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区的表面解剖有哪些

脊柱区的表面解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6-14 20:55:48

1、纵隔的解剖四分法

解剖学常采用四 分法,即以 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 ,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 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划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即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 前纵隔和 后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纵隔间隙为纵隔器官间的窄隙,其内填充以疏松结缔组织,适应器官活动和胸腔容积的变化。间隙内的结缔组织与颈部器官周围和 腹膜后隙的结缔组织相延续,因此颈部血肿 或炎症积液可向下蔓延至纵隔,胸部创伤空气可向上扩散至颈部,炎症积液也可向下蔓延至腹膜后隙。

(1)脊柱区的表面解剖有哪些扩展资料:

1、纵隔九分法概念侧位时,纵隔被分为9个区。胸骨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的较透亮的倒置狭长三角形区域为前纵隔,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巴结。

食管为中、后纵隔的分界线,食管及食管以后的后纵隔,主要包含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中下段、奇静脉、半奇静脉、交感神经干及后纵隔淋巴结。前、后纵隔之间即为中纵隔,

主要为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占据。自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之横线为上、中纵隔分界线,通过第8胸椎下缘的水平线为中、下纵隔之分界线。

2.纵隔大体和X线解剖

纵隔位于两侧胸腔之间,其范围上起胸廓入口,下至膈,为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骨及胸椎等重叠在一起的高密度影。纵隔右缘自膈面向上,依次为右房、上腔静脉和右头臂干。升主动脉部分地组成右侧纵隔阴影。

纵隔左缘自膈面向上依次由左心室、左心耳、肺动脉主干和主动脉结等组成。胸腺位于前纵隔上部,胸骨之后,气管、心脏及大血管之前。奇静脉于气管与右主支气管交界处投影,呈小椭圆形致密影。正常成人宽径为3~7mm。

各类纵隔胸膜线的影像解剖如下:①胸椎旁线:为左侧纵隔胸膜反折到降主动脉内侧所形成,位于降主动脉左缘与胸椎左缘之间,平行于脊柱椎体外缘。②前纵隔线:为左、右两侧肺壁、脏层胸膜在胸骨后接近所形成。

③后纵隔线:为两肺脏、壁层胸膜在食管后方相互靠近所形成,可分为主动脉弓上段与下纵隔段。弓上段起于锁骨下方,止于主动脉结上缘,呈凸面向左的弧状细线。下纵隔段重叠于心影内,呈凸面向右的细线,终于膈顶。④食管胸膜线为右肺胸膜与充气的食管右壁形成。

3.纵隔横断解剖

胸骨切迹层面:前方见两侧锁骨的胸骨端,气管居中线,位于胸椎前方。气管前方可见甲状腺下极,气管的左后方为食管。气管两旁可见3对血管断面,气管两旁偏前可见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的前外侧为头臂静脉,颈总动脉后外侧为锁骨下动脉。

胸锁关节层面:前方是胸骨柄。气管仍居中,气管左后缘邻接食管。气管前方的血管断面为头臂动脉,气管左侧为左颈总动脉,其后外方为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动脉及左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分别为右侧及左侧头臂静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纵膈

2、解剖的基本分科

广义的解剖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
解剖学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按机能划分,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构造(六个系统: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研究对象:器官(形态不一,位置不同,构造相近)。
重点观察:位置、形态和构造。
器官的位置:大体定位、对比关系(起点、止点)、周围毗邻。
器官的形态:大体形态、局部划分、表面结构。  器官的构造:实质性器官,切面描述;管性器官,分层描述。
骨:主要观察形态。(长骨分一体和端及其表面结构,扁骨分面、缘、角及表面结构,短骨分面及其表面结构,不规则骨分体突及其表面结构。)
关节:主要观察组成及运动方式。
肌肉:主要观察分布位置及功能。
内脏器官:主要观察形态,
血管:主要观察起止及分支。
周围神经:主要观察分支分布。
中枢神经:主要观察表面结构及内部结构。
局部解剖学:按部分划分,研究人体各局部内各器官间的毗邻关系(八个局部:下肢、上肢、脊柱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
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器官、组织的微细构造。
胚胎学: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发展规律。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主要通过肉眼观察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又称微视解剖学。
由于研究角度、方法和目的不同,人体解剖学又分为:外科学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年龄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3、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有什么不同

1、解剖内容不同

系统解剖学: 是按照人体的器官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分别加以叙述的人体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主要讲述了下肢、上肢、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脊柱区等内容。

2、内容简介不同

系统解剖学:国际接轨、国内独创、真实、典型案例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引领当代医学教育教材发展趋势。

理念先进、模式创新、强调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联系、结合,强化临床理论向临床实践的过渡。

突出实用、引导就业、配套教育部教学大纲,紧跟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的命题方向。

品质优良、价位适中、国内少见的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彩色或双色印制的全新系列医学教材。

定位明确、服务教学、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法医等专业使用。

局部解剖学: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5年制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而编写的。在内容方面除了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外,力求做到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统一,并增加了知识框、中英文图注和临床联系等内容。

3、作者不同

系统解剖学:作者顾晓松,1953年12月生于江苏南通,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中共党员。南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九届、十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局部解剖学:是2010年7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康健。

4、关于医学解剖学的一些简单试题

第一题 单项选择题
3、B

4、B
解答:脊神经的后支为混合性,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后孔向后走行,一般脊神经后支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之间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第二题 多项选择题
2、ACDE
解答:被覆于斜方肌和背阔肌表面的深筋膜较薄弱,但在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的周围,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可分为浅、中和深层。浅层向内附于棘上韧带,中层和浅层在竖脊肌外侧会合,构成竖脊肌鞘。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而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

第三题 判断题
1、错误
解答: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5、正确

5、脊柱相关病的诊疗区划分

<

6、脊柱区正中矢状断面上颈段的标志是什么

你说的这种情况呢?可以把那个检查结果给我看一下,还有就是叙述一下病情,不明确病情以后再告诉你回去治疗

7、解剖学--听诊三角的具体范围(界线)是什么

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内侧有一肌间隙,临床称听诊三角,又称肩胛旁三角。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范围会扩大。

与脊柱区的表面解剖有哪些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