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切口耐药菌感染

脊柱切口耐药菌感染

发布时间:2021-05-17 13:58:36

1、如何检查出自己是否被多重耐药菌感染了?

免疫正常的人,不会感染,即便有菌也能靠人体免疫清除,但如果出现感染表现,如发热、咳痰、多发脓肿,白细胞增高等就是感染了,那也最好是做血培养或分泌物培养才能确定

2、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出院后的被服应该怎样处理

如果是呼吸道的感染,被服正常清洗就可以。

3、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医务科如何干预

他一定是再也穿不过眼前密不透风的迷雾了

4、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细菌可能来源于哪些方面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 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 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二)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三)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是细菌培养。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

(四)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不仅在健康人中可以传染,在病人中更易传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经消化道传染。病人排出带有病毒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水源或食物,人们误 食了未煮沸的水或未煮熟的食物而被传染,即粪-口传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传染性血液可透过皮肤、粘膜的微小损害而感染,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密切性接触而传染。

(五)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四、医院感染的促发因素

(一)主观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客观因素
1.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 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

3.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 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

4.易感病人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某些不治之症可治愈或延长生存时间,故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恶性疾病、老年病人所占比例增加,而这些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是相当低的。

5.环境污染严重 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物气溶胶。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

6.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 对探视者放松合理和必要的限制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

5、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哪些症状?

重耐药菌感染多是由于存在抗生素药物的长期使用,引起体内的菌群失调以及对于药物产生耐药性,抗生素治疗多无明显效果的

6、对待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如何处理

也是要隔离的,尽管是定植菌,但如果意外感染到其他人,也可能造成其他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

7、什么是耐药菌感染的概念

?

8、怎样容易引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或者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请高人详细的说一下 。最好列条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主要是抗生素的滥用,病毒感染本不该用抗生素的也用;该用常用量的大剂量应用;该用1周的用好几个周;该用普通抗生素的盲目选用昂贵新药,其耐药原理如下:

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如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50%,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20%,而预防和促生长应用却占了80%,滥用率为40%~80%,每年有4万死亡病例是由耐药菌所致。我国的滥用现象较美国更为严重,WHO对我国滥用抗菌药的评估是:中国97%的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菌药;在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30%~60%患者使用了抗菌药。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可有多种,最重要者为灭活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的产生;次为靶位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改变等;其他尚有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药物不易进入;细菌泵出系统增多、增强,以排出已进入细菌内的药物;以及胞膜主动转运减少、建立新代谢途径、增加拮抗药物等,两种以上的机制常可同时启动。
细菌特别是条件致病菌,因经常有机会与各种抗菌药物接触,故在细菌细胞内的质粒、染色体、转座子、整合子等上可有耐药基因或多种耐药基因的积聚,并藉结合、转导和转化而在不同种细菌、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间彼此频繁交换,耐药基因一旦获得较长期存留。转座子和整合子(以及更小的DNA片段)由于分子量小和活动自如,故在耐药基因转移和MDR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 耐药菌往往带有一定缺陷,而质粒介导产生的耐药菌则与敏感菌一样,可迅速生长繁殖。但无论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一般只发生于少数细菌中,难与占压倒优势的敏感菌竞争,故其危害性不大;只有当敏感菌因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selective pressure)而被大量杀灭后,耐药菌才得以迅速繁殖而成为优势菌,并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因此耐药菌及MDR的发生和发展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特别是无指征滥用的后果。

与脊柱切口耐药菌感染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