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度百科
2、人体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体一共有33块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称脊柱骨(backbone),有33块,根据它们在人体的位置可分为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在成年人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
根据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颈椎骨,特点是椎体小,椎孔为三角形,棘突短,横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较颈椎大,较腰椎小,其特点是椎体象心形,两侧有关节面接肋骨头,椎孔较小,棘突长而多斜下,横突斜向后外侧等。
(2)糖尿病脊柱百度百科扩展资料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较大,特点是椎体两侧无关节面,横突向外侧,没有横突孔及关节面等;骶骨是由五节骶椎骨合成,特点是底向上前与未节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后及外侧面。五块骶椎的分界线为横嵴,嵴的两端叫骶前孔,后面正中线有纵嵴,是骶棘脊突联合而成。
嵴外侧有孔叫骶后孔,第五骶椎向尾侧伸出两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节尾椎联合成的,其特点是没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3、人体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体一共有33块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称脊柱骨(backbone),有33块,根据它们在人体的位置可分为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在成年人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
(3)糖尿病脊柱百度百科扩展资料:
典型的椎骨主要包括四部分:
(1)椎体,短圆柱形,上下两面涩,接椎间纤绵软骨,体的中份稍细,是支持体重的主要部分。
(2)椎弓,与椎体连接的部分叫椎弓根,有神经横过形成上下切迹,两椎骨上下切迹对在一起即成椎间孔。椎弓背侧称椎板。椎弓与椎板相合成的孔称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内容脊髓。具有保护脊髓的作用。
(3)棘突和横突,椎弓向后下方突出一个棘突。从椎弓根与椎板连接处向两侧伸出两个横突,用以附着肌肉。
(4)关节突,起于椎弓的上方和下方,邻近的上下二关节突相接成关节,构成一条纵贯身体的脊柱。其决定运动的方向。
4、人体脊柱标识L、C、T、S分别代表什么?
C代表颈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注:脊柱不等于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块脊椎组成的)
(4)糖尿病脊柱百度百科扩展资料结构
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如图:脊柱侧面||脊柱后面)
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 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非但保护脏器本身,同时尚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
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
5、糖尿病名称的来历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
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并根据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他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
故针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这些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一书。
《外台秘要》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早200多年。公元600年以后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据考证,糖尿病在古代为帝王贵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5)糖尿病脊柱百度百科扩展资料:
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
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6、人体的脊椎一共有几节
人类脊柱有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注:脊柱不等于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块脊椎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
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
人在立正姿势时,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过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6)糖尿病脊柱百度百科扩展资料
出生时的椎骨在椎体和两侧椎弓各有一个骨化中心。生后一年,胸、腰椎两侧椎弓完全融合。颈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较晚,约在7~10岁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与椎体的融合,在颈椎为3岁,胸椎为4~5岁,腰椎6岁,骶椎7岁或更晚。次发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现。
脊柱的分节和包绕神经管,是一个复杂的演化发育过程,在发育过程中脊椎的发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见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见的发育障碍是两侧椎弓对合障碍形成的脊柱裂。
较轻的脊柱裂多为腰骶椎骨的后弓没有合并,但脊神经正常,表面皮肤正常或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着及毛发,因临床无症状,常在X线片中发现,称隐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时有脊神经、脊膜或脊髓的膨出,产生相应的脊神经功能障碍。
在胚胎1~3个月时,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一致,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脊柱的生长迅速超过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内上升。在出生时其末端位于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缘,腰2以下的脊膜称为终丝,仍连于尾骨水平。
随着这种生长不相称的结果,腰骶脊神经就从脊髓的发出处,斜行到相应的脊柱节段出椎间孔处,脊髓以下的神经呈马尾状,称为马尾神经。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进行,以免刺伤脊髓。
7、糖尿病和脊椎有关系吗
刁文鲳文摘:糖尿病康复新视角——胸椎保健很多人可能会奇怪,糖尿病和脊椎病看着风马牛不相及的,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按照现代医学观点来讲,糖尿病是由于胰腺的功能失调所致,而按照中医的说法是脾功能失调所致,历史上糖尿病就是消渴症。糖尿病都跟脾、胃、肝、肾有关系,严重还会牵扯到心脏。消渴症的病因、病理,再加上脊神经病变的病因病理,综合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我认为胸椎保健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有一定的作用。
我们认为,脊神经尤其是胸神经(T7-T9),其分支通向脾、胰腺,一旦胸椎错位就会压迫到支配胰脏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是起抑制作用的,会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一般来说,胸椎错位导致的糖尿病,首先会有胸椎疼痛,特别是活动时疼痛加重的现象出现。由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很多人难以察觉,即使感觉胸部不舒服也不会往糖尿病上去想。但是如果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这“三多一少”的表现的话,就要多注意了,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既然是胸椎错位导致的糖尿病,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正脊复位来治疗。当我们把错位的椎体逐步归位后,糖尿病的指标就会逐渐降低,症状也会相应减轻。
三阴交穴、中都穴、夹脊穴是最好的降糖丹
糖尿病是个很难治愈的病,因此平时还要加强调养,以控制血糖。除了坚持练习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五、六节外(详见“刁氏脊椎医学”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点揉三阴交穴、中都穴,并配T7-T9处的夹脊穴。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名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什么三阴交穴可治糖尿病呢?我们知道,糖尿病与脾、肝、肾有密切关系,而三阴交穴是脾经、肝经及肾经三条阴经的交会处。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肾主藏精,刺激三阴交穴,对三条经络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三经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对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都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调肝的效果好,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多从生活入手控制血糖
想要更好地控制血糖,我们还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糖尿病与饮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会使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及阴津,更会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因此合理饮食是控制血糖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时一定要少吃高脂肪、高糖和高热量的食物;不吃动物的脑、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
肥胖的人最容易患上糖尿病。因为肥胖的人多痰,痰阻化热,会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又再次伤阴。这样就很容易发生消渴症。
平时生活也要有规律。工作不要太劳累,不要经常熬夜,多运动,少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