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因斯坦与小板凳(简单的情节)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
他小的时候,一次手工课上,他想做一只小板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很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有的!有比这更坏的!”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一边斩钉截铁地回答,一边转身返回课桌,动作麻利地拿出两只更难看的小板凳,“这两个就更差些。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交给您的这个已经是第三只了。虽然它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总比前两个要好一些。”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
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
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2、凳子是高的好还是低的好。?
凳子高度多少合适
1.高度: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椅凳类家具的座面高度可以有400mm、420mm、440mm三个规格。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检验椅子的高度是否合适,方法是当两脚平放在地面时,大腿与小腿能够基本垂直,或者大腿与小腿的夹角为100度左右。
2.高度调整:椅子座面前沿不能对大腿下平面形成压迫,要保留膝盖后面距离椅缘仍有5cm左右的距离,避免椅子座面压迫到膝盖后方的神经血管,造成下肢循环不良及麻痹感,检查的方法是看手指是否可以在大腿下方以及椅子的前端自由滑动,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感觉到空间太紧了,那就加一块可以调节的搁脚板;还有一种是空间太宽了,可以提升椅子的高度。
3.深度:椅子的前后径(椅深)不能太长,在臀部紧紧贴着椅子的情况下,尝试着握紧拳头,看能不能穿过腿肚子与椅子之间的空隙,如果空隙过小,可能因为椅子太深了,可以在椅子上放一个靠垫。
凳子高度知识分享
1.椅子座面高度:按我国人体尺寸,椅子座面高度可取为380-450mm。座椅设计成高度可调,以适应不同身材的操作者需要,调节范围为工作台下240-300mm之间。
2.椅子坐深:正确的设计应使臀部得到全面的支撑,腰部得到靠背的支撑,座面前缘与小腿间留有适当距离,保证小腿可自由活动。坐深应按350-400mm来取。
3.椅子坐宽:座宽应满足臀部就座所需要的尺度,使人能自如地调整坐姿,一般可取400-500mm。
4.椅子座面倾角:因为工作时身体前倾,若倾角过大,会因为身体前倾而使脊椎拉直,破坏正常的腰椎曲线,所以座椅座面倾角一般小于3度。
5.椅子靠背的高和宽:靠背的作用是保持脊椎处于自然形状的放松姿势,靠背可分为腰靠和肩靠,工作场所的座椅大部分属于腰靠。靠背的高度可达480-630mm,宽度350-480mm。支撑腰部以下的骶骨部分能增加舒适感,靠背下沿与座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70-80mm以上),以容纳向后挤出的臀部肌肉。靠背的横截面可以是一个半径大于1000mm的圆弧。
6.椅子靠背与座面夹角:靠背与座面夹角若小于90度,则腹部受压迫;夹角太大会降低人的警觉状态。一般可取95-105度。
7.度扶手高度:扶手不宜太高,以免引起肩部酸痛。休息扶手高度一般取200-230mm,两扶手的间距可取500-600mm。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关于凳子高度调节多少合适,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在看了小编总结的关于凳子高度调节到多少合适的解释以后,一定对凳子高度调节到多少合适有了自己的了解。也一定动手调节了您的凳子。
3、总是担心孩子坐姿不正导致脊椎弯曲,用棍子插在凳子中间防止孩子驼背有用吗?
我也在网上看过这样的图片,有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坐姿不正确,就在塑料方凳的中间孔中插了一根木棍,套在了孩子的衣服里,然后说是为了矫正孩子的坐姿。我觉得这种做法一点都不科学,完全是家长在异想天开,如果真的是想矫正孩子的坐姿,现在有专门矫正孩子坐姿的器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而且这样不但效果不大,还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脊椎!过度或者暴力矫正会造成儿童腰背部肌肉退化,造成脊柱稳定性下降,不利于维持正常的脊柱弧度。爸爸妈妈们可不要随意效仿。其实网上的很多做法,实际意义并不大,更多的作用是为了博人眼球,就像这个为了自己一时快乐,不惜以伤害孩子为代价。
这位家长完全是比自己的孩子更像一个熊孩子,感觉这种做法让人觉得真是智商捉急,正常人怎么会想到以这种方式来试验自己的孩子呢,如果孩子长大了看到这样的图片会怎么想,如果家长变老了,孩子长大了,家长老了驼背,孩子想起小的是否父母采取的方式,也让家长坐在插有木棍的凳子上,家长会觉得怎样。
人生的很多事,一定要保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虽然孩子还小,我们是成年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而去肆意欺压他们,还美其名曰对其好。在他们身上尝试我们各种奇怪的想法,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旦造成什么伤害,很有可能是不可逆的,会影响他们一辈子,所以千万要小心。
4、俄罗斯妈妈中的小板凳有什么作用
观点一:“小凳子”线索起的作用大。①“小凳子”在文中先后出现过四次,而“送吃的”出现三次,“小凳子”勾连的情节更具体。②“小凳子”几乎贯穿小说的全部情节,如守卫欲没收小凳子,战俘们帮藏小凳子,汉斯送小凳子,俄罗斯妈妈用小凳子,使情节浑然一体。③表现形式方面,“小凳子”不仅起到结构情节的作用,还能发挥以物寓情的作用,寄托汉斯及战俘与俄罗斯妈妈之间的深厚情谊。
观点二:“送吃的”线索起的作用大。①“送吃的”是小说中的主线索,而“小凳子”则是副线索。②“小凳子”所贯穿的情节是由“送吃的”这条主线派生出来,是对俄罗斯妈妈善举的回应。③表现形式方面,“送吃的”是直接描写,直接表现俄罗斯妈妈的人性美。
观点三:两条线索起的作用都大。①两条线索是平行关系,各自勾连与其相关的情节,形成小说完整的情节。②两条线索相呼应,既表现俄罗斯妈妈的慈善的行为,又表现汉斯的感激与回报,从两条线索贯穿的情节中表达化仇恨为大爱的主题。③表现形式方面,“送吃的”贯穿的情节是直接表现主人公俄罗斯妈妈的美德,“小凳子”之情节则从侧面间接表现她的美德。(言之有理即可)
5、歌词有小板凳,排排座,我帮妈妈捶捶背等叫什么歌
佳易儿歌小板凳摆一排歌词:
小板凳呀摆一排,
小朋友们坐上来,
坐上来。
小火车跑得快呀,
火车司机把车开,
轰隆隆隆隆,
轰隆隆隆隆,
轰隆隆隆隆
---呜
6、坐凳子一天会有脊柱病吗?
当然会有了,久坐或者过度劳累都会引起脊柱疾病,平时的时候应该注意,如果坐时间长了就起来活动一下。
7、谁知道“小板凳快快摆 让我妈妈坐下来”这歌曲的歌词?如题 谢谢了
《悠悠寸草心》片尾曲《小板凳》 童声:小板凳 好好摆 童声:让我妈妈坐下来 童声:我帮妈妈捶捶背 童声:妈妈说我好乖乖 童声:小板凳 好好摆 童声:让我妈妈坐下来 童声:我帮妈妈捶捶背 童声:妈妈说我好乖乖 和声;雪花飘飘落下来 和声:不怕风吹雨晒也开怀 独唱:寸草何来 苍山如海 独唱:三伏衣好裁 初春树难栽 独唱:缘和情缘和债 谁也不能改 独唱:春怀满载 温暖了我血脉 独唱:你给我未来 为我抚平伤害 却换来一生等待 童声:布娃娃 布娃娃 童声:大大眼睛黑头发 童声:流着眼泪找妈妈 妈妈不见了
8、从“小板凳”到汽车座椅,百年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褚韵文
大家在买车的时候都关注哪几方面呢?颜值?动力?智能科技配置还是车辆舒适性?
说到舒适性,是不是认为悬挂的调校与空间的优化更加重要?
但是有这么一个配置,大家可能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如果没了它,纵使悬挂系统再柔顺、空间再宽敞,也不能让车内的乘坐者满意。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知道后面要说什么内容了!没错,就是这个与车内乘员接触时间最多,使用最频繁的部件,座椅。
从“能坐就行”到“坐着要舒服”
坐着要比站着舒服,这个结论应该不会得到反驳。汽车的诞生应该也是想让人们通过机械的帮助,以一种更舒适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卡尔·本茨为人类带来了第一辆汽车,但是它的结构可能更像是一个更换动力源的马车,一切从简,包括它的座椅。
那时候的座椅就是简简单单的木质结构,为了让屁股不与生硬的木材直接接触,人们在上面放置了一块软垫子,靠背与放置胳膊的位置同样如此。
在当时那个年代,虽然被叫做汽车,但是行驶速度并不快,所以这种通过软性材质进行的缓冲还是能够化解决掉一些行驶中的颠簸。
上世纪初,福特T型车是在工业史上留下重要位置的车型,流水装配线带来的高效率也让汽车真真正正走进寻常百姓家,美国之所以被称作“车轮上的国家”,也是因此而来。
福特T型车流水线生产模式
车辆的普及除了更低的价格与更多的产量以外,可靠性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由此带来的就是驾驶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当人们与车辆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木板配软垫的座椅显然让屁股“产生了意见”,如何提升座椅的舒适性变成了当时汽车厂家必须考虑的事情。
福特Model T Touring
当时的解决办法非常简单,不是觉得座椅硬吗?好办!往里面放更多的填充物就完了,要是感觉还不行,那就再加几根弹簧。
这种做法就像把家中的沙发搬到了车辆的座舱里面,软性材质覆盖面积更大,坐起来更软乎。
凯迪拉克Eldorado敞篷车
这种贯通式的大沙发座椅在美国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舒适的乘坐感受与不受拘束的自由风格,让驾驶者在驾车时自我感觉极其“潇洒”,而且对于体型比较“宽大”的人来说,这样的座椅也显得极其友好。
雪佛兰Bel Air Impala敞篷版
80年代的福特LTD维多利亚皇
依旧使用贯通式“大沙发”
我们对于美国车通常有几种固有印象,除了外观的个头大、亮闪闪的镀铬件以外,车内也有一些“固定搭配”,皮革包裹、菱形缝线、再配上大沙发上,嗯!这个感觉对了!
其实这一点也与美国的路况有关,直道多、弯道少,车辆更多是处在一种巡航状态,驾驶员只需要扶稳方向盘,一直向前开。
说到这,乘坐的舒适感其实也与驾驶环境有关系。如果把大沙发放到欧洲行驶的车型当中,那驾驶员可能就要扯着脖子骂街了。
欧洲与美国的道路环境截然不同,多弯、多山路是其一大特色,要是使用贯通式座椅,估计两个弯之后,驾驶员就会被甩得晕头转向。
上世纪80年代宝马524td
腰部两侧有比较明显的支撑结构
所以我们在欧洲的汽车产品内看到更多的是独立式座椅,并且在座椅的两侧,还有包裹身体的设计,尤其是腰部两侧。
这样在车辆拐弯产生离心力时,可以有效抑制驾驶员身体的倾斜,对于驾车时的专注性、安全性、长时间驾驶的舒适性都有提升。
功能性与安全性的提升
人类的“挑剔”带来了技术的提升与科技的进步。当人们觉得座椅的舒适性已经“到达”极限的时候,便开始在更多的方面动起脑筋,例如座椅角度、高底、前后的调节等等。
我们都知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其实是很累的一件事情,而且每个人的身材都不尽相同,所以如果让座椅只存在一个形态,很难让众人满意。
于是,汽车的座椅出现了前后移动的滑轨,让腿长的人能够伸直双腿;座椅的靠背可以前后进行移动,累了的时候,可以向后呈现半躺的姿势。
这些调节如何实现?早期是通过一些手动的机械装置来进行调节,但是这样的操作对于豪华轿车来说,除了在调节时的姿势不怎么优雅,而且是一个掉面子的行为。电动调节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雷克萨斯LS 500h后排座椅及调节屏幕
而且随着车辆定位与豪华感的提升,座椅能够调节的位置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常规的几项内容,座椅的腰部支撑、腿部坐垫支撑长度、腰部腿部两侧支撑性调整、头枕高低前后等等。
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座椅做不到,而且在豪华车上,后排独立调节座椅更能满足乘坐者多元化的需求。
凯迪拉克de Ville
现代化轿车的座椅加热、通风按键
车型为凯迪拉克CT5
除此以外就是座椅的加热与通风,这是两个分别在冬天与夏天非常受欢迎的配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Cadillac de Ville应该是第一款搭载座椅加热功能的量产车,这项配置在当时还是一个需要进行选装的配置,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了很多家用车的标配。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座椅不光为我们的旅程提供舒适,而且与车内的乘员的安全息息相关。
前面提到的大沙发,由于无法为人员提供完全的支撑与包裹,所以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车内人员会出现非常大的损伤,尤其是脊柱、颈椎等部位。
1970年的奥兹莫比尔442
前排座椅已经配备头枕
美国在这一方面做出的反应还是比较快的,如果去看1969年之后生产的车型,会发现它们的座椅均配备了头枕,因为在当年,汽车座椅配备头枕已经是一项强制规定。这为乘员的颈椎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沃尔沃在车辆安全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了应对追尾对前车乘员颈椎造成的伤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与医院进行合作,研发出一套头颈部保护系统(WHIPS)。
沃尔沃S80车内座椅
当车辆遇到后方撞击时,座椅靠背与头枕共同后移,与乘员保持一致,对头部、颈部形成一个承托,当头部与头枕碰撞的时候,靠背再对腰部进行支撑,从而吸收碰撞带来的冲击,起到保护颈椎与头部的作用。
现在座椅都有哪些类型?
虽然汽车座椅都是给乘员提供乘坐功能,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座椅也有更加明确的划分。
抛开常见的家用车“普通”座椅,我们再来看看还有哪几类有代表性的车辆座椅。
梅赛德斯-奔驰CLK LM
先来看看赛车座椅。众所周知,赛车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必然要发挥车辆的全部性能。当车手把赛车逼到极限的时候,加速、刹车、过弯都会产生非常大的G值。
这时候如果座椅的包裹性不好,那可能一个弯道过后,车手便会被甩到一边,分不清哪个是油门,哪个是刹车了。
CLK LM赛车座椅
根据人体设计,提供侧向支撑
虽然这种形容有一些夸张,但是要想让车手完全控制车辆,就必须把车手牢牢地“按”在座椅之上,除了安全带的紧固作用,大家也可以看到赛车的座椅就像被“切”成一半的桶。
没错,我们通常也管赛车座椅叫做桶式运动座椅,通过两侧的椅壁、两腿之间的突起,为车手提供极强的支撑、固定。
再有就是MPV,其实对于这类车型的座椅,我的理解是,其并不是根据汽车座椅打造而来,反而是将我们生活中具有极强舒适性的座椅搬到了车内。
MPV的重点在哪?必须是第二排的“头等舱”位置,而且第二排的座椅配置完全能够决定一台MPV在市场中的地位与身价。
通常一台优秀的MPV会在第二排采用两个独立座椅的配置,且不是简简单单的座椅,而是类似飞机头等舱的“航空座椅”。
这些座椅相对来说更加宽大,而且能够实现接近平躺的姿势,在座椅的前面与两侧还会配备杯架、桌板等装置,除了舒适性还有更加浓郁的商务特色。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车辆中“皇帝座“,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坐在MPV第二排的乘客基本都是“VIP人士”。
另外一个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车内座椅来自日本的“当地特色产品”,K-car。
我们在前一段时间写了一篇专门介绍日本軽自動車(Kei car)的文章(个儿不大,本事还挺多,简述日本K-car发展史),这类车型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虽然个头不大,但本领特别全,尤其是空间的优化。
本田N-Van
其中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款车型,2018款的本田N-Van。它的座椅除了能够进行日常的乘坐以外,还能够进行如同“魔术”般的折叠。
经过折叠过后,车内会形成一个纯平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让车辆装载更多的货物,甚至是一辆不经拆解的自行车,储物能力并不比普通轿车或是SUV差。
未来的座椅发展方向
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汽车座椅一定是在保留舒适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不会因为功能性或视觉感受的需求而忽视掉座椅的基本属性。
其实我们的汽车座椅一直处在进化当中,针对目前这个阶段,大的方向应该就是轻量化。对于汽车来说,轻量化不光针对某一个部件,但是零部件自身的减重效果却能够对整体产生影响。
汽车的发展趋势是节约更多的能源,其中减重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如果车辆每减重10%,油耗将减少6-8%,且加速时间减少8%、制动距离减少5%。
我们现在的汽车座椅的重量其实不能小觑,其中包含电机、加热部件等等,所以需要在材质、做工等方面取得突破。
例如,复合材料的使用或是内部骨架的优化,以丰田的C-HR为例,其座椅内部经过调整,重量减少两成,但强度增加两成。
雷克萨斯UX概念车
在未来如果车辆的座椅能够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概念车那样,仅仅通过非常简单的造型、非常轻薄的结构便能带来现有的舒适性与安全强度,那必然能够为车辆的带来更轻的重量,还有更大的车内使用空间。
雷诺EZ-GO Concept
还有一点就是通过座椅来实现车内的多种布局,这一点在新能源车上可能更好实现,因为它们并不像传统燃油车那样,拥有很多复杂的机械结构。
以后的车内座椅可能并不像现在这样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通过乘员的需求自由排布,实现一种更方便的车内沟通效果。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座椅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绝大多数需求,对于未来座椅的形态,我们只是抱有美好的幻想,但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是最正确的思想。【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