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裂导致尿失禁而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女性患者能否过性生活?
?
2、哪些病需要导尿
脊柱裂,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失灵,尿潴留等
3、膀胱炎如何治疗?
退休教师郝女士两年前曾患过膀胱炎,住院治疗后好转。前些时,她随团到外地旅游,既观赏美景又结交新姊妹,玩的愉快又紧张。返回后,令人烦恼的尿频、尿急的状况又出现了。她想,可能是膀胱炎又犯了,于是到附近药店买来1盒诺氟沙星,谁知服用后并不见效。郝女士感到奇怪,这是住院时用过的有效药,为何不灵了呢?
老年人为何易发膀胱炎
膀胱炎是指发生在膀胱和尿道的炎症,多发于育龄期女性以及老年男女身上。感染多由细菌引起,也可由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引起。致病微生物多数是自尿道口上行至膀胱,引发膀胱感染。也有少部分是由周围组织感染通过淋巴或者血行部位进入膀胱,引发膀胱感染。因女性尿道短,并与阴道临近,更易发生膀胱炎。
膀胱炎的症状主要是尿频、尿急、尿疼、小腹和会阴部疼痛等膀胱刺激征。单一的膀胱炎并不难治。首次发作时,医生会根据病情,经过药敏试验后,给患者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呋喃西林等,一般用药3-7天后大多可治愈。但为何有的人反复发作,有的人用药无效呢?
为何反复发作、用药无效
一是盲目应用抗生素有些患者一有尿频、尿急等症状,不经医院检查就自行盲目应用抗生素。其实,尿频、尿急症状有时是精神性的,有些是膀胱功能不稳定,并非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4、尾巴骨长疙瘩压迫神经倒至尿失禁用什么可以治好
调节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动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及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及尿道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病因:
1.外伤 外伤是成人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主要为脊髓损伤和颅脑外伤。大多数急性脊髓损伤是由于创伤性椎体压迫或骨折、脱位所引起。
2.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畸形可见于脊柱裂、脊膜膨出及囊性脊柱裂。
3.手术损伤
4.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梅毒、震颤性麻痹、多发性硬化症、中风等。
5.药物影响 长期或过量服用一些药物而影响排尿中枢神经,如降血压药。
6.原因不明 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患者中,原因不明者占20%。
二.分类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繁琐,Krane和Siroky最早(1984)根据尿流动力学结果大致分为两类: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简称亢进型),即逼尿肌在膀胱充盈期有大于15cmH20收缩,和逼尿机无反射型(简称驰缓型)。
三.临床表现
其症状复杂多样,包括排尿异常、尿路外症状及其并发症。排尿异常:包括感觉异常(无尿意及出现反射性膀胱膨胀感)、排尿控制异常(主要为各种类型的尿失禁)、排尿间隔时间异常等。尿路外症状:包括排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下肢及足部畸形、皮肤异常及皮肤感觉功能异常等。尿路并发症:主要有反复尿路感染、继发于输尿管反流及梗阻引起的肾积水及尿路结石。
四.临床治疗与康复
神经源性膀胱的基本治疗原则为:①对于原发神经病变可治愈和可恢复者,首先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采取保护膀胱尿道功能的措施,膀胱尿道功能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恢复;②对神经病变不能恢复者,针对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类型进行治疗,以达到“平衡膀胱”为目的:③其他治疗包括:保护逼尿肌功能、预防和治疗上尿路并发症(如,肾、输尿管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其他尿路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及尿路结石等)。从而有效保护上尿路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1)导尿 导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早期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尿潴留患者,上尿路常有损害,如肾积水、肾功能受损等,需留置尿管引流;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神经源性膀胱也适于导尿治疗。导尿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恢复肾功能。另一方面,导尿有助于控制泌尿系统感染。根据病程的长短和膀胱壁尿肌尿流动力学表现的不同,导尿方式分为连续导尿、间歇导尿、间歇开放导尿等。
连续导尿:神志不清丧失排尿能力的患者、脊髓损伤后的脊髓休克期膀胱麻痹致尿潴留及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道压低下、扩约肌功能不全患者一般首先采用连续导尿方式。
间歇性导尿:适用于反射亢进性神经源性膀胱中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但逼尿肌反射亢进可被药物抑制的患者。
在使用范围内,间歇导尿术优于留置导尿术,主要在于可降低感染率,促进逼尿肌反射的早期恢复,避免膀胱挛缩,减少阴茎、阴囊的并发症,减轻自主神经反射障碍。间歇自行导尿过程要轻柔、清洁,避免挫伤尿道及感染发生。一般患者无尿失禁和自发性排尿可4—6小时导尿一次,出现自发排尿后,可延长至每6-8小时导尿一次,残余尿少于100ml时,可停止导尿观察。Bors和Comarr认为,残余尿量为膀胱容量的10%—20%时,膀胱可达平衡状态。无感染,残余尿小于100ml,是膀胱功能平衡的良好指标。
间歇开放导尿:留置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导管一次,排空膀胱。一般适用于脊髓损伤后脊髓休克恢复期。优点是可防止膀胱挛缩、膀胱容量变小。对于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可避免造成膀胱输尿管尿液返流引起“隐匿肾积水”的可能。
2)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不作为常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下列情况,尿液较混浊,由残渣和沉淀物时;膀胱出血;膀胱真菌感染。
3)诱发逼尿肌反射排尿法 有些反射亢进性神经源膀胱患者,通过寻找刺激逼尿肌排尿反射的触发点来促进排尿,如扣击耻骨上区、挤捏阴茎、牵拉阴毛、刺激肛门或扩张肛门等,以期出现自发排尿反射,激发膀胱逼尿肌反射收缩和外括约肌松弛。由于骶上神经损伤多伴有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流出道阻力往往很高,反射性排尿常不能如愿以偿,即使可有排尿活动也不能排空膀胱,并有造成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可能。因此应注意排尿反射和膀胱残余量的多少,残余尿过多应选择导尿方法,在膀胱颈压力过高患者也可采用手术方法来降低膀胱流出道阻力。
2.神经药物治疗
1)拟胆碱药 这类药物主要被用来增强膀胱收缩,提高排尿能力。其治疗作用主要来源于对M受体的兴奋,引起尿道阻力增加却不利于达到治疗目的。后一作用的产生原因为:同时兴奋N1受体,引起尿道交感神经兴奋,尿道平滑肌收缩;抗胆碱酯酶药能引起N2受体兴奋,尿道横纹肌张力增加;兴奋尿道平滑肌M受体,使尿道收缩。主要药物有:氨甲酰胆碱、醋甲胆碱、新斯的明、双新斯的明等。
2)抗胆碱药物 主要通过拮抗外围M受体、盆神经节内Nl受体及中枢胆碱能受体而抑制膀胱收缩。常用药物有:普鲁本辛、溴苯辛、氯化羟丁宁、阿托晶等。
3)拟肾上腺素药 拟肾上腺素药物十一类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物质,根据药物对交感神经受体的选择性作用强度不同,在下尿路功能障碍治疗中常用的有以下四类。常用药物有:新福林、麻黄碱、伪麻黄碱、舒喘宁等。
4)抗肾上腺素药物 是一组能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而基本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并能阻碍内源性或外源性拟肾上腺素递质或药物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的药物。另有一些药物,本身无受体拮抗作用,而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中枢,或阻滞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后一作用的代表药物分别为可乐定、甲基多巴、胍乙啶等。
5)平滑肌松弛剂具有直接的逼尿肌松弛作用;有程度不等的抗胆碱作用;局部麻醉作用。这些药物的共同适应征为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急迫性尿失禁。主要药物有:黄酮哌酯、双环胺等。
5、间歇清洁导尿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哪里能买到间歇导尿管?
“慢性尿潴留” 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液无法排出或存在大量残余尿的临床状态,目前国内多采取留置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间歇清洁自行导尿”为目前国际上治疗 “慢性尿潴留” 的首选治疗方法。我们推荐患者应用该方法,以替代留置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提高生活质量。该方法特点为: 一、 目的 1、保持独立生活 2、减少尿道感染 3、防治上尿路返流 4、保持正常性关系 5、减少依赖辅助设备及用具 二、 间歇清洁自行导尿( CISC )的适应证 1、神经源性膀胱 不能完全排空膀胱或膀胱内压过高,例如脊柱裂,脊髓栓系,多发性硬化病及帕金森病。 2、低张力膀胱 逼尿肌不能维持收缩,残余尿量增多,导致尿路感染危险性增加。 3、充盈性尿失禁 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等膀胱出口梗阻疾病可造成此类尿失禁。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可采用间歇导尿治疗,不应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从而减少尿路感染。 4、膀胱全切术后可控尿囊成形术患者。 5、神经源性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高顺应性膀胱患者。 三、 CISC 的使用标准 1、残余尿量超过100ml。 2、视力及双手活动正常。 3、本身有意愿完成此操作,或有家人及志愿者自愿协助其完成此操作。 4、有学习能力。
6、女性自家清洁导尿的方法及操作
“慢性尿潴留”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液无法排出或存在大量残余尿的临床状态,目前国内多采取留置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间歇清洁自行导尿”为目前国际上治疗“慢性尿潴留”的首选治疗方法。我们推荐患者应用该方法,以替代留置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提高生活质量。该方法特点为:一、 目的1、保持独立生活2、减少尿道感染3、防治上尿路返流4、保持正常性关系5、减少依赖辅助设备及用具二、 间歇清洁自行导尿(CISC)的适应证1、神经源性膀胱不能完全排空膀胱或膀胱内压过高,例如脊柱裂,脊髓栓系,多发性硬化病及帕金森病。2、低张力膀胱逼尿肌不能维持收缩,残余尿量增多,导致尿路感染危险性增加。3、充盈性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等膀胱出口梗阻疾病可造成此类尿失禁。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可采用间歇导尿治疗,不应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从而减少尿路感染。4、膀胱全切术后可控尿囊成形术患者。5、神经源性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高顺应性膀胱患者。三、 CISC的使用标准1、残余尿量超过100ml。2、视力及双手活动正常。3、本身有意愿完成此操作,或有家人及志愿者自愿协助其完成此操作。4、有学习能力。
7、排尿困难,用什么药?
排尿困难一般常见于老年人,由于前列腺增生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对于这种情况来说,一般可以选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第一种药物是非那雄胺,非那雄胺属于激素药,另一种药物是坦索罗辛,坦索罗辛属于高选择性的a受体阻剂,通过这种药物可以通畅排尿使膀胱梗阻的症状得到缓解,长期口服药物对于排尿困难走良好的治疗作用。
8、女性早上排尿困难
什么是排尿困难?
排尿困难是指排尿时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病情严重时膀胱内有尿而不能排出称尿潴留。
排尿困难可分功能性和阻塞性两大类。
[编辑本段]病因:排尿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阻塞性排尿困难
(1)膀胱颈部病变
膀胱颈部被结石、肿瘤、血块、异物阻塞;或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晚期妊娠压迫;因膀胱颈部炎症、狭窄等。
(2)后尿道疾患
因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前列腺急性炎症、出血、积脓、纤维化压迫后尿道;后尿道本身的炎症、水肿、结石、肿瘤、异物等。
(3)前尿道疾患
见于前尿道狭窄、结石、肿瘤、异物,或先天畸形如尿道外翻,阴茎包皮嵌顿,阴茎异常勃起等。
2.功能性排尿困难
见于脊髓损害,隐性脊柱裂等器质性病变。
也见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经损害所致。
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在公厕可排尿困难。
会阴区手术产伤可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引起排尿困难。
[编辑本段]诊断:排尿困难应该做哪些检查?
1.排尿困难的病史
询问下腹、会阴区绞痛史,了解结石存在与否;
询问排尿困难发生速度和病程,前列腺疾患起病缓慢病程长,而后尿道出血、脓肿则速度快病程短;
了解月经和妊娠情况,以便确定妇科和产科情况引起排尿困难;
询问糖尿病史,脊柱外伤史;询问神经精神疾病史等。
2.排尿困难的体格检查
肛门指诊可确定前列腺的大小、质地、表面光滑度、触痛以及前列腺的肿瘤。
3.排尿困难的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对诊断前列腺炎重要。
4.排尿困难的器械检查
膀胱镜对膀胱颈部狭窄、结石、肿瘤诊断有助。
X线检查对隐性脊柱裂的发现和脊柱外伤有助。
超声检查对诊断前列腺疾患有助,亦可确定膀胱内尿潴留情况。
[编辑本段]鉴别诊断:排尿困难的原因如何相互鉴别?
1.膀胱颈部结石
在排尿困难出现前,下腹部有绞痛,疼痛向大腿会阴方向放射,疼痛的当时或疼痛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2.膀胱内血块
常继发于血液病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膀胱肿瘤
排尿困难逐渐加重,病程长,晚期可发现远方转移肿瘤病灶。
4.前列腺良性肥大、前列腺癌、前列腺炎
5.后尿道损伤
会阴区有外伤史,外伤后排尿困难或无尿液排出。
6.前尿道狭窄
见于前尿道疤痕、结石、异物等。
7.脊髓损害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截瘫患者,除排尿困难外,尚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8.隐性脊柱裂
发病年龄早,夜间遗尿,幼年尿床时间长是其特点。
9.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有糖尿病史。
10.药物
见于阿托品中毒、麻醉药物等。
预防:排尿困难的预防
慢性尿潴留:若为机械性梗阻病变引起,有上尿路扩张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者,应先行膀胱尿液引流,待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改善后,针对病因择期手术或采取其他方法治疗,以解除梗阻。
若为动力性梗阻引起。多数病人需间歇自行导尿、自行导尿困难或上尿路积水严重者,可作耻骨上膀胱造口术或其他尿流改道术。
防治尿潴留的相关注意事项:
1.在产后4-6小时内。无论有无尿意,应主动排尿。此外,可在产后短时间内多吃些带汤饮食,多喝红糖水,使膀胱迅速充盈,以此来强化尿意
2.不习惯卧位排尿的产妇,可以坐起来或下床小便。
3.用温开水洗外阴部或热水熏外阴部以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诱导排尿反射。也可用持缓的流水声诱导排尿。
4.在耻骨联合上方的膀胱部位,用热水袋外敷,以改善膀胱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5.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毫克,促进膀胱收缩排尿。 采用以上措施仍不排尿,可在严密消毒后插入导尿管,保留导尿管24-48小时,每隔4小时开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