物包括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圆口纲(Cyclostomata)

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verte-brae)并存。又名无颌类(Agnatha)。

2、鱼纲(Pisces)

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Tetrapoda)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Gnathostomata)。

3、两栖纲(Amphibia)

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运动。

4、爬行纲(Reptilia)

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于两心室。本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amnion),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Amniota),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则合称为无羊膜动物(Anamniota)。

5、鸟纲(Aves)

体表被羽(feather),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

6、哺乳纲(Mammalia)

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8、硬骨鱼的特点是什么?

硬骨鱼骨架包括鳍在内,都是由骨头构成的;它们的鳃通常由带皮的骨质鳃盖保护起来;身体有重叠的鳞片覆盖着;通常有鱼鳔;尾巴也很有特点,上下两片大小也不尽相同。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中都有品种数量众多且形状、大小各异的硬骨鱼。世界上现有的硬骨鱼约有24000种,约占现存所有脊椎动物数量的一半。

9、硬骨鱼和软骨鱼的区别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的骨骼主要为硬骨,按照形式不同又分为软化硬骨和骨膜两种: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就是软化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叫膜骨,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鱼类的骨骼按部位不同,分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1)中轴骨骼分头骨和脊椎

1)头骨数目最多:硬骨鱼类的头骨由130块左右骨片组成(指现存鱼类,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脑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①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有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的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形成头骨的主要部分。

②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井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2)脊柱代替了脊索:鱼类的脊柱由许多块椎骨彼此连结成1条柱状骨,以取代部分或全部的脊索,具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的功能,较圆口类更为进步。鱼类的脊椎骨具有前后两面都向内凹陷的特点,称为两凹椎体或双凹椎体,为鱼类特有,在相邻的两个椎体间隙及贯穿椎体中的小管内可见残存的脊索。脊椎动物从鱼类开始,脊椎的基本结构已形成。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脊椎骨都分为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其中椎体为主要部分,肋骨与脊椎骨的横突相连,硬骨鱼类的肋骨大都较发达。

(2)附肢骨为鳍骨骼

附肢骨分奇鳍骨骼和偶鳍骨骼。奇鳍中的背鳍、臀鳍和尾鳍骨骼都由插入肌肉中的支鳍骨(辐鳍骨)支持鳍条,硬骨鱼的支鳍骨又叫鳍担骨。偶鳍骨骼包括带骨(肩带和腰骨)和鳍骨(鳍担骨和鳍条)两部分。鱼类中除硬骨鱼的肩带与头骨相连以外,所有的附肢骨与脊柱均没有直接联系,这也是鱼类的特征之一,这是由于鱼类的运动方式是游泳而决定的。

与硬骨鱼脊柱特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