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路早的孩子真的更聪明吗?
自从宝宝出生以后,妈妈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宝宝的成长,宝宝的进步,就是妈妈最大的欣慰,虽然只会一天比一天更疲惫,可是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的长大,当妈的就能忘记所有烦恼。
早走路的孩子更聪明?五一期间带着孩子去海洋馆玩耍,不愧是小长假,那个人山人海的场面,还真是让人有点望而却步,不过来都来了,当然不能打退堂鼓。
没一会儿,人流就自动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带着娃的,一派是自由行的,我也被挤进了带娃派中,一路走来,还和几个妈妈交谈甚欢。
其中有个妈妈带着一岁多一点的小朋友,孩子一直在她怀里抱着,看着都累,另一个妈妈就让她放下来,人不多的时候让孩子自己走。
可是这妈妈说,孩子还不会走,另一个妈妈表示很惊讶,还跟她说,让她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看,她听说孩子走路早晚和智商是成正比的,早早会走路的孩子,都比较聪明。
走路早证明大脑发育的好
这位妈妈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的经验,她说她儿子9个月就会走了,现在上幼儿园了,老师天天说她家孩子聪明,学什么都快,比同龄的小朋友脑子都好。
她还问过专家,专家说,孩子走路早晚决定着大脑发育的程度,发育的越好对四肢的控制能力越强,孩子就会越聪明!
谣言止于智者
今天,糖果妈妈就要在这里给大家辟个谣,走路早晚和孩子聪不聪明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如果说走路早的就聪明,学步车岂不成了益智类玩具了?还是补脑佳品?
其实,走路早并不等于聪明,一般情况下,在宝宝7个月左右的时候,就会有自己走路的欲望,但是这个时候,宝宝的控制力和协调能力还比较差,所以需要爸爸妈妈一点点地教。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在此期间学会走路,在15个月以内,尝试着走路,并且能够走的相对较稳,就代表宝宝是正常健康的。
过早走路不仅不聪明,还很危险宝宝的身体生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不可操之过急,如果宝宝太早的走路,不仅不是聪明的表现,还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骨质还不够硬的宝宝,过早走路会对下肢造成压迫,形成X型腿和O型腿;
二、脊柱的压力过大,还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很可能导致孩子长不起来;
三、过早的走路还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努力辨认方向会让宝宝用眼过度,对于眼睛的健康也不太好。
所以啊,不要相信谣言,要相信科学,孩子的生长轨迹都是不同的,不是越早走路就越好,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妈妈们别再给孩子进行错误引导了。
2、如果过早的让宝宝学习站立,会不会对他的身体有影响?
公园里,有很多家长带着宝宝在外面活动,有个爸爸扶着5个多月的宝宝站在腿上很欢实,高兴时还弹跳了几下。看着宝宝快活的模样,有个大妈总结说:”这小孩子就得多练习站立,才能让骨头硬起来,宝宝的骨骼硬了,以后走路就会早!”
这时候有人又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提醒宝爸:“宝宝这么小,不能太早练习站立,会损伤骨骼发育的。”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是大动作发育最快的一年,站立、行走也是宝宝成长发育的里程碑,而大动作发育与宝宝自身的发育有关,同时与家长的养育方式也有关。
6个月左右,家长扶着腋下,宝宝双腿就可以支撑身体,有些宝宝在兴奋时还会表现出蹦跳的姿势;7~8 个月,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扶着东西站立一会儿;9~10 个月,宝宝的双脚已经有力量支撑身体;10-12个月,是宝宝腿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无论是翻身、坐、爬、还是站立、行走,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发展而来的!三翻六坐八爬,只是宝宝大动作发育的平均时间,而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加上家长的抚育方式的影响,宝宝具体站立的时间也是有差异的。
我照顾过的一个小宝宝,小家伙7个多月就会爬了,并且爬得很好,8个月不到的一天,他扶着自己的小床站起来了。我也见过9个多月的宝宝,刚刚会爬,站立时还习惯用脚尖。通常,如果家长引导宝宝学会爬行较早,对其腰椎和下肢力量的锻炼就会比较多,宝宝站立的时间也可能会提前。
过早长时间让练习宝宝站立的影响:
当宝宝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到能支撑身体的全部重量时,如果过早干预宝宝站立、走路,就有可能对宝宝的脊柱和下肢造成损伤,出现我们常见的腿部异常现象,O型腿、X型腿,有的还会影响到宝宝走路的姿势,比如足内翻、足外翻、内八字、外八字等等。
所以,家长不要违背宝宝大动作的发展规律,在洞悉大动作发展的前提下适时推动,既不违背宝宝生长发育规律,又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在10个月后宝宝下肢骨骼的强度才能支撑起身体的重量。宝宝练习站立的时间在9-11个月比较科学,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翻身、坐位、爬行已经基本没问题,下肢已经具备一定的力量。
所以,除了考虑月龄,还应结合宝宝的站立意识和能力。如果宝宝的脚掌能轻松着地,同时又能自己扶着东西站立,且身体平衡也能控制得很好,就说明宝宝拥有了这样的意识,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可以鼓励宝宝练习站立了。
但是,如果宝宝站立时是脚尖着地,就算已经10个月大了,也不要急于让宝宝练习站立,这说明宝宝的腿部力量不够,如果强行站立,有可能会影响宝宝的下肢肌肉和脚弓正常发育。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多引导宝宝爬行,增加爬行的难度,锻炼宝宝下肢部位的力量。一岁前宝宝会站了就是正常的,家长也不用着急。
骨骼和肌肉共同作用,才能构成宝宝站立的能力。锻炼宝宝腿部力量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想办法。
骨骼。宝宝骨骼的发育离不开钙,如果宝宝缺钙,容易患上佝偻病,所以每天保证宝宝奶量摄入的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
肌肉。肌肉需要经常性的锻炼才可以。
家长在帮助宝宝时,应双手支撑在宝宝腋下,或者拉着宝宝双手,不要单拉宝宝的手,因为刚站立的宝宝重心不稳,单手拉宝宝的手,容易摔倒,扭伤胳膊。同时,如果宝宝不小心摔倒了,家长也不要惊慌失措,容易造成宝宝对站立练习的恐惧。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给予宝宝锻炼。比如,宝宝在站立的时候,在地下放一宝宝喜欢的玩具,大人扶着宝宝的双手或腋下,让宝宝蹲下来捡起玩具,每天玩几次。
还可以玩蹲-起游戏,为宝宝准备一个小凳子,让宝宝坐下、起立,多次练习。
宝宝9、10个月以后,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宝宝下肢肌肉得到很好的锻炼,利于增强腿部力量,对宝宝的站立以及之后的走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刚开始练习站立,宝宝会害怕摔倒,家长要及时关注,可以扶着宝宝的腰,让宝宝敢于尝试站立。渐渐地,宝宝腿部力量增强了,身体掌握平衡了,也就不要家长帮扶了。
在宝宝的发育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如果宝宝自己扶着椅子起来了,家长也不用担心这样是不是不好。只要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宝宝一旦达到某种程度,获得某种能力就会不断尝试。关于宝宝站立,家长不用担心、不用着急,给宝宝创设好符合其发展的环境,顺其自然就好。
3、孩子过早的走路对他有什么影响吗?
你好首先,倘若孩子过早走路,不利于孩子的腿部以及足部方面的发育。
究其因,倘若孩子骨骼还未发育好,这个时候家长强迫孩子练习走路,就会导致孩子的下半身遭到压迫而出现O型腿,又或者是骨发生骼弯曲,继而诱发了扁平足的发生,继而导致孩子行动不便;其次,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脊柱发育不良,继而导致身高以及有视力都会受到诸多不良的影响。
宝宝太早学走路,对腿部发育是不利的,容易出现叉形腿或者o形腿,严重时还会导致脊柱弯曲变形,影响到宝宝将来的身高。宝宝太早会走路,此时足部尚未发育健全,容易出现扁平足,对宝宝的健康是很不利的。宝宝走路的最佳时间在一岁左右,不要让宝宝过早的使用学步车,否则也会影响腿部形态,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也要给宝宝选择好合适的鞋子。
4、日常生活中,宝宝独坐太早会影响脊椎发育吗?
父母普遍都有一种思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知识越早越好,报的班越多越好,甚至有的在孩子几个月大时,就让他们学习坐着、翻身或走步。
然而,并不是学什么都比别的孩子早一步,就能获得领先的。过早引导宝宝学习坐着或站立,反而会伤害到身体。
孩子太早学会坐,真的好吗?
俗话说“三翻六坐”,通常情况下宝宝六个月时就会坐着了,不过稍早稍晚都是正常的。有的宝妈发现,自家宝贝4个月大左右就能坐着了,惊奇之余还会有点小兴奋,就想着帮宝宝练习,让他们尽快掌握这个动作。这么做对宝宝有利吗?当然不是,甚至还有很大伤害。
宝宝学习一切行为,都是要在肌肉以及认知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坐立也是如此。过早让孩子练习坐立,可脊椎和肌肉却还没有发育好,就会难以承受,这种负担必将对孩子的脊椎造成压迫,影响正常的长发育,甚至造成扭曲变形。就算宝宝自己学会了坐立,而且也喜欢这样坐着,家长也不能让他们独坐太长时间,最好还是半躺着,这样就不至于伤害到脊椎和腰部了。
遵循成长规律,促进宝宝发育
那么,宝宝到底几个月能独坐呢?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坐得太早的危害,还是要注意的。
从受精卵发育到胚胎,再到胎儿发育成熟,落地变成小宝宝,最后长大成人,人的生长发育都是有规律的。
孩子六个月之前,脊椎还在关键发育中,这时经常坐着会有变形风险。
六个月大左右时,孩子的胸曲已经形成,可以承担上半身的重量,就可以学习坐着了,这时家长可在一旁做辅助。
1)六七个月、家长相助
宝宝刚学习坐着时,会找不到重心,总是东倒西歪,这时就需要家长相助了。可以找一个被子把宝宝圈起来,给他一个靠头或坐在宝宝后面扶着他,都是可以的,这能帮助宝宝掌握平衡感。
2)七八个月、自食其力
在这个时期,宝宝会找到坐立的小窍门,双手撑地,用胳膊支撑自己的上身坐稳。家长看到宝宝这样做后,不要阻止,这个动作不会伤害到宝宝的健康,这是向下一步发展的表现。
3)八九个月、坐立自如
宝宝到了八九个月,就会完全掌握坐立这个动作,也不需要双臂支撑了,不过平衡感还不是太好,有时坐着坐着就翻倒了。
因此,家长还是要多留意一些,让孩子远离有尖有角的物品,以免发生磕碰。
不过家长要注意,不仅过早学会坐立有危害,月龄大了还不会坐立,也可能是孩子身体发育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家长要注意,这几种有害坐姿一定要避免若坐姿不对,也会影响孩子的脊椎发育,从小培养正确坐姿也是家长的责任之一。尤其是以下这些有害坐姿,一定要避免,时间长了还会伤害骨骼。
1)弓背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人都是弓着背的,因为这个姿势让人感觉到很舒服,尤其上身很轻松。
但这种轻松的代价却很大,会让脊椎变形,时间长了就是驼背。而且,弓背对腿部也会造成压迫,阻碍正常发育。
2)跪坐
有的宝宝比较喜欢跪着坐,这样坐在地板上随意又自然。
用这种姿势坐一会没什么问题,不过时间长了,宝宝的腿部不仅会麻,也会影响血液循环,严重的话会造成头晕。
3)W形坐姿
W形坐姿也要让孩子远离,如果经常这样坐着,孩子的双腿会很难并拢,甚至逐渐变成罗圈腿,以后走路姿势也不好看,想矫正也比较困难。另外,这种坐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也有很大影响,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了。总之家长如果见到孩子采用这样的坐姿,一定要及时纠正,以免形成习惯。
这些有害姿势,家长应该如何矫正预防?孩子学习如何坐着时,家长可以在他身后放个靠头,给身体一个支撑,这样他腰部的压力会小很多,感觉也很舒适。如此一来,孩子就不需要通过其他错误姿势来缓解不适了,也能更快掌握正确坐姿。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家长坐在孩子身后给他依靠,不仅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更快学会正确坐姿,还能增强亲子联结。
总而言之,人的发展自有其规律,我们最好顺其自然。揠苗助长不仅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伤害宝宝的健康。
5、宝宝坐的过早会使脊椎弯曲吗?家人要怎样引导训练才比较妥当?
宝宝能自行坐立,是主动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家人来说,宝宝有能力独坐一会,可以短暂的解放双手,让养育的过程要稍加轻松些。
对于宝宝来说,坐立的姿势可以带来全新的体验,视野更加开阔,配合手部精细运动的发展,宝宝探索周边环境的方式也更为便捷。
但有些家人会担心,什么时候训练宝宝坐立较为合适?如果练习得过早,会对宝宝的脊椎造成伤害吗?为了宝宝健康成长,真实答案值得我们探寻一二。
01宝宝坐得过早真的会伤害脊椎吗?在宝宝学习坐立的初始阶段,姿势看起来会有些奇怪。比如上半身前倾,双手前扶,因此不少家人担心宝宝此时是否不具备坐立的条件,强行训练反而会让脊柱弯曲受伤。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鲍秀兰曾对此进行过专项解疑,宝宝虽然娇嫩,却也没有那么脆弱,骨关节的柔韧性也比较好,通常不会因为短暂的坐立而受到损伤。
影响宝宝坐立不稳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肌肉的力量不足,因此,适当的训练是有必要的。
02训练前看准一个信号宝宝的自主大运动发展有明晰的头尾方向规律,先是掌握抬头,熟练控制头颈部。再是身体躯干的自主活动,随着控制能力增强,翻身就顺势而成了,紧接着的一步就是独坐。
何时可以开始拉坐训练?一定要看准一个信号——上半身前倾,双手前扶的支撑坐姿,这种姿势是由于宝宝尚未达成坐立所需的平衡能力导致的。
如果家人发现宝宝在5~6月龄左右时仍做不到这个姿势,就须予以重视,及时进行专业咨询。
03训练坐立的注意事项①保证骨骼所需的营养
宝宝的坐立需要强健的肌肉力量,骨骼的营养需求也不容忽视。家人应保证宝宝每日能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
母乳/配方奶是宝宝补钙的主要来源,晒太阳、每天补充不低于400个单位的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助力骨骼发育。
②拉坐是最便捷的训练方式
当宝宝能身体前倾,双手能支撑住身体坐立时,就可以开始训练拉坐了。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先让宝宝处于仰卧位,也就是平躺的姿势,然后拉住宝宝的双手,慢慢牵引宝宝坐立。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宝宝锻炼腹部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逐渐达到坐立时的平衡所需。家人和宝宝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还会提高宝宝练习的积极性。
③不可让宝宝独坐太久
除了拉坐,家人也可以在宝宝身后放个靠垫,让宝宝靠着坐,也可以直接用手扶着宝宝坐一会儿。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学习坐立的初始阶段,因身体的支撑能力还比较弱,家人在训练时一定要伴其左右、仔细观察,避免宝宝独坐太久。
如果宝宝在坐立时,身体向一边倾斜或者有其他情况的姿势错误,家人们要及时调整,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用错误的姿势坐着。
04结语养育宝宝,需要缜密的考虑、细致的护理。但孩子的自主发展多是顺势而为,家人们最需要做的是为宝宝提供安全的环境、正确的引导。
不要过度担心,也要避免情绪的焦虑,家人们应该对孩子的自然发展给予尊重,并有充分的信心。
6、孩子要学会走路,过早让宝宝站立有什么影响?
婴儿从只会仰天躺着到能站立走路,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婴儿仰卧平躺时,只能看天花板,一旦坐起来,视野就开阔多了。不少家长经常扶着3个月的婴儿“学坐”。甚至“学站”,婴儿那摇摇晃晃的样子,常常逗得家长及亲朋好友们哈哈大笑,殊不知,过早地坐或站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婴儿骨骼的硬度差、弹性大,受压力后容易变形,过早地坐会使脊柱发生弯曲,过早的站立使两下肢亦易造成弯曲畸形。
通常情况下,只要小儿的智力、骨骼和肌肉发育正常,在一般的锻炼下,到了一定的年龄会自然的能独坐(7-8个月),能扶走(1岁左右),能独立行走(15个月左右)。动作的发育总是按一定的规律,在前一动作发育的基础上为后一动作打下基础,不可能已能抬头的小儿而不会独坐,但能站立。家长们不必操之过急,对小儿的动作发育不宜过分超前引导。
小儿的神经运动发育符合头尾规律,大脑会先掌控头颈部的肌肉,因此3个月龄的宝宝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头部,俯卧抬头可以达到90度,并且能够环顾四周了,不要小看这一步,宝宝能够把头抬起来,看到他眼睛里的映像才变成正视的,没有变形,宝宝对于世界的探知才会更进一步。
随着大脑对身体掌控能力的向下延伸,宝宝开始翻身了,一开始只能从仰卧位翻倒侧卧位,5个月时逐渐能够从仰卧位翻倒俯卧位,随着月龄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7个月龄甚至还学会了满床打滚。翻身对于宝宝来说也非常重要,宝宝从躺着变成趴着,才能为后面的爬行做准备。
宝宝到了6个月,大脑对腰骶部的掌控趋于成熟,可以独坐了,能够独坐,宝宝能把自己的双手解放出来拿东西,开始进行简单操作如换手,宝宝身上人的特质更加明显。好,大脑对身体的掌控一路向下,6-7月龄时宝宝趴着的时候能够一拱一拱类似于解放军匍匐前进性质的爬行,这样宝宝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欲望促使他很快地撑起自己的身体,这样他就能更快更稳更准。
等到8-9月龄宝宝能够满地乱爬而随心所欲的时候,遇到能够支撑的东西,他会试着让自己站起来,去接触更高的他认为更有意思的物品,于是到了10个月龄,宝宝能够扶着东西站起来了。到这个月龄,大脑对于身体的掌控终于来到了宝宝的腿部和脚部,于是,一个已经充分爬行,能充分把握自己平衡能力的宝宝开始逐渐扶着东西迈步行走了,这也是宝宝运动发育的一大步。
随着他对这项技术的熟练掌握,加上配合手部的动作如双手举起如投降状,不管怎样,他在学习如何脱离物品的帮助来控制自己的平衡不让自己摔倒,终于,一岁左右,宝宝可以独立行走了,正式进入人类的行列。
宝宝过早站立,会有哪些不利影响?
如果你肯站在路边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走路的姿势并不是全然那么正确,足内翻、足外翻、O型腿、X型腿,内八字、外八字随处可见。这些异常的走路姿势不但影响了美观,严重的也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想象一下,等孩子将来相亲时,异常的走路姿势会破坏第一印象,难道不是么?
家长们在宝宝站立走路上,应该怎么做呢?
宝宝站立走路的过程并不复杂,只要能洞悉,在宝宝大运动发育的道路上适时的推动,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不适当的行为比如过早站立、过早利用学步车让宝宝学走路,过多的让宝宝在自己的腿上或者任何物体上跳跃,都违背了宝宝运动发育的规律,会对宝宝的行走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