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脊柱关节病
?现在脊柱关节病的发病率不断的提高,不少的人遭受该病的困扰,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需要大家提起注意,那么呢?下面请相关的专家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从以下几点给大家介绍: 1.类风湿关节炎:该病是慢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 染、环境因素包括吸烟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40-60岁女性更多见。以双手小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多见,并表现为双侧受累。患者同时伴有晨起关节僵硬感持续大于1小时及关节活动受限。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脏器受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为其特异性抗体。绝大多数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类风湿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活动度无绝对的相关性。 2.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民间俗称骨质增生。骨关节炎的发 生与年龄和肥胖密切相关。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简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各关节均可受累。但双手小关节受累时多为双手远端指间关节。临床可见患者远端指间关节出现骨性突起。患者也可出现晨僵,但时间小于半小时。该类患者血中类风湿因子常为阴性。 3.痛风性关节炎:该病与体内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出减少有关。过多的尿酸 在关节局部沉积引起关节炎。其发病非常急,常由饮食过量或应激诱发,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单关节受累多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大脚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也很迅速,不治疗或经过药物治疗后一至两周症状可缓解,但容易再次复发。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则可以没有明显的间歇期,而表现为关节炎反复发作。 4.强直性脊柱炎:青年男性多发,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 关节,也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病变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僵直,颈椎、腰椎、胸椎活动受限,出现“驼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现HLA-B27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 5.银屑病关节炎: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银屑病 关节炎关节病关节受累部分特点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混淆。但双手小关节受累时多在手指末端指间关节。但骶髂关节和脊柱受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少见。部分患者可能在关节炎出现时尚未出现皮肤病变,此类患者容易误诊。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阴性。 6.反应性关节炎: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关节(尤其 是下肢)非对称性受累。骶髂关节及脊椎也可累及。关节外可表现为眼炎、尿道炎、龟头炎,80%以上患者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以上就是关于脊柱关节病的相关问题,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向专家询问解答。关节肿胀疼痛是什么原因手脚僵硬是怎么回事手指骨质增生的症状手指关节疼手指关节痛是怎么回事
2、脊柱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脊柱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脊柱结构的正常解剖,一般见于教科书,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脊柱的结构。有的患者检查过后,很是茫然,如腰椎L3-L4椎间盘突出,总是问个不停,不知道病因,更有甚者不知道腰椎在哪儿?
人在出生后一年,胸腰两侧椎弓完全融合,颈椎是在第2年融合,骶椎较晚,约在7~10岁融合。正常人有24个椎骨,即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新生儿的脊柱是由胸腔后凸和骶骨后凸形成的向前弯曲,出生3个月就会形成永久性弯曲,18个月学走路时,出现前凸弯曲,使身体在腰部以上直立。这样就出现了4个矢状面弯曲,这几个弯曲部位,也是经常发病的部位,尤其是腰骶交界处的慢性劳损,常为腰背痛的发病基础。
椎体主要为松质骨构成,骨皮质薄。椎管锥孔之间的一条椎管,用以保护其中的脊髓。腰3的横突最长,是腰背肌肉的着力点,棘突是由左右椎板汇合而成的。各椎骨之间靠椎间关节及许多韧带连结,椎间盘是连接各椎体的主要结构,是由位于中央的髓核和周围包绕着的纤维环构成。脊柱的血液供应,是穿椎弓供应椎弓根,横突和棘突。脊柱的神经供应是脊柱的返支(窦椎神经)的作用,刺激窦椎神经可引起背痛和坐骨神经痛。腰骶关节与骶髂关节是脊柱连接骨盆和下肢,并将躯干所承受的力传递到下肢的交接点,作用在于稳定和有效的传达动力。
腰背痛可分为原发痛和继发痛,牵涉痛或感应性痛,以及神经性痛三种。具体病种可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椎弓崩裂、胸腰椎骨折、椎管狭窄症、胸腰椎结核症、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及椎管内肿瘤、脊柱侧弯、骨质疏松症、退变滑脱、化脓性脊柱炎、腰骶畸形、小关节紊乱、颈肩痛和风湿劳损所致的腰背痛。
临床检查,颈椎用C代替,胸椎用T代替,腰椎用L代替,骶椎用S代替。如C4-C5退行性病变,指的就是第四颈椎和第五颈椎,L5-S1椎间盘突出,指的就是第5腰椎和骶椎第1节的椎间盘突出,以此类推。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帮助,对脊柱的结构能有所了解。
3、什么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血清阴性关节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瑞特综合征、肠病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青年型慢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亚型)以及一组分类未定的脊柱关节病等。之所以把这几种疾病归属于一类,是因为他们在临床上有许多的共同特征:①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实际上阳性率同一般正常人群,一般不超过:5%。②有家族聚集倾向。③与HLA―B。,抗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其中以强直性脊柱炎和瑞特综合征尤为密切。④皆可影响脊柱,都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炎,也可影响外周关节,大多为下肢关节多于上肢关节,且呈不对称性。⑤各种脊柱关节病之间在临床上常有重叠,可单独出现或重叠存在,如银屑病样皮疹和指甲病变,眼炎,口炎,口腔、肠道和生殖器溃疡,尿道炎,前列腺炎,结节性红斑及血栓性静脉炎。⑥病理变化集中在肌腱端周围和韧带附着于骨的部位,而不在滑膜;也可发生在眼、主动脉瓣、肺实质和皮肤。正是由于上述疾病存在着许多共性,为有别于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临床上提出了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这一病名。
4、脊柱(颈椎、胸椎、腰椎)中的关节名称是哪一个
这三个都是脊椎的组成。
5、脊柱的尾部疼是怎么回事?
你好,可能骶尾椎部软组织劳损引起的症状,会引起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你情况需要积极治疗的。建议注意休息,少负重的
6、脊柱关节炎的病理表现
脊柱关节炎的炎症过程发生在韧带附着于骨的起止点位置,这不同于有许多临床和放射学证据的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最初的炎症过程的主要靶点出现在起止点、软骨和较小范围的滑膜,随着新骨在纤维瘢痕组织上的形成,炎症过程有自愈的倾向,导致关节强直和中轴与外周关节不可逆的骨化 。
7、椎体间的连结结构有哪些
椎体之间的连接由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构成。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前面,上起枕骨的咽结节和寰椎前结节,下至S1~2,在其行程中借纤维束紧密附着于各椎体边缘,但与椎体连接疏松。
后纵韧带比较薄弱,位于椎体的后部,上起枢椎,下达骶骨,最上部延展为覆膜。
间盘即椎间纤维软骨,除C1~2之间外,其他椎体之间包括L5与S1之间均有这种结构,因此成人的椎间盘总数为23个。
(7)脊柱关节的结构扩展资料:
椎间盘的功能:
1.椎间盘不但是椎体间主要的坚强连系与支持结构,同时也是脊柱运动和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
2.能承受身体的重力,将施加于脊柱的力吸收并重新分布。椎间盘能保护和控制脊柱各种活动,有平衡缓冲外力的作用。
3.椎间盘受到压缩或牵引后,能很快恢复原来形状。
4.正常椎间盘髓核各方面的压力均相等,中心重力可使椎间盘向各方向膨出。
参考资料:
椎体连接-网络
8、关于骨科里的脊柱和关节方向
脊柱外科在读研究生,目前在省属三甲医院。是这样,脊柱与关节择期患者均占大部分,前者病源相对较多,但手术风险往往较大,后者病源相对稳定,且手术风险小很多。看你将来的职业理想与兴趣所在吧。就业前景,这么说吧,如果你能进一个相对较好的医院,且有志于从事脊柱或者关节专业,研究生阶段的专业选择会对你的将来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将来你所在的医院并不设亚专科,那就请牢记一条:创伤骨科永远是基础。
9、结构局部的异常只是症状,是整体需要修正,脊椎的组成有哪些?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注:脊柱不等于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块脊椎组成的)。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
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 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非但保护脏器本身,同时尚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10、脊柱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1)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s)
NSAIDs可迅速改善患者腰髋背部疼痛和发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活动范围,无论早期或晚期脊柱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治疗都是首选。不应把本类药物简单理解为止痛药物而忽视其应用,本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而非单纯止痛,目前主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只要是出现腰髋背部疼痛就应不迟疑地足量、足疗程应用此类药物,不应为防止出现副作用而忍受疼痛,否则长期疼痛、僵硬很容易逐渐出现脊柱僵直、驼背等畸形。对NSAIDs迅速起效、症状得到缓解也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有用工具。
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夜间疼痛明显,因此睡前应用此类药物疗效最为理想。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中较多的是胃肠不适,少数可引起溃疡;其他较少见的有头痛、头晕,肝、肾损伤,血细胞减少,水肿,高血压及过敏反应等。医师应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抗炎药物。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炎药不仅不会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抗炎药物通常需要使用2个月左右,待症状完全控制后减少剂量,以最小有效量巩固一段时间,再考虑停药,过快停药容易引起症状反复。如一种药物治疗2~4周疗效不明显,应改用其他不同类别的抗炎药。在用药过程中应始终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
(2)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steroid)
糖皮质激素长期口服治疗不仅不能阻止本病的发展,还会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本病伴发的外周关节炎,可行长效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重复注射应间隔3~4周,一般不超过2~3次。对其他治疗不能控制的臀部疼痛,在CT指导下行糖皮质激素骶髂关节注射,部分患者可改善症状。
(3)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该药可改善脊柱关节炎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并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活动性指标,特别适用于改善脊柱关节炎患者的外周关节炎,并对本病并发的前色素膜炎有预防复发和减轻病变的作用。至今,该药对脊柱关节炎的中轴关节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改善疾病预后的作用均缺乏证据。通常推荐用量为2.0~3.0g,分2~3次口服。本品起效较慢,通常在用药后4~6周。为了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一般以0.25 g,每日3次开始,以后每周递增0.25 g,或根据病情,或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剂量和疗程,维持1年以上。为了弥补SSZ起效较慢及抗炎作用欠强的缺点,通常选用一种起效快的非甾体抗炎药与其并用。本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症状、皮疹、血细胞减少、头痛、头晕以及男性精子减少及形态异常(停药多可恢复)。磺胺过敏者禁用。
(4)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MTX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脊柱关节炎。但经对比观察发现,本品仅对外周关节炎、腰背痛、发僵及虹膜炎等表现,以及ESR和CRP水平有改善作用,而对中轴关节的放射线病变无改善证据。通常以7.5mg~15mg,个别重症者可酌情增加剂量,口服或注射,每周1次。同时,可并用1种非甾类抗炎药。尽管小剂量MTX有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但其不良反应仍是治疗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这些包括胃肠不适、肝损伤、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血细胞减少、脱发、头痛及头晕等,故在用药前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其他有关项目。
(5)沙利度胺(thalidomide)
国内黄烽等观察30例难治性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沙利度胺(200mg/d)为期一年的开放试验,结果26例患者完成了试验,发现该药对多数患者疗效较好。同时发现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NF-a的转录水平显著减少。但本品的不良反应相对偏多,常见的有嗜睡、头晕、口渴、便秘、头皮屑增多,少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下降、肝酶升高、镜下血尿及指端麻刺感等,对选用此种治疗者应做严密观察,在用药初期应每2~4周查血和尿常规、肝肾功能。对长期用药者应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外周神经炎。妊娠期女性服用该药可导致胎儿呈短肢畸形(海豹胎),因此对于妊娠期女性以及近期拟生育的患者(包括男性)应禁用本药。初始剂量50 mg/d,每2周递增50 mg,至150~200 mg/d维持,国外有用300mg/d维持。该药容易引起困倦,适于晚间服用。
(6)来氟米特(leflunomide)
本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关节炎疗效较佳,另外,该药对强直性脊柱炎其他症状,如:虹膜炎、发热等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因此该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外表现的治疗。该药通常以10mg/d剂量应用,病情较重者可加至20mg/d。该药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肝功能损害,建议应用该药期间同时并用护肝药物,且用药初期应每2~4周查肝功能,以后每3~6个月复查1次。食欲减退、瘙痒性皮疹(常于用药较长一段时间出现)、体重下降等亦可在该药治疗过程中出现。 (1)概述
所谓生物制剂即选择性地以参与免疫反应或炎症过程的分子或受体为靶目标的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生物制剂针对风湿病的发病机制,比传统免疫抑制治疗更具特异性,该类药物的出现使脊柱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的治疗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证据以及临床实践证实抗TNF-α类生物制剂对脊柱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且发现该类药物对脊柱关节炎的疗效要优于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2)常用的TNF-α抑制剂
a) 依那西普 是将编码人TNF p75受体可溶性部分的DNA与编码人IgG1Fc段分子的DNA连接后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融合蛋白,它能可逆性地与TNF-α结合,竞争性抑制TNF-α与TNF受体位点的结合。推荐用法为:50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或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 ,两种用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相近。国内市场上现有益赛普、强克和恩利(Enbrel)三种制剂。
b) 阿达木单抗(修美乐) 是一个全人源化的抗TNF-α特异性IgG1单克隆抗体, 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到,该药与可溶性的TNF结合进而抑制TNF与细胞表面的TNF受体结合以达到其抗TNF作用。推荐用法为皮下注射40mg,每2周1次。
c) 英夫利昔单抗(类克) 是人/鼠嵌合的抗TNF-α特异性IgG1单克隆抗体。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推荐用法为:5 mg/kg,静脉滴注,首次注射后于第2、6周重复注射相同剂量,此后每隔6周注射相同剂量。
目前,上述三种制剂均已被美国FDA和我国SFDA批准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该类药物有起效快(几小时到24小时)、疗效好的特点,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迅速获得显著改善,应用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身体功能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可使一些新近出现的脊柱活动障碍得到恢复。但其长期疗效及对中轴关节X线改变的影响尚待观察。在足量使用该类制剂2~3个月病情得到控制后,可以逐渐拉长用药间隔时间,同时并用NSAIDs和其他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很多患者的病情不会出现明显复发。
(3)TNF-α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应用该类制剂可降低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因此在准备使用前必须对患者进行有关结核感染的筛查,包括询问是否有结核病史、肺部影像学检查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PPD试验),有条件者可进行TB-SPOT检查。在使用本类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和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如果患者出现提示结核感染的症状如持续性咳嗽、体重下降和发热要注意是否有结核感染。
该类制剂尚可能导致其他一些类型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增加感染风险、使隐性感染患者病情活动或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加重、使原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以及个别患者出现神经脱髓鞘病变等,另外,少数患者对英夫利西单抗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建议首次使用该药时应密切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疲劳、述情障碍等,应采用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应用抗抑郁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