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拳中怎样算是含胸拔背?怎样能做到含胸拔背?
含胸拔背不是胸向内凹就行的,而是要向周围撑开,门里要求含胸拔背时强调背部要撑圆,老师要求练拳时背部的脊柱不能有内凹的沟,要始终撑圆。
“人体的胸和背即胸廓的前壁和后壁,是前后对应的两个部位。胸廓是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肋软骨,1块胸骨以用关节和韧带装置构成。成人的胸廓近似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下宽,其结构有相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在胸廓中,肋软骨与胸骨构成胸肋关节。肋骨的肋结关节面与胸椎横突凹构成肋横突关节,其肋头与相邻椎体旁上下肋凹构成肋头关节。胸椎相邻椎体之间由椎间盘连结。每个胸椎的1对上关节突与上位胸椎的下关节突相关节,还有1对下关节突与下位胸椎的上关节突相关节。整个胸廓除了12个椎体间的椎间盘连结之外,其关节多达80余个。
众多关节多属微动关节,联合关节;某一环节的运动 通常会引起另一关节的运动;各个环节的运动都有着力学上的相互关系,正是”一动无有不动“。因此,杨澄甫将“含胸”与“拔背”合二为一,提出了“含胸拔背”之说,这完全符合机能解剖学原理。然而,因胸廓结构的牢固和稳定,故含胸并不简单易行,拔背也非轻而易举。为了寻觅太极拳的真谛,必须从人体内部去找那些“极精微巧妙”之处。因此,把太极拳身法和人体机能解剖学结合起来研究和习练,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2、练太极拳怎么松腰,讲得太透彻了
上下蹲起法(亦称面壁蹲墙法)
它是太极拳松透形体的关键一环,是一项全身性的均匀运动,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便捷之法。
基本动作
面壁而立,两脚并拢,周身中正,全身放松,会阴上提,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
如此反复多次。下蹲时,可先想一下脚底涌泉穴,同时注意全身放松,腰向后突,使脊柱逐节放松下落;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或先想一下蓝天,然后再将脊柱逐节抻起、拉直。
特别说明
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位,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身体的姿势和两脚的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
如年纪大或行动不便者,可以两脚尖离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甚至还可扶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两脚并拢,脚尖抵墙,完成上下蹲起动作,每次下蹲以30个为一组,每天至少要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
3、太极里说行坐立卧都是在练功,请问如何理解,怎样做到?多谢
哈哈,我理解这句话是说练习太极拳要钻研和投入,时常揣摩。
比如我见过一个老师在学习太极拳,有一天他和同事去书店买书,同伴忽然发现他不见了,后来找到时发现在书店门口练开拳了。我认为他做到了这句话的要领。
4、练太极拳有练脊柱的好办法么
别急。你想练脊柱,说明你身体的确有些僵。 练太极拳不要急。即使你发现自己的缺点。也不要想着一下就纠正。
你可以对着镜子,慢慢改进自己的某些动作。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练习1年也许5年,也许就会明显改善。
当然,如果你足够年轻。恢复能力比较强。20岁以下。也许可以几个月就改正了。
主要是弹性不够。, 上身太硬。 通常是军训之类的练多了。腰背太硬了。 所以脊柱活动的范围,与整体性不够。
脊柱就是一个大鞭子
5、打太极拳时怎么做到松腰落胯?
对於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之所在。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位叫作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 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同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 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如此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的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已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及脚下涌泉。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 注意放松胯关节,并放松臀部及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松胯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青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 负功的现象。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地使意气劲合一,能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对形体而言,坚持长期科学、系统的胯锻炼,可使胯范围渚如骶髂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著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既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提高。与此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 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出的运转,最後练就心意合一,由丹出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劲力的基础在脚下,其动能的来源是腰胯。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 节进行运动。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 上领劲(即虚灵顶劲)。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 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盤支撑下将劲道作用於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落胯应足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 ,仍习惯本能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抑或是被轻松化掉。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在教学中常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 捷。”落胯用於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6、太极拳如何练转腰胯?
常言道,传拳不传腰,传腰师不高。太极拳武技不高的重要原因,腰腿有病:一在腿脚不能松虚合一,二在腰胯不能灵活变转。论坛中言腰胯的贴子也不少,可惜大都术语连篇,或者说一漏万,也不言操作方法,故而等于白搭。本论仅对腰胯简要描述如下:
1、腰胯总的要求是松虚灵活,沉降随意,旋转如轮。身法要领上可以这样表述,腰脊贯直命门鼓,尾闾内合要中正,圆裆松胯准头平,会阴吸起悬百会,松腹沉气下涌泉。
2、放松腰胯基本操作方法:
一是马步站桩定轴转腰松胯,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进行。一般使髋盆转到肚脐能对准左膝或右膝的内侧为宜,而头宜正,眼神往前方鼻中线远视。过则易扭腰反而失势。
二是弓步站立定轴转腰松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成弓步,转腰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进行。要定住双膝不动,从向前正向转髋盆到侧身向计90度样子,意念往肚前中线上合,上体不能成扭状。
三是虚实桩定轴转腰松胯,同样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进行。以白鹤亮翅桩为基本练习方法,髋盆的转幅也达90度样子,而上体不能成扭状。
四是借助拳架中的海底针、下势练习腰胯折叠,用内摆脚、外摆脚帮助松胯。反复多练,注意尾闾无形垂线要指向两脚根连线,一脚全虚时尾闾无形垂线指向实脚的脚根。
五是适当向后折腰荡胯,辅助达到松腰活胯目的。但是在盘拳、推手、打手时切记不可向后折腰,不然失势必败。
六是不要强行用物理拉伸的方式松腰活胯,而是借助贯注意念上行玉枕(甚至到百会去)的方法来进行。不然,后果自负。
七是在练习可以配合双手运动,但只是为了体会双手之动由转腰带动的圆活之趣。
八是练习腰间太极球运化中虚提实沉的状态,配合练习蹲墙功。
以上练习,不出一周,在推手打手化劲时中自显其效。然而,若要松得透彻,仍需许多时日。
[补充] 本人言的腰胯,仅指人体大髋骨及其周边结构(腰部骨间架,包括两胯、尾闾、两大髋骨、命门处腰脊),腰各处筋腱,神经及其肉组织。
腰胯要求松整合一,系人体协调运动的发动机,是内劲贯通的重要媒介。
1、尾闾内合而松垂,鼓起命门。尾闾不前去也不后拖(相对于两脚跟连线而言的前与后),因为前去必致挺胯,后拖必致突臀。尾闾只能合住会阴而松垂。
2、发挥尾闾无形垂线的定轴作用。双脚平开或前后开立,腰胯及其上身整体以此定轴作协调旋转,不贪不欠,贪则扭腰,欠则不能最大程度得到旋转效果。
3、尾闾无形垂线在两脚跟连线的滑动。此滑动使腰胯及其上身整体位移,不要转体。 4、定住尾闾,沉住腰胯,两胯要平,松腹部而鼓命门,并使上身左右弯转,前后折叠,或圆形摆开至极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腰胯各个关节,在一定程度上对练习化劲化掉来势有些作用。当然,这种化劲是没有中定状态的化发来得快捷,因此只是一种辅助功夫。
7、太极拳的劲力是如何由胯传到脊柱的
太极拳是内家拳,由胯传到脊柱是不对的。除非是外家拳的练法。
《太极拳十三势论》"其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中医理论:肾主全身之阳和全身之阴。肾是生命之源!
肾的位置是后腰处,所以腰为主宰符合中医理论。
太极拳要松着打,一松身体就成为一体了。而不是身体各部位各自发劲。
所以,脚下有根,由腿的转换阴阳虚实,传导到腰脊背。最后由手指领劲发出来。
8、练太极拳怎样转腰?
第二个回答是最搞笑的,当然是错的!那不是转腰那是晃腰,到精神病院去看看,那里的回人基答本都会。
第一个虽然比较接近,但也不完全正确。因为电钻的钻头的自转是有向前的力的,而脊柱如果向前钻着转,能钻到哪里去?呵呵。比较直观而贴切的比喻是象小孩子玩的货郎鼓,中间一个轴,上面一个小鼓,两边各有一个绳子拴着个小球。用手捻转动中间的杆,整个就转起来了,两边的小球就会甩着打响小鼓。那个中间的轴就是脊柱,整个货郎鼓就是人的身体,两个小球就象人的两只手臂。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转腰,其实确切地来讲应当是转胯,转的不是腰而是胯。设想你用两手扶住两胯外侧使其不能转动,然后上身向后拧转试试,看能转多大的幅度?这样的转是单纯的腰转。你可以感觉到,这样既没什么力量,转的幅度也极小,腰的转动只此而已。所以说真正的是胯在转,因此胯关节放松是关键。
9、太极拳如何练习腰
看到楼上一大堆文字,眼花。。。各派太极的功法五花八门,但万法不离其宗
把道理想通,理解消化了,比盲目练功更有效直接。
老师说你腰用不上,是因为楼主你还没找着“腰”,劲在腰那就断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劲的传递,是“起于根,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腰起到关键作用。
太极说“腰”,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腰部,“腰”是丹田、命门所在的关键部位,以此部位表现最为显著,
有时“腰”也可以放大到“大椎”到“会阴”这一整段,就是肩胯之间。
怎样解决楼主“腰用不上”的问题,下面这几点需要注意
一:六合
想信很多人也知道“六合”,其中“肩与胯合”,很大一部分是太极腰的作用,或者说胸腹的作用。
如果初学练拳时多抓住“外三合”练拳,很快就会体会到“整劲”。进而寻求“内三合”。
二:一身备五弓
“一身备五弓”这话我们练太极的应该都很熟悉,两手臂两腿是四张“弓”,脊椎是一张“弓”。“腰”就在脊椎这张“弓”上,多寻找脊椎“弓”的感觉,腰自然就找着了。弓需要一个把手,一个支点,才能挽弓,这个点就是“命门”或者说“后丹田”。
三:中正
李经梧先生说过,要练出一根“铁轴”。这是“活似车轮”的前提。当然在这我只说人体中心线这一根“轴”,也是我们练太极拳要找的第一根“轴”。位置是人直立时,头顶百会向地面的垂线(必定垂于两脚之间,人体重心投影)。
初练时,这根轴绝不允许歪斜,始终垂直地面平移(使“百会”“会阴”“重心点”一垂直线)。腰,自然也贯穿其中。腰正,整个身体才能中正。体会身体中正,也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腰”。
话又说回来,太极不提倡“练”腰,应该“空腰”。只是得经过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不懂腰就寻求空腰,那是痴人说梦。所以去体会“太极腰”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找到后,我们又要丢掉。
可能说的有点玄了,呵呵。。。有些东西实在不知道怎么用文字表达,还忘楼主见谅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请同道指正
本人邮箱taiji-china@foxmail.com
欢迎交流
10、怎样找太极拳的感觉(三)”脊柱行拳”的感觉
多练,多体悟,太极拳的慢就是感受全身肌肉与肌肉之间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