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请问脊柱第五节一度滑脱该如何治疗【脊柱第五节一度滑脱】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临床上一般称之为滑椎,一般是上位椎体向前滑脱,它易于导致慢性腰痛以及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性麻木疼痛。
腰椎滑脱的病因还很不清楚。腰椎滑脱最多见的原因是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退行性的腰椎滑脱,又称假性滑脱;其次为由于运动损伤、先天或不明原因造成腰椎峡部崩裂而导致的腰椎滑脱,又称真性滑脱;腰椎滑脱好发于腰4~5椎体间以及腰5~骶1椎体之间。退行性腰椎滑脱是由于长时间的持续的腰椎不稳定,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椎间盘退变,使得椎骨之间的连接变得松弛不稳定,而逐渐发生腰椎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腰4椎体,其次是腰5椎体。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程度一般比较轻,多为2度以内滑脱。腰椎真性滑脱由于峡部崩裂所引起的,其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可能与腰椎发育时峡部狭长薄弱有关,在此基础上,峡部易于发生疲劳骨折而断裂,之后骨折不愈合,就形成了峡部崩裂。峡部崩裂也可以并不合并有腰椎滑脱,但峡部崩裂后形成的腰椎滑脱程度可以很重。腰椎真性滑脱最常见于40岁以下的成人。
多数腰椎滑脱是没有症状的,常在体检拍片时无意发现。仅有腰痛的腰椎滑脱患者,可以通过卧床休息、腰部理疗、腰围固定、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等手段进行治疗。有一点需要强调,腰背肌训练是最有决定意义的保守治疗方法,刚开始的时候腰部可能会更加酸痛,但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改善症状或减缓病程。
腰椎滑脱伴有反复腰痛的,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由于不稳定,可以出现腰椎椎管狭窄,压迫腰神经根,出现行走后甚至持续的双下肢后侧或后外侧放射性的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这种神经症状,常常需要手术才能解决。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复位、减压、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减压手术是必须做的,但是不是需要复位和内固定植骨融合.
可以先保守治疗2-3个月,如果无效果或渐渐加重,就应该考虑手术。
腰背肌锻炼方法如图
(王海蛟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崩裂性脊柱滑脱该怎么治疗,哪种方式比较靠谱?
在正常情况下腰椎和腰肌共同支持上身的体重并维持脊柱的功能活动.当腰椎滑脱形成结构上失稳通过腰背肌锻炼后可形成强有力的腰背肌“腰围”从而代偿和支持了椎体的负重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脊柱活动的生理功能.可见加强腰背肌锻炼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腰肌的弹性及力量对防治腰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腰部锻炼操有站立位仰卧位即拱桥式俯卧位即飞燕点水法等.站立位煅炼方法很多这里不再赘述.飞燕点水法即早晨或晚上睡在床上使身体呈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双上肢置于体侧掌心向上此时腰肌上肢肌及下肢肌同时用力收缩尽量使上胸及下腹部离开床面保持10~15秒然后放下休息片刻连续做5~10次.仰卧抬臀法亦称拱桥式即每天早晨或晚上仰卧在床上双肘撑于床面双膝微屈头置于枕上此时背部肌肉以及臀部肌肉和大腿后侧肌肉用力收缩挺胸抬臀呈拱桥形保持半分钟左右然后复原如此连续做5~10次.当然如果是降人这几种均可锻炼.可对于腰椎向后滑脱移位的人来说站立位是不适应的因为那样会刺激有病变的脊椎使滑脱移位进一步加重.如果是腰椎向前滑脱移位以上几种均不适应.正确的锻炼方法是:患者仰卧于床上尽量屈膝屈髋用双手指交叉抱住双膝于胸前使腰椎呈屈曲状家中人用一手掌托住病人双足底部另一手掌托住病人颈背部在双手用力的同时嘱病人配合用力作前后滚动10~30次然后用力屈伸下肢3~5次.每日这样锻炼2~3次.患者也可自行练习这样的“滚动操”练功次数应从少到多从轻到重逐渐加大运动量切勿急于求成.早期练功可出现腰部胀痛感一般2~3天后即可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腰椎滑脱症的人要避免劳累及负重不要乱找人踩扳以免出事.还要记住的是锻炼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能坚持数月或数年对腰背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关节紊乱症肥大性脊柱炎腰椎滑脱症等毛铲可起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不过妇女妊娠期以及月经期不要这样锻炼.
4、什么是脊椎滑脱?
腰椎滑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椎体相对于下一个椎体向前错位,压迫刺激周围的肌肉、韧带、神经、血管,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临床上可分为真性腰椎滑脱和假性腰椎滑脱。假性腰椎滑脱是指关节突关节与椎体一起向前滑脱;真性腰椎滑脱是指关节突关节位置不变,只是椎体向前滑脱,伴腰椎峡部出现断裂,可分为四度:滑脱1/4者称为Ⅰ度;滑脱在1/4-1/2之间者称为Ⅱ度;滑脱在1/2-3/4之间者称为Ⅲ度,滑脱大于3/4者称为Ⅳ度。
5、什么是腰椎椎弓峡部不裂,脊柱滑脱又是怎么回事?
腰腿痛的病人经常在门诊看医生,有时医生拿着X光片说某个病人你的腰5椎体峡部裂或腰5椎体滑脱,这是你长期腰痛的原因。那腰椎峡部裂或滑脱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我们人类的腰椎解剖和生物力学。在解剖上,每个腰椎骨分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椎体位于椎骨前部,呈短圆柱形,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为松质骨;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的骨板,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弓板组成(左右侧对称)。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起来(椎体之间、椎弓之间的空隙分别借软骨和韧带封闭).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我们可以大致这样理解,椎孔的前面是椎体,两侧面是椎弓根,后面是椎弓板。上下关节突之间有一狭窄区,即为我们要认识的椎弓根峡部,如该部骨化不全,或自潜在的软骨缺损.即形成先天性峡部骨不连。其缺损区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该椎体与后部椎弓板(临床医生习惯性称为椎板)无骨性连接,与相邻椎体仅靠软组织联系。如果我们把椎弓根比作一个桥的桥墩,椎板为跨河的桥,那么桥与桥墩之间的连接即拱形部分即为峡部。如该处发育薄弱,再加上某种程度的外伤或劳损,亦可引起薄弱的峡部发生骨折
。多数学者认为腰部过伸是主要损伤动作,但在屈曲或负重时如运动员提拉杠铃或腰部扭转加屈曲.也可以在峡部产生剪力与扭力,引起峡部骨折。如果先天性峡部骨不连或峡部骨折为双侧性的,就可能发生脊柱滑脱(可理解为位置错开),成为慢性腰腿痛的一种原因。这种脊柱滑脱多数发生于第5腰椎。大多数脊柱滑脱是上一个椎体向前滑脱,仅少数是向后滑脱的。脊柱滑脱是由于脊柱的稳定性异常导致椎体解剖序列的异常,主要是椎体向前或后滑移。以上所说的由椎弓根峡部不连或椎弓根峡部骨折所致的脊椎滑脱,骨科医生喜欢称它为真性脊柱滑脱。如果无峡部骨不连或骨折,而仅仅由于脊椎或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即老化改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椎体轻度前移位,则称作假性脊柱滑脱,假性脊柱滑脱也比较常见,一般没有椎体结构性异常。但其临床表现基本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