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植入电极线

脊柱植入电极线

发布时间:2021-01-26 17:08:23

1、脊柱植入系统注册商标属于哪一类?

脊柱植入系统属于商标分类第10类1007群组;
经路标网统计,注册脊柱植入系统的商标达7件。
注册时怎样选择其他小项类:
1.选择注册(假器,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4.29%
2.选择注册(外科仪器及器械,群组号:1001)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4.29%
3.选择注册(脊柱用骨螺丝,群组号:1004)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4.29%
4.选择注册(内假器,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4.29%
5.选择注册(脊椎板系统,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4.29%
6.选择注册(用于植入植入体及其部件的外科仪器和工具,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4.29%
7.选择注册(矫形用品,群组号:1008)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4.29%

2、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体外电复律(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在发生心脏骤停后也可“盲目除颤”,而不必一定为了明确心脏骤停类型而延误除颤治疗。
4.连接除颤器导线,接通电源,检查同步性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步或非同步。需要同步时通常选择R波较高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5.按要求进行静脉麻醉。而紧急电除颤则无需静脉麻醉。
6.电极板涂上导电膏或包上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垫,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
7.按要求放置电极板,应尽量避开胸骨。用力按紧给予一定的压力,以保证有较低的阻抗,有利于除颤成功。电极板位置放置方式有:①前侧位(前尖位或标准位,为合适的默认位置):一个电极板放置在右胸前壁锁骨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靠近但不与胸骨重叠;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左乳头左侧,其中心位于腋中线上),两个电极板之间至少相距10cm。②前-左肩胛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北部左肩胛下。③前-右肩胛位(尖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背后右肩胛角,注意避开脊柱。④前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水平。
8.选择电能剂量,按下“充电”按钮,将机器充电到相应的能量。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
9.按下“放电”按钮,当观察到电极板放电后再放开按钮、松开电极板。
10.电击后立即听诊心脏并观察患者心电图,观察复律或除颤是否成功并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或电除颤。
11.电击后即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一般需持续l天。
12.室颤时,不作术前准备,不需麻醉,尽快实施非同步电击除颤。
特殊情况下的电复律(电除颤)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心脏起搏器多应用Zinner二极管保护起搏器电路,当高能电被感知后二极管开关闭合产生短路,使起搏器能耐受距起搏器2~4英寸距离的400J电能。但如果电极板距离心脏起搏器过近,则有可能导致起搏器的阈值升高,急性或慢性感知障碍,起搏器频率奔放,可逆或不可逆的微处理器程序改变等。既往指南建议放置的电极片应距离起搏器至少2.5cm,而新近指南则强调放置电极片或电极板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迟,应该避免将电极片或电极板直接放在植入器械之上。因此对安置了起搏器的患者行电复律(电除颤)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尽可能用最低有效电能量;电极板放置位置应距离起搏器不少于10cm(国内经验做法);尽量用前后位放置电极板;电击后立即测试起搏器功能,重新程控起搏器。
怀孕期间的电复律(电除颤):患者怀孕期间可能会发生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有时需要电击治疗。电复律(电除颤)时,到达胎儿心脏的电能很小,引起胎儿室颤的几率很低。国内外均有报道孕妇接受多次高能电复律治疗,而分娩的婴儿正常。说明怀孕期间电复律(电除颤)是安全的。但实施电复律时仍应检测胎儿心电图,尽量选择低而有效的电能量。
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原则上,洋地黄中毒时禁忌电复律(电除颤)治疗,但是,若快速心律失常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需禁忌电复律(电除颤)时,应从低电能(5J)开始,无效时逐渐加大电能,必要时可于复律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尽量减少或避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3、脑部植入电极的主要功能

大脑活动伴随着神经元放电产生,而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研究需要研究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情况,以了解大脑产生、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机制。植入式微电极阵列作为一种传感器件,是时间分辨率最高的神经电活动传感手段之一,可以在尽量不损伤神经系统的前提下,记录神经系统甚至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如果可以记录大脑运动输出中枢的神经电信号活动,了解其信号特点与运动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可以通过脑电直接控制外部设备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这个方式,截瘫病人可以使用脑电信号控制不同的机械电子设备完成不同的日常活动,这一技术通常被称为脑-机接口。

另一方面,神经元在接受电极的电刺激信号时,可以被激活或活动受到抑制,这一过程一般称为调控。通过神经电极,可以对大脑特定区域或外周神经施加电刺激,抑制不正常的神经发放,用以治疗帕金森病或慢性疼痛等疾病;也可以使用经过视觉和听觉调制的编码信号刺激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部分修复受损的听觉和视觉,这一技术通常也被称为人工耳蜗或人造视网膜。

这些只是应用在临床上的一些应用,事实上,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利用微电极在动物身上已经实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功能。比如通过在大鼠脑袋中植入刺激电极来操控大鼠的左右转向及前进,从而控制大鼠的运动轨迹,实现大鼠机器人的功能,这方面国内浙大的研究团队做的比较多。另外,还有其他人通过将植入大鼠脑内的记录、刺激电极与人工智能整合在一起,使得大鼠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无论是脑-机接口中使用的记录电极还是人工耳蜗中用刺激电极,其功能是实现神经系统与外部电子系统之间的信号交换和传递,因此神经电极也是神经科学家了解神经系统活动,研究大脑工作机制的重要工具。

不过由于微电极的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我们国内使用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从国外买来的。好在近几年国内的一些优秀的公司团队也在开发这方面的产品,比如清华团队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刺激电极,以及郑大团队(科斗脑机)开发出在大小动物上应用的多通道微丝电极阵列(记录电极以及刺激电极)。相信随着中国国内整体科研能力逐渐提升,尤其最近提出的脑科学计划,以后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产品及公司的。

4、医生建议采用植入CRT(心脏再同步治疗),手术风险大吗?

CRT全称为心脏再同步治疗,是近10余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最大进展之一,在国际和国内内都是认可容的比较成熟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风险并不大。以美敦力的CRT起搏器为例,采用静脉穿刺技术依次植入3根电极(左心室电极、右心室电极和心房电极),调整起搏参数,缝合伤口就基本完成了。
临床数据统计显示,CRT疗法可以显著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使心脏逐渐恢复至正常大小。对于合并心脏不同步的慢性心衰患者,CRT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一般医生建议植入CRT的患者,病情已经比较复杂了,所以希望您可以听取医生建议,尽早安排手术。

5、体内金属植入物电极板的粘贴位置

◆如果有金属植入物,尽量手术部位和粘贴极板之间的电流要尽量避开;因此内要把粘贴极板容贴在能避开金属植入物的手术电流通道上
◆尽可能靠近手术区域,以降低电刀的负载电阻,从而可使用较小的功率进行手术,同时电流流通区域缩小,被多点短接或多点接地的可能性下降,两者对防止灼伤均有利。
◆安放中性电极板的位置必须光洁、无毛、肌肉(不是脂肪)丰富、无疤痕、无骨骼凸起,以降低接触阻抗,减少功率损耗,增强散热效果,防止灼伤。
◆尽量选择双片式电极板,如上海沪通生产的电刀主机都带有极板接触质量检测功能,一旦有效接触面积下降,电刀主机会报警并停止输出
*选择导电粘胶型极板,能更有效贴合皮肤,减少意外脱落和分开的风险

6、什么是ICD植入技术

这项已经被证实能有效防止院外心源性猝死的发生。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已经被证实能有效的防止院外心源性猝死的发生。icd的发明和应用于临床针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icd植入技术已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应用。经静脉电极导线植入:1994年以来,经静脉单极除颤系统开始在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非开胸植入icd系统根据除颤电极的构成大致可分为两类:1、以心内线圈电极为主的除颤系统: 虽然各个厂家设计有所不同,但是右心室的三极感知和除颤电极基本相同,经静脉植入的心内膜三极感知和除颤电极,在此之后为一用于除颤的线圈电极。此线圈电极需要与另一电极构成除颤电路。这些系统在临床应用时,大多数患者可得到满意的除颤效果,但是仍然有小部分的患者不能得到满意的除颤阈值,而改用其他非开胸icd系统或开胸植入icd系统。2、单极除颤系统:单极除颤系统是指除颤器外壳本身作为除颤的一个电极,与心内的线圈除颤电极构成除颤电路。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 手术操作进一步简化,只需要经筋脉植入一根三极的感知与出产电极,将除颤器直接埋于左胸前的皮下或胸肌下,由右心室的线圈电极与左胸前的除颤器外壳构成除颤电路;② 除颤阈值低,因为除颤器外壳作为除颤电极,大大增加了除颤电极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了除颤阈值。除颤阈值测试:当感知和除颤电极导线固定后,电极与体外除颤测试系统连接进行除颤值得测定。进行除颤阈值测定时,首先需要诱发心室颤动。室颤的诱发方法有两种:一种为t波电击,即在t波易损期上低能量电击诱发室颤,另一种就是为50hz交流电刺激,两种方法均能非常有效地诱发出室颤。 虽然除颤阈值的标准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医院采用连续两次20 j 或以下的能量有效除颤作为成功标准,即除颤阈值等于或低于 20 j,才可考虑电极与脉冲发生器连续,并将脉冲发生器植入。完成阈值测定后,将脉冲发生器与电极连接,诱发室颤,检验整个icd系统感知心律失常和除颤功能及效果。除颤器的植入: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除颤器均埋藏于患者胸前,作为单极除颤系统的一个极,除颤器必须埋藏在左胸前。icd胸前植入可埋于肌肉下囊袋或皮下囊袋,视患者胸前的皮下组织而定,若患者较瘦,皮下脂肪少,可将icd埋于肌肉下,对于皮下脂肪较多的患者,可将icd埋于皮下囊袋。

7、人工耳蜗电极的植入多深最合适?

耳蜗来内从蜗底到蜗顶都源有神经纤维分布,而且神经纤维的分布具有严格的频率特性,人工耳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根 据声音的振幅频率和时间特性进行精确的刺激,从而获得最接近于“正常听力”的听觉感受。因此,电极应该尽可能地覆 盖耳蜗全长。人类耳蜗长度大约为25-35mm。研究表明,植入深度覆盖整个耳蜗者,术后不管是安静环境下,还是在噪 声环境中均有更好的言语识别能力。Dorman等人的研究也证实“深植入法”有更好的言语识别。最新人工耳蜗的电极长 度设计有31mm、28mm、24mm、20mm、15mm等多种长度,涵盖了临床常见的所有形态大小的耳蜗,耳蜗全覆盖电 极刺激的频率范围最大,言语识别效果也最好。

8、脑部植入电极的研究过程

丝质基材具有抄水溶性,可让电极系袭更好贴合大脑表面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塔夫茨大学等多家机构参与了这项研究。
研究人员为测试新型植入电极“捕获”脑细胞活动能力展开了实验。首先对猫施以麻醉,将新型电极植入猫脑,随后向猫展示图片,同时记录猫脑视觉中枢对视觉刺激的反应。结果显示,相较传统植入电极,新型植入电极所“捕获”脑信号最强;实验后至少一个月猫脑未出现发炎症状。
研究人员所用电极直径500微米,相当于5根发丝厚度。他们希望研制出密度更高的脑部植入电极,以提高信号分辨率。
罗杰斯说:“未来还有可能压缩丝质基材,添加一系列高性能电子元件,用导管送至脑部。”
该项研究结果2010年4月18日发表于《自然-材料》月刊。

9、植入电极注册商标属于哪一类?

植入电极属于商标分类第10类1003群组;
经路标网统计,注册植入电极的商回标达12件。答
注册时怎样选择其他小项类:
1.选择注册(部分或者全部植入的助听器,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2.选择注册(听力弥补物,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3.选择注册(医用电极,群组号:1003)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4.选择注册(骨导听力装置,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5.选择注册(助听器,群组号:1004)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6.选择注册(听力弥补物用振动刺激传感器(转换器),群组号:1013)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7.选择注册(外科器械和仪器,群组号:1001)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8.选择注册(听力植入物,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9.选择注册(外科植入物,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10.选择注册(中耳植入器具,群组号:1007)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8.33%

10、手术中植入电极治疗癫痫,术后电极是否取出?不取出有什么害处?

癫痫发作是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治疗应该从癫痫发作的机制入手,只有脑神经元细胞恢复正常了,

才能彻底杜绝癫痫的发作。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短暂控制的作用,而且副作用也是比较大的。

与脊柱植入电极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