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髓炎 > 急性脊髓炎脑脊液正常

急性脊髓炎脑脊液正常

发布时间:2021-07-23 10:01:46

1、急性脊髓炎的基本症状有哪些?

急性脊髓炎的症状表现为:病变节段束带感抄、肢体麻木无力、尿病障碍、病变部位神经根痛、感觉减退等等;一般脊髓炎的受损是知在胸3到胸5,因为这个部位血液的供应比较薄弱,还有一些会出现高位颈髓和腰骶段的脊髓炎,特别是道高位颈髓,会引起呼吸功能障碍,严重会出现呼吸暂停危及生命.

2、得了急性脊髓炎。有问题咨询

你好:急性脊髓炎必致脊髓水肿致神经功能障碍而发生截瘫,西医以激素和蛋白治疗可控病继发严得的损害脊髓,但本病的治疗恢复应在控病后早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一是靠自身修复,二是靠药物支神经的兴奋激活,如发病时间过长,脊髓会因缺血过久继发缺血性软化萎缩,其病症的恢复就更加困难。
治疗方案:中药营养神经增强改善脊髓微循环的血运使受累麻痹不全的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继发性缺血性受累神变性。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经获得各种神经功能的改善恢复,并需合理的功能锻炼才能获得功能重建,。需指导请发来发病时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和脑脊液检验单再次联系。提示,本病不一定是单纯的脊髓炎。

3、急性脊髓炎恢复期注意什么?

建议:你好:急性脊髓炎必致脊髓水肿致神经功能障碍而发生截瘫,西医以激素和蛋白治疗可控病继发严得的损害脊髓,但本病的治疗恢复应在控病后早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一是靠自身修复,二是靠药物支神经的兴奋激活,如发病时间过长,脊髓会因缺血过久继发缺血性软化萎缩,其病症的恢复就更加困难。治疗方案:中药营养神经增强改善脊髓微循环的血运使受累麻痹不全的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继发性缺血性受累神变性。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经获得各种神经功能的改善恢复,并需合理的功能锻炼才能获得功能重建,。因对病情了解不够我,需指导发来发病时和最近的磁共震和脑脊液检验单再次联系。

4、正常脑脊液的特点

1、 (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7、细胞分类(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 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 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二、化学检验:
1、蛋白定量
[正常参考值]
腰椎穿刺:0.15-0.45g/L;
脑室穿刺:0.05-0.15g/1;
脑池穿刺:0.10-0.25g/L.
[临床意义]
1.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6.5g/L;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g/L,压迫症状期为1.9-7g/L,麻痹期为0.5-6.5g/L;脑炎蛋白质含量为0.5-3.0g/L.
2.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等,其蛋白质含量可在1.0g/L以上;
3.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
4.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
2、蛋白电泳
[正常参考值]
白蛋白:0.03-0.07; 白蛋白:0.51-0.63;
α1-球蛋白:0.06-0.08; α2-球蛋白:0.06-0.10;
β-球蛋白:0.14-0.19; γ-球蛋白:0.06-0.10.
[临床意义]
1.前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前白蛋白减少常见于脑膜炎.
2.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白蛋白减少见于脑外伤急性期.
3.α1-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
4.α2-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肿瘤、转移癌、胶质瘤等.
5.β-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某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
6.γ-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
3、葡萄糖定量
[正常参考值]
成人:2.8-4.5mmol/L:
儿童:3.1-4.4mmol/1; 婴儿:3.9-5.0mmol/L.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4、氯化物测定
[正常参考值]
成入:120-132mmol/L;
儿童:111-123mmol/L; 婴儿:110-122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
2.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变化.
三、酶学与免疫学测定:
1、脑脊液酶学测定
[正常参考值]
转氨酶(ALT、AST):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2;
乳酸脱氢酶(LDH);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10;
磷酸肌酸激酶(CPK):低于血清酶活性.
[临床意义]
1.ALT、AST活性增高: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
2.LDH活性增高: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织坏死时.
3.CPK活性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等.
2、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正常参考值]
IgG:10-40mg/L; IgA:0-6mg/L;
IgM:0-13mg/L; IgE:极少量.
[临床意义]
1.IgG增高:常见于神经梅毒、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小舞蹈病、神经系统肿瘤.
2.IgA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等.
3.IgM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4.IgE增高:常见于脑寄生虫病等.
四、其他测定:
1、压力测定
[正常参考值] 病人取测卧位时测定:
成人:0.69-1.97kPa;
儿童:0.69-1.96kPa; 婴儿:0.29-0.78kPa.
[临床意义]
1.压力增高见于:
(1)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2)颅内非炎症性病变: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未破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癫痫发作、铅中毒性脑病等.
(3)颅外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4)其他因素:咳嗽、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
2.压力降低见于:
(1)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2)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引流.
(3)脑脊液分泌减少.
(4)不明原因的颅内压降低(低颅压症候群).
(5)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
2、比重测定
[正常参考值] 1.005-1.009.
[临床意义] 脑脊液比重增高常见于脑系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
3、酸碱度及气体张力测定
[正常参考值]
pH:7.28-7.32; HCO3-:22mmol/L;
Po2:5.3-5.9KPa; PCO2:5.9-6.7kPa.
[临床意义]
1.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糖尿病昏迷、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pH值常减低.
2.急性脑梗塞时,脑脊液pH值及PO2降低,而乳酸升高,对判断脑缺氧、代谢和脑血流有帮助.
4、色氨酸试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均可出现阳性反应.凡外观为无色透明的脑脊液,本试验阳性,则多为结核性脑膜炎.
5、乳酸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0-2.8mmol/L.
[临床意义]脑脊液乳酸含量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低碳酸血症、脑积水、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脑脓肿、急性脑梗塞、脑死亡等.
6、谷氨酰胺测定
[正常参考值]0.41-1.61mmol/L.
[临床意义] 脑脊液谷氨酰胺增高常见于肝硬化晚期,进入肝昏迷期时可高达3.4mmol/L,出血性脑膜炎患者呈轻度增高.

5、急性脊髓炎

你好:急性脊髓炎必致脊髓水肿致神经功能障碍而发生截瘫知,西医以激素和蛋白治疗可控病继发严得的损害脊髓,但本病的治疗恢复应在控病后早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一是靠自身修复,二是靠药物支神经的道兴奋激活,如发病时间过长,脊髓会因缺血过久继发缺血性软化萎缩,其病症的恢复就更加困难。
治疗方案:中药营养神经增强改善脊髓微循环的血运使受累麻痹不全的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回预防继发性缺血性受累神变性。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经获答得各种神经功能的改善恢复,并需合理的功能锻炼才能获得功能重建,。需指导请发发病时和最近的磁共震和脑脊液检验单再次联系。

6、急性脊髓炎的最佳治疗【急性脊髓炎】

有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急性脊髓炎诊断尚缺乏依据,需:1、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2、依据查体情况再安排影像学检查;3、脑电图检查;4、腰穿脑脊液病毒学检查;5、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安排下一步治疗方案。

(蒋海山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7、急性脊髓炎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个病的病因多样,主要见于以下几方面:
1.感染 20%~40%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肠道病毒。近年来HIV-1及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1)相伴的脊髓病开始受到重视。
国内学者(赵刚等,1994)曾在本病CSF中检测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并用PCR方法检测出其特异性DNA。Bohr等(1999)亦用同样方法检测出CSF中肠道病毒的RNA序列。国外报道2例AIDS并发急性脊髓炎,脑脊液PCR证实为带状疱疹病毒,应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治疗后,症状完全恢复(Lionnet,1996),提示病毒对脊髓的直接损害可能是主要原因。其他常见引起本病的病原菌有各种细菌、螺旋体、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等。
2.血管疾病 由于脊髓供血障碍导致的脊髓炎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脊髓炎。常见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结节病、恶性肿瘤、感染等的血管炎性损害。
3.与脱髓鞘疾病有关 部分多发性硬化(M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脱髓鞘疾病可以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作为首发症状。
4.原发性 指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急性脊髓损害,可因过度劳累、脊柱外伤等诱发,部分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或疫苗接种史。

与急性脊髓炎脑脊液正常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