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学基础理论

脊柱学基础理论

发布时间:2020-12-22 18:37:07

1、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行为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正是这三种学习理论,成为划分三代教学设计并指导其发展的理论界标。正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所说:“教学设计深深地植根于学习理论。从传统的角度看,行为主义的观点在教学设计的应用中占有支配地位。今天,这一领域强调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同时有很多人把建构主义作为进一步的指导原则。”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在刺激→反应之间不靠中介,直接联结。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其主要观点有:

(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通过实验,他发现了一种不与已知刺激直接联系、由可操作性动作即可引发的自发性反射(而不是那种由已知刺激直接引发的应答性条件反射),从而为人类学习找到了一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机制。

(3)反应概率强化论。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准确-牢固-速度)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4)程序教学法。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造了“教学机器”,倡导“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的程序教学,导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

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最初尝试就是依据行为主学习理论在程序教学中开始的。起初是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后来逐步拓展到对多种媒体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70年代后,又被广泛用来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设计。可以说,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ID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S→R直接地、机械地联结,而是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中介来实现的。在坚持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格式塔、联结-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学派。其中,产生于7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为代表的联结-认知主义学派,由于兼取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二者之长,得到更多教师和学习者的认同,成为70~9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性学派。其主要观点有:

1、学习是改变行为。学习是否发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目标可以用精确的行为术语来描述。这就为ID2中通过练习、提问、观察、测验等形式来检查学习效果,获取反馈信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学习目标的描述提供了方法。

2、学习离不开内、外部条件。人的学习固然与外界刺激分不开,但人是有认知机能的,在学习时,他总是利用这一机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主动地去寻求外部刺激,进入内部认知过程。因此,学习既要重视外部事物的刺激作用,又要重视学习者内部机制的中介作用。学习公式不是S→R而是S-O-R(“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状态)。这一观点为ID2所坚持的“通过科学安排教学的外部条件来促进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发生”的设计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3、认知因素是有结构的。人的各种认知因素,如知识、策略、感知、记忆、反应等,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结构,即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内部认知活动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不断形成、日益发展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深化了ID2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对所具有知识数量和水平的分析,深入到对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分析,使教学内容、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的确定,建立在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4、人脑犹如电脑,学习,即认知过程,是人脑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加涅认为,认知过程是人脑按照一定目的、策略,从外界环境中输入、加工、存储、提取、使用、创造信息的内部过程。这一过程及其结构,是不能直接被人观察的,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认知表征(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的呈现方式)的方法,去了解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认知心理过程。ID2中对学习层次、认知过程、教学策略等的分析,主要依据就是加涅的这一信息加工理论观点。

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所支撑的ID2,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所支撑的ID1相比,在对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确认、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的设计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和发展。但是,由于认知心理研究的复杂性和隐秘性,使学习者内部因素的发挥产生了许多困难,至今尚无根本性突破,公式S-O-R中 “O”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仍然从属于“S”, ID2从总的来看,仍然是客观主义的(学习的发生主要靠外部客观事物的刺激),“教”依然处于中心地位。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教育、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于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三代教学设计(ID3)便应运而生。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ID3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8)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

1、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外界客观事物对学习者的强化刺激,不是教师对学习者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学习者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主动者,主动与所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交互作用,主动取得教师与协作伙伴的指导和帮助,主动选取学习资源、学习方法,主动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一观点对ID3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

(1)确立了ID3以“学”为中心的性质,使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习者进行,学习者具有积极性,拥有主动权;

(2)赋予教师的“教”以新的内含——帮助、指导、和促进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

(3)使意义建构成为学习的最终目标。

2、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双向的。在当前事物的结构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一致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与当前事物就会发生同化过程,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使原有认知结构得以扩充;在二者不一致、不能同化时,则会发生顺应过程,重新建构(改造或重组)原有认知结构。ID3中强调的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为依据去设计知识结构的设计原则,就是以这一观点为依据的。同时,这一观点还指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在认知活动中建构的,因此,ID3必须重视学习者认知建构过程的设计。

3、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多元化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建构事物的意义,而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时空运动性,学习者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个人情感和认知结构又具有特殊性,因此,即使对同一事物,每个学习者对其意义的建构都可能是不同的。这一观点要求ID3注意设计各种合作学习的方法,以便使学习者能更多地接触不同观点,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对个别化学习和远距离学习中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4、学习应处于真实情境中。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者所处情境越真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越现实,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越高,主动性越强,自由性越大,学习过程就越生动、有效。这一观点是ID3中强调“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与学习任务挂钩”、“应设计与真实物理环境相似、复杂程度相近的有援学习环境”等设计要求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和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相比,是一个性质上的重大变化和发展。它超越了客观主义认识论,把学习者的认知作用提升到了关键地位,树立了结构主义认识论的建构观,把以“教”为中心的ID1、ID2推进到了以“学”为中心的ID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ID3,由于适应当前社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并得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支持和保障,所以,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应当看到,它们在一些方面还不成熟。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ID3则用“意义建构”取代“教学目标”,等等。这些观点都是有失偏颇、有待研究的。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中涉及到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经历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阶段。

1.行为主义:基于可观察的行为上的变化,行为主义关注对某一行为的重复,直至它变为自动、无意识的。

2.认知主义:基于行为背后的思维过程,我们观察到的行为可用来分析了学习者内心的变化。

3.建构主义: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计划来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建构主义关注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解决问题。

① 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在一篇名为记忆的文章中提联结(association),其他的哲学家追随了他的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明显的行为。它把思维看作是黑箱,大脑对于刺激的反映是可被定量的观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视了对人脑思维过程的研究,在行为主义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有:巴浦落夫Pavlov、华生Watson、桑代克horndike和斯金那Skinner。

巴浦落夫:原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以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著名,著名的实验是以食物、狗、铃声展开的。

桑代克:他尝试用精密科学解决教育问题,存在的事物存在于可被测量的一定量中。他的理论(联接主义理论)声明:学习是由刺激和反应的连接构成。

华生:华生的实验是一个小孩子和一只白色的猫,当小孩摸猫的时候就制造一突然的噪音,于是孩子就害怕猫了(之前他是不害怕的)。华生的实验表明在对于一定刺激的情感反应中条件的角色,可解释人们恐惧、偏见的形成。

斯金纳:他的理论着眼于看得见的行为的变化,忽视了人头脑中的变化过程。他的书《科学与人类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作用于法律,宗教,教育,经济的原则。斯金纳的工作不同于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前辈,他研究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②认知主义理论基础: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就发现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托尔曼在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发现老鼠在实验中表现出在利用认知地图走迷宫。当把迷宫的一部分关闭,老鼠并没有显得惊慌失措,好象它知道关闭的那部分本来就是走不通的,在视觉上,老鼠不可能看到那条路是行不通的,但它仍然选择走一条较长的路线,它知道那会是出路。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些社会行为,儿童并不是模仿每个被强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一些他们初次观察到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被强化。当Banra and Walters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他们屏弃了传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先要进行反应-强化),他们在《社会学习与个人发展》书中阐述到个体可以模仿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后来经班度拉 Banras的努力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

认知主义承认强化的重要性,但它更倾向于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认知结构的获得和重组。

认知心理学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950美国掀起了一场认知革命,其中皮亚杰(Jean Piaget)有教大影响的。

 建构主义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分为现实的建构主义与激进的建构主义。与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包含“学习的含义”及“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对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文字、图象、实物、CAI、网络等),通过意义建构方式主动建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2、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什么区别

一、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

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现实课题;是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的客观要求。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党员干部成熟的标志。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发展、推进改革、维护稳定的能力,没有深厚的理论水平是不行的。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并作为自觉的、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来完成,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二、加强理论学习,是保持政治清醒的需要

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加强理论学习,能够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

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区分大是大非问题,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供给我们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掌握这一科学理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才能避免政治上的迷茫、思想上的盲目。

三、加强理论学习,是适应新形势新的需要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就必须把握好理论学习重点。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新党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脊柱学基础理论扩展资料:

党员履行的八项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项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于是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1)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3、脊椎矫正的美国脊椎矫正学

美国脊椎矫正学英文为Chiropractic,矫正医师Chiropractor or Doctor of Chiropractic通常缩写为D.C.,中文译为脊椎矫正医师或整脊疗法医师。
脊椎矫正学由Daniel David Palmer创建于1895年。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目前己成为在美国广泛流行的一种自然疗法。全美约有六、七万名脊椎矫正医师,平均每四千多人口有一位,遍布全美国的各大、中、小城镇。矫正医师-般以私人诊所的形式存在。在美国军方的医疗机构中,在体育界,均有相当数量的矫正医师。在1996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美国队就配有专职的脊椎矫正医师。遍及美国各地的专科学院,每年为美国培养数以千计的矫正医师。矫正医师的大学教育-般为七年半。毕业时授予博士学位,为美国教育部正式认可的脊椎矫正专科医生。
美式脊椎矫正法保护神经
脊柱是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在人体内占据着中枢部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据对北京部分小学的普查结果显示,有68%的孩子脊椎异常,不同程度的脊椎侧弯发病率高达20%,而成年人中80%的头痛、背痛、腰痛和手脚麻木实际上源于青少年时期的脊椎异常。
它是建立在身体的健康部分依赖于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假说基础之上,强调身体是一个自身调控、自身修复的有机体。身体的功能受到大脑、脊髓和遍及全身的神经的控制和协调。可移动的脊椎对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起保护作用,特别是脊髓脆弱的神经根和走行于两个椎体之间的脊神经,脊椎骨失去正常的运动和位置,能损伤神经的功能,导致组织和器官功能异常。脊椎矫正医师把这种脊椎功能的改变和它潜在的对于神经系统的影响,叫做脊椎半脱位综合征。脊椎矫正的方法是找出功能异常的脊椎,并且去除它对神经的影响,使身体回到健康的状态。
在美国,有三种具有独立诊断权、行医权的医生。一种是Medical Doctor(M.D.);第二种是脊椎矫正师Doctor of Chiropractic(D.C.);第三种是骨科医生Doctor of Osteopath(D.O.)。
美国各大主要医疗保险机构及其保险险种,均认可脊椎矫正治疗。较著名的有:全美老年及无工作能力者保险(Medicare)、医疗补助计划(Medicate),蓝盾蓝十字(Blue Shift Blue cross)等。极为普遍的、所有的车祸医疗保险,均认可脊椎矫正治疗。
目前,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这个专业的医师在行医,并日渐盛行。在英国、加拿大、日本、南朝鲜、甚至在TW都已建立了脊椎矫正专业学院。脊椎矫正术源于西方的传统自然疗法,自帕默医生(D.D.Palmer)正式将这种自然疗法命名为脊椎矫正术chiropractic并建立了第一家专科学院--帕默脊椎矫正专科学院(Palmer Chiropractic College)之后,脊椎矫正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学院,学生除了学习常规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医疗诊断课程外,特别注重脊椎的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的学习。在此基础之上,学院向学生教授一套完整的脊椎平衡的分析、诊断方法。并进行一整套的严格的手法治疗训练。经过非常严格的临床实习和毕业考试之后,学生方可毕业。 在教学与治疗的指导思想上,理论上认为,脊椎矫正作用于大脑与身体其它各部分的主要连接部位一一脊椎,大脑为控制全身的主要中枢,其控制必须通过脊神经来完成(不包括十二对脑神经)。当脊椎压迫了神经之后,大脑的功能就不能有效地行使,会相应的造成功能性紊乱,从而影响了人体的健康。
在这个专业中有一下非常重要的名词--关节半脱位Subluxation。相对于Luxation--关节脱位或错位,半脱位只是一定程度的脱离了正常的生理位置。而全脱位则会立即造成关节的功能丧失,伴随有剧烈的疼痛。一般还会严重的压迫神经,使人体罹患严重疾病,如高位截瘫。而半脱位则有相当大的隐蔽性,对于较年轻的人来说更是不易觉察。
这种半脱位在经过许多年之后,长期的力学不平衡,会造成关节的退化,如椎间盘变薄、椎间盘骨刺增生、锥体肥大等。也称为骨性关节炎一一Osteoarthiritis。骨性关节炎会造成脊椎活动范围的减少,关节变紧,僵硬,并常常引起疼痛。如颈部、上背部及腰部疼痛,以腰部疼痛最为常见。与此同时,也常常发生由于关节的病变,关节结构的发生变化,压迫到脊神经,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症。
很明显,许多疾病直接和间接的与脊神经受到压迫有关。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脊椎矫正对许多疾病有相当明显的疗效。一些疑难的、慢性的、经一般医疗方法检查而未知其病因的病症,常常与脊椎有关,很有必要仔细检查脊椎,并进行矫正治疗。
造成脊椎半脱位的原因很多。首先,脊椎的正面应该是垂直无弯曲的、髋骨两侧对称、平衡,从侧面看,其顶部和腹部呈前弯状,胸部和骶骨呈后弯状,此为正常的生理弯曲。正常弯曲时的脊椎富有弹性。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伤害脊椎的情况。婴儿出生时,如医生用过大的力将婴儿从母亲体中拽出时,对婴儿颈椎极易造成损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姿势和不适当的运动,也会对脊椎造成损害。
青少年时期,由于成长快而又极为活跃,最容易对脊椎造成损伤。由于青少年脊椎的柔韧性相当高,这种损伤极具有隐蔽性。进入成年后,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不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造成脊椎损伤、退化的重要因素。如果年幼时已有一定的损伤,一般在中年时期开始有较明显的症状。老年以后,症状会越来越明显。 比较典型的脊椎病及其治疗有:
1、颈椎综合症
头痛、颈部痛、头部转动障碍、手臂发麻、手臂发木、上背部疼痛。经脊椎矫正治疗后,可缓解或终止病症。
2、侧弯症
一般儿童的疗效最佳,成人的疗效则取决于脊椎关节的永久性损伤的程度以及治疗的次数和时间。在减少一定的侧弯度的水平上,保健性的维持,则有相当好的结果,可以停止进一步的侧弯和进一步的驼背。
3、腰痛
一般以第五腰椎、骶、髂关节等部位最为频繁。进一步的恶化就会造成椎间盘的突出。前者伴随压迫神经的情况较后者为少。故前者治疗产生效果较快,恢复也比较完全。后者以椎间盘的非开放性突出较为好治,这也取决于突出的程度。而开放性突出则较难治疗,严重的应以手术为佳。
4、保健性治疗
这是相当重要的,当人们自以为没有任何脊椎毛病的时候,症状的发生可能已经到了临界的程度了。由于这种脊椎半脱位的隐蔽性,一个有相当程度半脱位情况的病人,会因为生活得舒适,没有突发性的外因刺激,如车祸、摔伤等,而察觉不到自己的病况。则半脱位所造成的骨性关节炎,可以在几十年的寻常生活中缓慢发生,而身体在关节炎的发展中不断的适应关节的变化,偶然有症状发生,又常常以为,不过是由于年龄的增大而引发的、正常的、必然的现象,从而意识不到保健的重要性。这正是我国五十岁以上人群组中,脊椎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原因。在美国,这也是矫正医师常常面对的一个问题。
但是,凡是经过长期按时治疗的病人或长期按时进行脊椎矫正保健的人,X--ray所显示的脊椎的退化受到非常明显的控制。不论年龄大小,理想的治疗,加以适当方式的工作、锻炼和生活,可以完全控制脊椎的进一步退化。
5、急性损伤
主要以车祸、摔伤和搬运重物造成的为主。治疗的效果一般都很好。治疗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损伤的程度以及脊椎退化的水平。以Dong Chiropractic Center的病例来看,一般在两个月内完全康复。
美国脊椎矫正术作为西方的一种传统自然疗法,在理论上与中国的中医理论有相似之处。同时,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医学相融合,形成了自身的独立风格。脊椎矫正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剖学和X-线学,为脊椎的手法矫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有效而且安全。其安全的程度,根据全美脊椎矫正协会的统计,其发生死亡和瘫痪病例的概率为四百万分之一。如今脊椎矫正术在美国的发展,颇有点像中西医的成功结合在美国的翻版。在中国,西医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人才济济。中医的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正骨、按摩方面,更有出神入化的疗效。中西医结合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脊椎矫正术的引进,既可以锦上添花,又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

4、脊骨神经医学的脊骨神经医学的哲学和基础理论

<

5、什么是基础理论?有什么用?

基础理论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判断与推理。
如果想要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学习基础理论,然后再深入学习。

6、为什么要学好基础理论?

因为这种基础的理论是对他们的现实的,这使用是比较好的,所以说应该是比较不错的一种情况

7、学脊柱看什么书

看人体解剖学

与脊柱学基础理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