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中医脊柱带头人周

中医脊柱带头人周

发布时间:2021-06-21 07:56:36

1、黑龙江中德骨科医院的专家团队

黑龙江中德骨科医院管理团队,借鉴国内外医疗管理界尤其是德国医疗集团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聘请资深议员管理专家、著名医院管理人才和知名骨科主任组成。
实行行政院长主要负责医院经营,医疗院长主要负责医院的医疗、技术、学术、研究、交流以及医疗安全的管理模式,二者兼取其长,互相促进,铸造高效简介的管理理念,为医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将聘请黑龙江、北京、台湾、和德国等地的海内外顶级骨科专家,组成专家团。
根据脊柱中心、关节中心、手足外科中心和创伤中心等不同学科中心,聘请各学科内最知名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每一学科,由学科带头人负责学科团队建设,着力培养青年医师等,养成专家带领培养副高职以上医师,副高职以上医师带领医师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合理的老、中、青骨科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全力打造国内知名骨科医疗团队。
凭借专家团队优势,在诊断与治疗上,通过专家特诊、知名专家会诊、网上会诊和知名专家手术等灵活方式,使骨科疾病患者,不论普通病情还是疑难杂症,都能第一时间精准诊断与治疗。
王毅关节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原哈医大医院关节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
黑龙江中德骨科医院关节科主任、教授
黑龙江省医学会骨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
对骨关节外科、人工关节外科、关节镜外科,颈腰椎外伤、蜕变、结核、肿瘤、四肢骨折及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关利 麻醉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麻醉工作30余年,能熟练掌握各类麻醉与适应症的选择,对各种麻醉方法的应用及术中术后特殊情况的处理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危重患者的复苏、抢救独有建树。国家及省内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金雷 主任医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从事影像诊断工作30余年,擅长骨骼创伤、骨坏死、结缔组织病及其它骨骼疑难疾病的诊断(X光、CT)。
在国内及省内影像学杂志及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项。
邓可平 中医科主任 主任医师
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省级肾病学科带头人。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肾系疾病(急、慢性肾炎,早期尿毒症,血尿,蛋白尿等),中风后遗症治疗有较深造诣。对胆、肾结石病,脾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均有满意疗效。
撰写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5例》《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体会》等二十余篇,分别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合编《生理学备考》一书。
郁菲 影像科主任 主任医师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在三甲医院从事医学影像工作30余年,对X光、CT、磁共振的临床医学影像学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对肺部恶性肿瘤及人体八大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有独到之处。
曾在国家、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X线诊断纲要》一书。
钱子英 心电室主任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哈尔滨职工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对电生理基础知识有深入地了解,特别对疑难心电图识别有丰富的经验。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性偏瘫100例》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心率变异对冠心病与植物神经紊乱鉴别诊断的初步探讨》获哈尔滨科技成果奖。

2、脊柱相关病的疾病概述

《灵枢·本脏篇》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特别是华佗夹脊理论的创立,就明确指出五脏六腑的病变为通过经络传输于脊柱两侧的腧穴上,并在这些特异穴位上进行针刺、指压、按揉,就能对五脏六腑进行诊断和治疗。经络学说中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均循行于脊背两侧部位。历代医学家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足太阳膀胱经中五脏六腑均有腧穴走行于背部,《真气运行论》,记载有庄周说:“缘督以为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这里所说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而阴阳互根,相为表里,阳生阴才能长。故全身十二经脉,都是缘督脉而发源的,所以说督脉是十二经的根本。因而背部的督脉线可作为治疗疾病的中枢治疗线。
《难经正义》曰:“五脏之俞皆在背,肺俞在第三椎下,心俞在第五椎下,肝俞在第九椎下,脾俞在第十一椎下,肾俞在十四椎下,又有膈俞者,在七椎下,皆夹脊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总属足太阳经也。”又注曰:“胃俞在十二椎间,大肠俞在十六椎间,小肠俞在十八椎之间,胆俞在十椎之间,膀胱俞在十九椎之间,三焦俞在十三椎之间。又有心包俞在四椎之间,亦俱夹脊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总属足太阳经也。”因此祖国医学中许多治疗内脏疾病的疗法都常规的在背部进行。其实这就是最早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西方医学关于脊柱相关疾病的学说,是在一百多年前(1885年),美国医生D.D.Palmder首先提出了“脊柱与疾病相关理论”。1983年美国Porker手治法研究会在广州学术交流时,曾报道说脊柱错位后引起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或脊髓损害出现相应的内脏症状。Rurhjackson在《颈椎综合征》一书中亦有颈椎病引起颈部、眼、耳、喉、胸部及心脏等器官症状的报道。1895年,美国有一个名叫Harvey的民间医生,他沿用一种源自2500年前希伯克拉底时代的自然疗法,为一位因外伤引起听力丧失17年的打更人检查,发现患者第四颈椎棘突向后移位。他认为若将后突棘突复位可能会对患者有所帮助,经打更人同意后便采用手法复位,将后突棘突推回原位,打更先生的听力奇迹般的恢复了。至此便拉开了一个新专业的序幕,即脊椎矫正学。随着脊柱矫正医师在临床上的不断观察及治疗,发现许多似乎与脊柱无关的内脏疾病通过脊柱矫正也得到了改善或治愈,脊柱相关疾病学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前苏联谢尔巴克及其学派对节段反射理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颈交感神经区域电疗有调节大脑及器官营养的功能。据有关资料证明,目前世界医学界在通过治疗脊椎而达到治疗内脏器官的病症已达七十余种,可见脊柱相关性疾病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脊柱病因学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国内最早进行临床治疗及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带头人,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魏征教授和龙层花教授,他们总结编著的《脊柱病因治疗学》一书,60年代,他们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自主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并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新学科。其核心内容为脊柱及骶髂关节出现损伤或退变,从而出现脊柱功能紊乱(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滑膜嵌顿)、韧带钙化、骨质增生,刺激和压迫了神经根、椎动脉、椎静脉、脊髓、自主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龙层花对脊柱的微细解剖及生物力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创立了著名的龙氏整脊手法,为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宣蛰人教授自50年代初,从事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诊疗研究,在6000多例椎管内外的软组织松解手术中,发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伤,单纯的机械性神经压迫,不会引起疼痛,只会根据压迫程度不同出现麻木征象。提出了脊柱软组织损害所产生的疼痛,主要因素是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创立了无菌炎性学说。并应用“以针代刀”的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治疗脊柱周围的软组织损伤疾病,取得了确切疗效。为脊柱病变、软组织损伤病变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50年前,罗有明教授在继承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的基础上,对整脊手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创立了著名的罗氏整脊正骨手法。同时,罗金殿主任,对罗氏手法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在继承发展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基础上,对罗氏正骨绝技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尤其对高难度的颈、胸、腰骨折的整脊复位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山东威海颈椎病研究所潘之清教授从70年代初,对颈椎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颈椎病与血压异常、心律失常、缺血性脑病、视力障碍、运动神经元性疾病等有密切关系,对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冯天有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提出了局部软组织发生解剖位置的微细变化是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总结出了著名的现代冯氏整脊手法。
韦贵康教授在《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一书中,提出了脊柱相关性疾病是指由于脊柱软组织损伤出现局部症状外,还伴有脑神经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的复杂的临床症状。其病理改变是由于有脊柱力学平衡失调或其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引起其他系统出现病症。提出“脊柱与症状相关联”的观点。
董福慧教授《脊柱相关疾病》,总结出了脊柱相关疾病是由于脊柱力学不平衡而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位移,刺激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涉及临床各科,引起相关的临床症候群,治疗时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配合整脊手法,整复错位的小关节,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从根本上治疗该类疾病。
王燮荣教授对脊柱相关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颈椎成角定点复位法、胸椎反向推按复位法、腰椎反向推按法纠正脊柱错位。
田纪均教授应用田氏手法对脊柱周围的小关节错位,即“骨错缝”“筋出槽”进行田氏手法调整复位,恢复动态失衡小关节的原有位置。
张吉林教授根据其提出的椎间病理论,在中医正骨推拿和传统牵引的基础上,模拟中医推拿正骨手法中关键的整脊手法,设计出了治疗脊柱椎间病的三维正脊仪,可瞬间完成人工推拿正骨所不能达到的复合动作。
王遵来主任在继承罗氏手法基础上,根据脊椎病变特点,创立了脊诊诊法及“三小一高”整脊手法(即小角度、小力度、小手法、高疗效)。
作者经过二十余年临床应用水针刀微创针法,配合呼吸动静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对脊柱病变及脊柱相关疾病,提出了自己初步认识与见解。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加,脊柱相关疾病逐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从开始的中青年发病,逐渐发展为15岁以上的青少年发病。由于青少年学习压力增加,负荷加重,长期俯案学习,使头颈部后群肌肉长期性静态拉力损伤,引起静力性肌损伤,引发青少年出现脊柱相关性疾病。如颈源性头痛、视力障碍、健忘等相关症状。因而发现青少年发病率占20~25%,20岁以上占30%以上,30岁以上占35%,40岁以上占45~50%,而50岁以上占60~75%,70岁以上占85%。
因而脊柱相关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百病之首。近期,国内外许多从事人体脊柱与健康研究的专家学者指出:人体衰老与疾病的根源,主要源于脊柱本身的病变与衰老,因而呼吁人类要重视脊柱、保护脊柱,延缓其退变,防其衰老,这样才能预防和控制脊柱病变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
脊柱相关性疾病多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
一、椎管内外无菌炎症的病理机制:
脊椎病变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椎管内外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无菌炎性反应,炎性致痛物质一方面刺激神经根鞘及神经根周围的痛觉纤维,引起颈肩腰腿痛等临床症候群。另一方面,导致无菌炎性软组织粘连、结节构成的炎性粘连物,累及椎周的脊神经、交感神经节,出现临床脊柱相关性疾病症候群。这些所累及的症状,上至头颅部,下至足趾,同时可累及深至内脏、浅至皮肤的相关症状,涉及临床各科,如:内科病症、神经外科病症、心脑血管病症、五官科病症、口腔科病症、妇科病症、儿科病症、男性科病症。
二、脊柱立体三角动静态失衡原理:
脊柱作为人体骨骼框架的中心力轴,是由多节动态椎骨与其间的椎间盘、椎间关节及椎周的肌腱、韧带稳定结构紧密连结,构成的人体三维动态的中心平衡力轴。脊柱的稳定是靠周围的肌腱韧带构成的无数立体三角区来维系其全方位、多角度的稳定整体。构成脊柱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脊柱与内脏功能之间在机构上的联系、在功能上的协调、在病理上的影响。脊柱及其联系的各个组织器官之间,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脊柱和各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上是互相联系,在病理上则是互相影响的。
脊柱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骨骼框架的重心力轴,其稳定是靠连接脊柱的软组织由韧带、关节囊、筋膜、椎间盘及肌肉构成无数的软组织立体三角区来维护起平衡。由于姿势不良或者在某一特定姿势下做重体力劳作而不适当的调节、剧烈运动前没有做适当的预备动作、反复长期的轻度扭挫伤及头颈、腰部受撞击等因素均可造成椎周软组织的损伤,从而出现软组织的松弛、变硬(纤维化、钙化、粘连、瘢痕形成、挛缩)或炎性改变,导致了维持脊柱软组织立体三角的失衡,刺激压迫了脊神经后内外支、自主神经、交感神经节、椎动脉甚至脊髓,从而引起多种脊柱相关性疾病及临床疑难病症。

3、西安中医看抑郁的专家带头人是谁 圣和医院好吗?

这是标准的莆田系,不要信啊

4、临床中药学的带头人物

临床中药学的老一代学术带头人颜正华教授是我国中药学高等教育学科创建人之一,素有南凌北颜之称他学验俱丰,德高望众,参加了《中药学》(二版、五版)教材的编写,并多次出国讲学,深受国内外同 行的尊重和赞誉。为国内外兄弟院校培养了一批中药学教学、科研和中医临床的骨干。
南凌北颜中的另一人即是已故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凌一揆。他是我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学术带头人。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担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高等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九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学术顾问、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员、成都市人大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副主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50年代末,他完成了主编《中药学》统编教材的任务(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6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第二版) 。1973~1984年,该书又经修订,出第三版,凌教授始终是该书的主编。
学术带头人高学敏教授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成药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管局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委员、药品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保密技术级专家评审组专家、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麻醉药品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中医药学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学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承担教育部博士点课题2项。出版专著13部。
学科带头人张冰教授,中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是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普通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评审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委员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菊苣双降胶囊药理及临床研究等国家、部局级科研课题6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5、吴惠明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吴惠明,主任医师,骨伤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分会委员,温州市中医骨伤专业主任委员,温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分会委员,温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温州市劳动局伤残鉴定专家组成员,《现代中医药杂志》编委。198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
吴惠明从事骨伤专业20余年,擅长诊治各种类型颈椎病、颈性头痛头晕、颈腰椎间盘突出、颈腰椎骨质增生、膝关节骨质增生、肩周炎、骨质疏松、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各种骨折脱位、骨伤疑难杂病,在运用中西药物、正骨整脊手法、小针刀、骶管冲击、推拿、针灸、拔罐、刮痧、膏药、熏蒸、离子导入、机械牵引、手术等方法治疗以上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坚持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熟练开展骨与关节损伤的各种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各种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椎管扩大术等三、四类手术。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论文《两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比较》被推荐参加美国神经科学大会学术交流。主持及参与四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其中“速效消肿止痛膏的研制”已完成,省级课题“BMP复合物植入加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正在进行中,参与编写的《老年常见病中医保健》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曾荣获第六届“温州市十大优秀青年”提名奖,被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称号,并被《国际互联网全球寻医问药名医数据库》、《国家人事部专家数据库》收录。

6、北京张德宏脊柱弯区研究院怎么样

北京张德宏脊柱弯曲病研究院,以中医为主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脊柱弯曲病。由国家人事部评定的"全国自强模范"张德宏教授亲自担任学科带头人,推广张氏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非手术治疗脊柱弯曲"张氏组合疗法",40余年间成功治愈众多脊柱弯曲病患者,有效率高达97.4%。该疗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享誉海内外。2003年张德宏院长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北京张德宏教授组织撰写的关于治疗脊柱弯曲的"张氏组合疗法"论文先后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世界优秀医学论文"荣誉。中央电视台曾对"张氏组合疗法"予以高度评价,称其疗法"填补了世界医学空白"。
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优质的服务,是张德宏脊柱弯曲病研究院科永恒的宗旨,病人满意是衡量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经过多年不断升级服务,科室形成了一整套个性化服务体系,对患者要做到"五心":即用心倾听、细心诊断、耐心解答、精心治疗、热心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推荐"张氏组合疗法"
"张氏组合疗法"是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人体的生理结构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形成的现代中医保守治疗脊柱弯曲病的新技术,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晶。该疗法从治二经、三脏入手,九种疗法、组合使用。
百度十下,不如咨询一下,一分钟预约挂号,医务人员将会与您一对一进行沟通。我们有中国最专业的网上挂号平台,为您提供最便捷的预约就诊服务,为您推荐全国资质最深、技术最好的治疗专家,让你从此刻开始摆脱疾病的困扰。

7、冯兴华的介绍

冯兴华,国家名老中医,北京四惠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每周四出诊,广安门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从事风湿免疫疾病临床科研5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风湿免疫科原主任,曾参加国家科委“七·五”攻关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践》的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规律》的研究。

8、朱立国的主要工作简历

1984.7-2000.10 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脊柱科副主任
1989.8-90.3 日本群马中医研究院中医技术指导
2000.10-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院长助理(主管医疗)、主任医师、脊柱科主任、中国中院药事委员会副主任、院药品不良反应领导小组组长
2001.3-2001.6 新加坡宇宣中医院中医骨伤学教授兼中医技术指导
2001.11-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医疗副院长、脊柱科主任医师、院药事委员会副主任、院药品不良反应领导小组组长;
2002.7-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骨伤科)学科带头人
2002- 国家重点骨伤专科(骨伤科)建设中心主任、第一学术继承人。
2006- 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7.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骨伤科)建设项目协作组办公室主任,主任委员,泰山学者
2008-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骨伤科)建设项目协作组办公室主任,全国颈椎病协作组组长。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与中医脊柱带头人周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