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命功
密宗即身成佛,其修身的方法相当于命功。
2、佛家惟功是什么意思?
惟精惟一,慎独之功
先说说惟精。
惟精的“精”,就是这个精细的“精”,就像我们做一件事,精心地做,细心地做,《诗经》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佛家所谓“常自觉察”。如此绵密,如此精进,只为致一,只为纯一,这便是惟精的功夫。
再说说惟一。
惟一的“一”,就是这个独一无二的“一”。这个“一”,儒家称为“良知”,称为“天理”,佛家称为“唯我独尊”的“我”,孟子称为“万物皆备于我”的“我”,庄子称为“万物与我为一”的“我”。这个“我”,这个“一”,自他不二,人人皆同。一切修行,只为见得这个“我”,只为回归这个“一”,儒家云,“知天命”,“明明德”。佛家云,“花开见佛”,“明心见性”。
阳明先生的用功方法,就是禅宗的用功方法,只是他出于对儒家的特别维护,而极力地回避了佛家的名相概念,他用儒家的名相概念,及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表述了儒佛不二的实际。
阳明先生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我们需要了解“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真正含义。
博学,不是掌握很多的知识,做个百科学术家。向事事物物上用功,掌握很多的知识,这依然是事相上的功夫。在事相上用功夫,住着在事相上,以为住得时间长了,功夫到了,就能成为一个圣人。如此见解,如此行持,则不能见道,不能成圣。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个“放心”,就是放开我们的心,令其廓然大公,令其朗照十方。这样的自心境界,便是博学的境界,也是博学的功夫。
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不是事事物物上的功夫,而是反观自见的功夫,而是反身而诚的功夫。反观自见,反身而诚,誓要见到这个盖天盖地的良知心体,誓要见到这个广大无边的妙明真心。如是反观,如是而诚,便是“惟精而求惟一”的功夫。佛家云,屏息诸念,一念不生。正于么时,哪是这个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心?如此反观,如此自见,便是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功夫。
3、佛家里面的功行
g
4、佛教到底有修命的功法吗?
1.看大成佛经 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回 白话文对照的 《金刚经》《答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2.看修行的书 明理不求实证 则无意义 目前时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大圆满法 天赐众生福泽 能修习 当累世修的机缘 甚难得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大手印即大圆满),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 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 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 且证量足 能够灌顶加持 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5、谁知道佛家功?
佛家功特别强调对心性的修炼,功法则以禅修为代表。在对气功流派进行对比时常有这样的特点总结:"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所以,"空"字集中体现了佛家功的特点。
佛家功在进行禅修时要求结跏趺坐,结跏趺坐又叫做"双盘",就是我们现在旅游时看到的佛像、菩萨像的打坐形式,即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或者相反也可以,但是两脚的脚心必须向上,我们一般人现在要做到有点难度。
打坐的方式主要有吉样式和降魔式两种。《慧琳音义》卷八中解释说:先用右趾押左股,再以左趾押右股。手也是左手在上,这叫做降魔坐。各禅宗流派都是用这种打坐方式。至于吉祥坐,就是先用左趾押右股,后用右趾押左股,让双脚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也是右押左,然后安仰在跏趺之上,叫做吉祥坐。在结跏趺坐时要求"闭目,以舌柱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此时一般用自然呼吸法,主要在于以此来调息调心、诱导入静,所以,佛家禅修重在求精神超脱,但不重视修命。
佛家功以修禅为本,不过,由于佛教的流派教多,所以功法也有很多区别。修禅一般分成小乘法和大乘法两种。小乘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修习时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阿罗汉即罗汉,这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功法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神通六个阶段:
在准备阶段,主要是解决练功者身心方面的一些缺陷,以便为日后提高功力打好基础。用的方法叫做不净观法,主要包括四种:不净观、慈悲法、思维法、数息法,针对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使用。
其中数息法又分为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四个阶段。此法后来被天台宗发展成为六妙法门和止观法门,不净观具有较强的止念除欲功能,是一种很重要的入手功法。
初禅的目标是排除一切欲念而生"喜"。"喜"的出现是完成第二个阶段的标志。二禅的目的是除喜。除喜即能生"乐"。在佛教概念中,"乐"和"喜"不同,喜是从心里高兴,乐是浑身上下都高兴。乐的出现,标志着二禅的修习已经完成。
三禅修习的过程主要是除"乐",无所谓苦、无所谓乐的出现是完成三禅的标志。
四禅的修习目的是让不苦不乐即极乐境界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实现完全的如如不动的静定。
四禅完成后便具备了神通、神变的基础。但要运用和发挥自如,还必须有一个较长的掌握、学习、提高的过程,即"十遍行"、"十遍行"即地遍、风遍、水遍、火遍、青遍、赤遍、灵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等十种功法。这种功法具有提高定力的特点,而定力至极时,参以某些意念就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神通。据说这种功法的功效很大,能显现各种功能,对开发智力作用很大。其实这就是一种排除杂念,提高记忆力的方式,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我们常说的专心致志就是这种意思,不过佛教的功法更系统化一些。
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在修习方面,大乘提倡以"六度"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行。
六度,就是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磐彼岸的方法或途径。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进;5、定;6、智慧。
"布施"是指施与他人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直至解脱的一种修行办法。"持戒"指遵守一切佛教教义所允许的思想、言行,屏弃相反的行为。"忍"则指安于苦难和耻辱。"精进"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用功修炼。"定"指为获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习的心专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论去观察一切现象的特殊观点和方法。
大乘佛教的教义比小乘的要求宽松,适合一般百姓接受、修炼,所以在我国古代的传播过程中被广大百姓以及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形成了众多中国化的流派,如著名的天台宗、禅宗和密宗。在这些流派当中,修禅的方法也有了各自的突出特点:
天台宗
天台宗又叫法华宗,创始人是南朝陈国到隋朝时期的智凯,由于智凯经常住在天台山而得名。
天台宗的修练以"六妙门"为主要功法。六妙门从数息或随息入手,心缘于息,通过调息达至调心的目的。六妙包括数、随、止、、观、正、净六项内容,特点是从有相数息入手,修至无相,以有心观修至无心,从有力到无力,最后达到圆明空净的境界。
禅宗
禅宗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自己的哲学思想、知行观解释佛学的积极结果,所以这一宗派最有中国特色,它也是中国佛教中最宽容、最具艺术气质的一个派别。
禅宗的修持法门是非常随意的,因为禅宗和印度佛教的有着重要的区别:禅宗认为觉悟本身并不等于脱离了尘世。认为尘世是天道运行的结果,也是道的一部分,而且是"门门有道"。所以禅宗是以积极的态度介入日常事物,提倡在日常的具体事物中参禅,这样也可以获得高觉悟。
禅宗的修持分成了南、北两宗。北宗强调的是"佛尘看净"的"渐修",功法主要是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南宗则提倡"顿悟",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强调"以无念为宗"、"即心是佛"、"见性成佛"。正因为禅宗具有独特的佛学观,禅宗的修持法比较简单,所以,一般人在老师的启发下就能够顿悟。
此后,禅宗还创造了许多的方便法门,如参话头等。话头就是一种可以引起疑问的句子,参话头就是用这种表面看毫无意义、答非所问的语句让人去参究,去思考,达到参悟其中的玄理的目的。明代的高僧德宝总结说:"古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参话头共有两种,一种是两人一问一答,另一种是自问自答,据说现代参话头者,先要打坐,调息,默念几句"阿弥陀佛",然后才在心中冥然发问。
密宗
也叫"真言宗",现在国外通称为"金刚乘"。修持方法是佛家气功的一个高级部分。根据藏密古典学(藏语音译为宁玛学系)的分类,佛家功法层次共分九级。即显部三级,密部中瑜珈三级,高级瑜珈三级。
密宗的修持方法很多,据说多达一千多种,分为功、法两大类。功指气功,法指法术。功的内容包括炼气修脉的宝瓶功、三脉四轮、五轮至六轮(四轮为顶、喉、脐,加密轮为五轮、再加髻轮为六轮)、拙火定、大手印等,其中无上瑜珈部还有男女双修。法术方面包括息灾法、增类法、敬爱法、降伏法、钓召法等五大类。
密宗气功修炼的要领在于"三密相应"。三密相应就是使自己的身、语,意三"业"(即造作,指一切身心活动)和"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身密"一般采取"七支坐法",此法的特点是颔压结喉,身密还要于结印契(简称手印),手印多种多样,都由老师教授;"口密"即诵真言,真言称之为"咒陀罗尼"。
《大乘义章》说:"菩萨以禅定能发咒术,为众除患第一神验,名咒陀罗尼。菩萨依禅备起多用,随用别论,即有无量陀罗尼门。"《瑜珈纂略》中说:"咒陀罗尼以定为体,依定持咒令不妄故。以咒为境也"。意思是持咒能破众生烦恼,帮助修炼者入定。
密宗诵真言时有五种方法;1、莲花诵,即发声念佛:2、金刚诵,即合口动舌念诵;3、三摩地诵,即不动口舌,定心观想真言的文字;4、声生念诵,即观想心莲花上有自螺贝,从白螺贝中发出妙音:5、光明诵,即念想口出光明持诵。"意密"即观想,密宗的观想内容很多,如观想身中三脉、四轮等。但依密宗仪规,不论修什么功法,都应先观"本尊"。本尊即修持者在上师的指导下,将一朵花随意抛撒于绘有诸佛菩萨的图像上,花朵所落之像为"本尊"。修持前,上师按此授以该尊之印明,练功时观想此像,观清楚后。再观想本尊与"我"互相交融,"入我我入"合而为一,同时观想自己身空如气泡。其次为字轮观(先观想自心为一轮圆月,在月轮上布有"阿缚罗贺传"五字,次观本尊之心月轮大亦有此五字)。除此之外,还有三密观、五字严身观等。
密宗除了三密修持,还有神秘的"灌顶"。灌顶原来是印度古代国王即位时的一种仪式,后来密宗将其吸收,成为本宗的一种法规,即入密宗者,须先广学各家理论后,再由密宗大师与以灌顶,传授密法。密宗传授不同层次的法门,有不同层次的灌顶。灌顶分四级:1、瓶灌,2、秘宗灌,3、智慧灌;4、名词灌。另外还有"心灌",即不取任何形式,高功夫的密宗师以意识灌入。
密宗灌顶时多念"嗡、啊、哄"三字,这是以声引气的练功方法,据说念这三个字可引起颅腔、胸腔、腹腔的共振,收到整合气机,三田反复的效果。
净土宗
净土宗也叫"莲宗",由唐代的善导创立,名称的来由是:人死后可以到达阿弥陀西方净土(就是极乐世界)。
净土宗的修持方法简便,要求信、愿、行一致。"信"就是要相信修持的效能,有修持的信心;"愿"就是要有修持的愿望;"行"就是要参加修禅实践。"行"的方法有念佛与观想两种。念佛就是念念不忘,连续地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可以做到收心敛性、归于单一净念,以一念代万念。观想就是面对佛像,集中意念停止妄想,专注一境。观想念佛有十六种观法,据说此修持法门的最高境界是"无相可观,无佛可念"。
佛家功在功理、功法方面比道家的更为严谨。佛家所论气功层层深入,每深入一层都有新的感受和境界。佛家功按小乘、中乘、大乘循序锻炼,其中又包括"九种第次",而要祛病延年,练到小乘境界也就足够了。佛家的三乘功夫,似乎也比道家高深些,因为道家功练到大成,仅是"清静"境界,还不能完全达到"大定"境界,仍属中乘功法,这是两家的根本区别点。佛家高僧圆寂尸焚后,很多都有"舍利子"出现。原始的舍利是指佛祖尸焚后的尸骨。舍利子是气功家死亡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有很多颜色,有的还透明。
6、道家气功与佛家气功都有那些
太多了,佛陀云:佛家八万四千百门,门门可成佛,道家三千六百门,门门可成道。
注意:佛家、道度家,与佛教、道教是两个概念,佛教、道教里面也有一些法门,但是与佛家、道家比起来,只是一个零头都不到。
不过现在是末法时期,不论问佛教、道教还是其他正教中的法门都无法修炼上去了,都严重破坏和不纯了,所以人类社会道德答都迅速没落了,这是宗教不行了的原因,人们丧失了信仰。想求法,现在太难了,没有人传真法了,佛陀预言,末法时期佛教中佛法无存内的时候,弥勒佛会出世传授上先容乘佛法,重转falun,真传佛法当一定会出现,这就要看机缘了,佛度有缘人。
7、佛教“准百功,准五十功”是什么意思
这是民间流传的功过格中的说辞。意思是,做某件善事,它的功德力有多大。用数字把功德具体化了,这样好让人明白这件事的功德大小。
8、佛教功法
?
9、佛家讲的功德是什么?与福报有什么区别?
佛家所说的“功德”,“功”指善行,就是一切善的行为和作为,比如:持内戒、放生、布施、诵经容、念佛等善的行为,“德”指善心,就是一切善的发心和善愿,持戒、放生、布施、诵经、念佛等善心和善愿,
“福报”指善行和善愿所感招的善果。持戒、放生、布施、诵经、念佛都能感招相应的善果!“善果”指人世间的长寿、富贵、名望、地位、人缘好、聪明智慧、相貌端正等……
功德是福报因,功德是感招福报的前因,福报是做功德之后感招的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