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索瘤能治好吗?
脊索瘤 是局部的侵袭性或恶性肿瘤是累及斜坡与骶尾部常见的 硬膜外肿瘤由胚胎残留或异位脊索形成这些肿瘤可以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但以斜坡嘴侧和骶尾部最常见脊索是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已退化的组织脊索瘤的生长虽然缓慢且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晚期可转移),但其局部破坏性很强因肿瘤继续生长而危害人体且手术后极易复发故仍属于恶性肿瘤。 脊索瘤总的预后不佳,一般认为软骨型脊索瘤预后较好。Heffelfinger及其同行报道软骨型脊索瘤平均生存期为经典型脊索瘤病人的4倍。在他们的资料中只有1例经典型脊索瘤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而大约50%的软骨型脊索瘤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以上。外科手术切除出血多危险性大、病死率高手术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但发生远处转移较少。 验方偏方 验方:①党参9g,黄芪9g,归尾9g,赤芍9g,白术9g,川断12.5g,寄生31g,王不留行9g,牡蛎31g,夏枯草12.5g,陈皮6g,木香5g,海藻、海带各12.5g(包煎)。同时,加服二黄丸(五厘装),每周吞服1粒。 疗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报告1例溶骨性肉瘤治愈。 ②内服方:玄胡、乳香、没药、丹参、红花、刘寄奴、牛膝、续断、益母草各9g,苏木、血竭各6g,土鳖3g,水煎服。外敷药:当归12.5g,赤芍、儿茶、雄黄、刘寄奴、血竭各9g,乳香、没药各6g,西红花2g,冰片3g,麝香0.15g。研末调敷患处,3天一换,取下稍加新药重新再敷。 疗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报告1例治愈。 偏方:薏苡仁30克,绿心豆30克,赤小豆30克,煮熟如粥,吃豆喝汤。
2、脊索瘤?脊索瘤是什么?
您好:
脊索瘤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偶见于儿童和青年。肿瘤好发于脊椎两端即颅底与骶椎,前者为35%后者为50%,其他椎骨为15%。发生在纵轴骨以外者罕见,如椎骨横突、鼻窦骨等。较多以骶尾部疼痛为首发症状。
脊索瘤的辅助检查
1、X线检查:X线平片显示肿瘤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不见钙化及骨化。可见骶骨局部破坏及其钙化斑块。位于骶、尾椎的肿瘤自骶椎中央或偏一侧产生局限性骨质破坏可使骨质扩张变薄消失位于胸腰椎椎体者椎体破坏压陷但椎间隙保持完整。
2、膀胱造影及钡剂灌肠: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
3、CT检查:CT对确定肿瘤具有定位和定性价值,发现肿瘤有钙化或斑块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指导手术静脉注药后能够明显强化,有助于阐明肿瘤的内容物及其周边包膜特征骶骨脊索瘤的骨扫描检查常为密度减低或冷结节检查时要除外重叠的膀胱阴影,为此检查前应使膀胱排空或做侧位扫描。CT可清晰显示脊索瘤骨破坏和软组织阴影与马尾神经、大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注射造影剂可增强CT影像的清晰度。据文献报道脊索瘤的囊性变可在CT中有斑点状和低密度区表现;血管造影对颈椎脊索瘤的诊断有帮助;脊髓造影可显示肿瘤在硬膜外扩展在椎管内的生长可超越骨质破坏范围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帮助。
4、MRI扫描:磁共振检查对肿瘤有定位和定性价值,是评价脊索瘤非常有益的手段。当CT扫描发现骨性破坏后,应常规进行磁共振检查。脊索瘤T1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像上呈高信号分叶状的高信号病变与低信号分隔明显。值得提示的是磁共振可以区别肿瘤类型一般经典脊索瘤比软骨型脊索瘤呈更长的T1和T2信号。
3、脊索瘤是什么东西?治疗后效果如何?
脊索瘤是局部的侵袭性或恶性肿瘤,是累及斜坡与骶尾部,常见的硬膜外肿瘤由胚胎残留或异位脊索形成,这些肿瘤可以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但以斜坡嘴侧和骶尾部最常见,脊索是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已退化的组织,脊索瘤的生长虽然缓慢且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晚期可转移),但其局部破坏性很强因肿瘤继续生长而危害人体且手术后极易复发故仍属于恶性肿瘤。
脊索瘤总的预后不佳,一般认为软骨型脊索瘤预后较好。Heffelfinger及其同行报道软骨型脊索瘤平均生存期为经典型脊索瘤病人的4倍。在他们的资料中只有1例经典型脊索瘤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而大约50%的软骨型脊索瘤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以上。外科手术切除出血多危险性大、病死率高手术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但发生远处转移较少。
4、脊索瘤能彻底治愈吗?
8岁的幼童可能会因为老是头痛去医院检查出脊索瘤,60岁的先生也可能会因为出现大小便失禁而避免不了患上脊索瘤的可能性。脊索瘤正是一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非常罕见,但也很难治疗的原发性低度恶性肿瘤。在大约30%到40%的患者中,脊索瘤很有可能会扩散或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侵害患者的身体,影响美好的生活。
脊索瘤能彻底治愈吗?脊索瘤通常生长缓慢,因为它靠近脊髓以及其他如颈动脉和脑组织等关键结构,并且脊索瘤也可能在治疗后发生复发,复发的肿瘤很大程度上与第一个肿瘤在同一位置上,这为神经外科医生的治疗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说明了脊索瘤的初次治疗预后效果对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性。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通常是手术切除肿瘤,然后进行放射治疗。如今神经外科技术不断的发展,以往的治疗方法得以革新,新的治疗方法也在随之涌现,为脊索瘤患者的提升生存率的可能性带来了新的希望。
1、切除率越来越高的显微外科手术
由于骶骨脊索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较差,在初次手术时必须完全切除,手术切除骶骨脊索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脊索瘤不被切除,它可能会磨损骨头和邻近的软组织,造成周围组织的破坏。所以神经外科医生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切除脊索瘤。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术前评估现在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病变特征,并帮助神经外科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此外,初次手术时完全切除肿瘤对预后很重要,例如先进的术中导航技术为神经外科医生带来可根治性全切除和最小的并发症的可能性。
在相关报道中表示,脊索瘤患者通过手术5年、10年、15年和20年的估计生存率分别为84%、64%、52%和52%。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个人的预后是独特的,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脊索瘤的类型、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治疗方法、切除范围以及其他因素。
参考文献: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1757-7861.2009.00027.x
国际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巴特朗菲教授:通过实例证明手术切除能力
脊索瘤的预后一般取决于手术切除肿瘤的成功与否,只有你的医生才能给出关于你个人预后和风险的建议,所以选择有脊索瘤治疗丰富经验的医生是非常重要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现任主席、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INI)神经外科教授巴特朗菲教授通过自己的脊索瘤切除实例(见下文22岁女孩脊索瘤案例解析),证明了切除对预后效果的重要性。
2、无需开颅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1997年,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成熟,加之神经内镜配备了不同角度镜头,使手术视野范围明显扩大,手术能在可视下操作的空间明显增大,使扩大经蝶手术得以实现。且经鼻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全切率明显高于鼻显微镜,同时术后跟踪发现,经鼻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经鼻显微镜下手术。
神经内镜手术手法的飞跃——法国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发明“筷子手法”。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委员会主席法国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团队为更好的改善手术效果,还开发了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筷子手法”,内窥镜和可伸展的旋转抽吸器由一位外科医生的双手持握。这种手法技术增加了鼻内手术区域的暴露,为医生提供了额外的操作空间并减少了内窥镜和其他仪器的冲突,提高了手术效率,有助于保留完整的鼻内结构和实现手术目标。
3、质子治疗堪称放疗技术的飞跃
脊索瘤的治疗方法传统上是手术,其次是放射治疗。随着带电粒子放射治疗技术的出现,放射治疗被更有力的证明为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式,让我们把质子作为术后治疗的更加选择。2008年1月,两名研究人员对质子治疗颅底脊索瘤现有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并与其他放射治疗技术进行了比较。表示与传统的放疗相比,质子治疗显示出了更好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治疗方式的高剂量,质子治疗对脊索瘤的长期(10年)疗效更好,并发症相对较少。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对于质子治疗颅底脊索瘤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推断了平均5年和10年的脊索瘤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得出结论为脊索瘤质子治疗后平均5年局部肿瘤控制率为69%(范围46至73%),平均总生存率为80%(范围67至81%);10年的总体生存率为54%。
而与质子治疗相比较下,常规放疗的脊索瘤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54%,10年的总生存率为50%。局部肿瘤控制率5年为36%,10年为24%。
由此明显的可以看出,质子治疗相对于以往常规的化疗,无论5年和10年的总体生存率还是局部肿瘤控制率,都胜于常规的化疗,使患者的生存率明显的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更佳。
参考文献: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7880/
INC合作的世界先进质子治疗中心
INC合作的德国慕尼黑质子治疗中心、日本国立癌症中心(NCC)、日本江户川病院提供不同领域的专家紧密协作(包括成人/儿科肿瘤学家、神经外科专家、麻醉学家、临床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士),为患者进行前沿、专业的质子治疗。
4、免疫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一项针对脊索瘤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新临床试验已经开始,试验一种名为nivolumab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这种疗法的目标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对抗脊索瘤。
作为身体对抗疾病的主要防御机制,免疫系统的部分工作是发现并摧毁病变细胞,包括癌细胞。然而,癌细胞经常能找到避免被免疫系统杀死的方法,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肿瘤就会无限制地生长。癌症细胞有几种方法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产生一种叫做“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使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的T细胞失去活性。在正常健康的细胞上,免疫检查点分子保护它们免受T细胞的攻击。然而,科学家们现在知道,许多癌症都会产生这些检查点分子,它们对免疫系统起着“刹车”的作用。但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释放癌症对免疫系统施加的“刹车”,有时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异常程度还不足以引发反应。
克服这一挑战并使免疫系统更容易看到癌细胞的一个潜在方法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SRS已经是一种标准治疗方法,用于帮助控制晚期或转移性脊索瘤肿瘤。SRS被认为能够通过引起肿瘤细胞破裂,将其异常内容暴露给免疫系统,从而刺激增强的免疫反应。它还可能使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杀伤更加敏感。这一认识为检验检查点抑制剂与SRS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SRS或检查点抑制剂相比,在其他类型的肿瘤中测试这种组合能够增强的抗肿瘤活性,降低肿瘤生长的速度,提高患者存活率。
参考文献:https://www.chordomafoundation.org/latest-updates/nivolumab-chordoma-clinical-trial-now-open/
22岁女孩脊索瘤案例解析
脊索瘤能彻底治愈吗?我国22岁的年轻脊索瘤患者,在国内求医无果后,寻找到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其旗下组织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巴特朗菲教授正是能为中国患者提供海外会诊咨询、出国手术等服务。为了达到更高的切除率,一家人在INC的安排下踏上了德国求医之路。经过对病史和核磁共振图像的深入研究,巴特朗菲教授决定为患者实施从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脑干实施广泛解压切除术,从而对肿瘤进行切除。据巴特朗菲教授介绍,此次手术中采用的世界前沿国内少有的高端术中导航设备引导手术,能为患者安全地移除大脑中极为复杂肿瘤,可谓能从大海捞出针头。
正如预想的一样,手术进行地非常顺利(见下图),患者的脊索瘤得到了95%以上最大程度地切除。同时患者预后效果佳,出院时精神状态和感知能力非常稳定。
巴特朗菲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的颅底手术专家,非常擅长颅底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平均一年的手术量超过400台,尤其是对于脑部复杂以及难度大的手术游刃有余。巴特朗菲教授在国内神经外科医生和患者中知名度很高,为很多濒临治疗困境的国内脊索瘤、脑胶质瘤、室管膜瘤、脑膜瘤、垂体瘤、脑海绵状血管瘤、视神经胶质瘤、丘脑肿瘤、鞍区肿瘤、脊髓肿瘤、松果体区肿瘤以及烟雾病、血管瘤等神经外科患者所信任,并被中国神经外科病友亲切地称为“巴教授”。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的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更是集中了很多类似巴特朗菲教授、法国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等世界各地有名的神经外科专家,INC在专注国内外神经外科技术交流与进步的同时,更致力为患者提供先进治疗医院和出国治疗咨询的高端服务。想要接受国际高端医疗的患者可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联系。
5、脊柱TB的X线表现?
X线摄片 在病早期多为阴性,据Lifeso等(1985)观察,认为起病后6个月左右,当椎体骨质50%受累时,常规X线摄片才能显示出。
X线摄片早期征象表现在大多数病例先有椎旁阴影扩大、随着椎体前下缘受累、和有椎间变窄、椎体骨质稀疏,椎旁阴影扩大和死骨等。椎体骨质破坏区直径<15mm者,侧位摄片多不能显示出,而体层摄片破坏区直径在8mm左右就能查出。在椎体松质骨或脓肿中时可见大小死骨。
在中心型椎体结核椎,椎间隙多无明显改变,很难与椎体肿瘤鉴别;而某些生长缓慢的肿瘤如甲状腺转移癌、脊索瘤和恶性淋巴瘤等却可显示不同程度椎间狭窄,与骨骺型椎体结核鉴别十分困难。
通常椎体结核病例,除陈旧或者将治愈的病人外,椎旁阴影扩大多为双侧。
6、脊索瘤的症状有哪些?
脊索瘤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偶见于儿童和青年。肿瘤好发于脊椎两端,即颅底与骶椎,前者为35%,后者为50%,其他椎骨为15%。发生在纵轴骨以外者罕见,如椎骨横突、鼻窦骨等。较多以骶尾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绝大多数椎管内脊索瘤在诊断之前往往经历了相关症状数月至数年。
临床症状决定于肿瘤发生的部位:枕、蝶部肿瘤可产生头痛、脑神经受压症状(视神经最多见),破坏垂体可有垂体功能障碍,向侧方或向下方突出可在鼻咽部形成肿块有堵塞鼻腔,出现脓血性分泌物。发生在斜坡下端及颅颈交界处者,常以头痛、枕部或枕颈交界区域疼痛为常见症状,头部体位改变时可以诱发症状加重;发生在胸椎者,肿瘤可侵犯相应部位椎体结构,经过椎间孔突入胸腔,破坏肋间神经可引起节段性灼性神经痛。甚至可引发肺部胸膜刺激症状。发生在骶尾部者,骶部肿瘤压迫症状出现较晚,常以骶尾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典型症状是慢性腰腿疼,持续性夜间加重,病史可长达0.5~1年,肿瘤较大时,肿块向前挤压盆腔脏器,压迫骶神经根,引起大小便失控和排尿困难及其下肢与臀部麻木或疼痛,肿块可产生机械性梗阻,引起小便障碍和大便秘结。发生在椎管其他部位者,以相应部位局部疼痛为常见症状。
骶管脊索瘤临床上查体时,可见骶部饱满,肛诊可触及肿瘤呈圆形、光滑,有一定弹性。缓慢生长的肿瘤包块多数向前方膨胀生长,临床不易发现,只有在晚期,当肿瘤向后破入臀肌、骶棘肌或皮下才被发现,下腹部也可触及肿块。肛门指诊是早期发现骶骨肿瘤的常规检查,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慢性下腹疼痛病人,怀疑有骶骨肿瘤时,肛门指诊尤为重要。
婴儿期沿面、头、颅或背部中线发生柔软可压缩的肿块,可有透照性或因哭泣而增大。肿块上方可发生黑色毛发束或周围绕以黑色毛发圈的秃发区,许多皮肤损害可推断其他脊髓和伴发结构的畸形。脊柱闭合不全的皮肤表现包括凹陷性损害,真皮损害,色素异常性损害,毛发损害,息肉样损害、肿瘤、皮下组织和血管损害。
脊索瘤出现转移的部位有肺部、眼睑及阴茎等。
疼痛为最早症状,多系由肿瘤扩大侵犯或压迫邻近重要组织或器官所引起。位于骶尾部的肿瘤常引起尾部疼痛,随后局部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从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内发展,压迫膀胱和直肠,引起尿失禁,便秘,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位于蝶枕部的肿瘤可压迫视神经及其他脑神经,脑垂体、脑干等,在后期并可引起颅内高压。在椎管周围有脊髓受压者,可引起根性疼痛、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发生于脊柱的脊索瘤最多见于骶尾部,常位于骶尾骨交界处,患骨明显膨胀,骨内正常结构消失,呈毛玻璃样阴影,肿瘤呈溶骨性缺损,有时可穿破骨皮质向臀部及盆腔内扩展,形成边缘清楚的肿瘤性软组织块影,中间可有残余骨质硬化或散在不成形的钙化点,局部密度增高,造影检查,可显示直肠、膀胱、子宫等邻近器官或组织受压推移表现。
骶椎以上脊柱的脊索瘤,累及单个或2~3个邻近的椎体时,骨质呈溶骨性破坏,有时可见散在钙化点。单个椎体损害时,可见圆形或斑点状骨质稀疏区。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的特征性以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患者多为中年人,表现为局部渐增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位在骶尾椎的肿瘤产生各种压迫症状,骶前肿瘤比向背侧生长者明显。X线片可见局限性骨破坏,向一侧膨出,肿瘤中不见骨化和钙化。肛门指诊常在骶骨前方触及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