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防治马传染性脑脊髓炎?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6~10岁壮马最易感染。3岁以下幼龄马少发。临床上以中枢神经机能紊乱为主,有的表现沉郁,有的表现狂暴不安,或两者交替出现。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最后麻痹倒地。
该病防治中,要严防引入传染源;做好灭虫工作,防止吸血昆虫侵袭马体。发生本病时应禁止马匹调拨、流动,对马厩、马场及用具等用3%火碱液或3%~5%来苏儿液,或10%生石灰水消毒。病马尸体应妥善处理。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病马进行对症治疗。每天静脉注射葡萄糖1000毫升和40%乌洛托品,以保肝解毒。发生酸中毒时,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液300~800毫升。
对兴奋的病马可每次肌肉注射氯丙嗪200~500毫克,或用水合氯醛20~30克,淀粉50克,水1000毫升混合后灌肠。
对兴奋、沉郁交替的病马,可静脉注射安澳液50~100毫升。为降低脑内压、可从颈静脉放血1000~2000毫升,而后静脉注射10%~25%葡萄糖或高渗氯化钠500~1000毫升。
2、怎样防治传染性脑脊髓炎?
发病鸡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多扑杀发病鸡群并作无害化处理。
种鸡在生长期接种疫苗,能保证在性成熟后不被感染,可防止病毒经蛋源传递,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可防止2~3周龄内雏鸡不受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的侵害,也可防止蛋鸡群一过性的产蛋下降。8周龄后到产蛋前4周均可注苗。活毒疫苗可通过饮水、滴鼻、点眼和喷雾免疫。灭活苗可用于产蛋鸡,一般在开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在该病疫区,最好在10~12周龄经饮水或滴眼接种1次弱毒疫苗,开产前1月接种1次油乳剂灭活苗。
3、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什么病?
本病是一种以侵害雏鸡为主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病雏运动失调和震颤(特别是头、颈部),故最早称本病为“流行性震颤”。
病原体是属于RNA病毒科肠病毒属的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其对氯仿、乙醚、酸、胰蛋白酶等均有抵抗力,对冰冻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强,病毒在粪便中能存活4周以上。病毒的自然宿主为鸡、火鸡、野鸡和鹌鹑等。一旦发病,病毒在环境中很难消除。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幼鸡。本病的传播性极高,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病鸡和带毒鸡通过粪便大量向外排毒,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易感鸡,使之感染发病;直至感染后3~4周内所产的蛋均带毒,入孵则有死胚和带毒雏。有的雏鸡在出壳不久即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的雏鸡发病为10%~20%,最高达60%以上,死亡率平均为10%左右,有的可超过50%。成鸡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仅为短时间(2周左右)的减蛋,而后恢复正常。耐过的成鸡可产生长期的免疫力,且可经种蛋传递给雏鸡,雏鸡的母源抗体可维持6周左右,这种雏鸡在易感期内获得一定的保护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冬春季。
(2)临床症状
病的潜伏期在接触感染的鸡最少为11天,经胚胎传递的鸡为1~7天。被感染的胚虽不会马上死亡,但生长缓慢、胚胎麻痹,肌肉萎缩无力,80%的胚不能啄破卵壳而死亡。自然暴发多见于1~2周龄的雏鸡。病初表现精神不振,尔后发生渐进性运动失调,严重的病鸡不能起立或站立,有的不愿行动或以飞节着地行走;头颈呈阵发性震颤,有的还出现晶状体浑浊或瞳孔反射消失;病雏始终有食欲,但因不能行走与站立,饮食不便,往往被踩死或衰竭死亡,病程一般5~7天,若精心护理病程可延长,促使部分鸡康复。成鸡感染后仅见到1~2周减蛋,常不为人注意。
(3)剖检变化
病理剖检没有特征性变化,肉眼病变只有腺胃的肌肉层有一种白色小病灶,成年鸡看不到任何损害。有的病例可见到神经组织肿胀和变性。
(4)实验室诊断
根据疾病仅发生于3周龄以下雏鸡,无明显肉眼病变而震颤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以及药物防治无效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试验。
①琼扩试验
用禽脑脊髓炎抗原测定发病中后期鸡血清中抗体,若抗原与血清孔间出现清晰可见的沉淀线(有时血清效价较高),可判为阳性。
②雏鸡接种试验
取被检病鸡的脑制成悬液,加双抗处理后接种健康易感雏鸡脑内,若在10天后出现与病鸡相同症状,可做出诊断。
③鸡胚接种
将病雏脑制成悬液,加双抗处理,接种5~7日龄易感鸡胚(应无本病病原)卵黄囊,继续孵化出雏,该试验雏如在10日龄内出现脑脊髓炎症状,即可做出诊断。
4、怎样防治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鸡脑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损害性传染病,主要损害1月龄以内的雏鸡。病鸡表现为腿软无力、瘫痪、头颈震颤。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一般雏鸡在1~2日龄易感,7~14日龄为最易感期。此外,火鸡、鹌鹑和野鸡也能经自然感染而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
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包括病鸡与健康鸡同居接触传染、出雏器内病雏与健雏接触传染以及媒介物(如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在鸡群之间造成传染。由于该病毒可在鸡肠道内繁殖,因而病鸡的粪便对本病的传播更为重要。垂直传播是成年鸡感染病毒之后、产生抗体之前的短时期内,产生含病毒的蛋,孵出带病雏鸡。但是,康复鸡所产的蛋含有较高的母源抗体,可对雏鸡起到保护作用。
(2)临床症状
鸡群流行性脑脊髓炎潜伏期为6~7天,典型症状多出现于雏鸡。患病初期,雏鸡眼睛呆滞,走路不稳。由于肌肉运动不协调而活动受阻,受到惊扰时就摇摇摆摆地移动,有时可见头颈部呈神经性震颤。抓握病鸡时,也可感觉其全身震颤。随着病程发展,病鸡肌肉不协调的状况日益加重,腿部麻痹,以致不能行动,完全瘫痪。多数病鸡有食欲和饮欲,常借助翅力移动到食槽和饮水器边采食和饮水,但许多病重的鸡不能移动,因饥饿、缺水、衰弱和互相践踏而死亡,死亡率一般为10%~20%,最高可达50%。4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很少表现症状,成年产蛋鸡可见产蛋量急剧下降,蛋重减轻,一般经15天后产蛋量尚可恢复。如仅有少数鸡感染时,可能不易察觉,然而在感染后2~3周内,种蛋的孵化率会降低,若受感染的鸡胚在孵化过程中不死,由于胎儿缺乏活力,多数不能啄破蛋壳,即使出壳,也常发育不良,精神萎靡,两腿软弱无力,出现头颈震颤等症状。但在母鸡具有免疫力后,其产蛋量和孵化率可能恢复正常。
(3)病理变化
一般肉眼可见的剖检变化很不明显。一般自然发病的雏鸡,仅能见到脑部的轻度充血,少数病雏的肌胃肌层中散在有灰白区(这需在光线好并仔细检查才可发现),成年鸡发病则无上述变化。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加强预防。①在本病疫区,种鸡应于100~120日龄接种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疫苗,最好用油佐剂灭活苗,也可用弱毒苗,以免病毒在鸡体内增强了毒力再排出,反而散布病毒。②种鸡如果在饲养管理正常而且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产蛋突然减少,应请兽医部门作实验室诊断。若诊断为本病,在产蛋量恢复正常之前,或自产蛋量下降之日算起至少半个月以内,种蛋不要用于孵化,可作商品蛋处理。③雏鸡已确认发生本病时,凡出现症状的雏鸡都应立即挑出淘汰,到远处深埋,以减轻同居感染,保护其他雏鸡。如果发病率较高,可考虑全群淘汰,消毒鸡舍,重新进雏。重新进雏时可购买原来那个种鸡场晚几批孵出的雏鸡,这些雏鸡已有母源抗体,对本病有抵抗力。
5、鸽子拉稀屎怎么治
您好,欢迎您的咨询!临床上能引起鸽子拉白色、绿色稀粪,死亡快的疾病有多种,由于引起发病的原因以及各养殖场的发病情况各不相同,在没有经过现场检查的情况下,仅凭您的描述是很难确诊的,这里给您介绍当前季节能引起鸽子拉白色、绿色稀粪,死亡快等症状的疾病的特征以及防治,供您参考:
1、鸽瘟:由鸽I型副黏病毒引起。以腹泻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为80%以上。病初严重水样下痢,拉绿色稀粪,有时带血;张口呼吸,结膜炎。鼻有分泌物。后期表现神经症状,头颈扭曲,向后仰或偏向一侧,有的转圈,翅膀或腿麻痹。
防治主要靠预防。可用鸽I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接种,隔4~5周后再接种1次。种鸽1次。平时注意卫生消毒,彻底断绝病毒来源,不在场内饲养其他家禽。
2、鸽霍乱:霍乱又称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由一种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病的起因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如营养不良,饲料和饮水不卫生,阴雨潮湿等使鸽体的抗病力下降,病菌通过病鸽的排泄物污染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由带菌的动物和外来人员的传播媒介使健鸽受到感染。以童鸽和成年产蛋鸽患此病较为多见。病鸽一般呈急性经过,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无光,眼患结膜炎,弓背缩颈或头藏于翅下,不愿活动,常垂翅呆立,体温升高达42℃以上,食欲减退或废食,口渴喜饮水,造成嗉囊饱满,口腔粘液增多或流出黄色粘液,多数病鸽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的稀粪,病程较短,一般在1~3天内死亡。
预防本病应加强平时饲养管理,搞好饲料和饮水和笼舍的卫生,并定期消毒防疫。每天要消除鸽的粪便。发现附近鸽场发生此病时,肉鸽内要防止外来鸽鸟的进入,禁止外来人员参观鸽场。一旦发现病鸽应及时隔离
治疗
。死鸽要作深埋或烧毁处理,以免传播病原菌。
治疗
选用链霉素用生理盐水溶解(每毫升含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次3~5万单位,连用3~4天。由于本品对鸽有副作用,也可选用其他抗菌素
治疗
或用磺胺类药物,如用0.3%~0.6%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噻唑拌入饲料中喂饲,连喂5天,也可投喂长效磺胺,每只每天1次用0.25克,连用3~4天。若此病蔓延使鸽群中所有鸽均已被传染,可在饮水中加碳酸10滴,连加2天,以后再在饮水掺入龙胆酊半食匙,连吃3天一般可愈。
3、鸽副伤寒:又称鸽沙门氏杆菌病。病原是由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童鸽发病较多见,死亡率也高。病鸽虽经治愈还会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菌传染鸽群,一般通过消化道和蛋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多种家禽和鸟类均可感染发病。急性病状表现病鸽畏寒卷缩,羽毛蓬乱,垂翅呆立,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或废食,排出灰绿色或黄绿色带恶臭的稀粪,粪中有未被消化食物,周围是泡沫状的粘液和水,继而变为急性败血症,有的出现急性死亡。乳鸽和体弱病鸽发病和死亡率较高。
预防本病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新鲜,搞好鸽舍和用具卫生消毒;如发现病鸽应及时隔离
治疗
,病死鸽要焚毁或深埋,病死鸽的笼舍和用具要彻底消毒。
治疗
用金霉素,每只每天15毫克,分3次喂服,连喂4~5天。严重病鸽也可进行肌肉注射。或用磺胺嘧啶加抗菌增效剂(5:1)按0.5%比例混饲料,连喂5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为不耽误病程,建议您尽快请当地的兽医进行现场检查确诊,欢迎您的再次咨询!
6、鸽子粪有危害人吗
鸽子的粪便对人类的害处主要是传染疾病。
1、鸽子在实际生活中是相当有害的,传播疾病、破坏收成,排泄物污染环境,气味难闻,身上还带菌和小昆虫,这些微生物能污染食品,鸽粪还能腐蚀建筑物和毁坏花园。传播呼吸道感染、过敏症等等一些严重的疾病,最危险的是传播一种真菌,从鼻孔进入人体,随后进入血液、脑膜、甚至神经系统,在那里大量繁殖,损害人体组织,更可怕的是它会伤害人脑。
2、资料表明鸽子传染给人的疾病有大脑炎、副伤寒、肺炎、疟疾、淋巴腺疾病等等;近年来,还发现它对人体骨骼有危害,其症状为腰部长期酸痛,而且逐渐加剧。
3、据国外报道,鸽子排泄物中的念珠菌属,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大脑、骨骼或脊椎中。鸽子是唯一的已知带菌体,这种病可以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如果侵入大脑时,就会导致生命危险。
4、鸽粪是一种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容易引起人的呼吸系统的疾病。
(6)鸽子传染病脑脊髓炎扩展资料:
鸽子粪致病相关案例:
常州市民陈女士最近两个月反复头痛、头晕,自以为是“贫血”,服用大量“补血药”后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出现了呕吐和视物模糊的症状。在常州第三人民医院,陈女士最终被确诊为患“隐球菌性脑膜炎”,进一步询问病史,原来陈女士的邻居家饲养了许多鸽子,隐球菌可能正是来自于鸽子的粪便。
“通过腰椎穿刺检查,我们在陈女士的脑脊液中找到了新型隐球菌。”常州三院感染科徐天敏主任介绍,新型隐球菌分布广泛,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其中鸽粪中大量存在。有数据显示,在我国52%~76%的鸽粪中能分离到新型隐球菌。
据了解,新型隐球菌在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会趁虚而入,通过空气、食物和破损皮肤等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引起脑膜脑炎、肺炎、皮肤病、骨病及败血症等,新型隐球菌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和致病力,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约占80%。
有研究发现,养鸽者或与鸽子接触较密切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增加,对于存在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及其他有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感染新型隐球菌后更容易发病。
徐天敏主任解释,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初起时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畏寒、发热、乏力、轻度咳嗽、咳痰,也可出现头昏、头痛,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以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剧烈的持续性头痛,恶心、喷射样呕吐;
当脑神经受到损伤时,可出现视力和听力下降(甚至失明和全聋)、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吞咽障碍、言语困难和面瘫等症状;当脑实质受损时,可出现嗜睡、烦躁不安、谵妄和智力障碍等精神症状,以及肢体瘫痪和感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甚至陷入昏迷状态。
徐主任说,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及病残率较高,急性期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常常会因“脑疝”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在短期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