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平片观察内容和主要病变

脊柱平片观察内容和主要病变

发布时间:2020-12-19 17:36:26

1、请问各位专家朋友,强直性集脊柱炎的最坏结果是什么?能不能治好,或是否能恢复如初?紧急求救?谢谢!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简称AS) 又名类风湿脊柱炎。本病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版症。一般先权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由于病变发展逐渐累及腰椎、胸椎和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主要症状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病。

参考资料:
强直性脊柱炎
症状:
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轻微,早期可有倦怠,体征减轻,或有恶心、发热等。逐渐出现下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及僵硬,休息后症状往往加重,活动后减轻。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骶髂关节疼,并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压痛、僵硬、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屈曲畸形,阴天或劳累后症状加生,遇暖或休息后减轻。常有复发性虹膜炎并存,部分患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病变若波及肋椎关节,还可出现呼吸时胸部扩张受限或丧失以及肋间神经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强直在畸形位,颈腰部不能旋转,侧视时必须转动全身,可出现严重的驼背畸形,不能前视。病变有时也可波及髋膝关节,髋关节受累时,呈摇摆步态。随着受累部位的骨性强直,疼痛等症状逐渐消失,而遗留终生畸形。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2、什么是脊柱关节病

?现在脊柱关节病的发病率不断的提高,不少的人遭受该病的困扰,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需要大家提起注意,那么呢?下面请相关的专家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从以下几点给大家介绍: 1.类风湿关节炎:该病是慢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 染、环境因素包括吸烟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40-60岁女性更多见。以双手小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多见,并表现为双侧受累。患者同时伴有晨起关节僵硬感持续大于1小时及关节活动受限。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脏器受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为其特异性抗体。绝大多数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类风湿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活动度无绝对的相关性。 2.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民间俗称骨质增生。骨关节炎的发 生与年龄和肥胖密切相关。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简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各关节均可受累。但双手小关节受累时多为双手远端指间关节。临床可见患者远端指间关节出现骨性突起。患者也可出现晨僵,但时间小于半小时。该类患者血中类风湿因子常为阴性。 3.痛风性关节炎:该病与体内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出减少有关。过多的尿酸 在关节局部沉积引起关节炎。其发病非常急,常由饮食过量或应激诱发,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单关节受累多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大脚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也很迅速,不治疗或经过药物治疗后一至两周症状可缓解,但容易再次复发。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则可以没有明显的间歇期,而表现为关节炎反复发作。 4.强直性脊柱炎:青年男性多发,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 关节,也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病变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僵直,颈椎、腰椎、胸椎活动受限,出现“驼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现HLA-B27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 5.银屑病关节炎: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银屑病 关节炎关节病关节受累部分特点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混淆。但双手小关节受累时多在手指末端指间关节。但骶髂关节和脊柱受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少见。部分患者可能在关节炎出现时尚未出现皮肤病变,此类患者容易误诊。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阴性。 6.反应性关节炎: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关节(尤其 是下肢)非对称性受累。骶髂关节及脊椎也可累及。关节外可表现为眼炎、尿道炎、龟头炎,80%以上患者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以上就是关于脊柱关节病的相关问题,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向专家询问解答。关节肿胀疼痛是什么原因手脚僵硬是怎么回事手指骨质增生的症状手指关节疼手指关节痛是怎么回事

3、腹部透视和腹部平片最常用于哪些情况?有何表现?

腹部透视和平片除可用于观察金属避孕环、胎儿位置和形态及误咽不透X线异物外,最常用于观察某些急腹症、血尿或腹部肿块。一般急腹症病人多先采用腹部透视,必要时再拍腹部平片进一步观察。由于腹部照片显示的影像较透视清楚,故观察腹部异常钙化和腹部实质性脏器时需照腹部平片。在分析腹部影像时应重视观察一下X先征象:(1)肠管外异常气体:最常见者为膈下游离气体,多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所致。肿瘤、炎症、外伤等也可引起胃肠道穿孔。多数胃肠道穿孔因有腹腔游离气体而产生典型的气腹X线征,但少数情况下也可无气腹的X线表现。有人经试验证明,腹腔内有1ml游离气体在X线上即可能显示,但这和一些条件有关,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在X线上看到。必要时可拍右侧朝上的水平投照腹部平片。注意不要将间位结肠、横膈误为气腹。此外某些腹腔脓肿、较大的穿通性溃疡等也能引起限局性的肠管外气体影。(2)肠关内气体分布异常及液体淤积:注意有无肠管异常胀气和气液面,这在肠梗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机械性肠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胀气并有阶梯状气液面;麻痹性肠梗阻时,从胃到大肠均可充气扩张。一些腹腔脏器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肠淤张多累及病变附近的肠管,在诊断肠梗阻时还要注意有无绞窄征象。(3)肝、脾、肾的轮廓、大小及位置:肝、脾较明显的增大往往在腹部平片上可以显示。肝大可见于恶性肿瘤、包虫、囊肿及海绵状血管瘤等。脾大见于门脉高压症、恶性淋巴瘤、网状细胞肉瘤等。肾脏除可增大(见于肾积水、囊肿、肿瘤等)外,还可以缩小(如萎缩肾)。肾下垂病人的肾脏位置较低、移动度大。肝、脾、肾外伤等都可以表现为轮廓模糊,肾周围炎症也可有此表现。(4)腰大肌影的变化:除常见的腰椎结核可引起腰大肌影增宽外,腰大肌影消失可见于肾周围脓肿、肾恶性肿瘤(有人腰告50%腰大肌影消失)、后腹膜肿瘤等。(5)有无密度普遍增高或异常肿块影:大量腹水可使腹部密度均匀一致的增高,如并存腹腔游离气体可显示一大气液面。但巨大卵巢囊肿也可有类似表现,要注意鉴别。异常肿块表现为限局性的密度增高,有时可见其边缘。(6)有无异常钙化:最常见的腹部钙化影有泌尿系结石、腹腔淋巴结钙化、胆结石等。有些病变的钙化影有一定特征。如某些肾结石表现为肾盂区鹿角形钙化影,膀胱结石可成分层状的圆形或椭圆形钙化影,淋巴结钙化可表现为多数密度不均形状不规则的斑点状影,畸胎瘤可见牙齿和骨骼影等。有人提出,按解剖部位分析,肝脏的钙化影可见于包虫、海绵状血管瘤(呈圆形钙化影);脾脏的钙化影可见于脾动脉瘤、静脉血栓及结核;肾脏的钙化影可见于结石、囊肿(3%)、恶性肿瘤(21%)、结核;肾上腺的钙化影可见于假性囊肿、包虫性囊肿、淋巴管瘤(约16%,钙化影呈圆形)、阿狄森氏病(25%可见钙化);胰腺的钙化影可见于炎症(30-50%有结石)、囊肿(可呈环状钙化)、郎罕氏岛腺瘤(可呈卵壳状钙化);后腹膜的钙化影可见于畸胎瘤、结核;胃的钙化影可见于平滑肌瘤(4%钙化);胆囊的钙化影见于结石;腹腔的钙化影可见于淋巴结结核、大网膜钙化及石胎;小骨盆腔的钙化影可见于子宫肌瘤、卵巢肿瘤、附件结核等,前列腺结石也可钙化。(7)腹侧壁腹膜外脂肪层消失:此征可见于腹膜炎,但只有照片质量良好时才能观察。(8)骨骼有无异常:腹部脏器的某些疾患与骨骼系统有密切关系,如肾结核可合并脊柱结核,内脏的恶性肿瘤可发生骨转移,某些泌尿系结石是全身代谢性疾病的一个表现,因而可同时合并有骨骼改变(例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9)横膈有无异常:注意其位置、活动及轮廓。此外,下叶大叶肺炎可表现出类似急腹症的症状。因此在腹部透视的同时观察肺野,有时是必要的。

4、核磁共振检查都适用于哪些脊柱疾病呢?

首先,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这是由于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椎体、髓核和纤维环等结构。可以直接观察到纤维的完整性,这对于确定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有重要价值,同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5、脊柱外伤术后探查内部分病变【脊柱37骨折

你好。从片子看手术减压可以,继续维持目前治疗,重点康复训练。要观察2年左右才可确定神经功能最终恢复情况。

(杨立利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如何正确解读脊柱X线平片

颈背痛和腰腿痛是临床上最普遍的就诊原因,在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时最常用影像检查就是脊柱X线检查,因此正确使用和解读脊柱X线检查对于基层医师非常重要。
X线检查体位和正常影像学表现
脊柱自上而下主要分为颈椎、胸椎和腰骶椎。脊柱X线检查的基本体位为正位和侧位。颈椎的左、右斜位有利于显示钩锥关节和椎间孔,也是常用的检查体位。腰椎斜位用来观察椎弓根,主要用于腰椎滑脱鉴别。
脊柱的X线平片主要用来观察椎体骨质结构,无法直接显示韧带和椎间盘等软组织,只能通过观察相邻骨质间接反映其变化。椎体骨皮质密度很高,X线表现为线状致密影,松质骨(髓质)密度较皮质低,两者存在良好的对比。
由于X线是二维投照技术,因此棘突、椎弓根和横突等脊柱附件可能会与椎体重叠,观察时要注意区分这些结构。另外肠内容物可能会与腰椎重叠,对图像判读产生影响,特别是低密度肠气可能会误认为骨质破坏,需要结合不同体位综合分析。
各段脊柱重要结构的X线表现已分别在图中标注(图1~图4),供大家参考学习。正常脊柱生理曲度表现为:颈椎轻度前凸,胸椎轻度后凸,腰椎前凸。正常脊柱序列整齐,X线侧位表现为椎体前、后缘连线平滑。椎体形态规则,椎体前后高度基本一致。正常脊柱各椎间隙约等宽,X线正位椎间隙左右等宽,侧位示前宽后窄。
阅片原则脊柱X线平片解读时应该按照一定顺序,避免遗漏重要影像表现。主要包括:脊柱生理曲度是否正常,序列是否整齐;椎间隙有无狭窄或增宽;椎体及附件皮质是否连续以及骨质有无异常;椎旁软组织有无增厚或异常密度;投照范围内有无其他异常。
掌握脊柱的正常X线表现是发现脊柱异常影像表现的基础,本期讲座主要复习了脊柱正常X线表现,随后我们会陆续介绍不同脊柱疾病的影像表现。
基层医师经常遇到脊柱X线平片。临床医师应熟悉脊柱常用X线检查体位和观察要点,掌握脊柱的正常X线表现,才能发现异常。另一方面,临床医师在观察脊柱X线平片时应按照一定顺序,对脊柱X线平片做出全面解读。

7、颈椎ct扫描有哪些

为了进一步确诊,临床上常常要求颈椎病患者拍摄颈椎的CT片。不少患者询问:拍摄颈椎CT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拍颈椎的X光片或者核磁共振片呢? 今天统一解答如下: 颈椎病CT检查的临床意义通常有5个: 一、观察颈椎先天性的异常: 随着核磁共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CT检查在脊柱外科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小,特别是在颈椎病的诊断方面已不是常规的检查手段,其诊断价值远远低于“X线平片+核磁共振”的组合。 但是由于CT能观察骨质和软组织的结构,进一步明确脊椎的先天性畸形情况。CT对骨刺、韧带钙化、椎管狭窄等骨性病变显示要比核磁共振清楚得多,因此在“X线平片+核磁共振”对上述情况仍然难以明确的情况下,申请CT检查,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明确骨折和脱位: 椎弓骨折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在平片上容易漏诊,而CT能明显提示,可准确测量病变对椎管及椎间的侵犯程度。CT检查还可以准确显示寰椎的骨折。严重的脊椎外伤患者只需平卧于CT检查台上,用横段面扫描及多平面影象重建即可了解骨折和脱位的情况,避免过多地移动病人。 三、颈椎间盘突出症: CT能直接显示突出的髓核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程度。 四、颈椎椎管狭窄症: CT是诊断及定位椎管狭窄的较准确的方法,能测量椎管的各径线及面积,观察椎管形态,了解其骨和软组织的情况,显示椎管内受压迫的程度。 五、排除肿瘤和炎症: 如果X线片证实的病灶,CT更能明确病变的范围,椎体及附件的情况,病变是否侵犯了椎管及椎间孔,有无椎旁的肿块,病变是否为侵蚀性,病变是多血管还是无血管,组织有无钙化、坏死、囊性变等。对临床怀疑有脊椎病变而平片阴性或可疑者,CT能明确提示有无骨质的异常。

8、关节平片x线检查要注意哪些问题

X线平片仍为颈椎检查的最基本手段,它可确定或除颈部骨关节的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增生、狭窄、畸形等,作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依据。拍片的申请单应详细写明病人年龄、性别、地址、症状、体征,初步诊断印象,拍照部位和要求,填写详尽,则可供放射科医生作为较正确的判断。凡颈椎病患者均应常规拍摄正侧位、双斜位、张口位和动力性侧位化。

平片观察与描述

在肯定所摄平片拍摄质量及冲洗质量的前提下,除应注意有无其他病变,如肿瘤、外伤、结核等外,对每一平片均应加以仔细观察与描述。

一、正位片 主要注意:双侧钩突有无增生及其他异常;椎间隙有无变狭及其狭窄的程度;棘突是否居中,排列有无异常或侧弯;第七颈椎双侧横突是否过长,有无颈肋形成;各椎体有无先天触合、半锥体等畸形。摄开口位时尚应注意环枢关节之咬合、对位,边缘骨质有无增生及偏斜。并注意观察齿状突有无骨折、变位或缺如。

二、自然侧位片 指让患者采取自然体位拍摄之侧位片。主要观察:

1.颈椎曲线之改变:可出现生理前凸消失或向后方隆凸。此多见于颈型或根型颈椎病,尤以急性期。同时应注意由于椎体间关节松动所致的椎体间变位。

2.椎体前阴影:在正常情况下,椎体前缘与咽喉及食道貌岸然后壁之间形成的椎体前间隙在侧位片上清晰可见。在颈4,5以上椎体前阴影矢状径不超过4mm,颈5以下则不超过13mm。但当患者发生颈椎骨折、脱位等损伤时,此阴影则明显增宽。尤其是某些颈椎骨骼上无异常所见的过伸性损伤,此阴影增宽有助于诊断。

3.骨关节畸形:以椎体先天性融合为多见,其对颈椎的发病有直接关系。并注意枕颈部,该处如有畸形,则易引起上颈椎不稳及加重颈椎病症状。

4.椎间隙改变:在正常情况下,椎体前缘椎间隙间中平均为3.8±0.5mm,后缘间距为1.9±0.28mm.于髓核退变早期,由于韧带松动可显示椎间隙前方反而增宽,但此后即变狭,并随着病变的进展而日益明显。椎间隙愈窄,则根管也随之狭窄。

5.骨赘:椎间隙前后缘处均可出现骨赘,以颈5~6、颈4~5和颈6~7为多发。在椎骨处于同一矢径情况下,骨赘之大小与病情轻重呈正比。骨赘之形态各异,但以唇状为多。注意与后纵韧带钙化相区别,两者亦可相延续。

6.测量椎体与椎管矢状径:分别测量椎体与椎管之矢状径,并判定有无椎管狭窄。

①椎体矢状径 自椎体前缘中点至椎体后缘连线的垂直线。其数据视椎节不同而异。正常人在颈4~7段约为18~22mm。

②椎管矢状径 为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连线中点的最短距离。正常人颈4~7约为15~18mm,而颈1~3明显为宽,约为17~22mm。

③计算两者比值 判定椎管狭窄与否可采用绝对值法,即小于10mm者为绝对狭窄,10.1~12mm者为相对狭窄,12.1~14mm为临界椎管,大于14mm属正常范围。但由于人体身材之差异和X线片放大系数不一而欠理想,故亦可采取比值法,公式如下:

两者正常之比值应在0.75以上,低于0.75者则为椎管狭窄。此法简便易行。

7.其他 除上述外,尚应注意项韧带和后纵带有无钙化及其钙化特点,椎体有无特发性、弥漫性骨质肥大症改变等。

三、动力性侧位片 应提倡以此种侧位片来取代前者,患者在自主地过屈与过伸状态下所摄之侧位片不仅可完全取代前者,且尚有以下特点:

1.可观测颈椎之活动情况与活动度:在急性根性痕及颈型者,由于局部肌肉痉挛患节活动度明显降低,此有助于临床诊断。

2.有利于椎节不稳的判定:如前所述,颈椎的屈伸活动是上一椎体的下面在下一椎体的上面前后滑动,并受前纵韧带、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制约而呈均匀协调一致之运动。但如因椎间盘变性造成椎间隙松动时,则当颈椎前屈时可使上一椎体的前下缘超过下一椎体的前上缘,而仰伸时则出现相反结果(见图28)。此种现象称之为"梯形变"或"假性半脱位"等。一般向前滑动者为多,向后滑动者较少。出现此种现象的椎节则表明该节不稳,并可因此而引起症状。但随着病变的进展,当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及韧带硬化达一定程度时,则此种不稳现象反而消失。因此,椎体间关节的梯形主要用于对颈椎早、中期退变的判定。由于颈椎有多节,病变进程及顺序不一,因此在同一病例,上两种情况可同时并存。

3.有利于对上颈椎不稳的判定:已往在临床上对上颈椎不稳认识不够,作者发现此种病例并非少见,由于可引起椎动脉第三段供血受阻而易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混淆。在动力性侧位片上可明显地显示出环椎的异常活动,必要时可加摄开口位则更有利于确认。

四、斜位片 左右分别拍摄,主要用以观测椎间孔的矢径、高度及钩椎关节的增生情况。正常人颈4~7椎间孔和矢径平均为6.5±1.0mm。当钩椎关节处有骨质增生时则此孔变狭。

9、脊椎平片c2-3椎棘突融合是什么意思

这是先天发育问题,就是这二个棘突长一块了。

与脊柱平片观察内容和主要病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