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髓炎 > 禽脑脊髓炎疫苗

禽脑脊髓炎疫苗

发布时间:2021-04-15 12:28:39

1、国内有生产禽脑脊髓炎疫苗的吗

?

2、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什么病?

本病是一种以侵害雏鸡为主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病雏运动失调和震颤(特别是头、颈部),故最早称本病为“流行性震颤”。

病原体是属于RNA病毒科肠病毒属的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其对氯仿、乙醚、酸、胰蛋白酶等均有抵抗力,对冰冻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强,病毒在粪便中能存活4周以上。病毒的自然宿主为鸡、火鸡、野鸡和鹌鹑等。一旦发病,病毒在环境中很难消除。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幼鸡。本病的传播性极高,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病鸡和带毒鸡通过粪便大量向外排毒,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易感鸡,使之感染发病;直至感染后3~4周内所产的蛋均带毒,入孵则有死胚和带毒雏。有的雏鸡在出壳不久即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的雏鸡发病为10%~20%,最高达60%以上,死亡率平均为10%左右,有的可超过50%。成鸡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仅为短时间(2周左右)的减蛋,而后恢复正常。耐过的成鸡可产生长期的免疫力,且可经种蛋传递给雏鸡,雏鸡的母源抗体可维持6周左右,这种雏鸡在易感期内获得一定的保护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冬春季。

(2)临床症状

病的潜伏期在接触感染的鸡最少为11天,经胚胎传递的鸡为1~7天。被感染的胚虽不会马上死亡,但生长缓慢、胚胎麻痹,肌肉萎缩无力,80%的胚不能啄破卵壳而死亡。自然暴发多见于1~2周龄的雏鸡。病初表现精神不振,尔后发生渐进性运动失调,严重的病鸡不能起立或站立,有的不愿行动或以飞节着地行走;头颈呈阵发性震颤,有的还出现晶状体浑浊或瞳孔反射消失;病雏始终有食欲,但因不能行走与站立,饮食不便,往往被踩死或衰竭死亡,病程一般5~7天,若精心护理病程可延长,促使部分鸡康复。成鸡感染后仅见到1~2周减蛋,常不为人注意。

(3)剖检变化

病理剖检没有特征性变化,肉眼病变只有腺胃的肌肉层有一种白色小病灶,成年鸡看不到任何损害。有的病例可见到神经组织肿胀和变性。

(4)实验室诊断

根据疾病仅发生于3周龄以下雏鸡,无明显肉眼病变而震颤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以及药物防治无效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试验。

①琼扩试验

用禽脑脊髓炎抗原测定发病中后期鸡血清中抗体,若抗原与血清孔间出现清晰可见的沉淀线(有时血清效价较高),可判为阳性。

②雏鸡接种试验

取被检病鸡的脑制成悬液,加双抗处理后接种健康易感雏鸡脑内,若在10天后出现与病鸡相同症状,可做出诊断。

③鸡胚接种

将病雏脑制成悬液,加双抗处理,接种5~7日龄易感鸡胚(应无本病病原)卵黄囊,继续孵化出雏,该试验雏如在10日龄内出现脑脊髓炎症状,即可做出诊断。

3、产蛋鸡脑脊髓炎怎么治?

可用病毒灵治疗,1日龄开始服用。
【防治措施】1.加强平时卫生管理 育雏室要常用10%百毒杀配成适当比例带鸡喷雾消毒,对已发病的病雏和死雏及时焚烧或深埋,以免散布病毒。种鸡发生本病时,种蛋应停止用于孵化,待产蛋率恢复正常时,种蛋再入孵。
2.免疫接种 在本病疫区,蛋用鸡在90~100日龄用弱毒苗接种,种鸡在120~140日龄接种。也可用禽脑脊髓炎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肌注。接种后6周内,种蛋不能孵化。
在非疫区,一律用禽脑脊髓炎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肌注。在本病高发区,可用弱毒苗与油乳苗联合使用,在70日龄首免后,蛋鸡在110~130曰龄再免,种鸡在100~110日龄再免。
在一些资料中也有如下建议:
本病主要发生在4周龄以内雏鸡,感染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死亡率也较高,随着日龄增长,抵抗力逐渐增强。
1.把好引进种蛋关,不从疫区引进种蛋。曾经患病的母鸡造成产蛋下降,在此期间的蛋因可能含有本病毒,因此不宜留作种用。
2.发病鸡群应隔离、淘汰、深埋,因为感染鸡与易感鸡或成年鸡之间可以发生水平传播。
3.感染康复鸡和接种疫苗的鸡均可产生较强的抵抗力,并将抵抗力通过卵黄传给子代,使孵出的雏鸡在4—6周内具有抵抗力。
(1)活疫苗免疫 目前使用的活疫苗由于对雏鸡仍有致病力,因此宜给10周龄以上的后备种鸡饮水、滴鼻或点眼全群使用,也可只给5%的鸡口服,通过排毒而达到同居感染。
(2)灭活疫苗 对正在产蛋的鸡群最好使用灭活苗,因为活疫苗可能影响产蛋,有报道,给3月龄鸡接种灭活苗后2周,琼脂扩散试验抗体效价多数在1:4以上,持续9个月。
这两种疫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弱毒苗在8—10周龄及产前接种;灭活疫苗在开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也可以在10—12周龄接种弱毒苗,在开产前一个月再接种灭活苗

4、如何防控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应将发病鸡群扑杀作无害化处理。更主要的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1)疫区种鸡应用本病疫苗接种免疫。疫苗有两种,一种是1143株,另一种是本病与鸡痘弱毒二联苗。要求在开产前3~4周接种禽脑髓炎疫苗(AE1143),这样开产后的种蛋不会带毒,而且种蛋孵出的雏鸡可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可维持到雏鸡6周龄,度过易感日龄)。接种后不足4周龄的蛋不能用于孵化,以防仔鸡因垂直传播而导致发病。

(2)若种鸡发病,则产蛋量恢复正常前的种蛋一律不能用于孵化(感染后3~4周内的种蛋带毒)。

(3)雏鸡发病,一般应(全群)淘汰,作销毁处理,若鸡群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则更无保留价值。

5、禽脑脊髓炎蛋鸡一年免几次啊?

可以在养鸡软件——搜牧通上面咨询养鸡问题。

6、怎样防治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鸡脑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损害性传染病,主要损害1月龄以内的雏鸡。病鸡表现为腿软无力、瘫痪、头颈震颤。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一般雏鸡在1~2日龄易感,7~14日龄为最易感期。此外,火鸡、鹌鹑和野鸡也能经自然感染而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

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包括病鸡与健康鸡同居接触传染、出雏器内病雏与健雏接触传染以及媒介物(如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在鸡群之间造成传染。由于该病毒可在鸡肠道内繁殖,因而病鸡的粪便对本病的传播更为重要。垂直传播是成年鸡感染病毒之后、产生抗体之前的短时期内,产生含病毒的蛋,孵出带病雏鸡。但是,康复鸡所产的蛋含有较高的母源抗体,可对雏鸡起到保护作用。

(2)临床症状

鸡群流行性脑脊髓炎潜伏期为6~7天,典型症状多出现于雏鸡。患病初期,雏鸡眼睛呆滞,走路不稳。由于肌肉运动不协调而活动受阻,受到惊扰时就摇摇摆摆地移动,有时可见头颈部呈神经性震颤。抓握病鸡时,也可感觉其全身震颤。随着病程发展,病鸡肌肉不协调的状况日益加重,腿部麻痹,以致不能行动,完全瘫痪。多数病鸡有食欲和饮欲,常借助翅力移动到食槽和饮水器边采食和饮水,但许多病重的鸡不能移动,因饥饿、缺水、衰弱和互相践踏而死亡,死亡率一般为10%~20%,最高可达50%。4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很少表现症状,成年产蛋鸡可见产蛋量急剧下降,蛋重减轻,一般经15天后产蛋量尚可恢复。如仅有少数鸡感染时,可能不易察觉,然而在感染后2~3周内,种蛋的孵化率会降低,若受感染的鸡胚在孵化过程中不死,由于胎儿缺乏活力,多数不能啄破蛋壳,即使出壳,也常发育不良,精神萎靡,两腿软弱无力,出现头颈震颤等症状。但在母鸡具有免疫力后,其产蛋量和孵化率可能恢复正常。

(3)病理变化

一般肉眼可见的剖检变化很不明显。一般自然发病的雏鸡,仅能见到脑部的轻度充血,少数病雏的肌胃肌层中散在有灰白区(这需在光线好并仔细检查才可发现),成年鸡发病则无上述变化。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加强预防。①在本病疫区,种鸡应于100~120日龄接种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疫苗,最好用油佐剂灭活苗,也可用弱毒苗,以免病毒在鸡体内增强了毒力再排出,反而散布病毒。②种鸡如果在饲养管理正常而且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产蛋突然减少,应请兽医部门作实验室诊断。若诊断为本病,在产蛋量恢复正常之前,或自产蛋量下降之日算起至少半个月以内,种蛋不要用于孵化,可作商品蛋处理。③雏鸡已确认发生本病时,凡出现症状的雏鸡都应立即挑出淘汰,到远处深埋,以减轻同居感染,保护其他雏鸡。如果发病率较高,可考虑全群淘汰,消毒鸡舍,重新进雏。重新进雏时可购买原来那个种鸡场晚几批孵出的雏鸡,这些雏鸡已有母源抗体,对本病有抵抗力。

7、养鸡有哪些免疫程序?打什么?打哪?打多少?谢谢,详细的。

一、鸡场确定免疫程序的依据
1、鸡场发病史:每一鸡场都有自己的发病史,就象人的病历一样。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该场已发过什么、发病日龄、发病频率和发病批次。依此确定投苗免疫的种类和免疫时机。
2、鸡场原有的免疫程序和免疫使用的疫苗:如某一传染病始终控制不住,这时应考虑原来的免疫程序是否合理或疫苗毒株是否对号。了解这一点,可以改变免疫程序或疫苗。
3、雏鸡的母源抗体:了解雏鸡的母源抗体的水平、抗体的整齐度和抗体的半衰期及母源抗体对疫苗不同接种途径的干扰,有助于确定首免时间。如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母源抗体的半衰期是6天。新城疫(ND)为4-5天。对呼吸道类传染病首免最好是滴鼻、点眼了雾免疫,这样即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又能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
4、疫苗接种日龄与鸡体易感性的关系:如传染性喉气管炎,成年鸡最易感,且发病典型,所以该病的免疫应在7周龄以后免疫才可获得好的效果。禽脑脊髓炎(AE)必须在10-15周龄免疫。10周龄以前免疫,有时能引起发病,15周以后免疫,可能发生蛋的带毒。马立克氏病(MD)的免疫必须在出壳24小时内,因为雏鸡对MD的易感染性最高,并且随着日龄增长,对MD易感性降低。鸡痘在35日龄以后免疫,一次即可,35日龄以内免疫,则必须免疫两次。
5、免疫途径:不同疫苗或同一疫苗使用不同的免疫途径,可以获得截然不同的免疫效果。如新城疫滴鼻、点眼明显优于饮水免疫。还有些疫苗病毒亲嗜部位不同,也应采用特定的免疫程序。如IBD和AE亲嗜肠道,即病毒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所以最佳的免疫途径是饮水或喷雾免疫。鸡痘亲嗜表皮细胞,必须采用刺种免疫。
6、季节与疫病发生的关系:有许多病受外界影响很大,尤其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较大时常发。肾型传支、慢性呼吸道病,免疫程序必须随着季节有所变化。
7、了解疫情:对附近鸡场暴发传染病时,除采取常规措施外,必要时进行紧急接种。
8、对重大疫情:本场还没有的,也应考虑免疫接种,以防万一。如变异传支。
9、对烈性传染病:应考虑死苗和活苗兼用,同时了解活苗和死苗优缺点及相互关系,合理搭配使用。如新城疫、肾型传支、变异传支等。
二、疫苗的选用
依据以上所述,确定一个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选择合适的疫苗(包括活苗和死苗)。
1、选择正式厂家生产的疫苗:注意包装、生产日期以及失效期。如MD苗,最好选用大剂量包装,即每瓶1500羽以上。而且,运输最好是在冬季,尽量避免夏季高温季节运输。
2、疫苗种类:对两次以上免疫疫苗,所用的疫苗要尽量不一样。如IBD免疫,第一次用B1,第二用B2或其它类型的疫苗,增加疫苗免疫的覆盖性。
3、疫苗使用剂量:多数疫苗不需要加倍,如鸡痘、传喉、禽脑脊髓炎等。考虑的疫苗在冻干、运输、保存中失活和使用方法的损失,有些疫苗常常采用加倍剂量使用,如传支、法氏囊、新城疫等。但马立克氏病的免疫必需有4000个蚀斑单位,即加大到3倍的疫苗剂量,以抵抗环境中的大量MD强毒。
三、使用疫苗注意事项
1、疫苗免疫必须在良好的饲养管理前提下进行:保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有效的隔离消毒,尤其是对MD的控制更要做好早期的隔离,避免早期感染。
2、活苗的保存:应按使用说明书保存,避免反复冻干,恒温下保存,避免丧失真空,禁止振荡和产生气泡,应以轻转的方式溶解疫苗,然后在定量到一定数量。同时注意潮解。无真空和潮解的疫苗禁止使用。启封的疫苗应一次用完。用不完的疫苗应销毁,用于稀释疫苗的所有器具都应该清洁,不能带有对病毒活性有影响的重金属离子和消毒剂。

8、蛋鸡脑脊髓炎是怎么回事

脑脊髓炎是蛋鸡自身携带的一个疾病,脑脊髓炎一般在雏鸡时候已经做疫苗预防,
雏鸡时候发病造成鸡的伤亡
产蛋期发病一般就是造成产蛋量下降,蛋的质量变轻,发病一周以后逐渐回复,期间可以添加鱼肝油拌料,维生素E,维生素B类元素拌料可以有效的逐渐恢复产蛋

9、鸡一般都注射那些疫苗?

注射免疫有皮下与肌肉注射两种方法。肌肉注射抗体上升快,但对鸡的应激大,容易造成残鸡,且抗体维持时间短,常用做紧急免疫;皮下注射对鸡只免疫应激小、抗体维持时间长,是实际生产中较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 一、注射免疫的操作关键点关键点一:适合的疾病和疫苗类型适用于各种灭活苗(如: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症、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灭活疫苗)、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I系活疫苗等疫苗的免疫。关键点二:免疫器械要保证1、注射器械的消毒。免疫前,将注射器、针头、胶管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或凉开水冲洗干净。2、校正剂量。校准注射器,保证注射量与免疫剂量一致(图1)。关键点三:免疫操作要到位1、颈部免疫操作注射部位:颈部正中线的下1/3处,皮下注射。操作要领: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鸡只颈部皮肤,使表皮和颈部肌肉之间产生气窝,同时向气窝内注入疫苗。注射时,针头应向后向下,与鸡只颈部纵轴平行(图2)。2、胸部免疫操作注射部位:胸部肌肉或皮下;肌肉注射也可选择翅膀近端关节附近的肌肉注射。操作要领:①抓鸡人员一手抓住双翅,另一手抓住双腿,将鸡固定,将胸部向上,平行抓好;②皮下注射时,用手将胸部羽毛拔开,针头呈15°将疫苗注入,同时用拇指按压注入部位,使疫苗扩散,防止疫苗漏出(图3);③胸部肌肉注射时,针头方向应与胸骨大致平行,雏鸡插入深度为0.5-1.0cm,日龄较大的鸡可为1.0-2cm。3、腿部免疫操作注射部位:大腿部外侧肌肉或皮下。操作要领:针头方向应与腿骨大致平行,肌肉注射呈30°-45°、皮下注射呈15°将疫苗注入(图4)。4、推荐的免疫操作方法育雏、育成阶段免疫方法:2周龄前,颈部皮下注射;2周龄后,胸部皮下注射。产蛋阶段优先免疫方法:胸部皮下→颈部皮下→腿部皮下→胸部肌肉→腿部肌肉。
二、注射免疫的注意事项1、将免疫用的疫苗提前从冰箱中取出,保证疫苗使用时为常温,减少低温疫苗对鸡只的免疫应激。2、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充分摇晃疫苗,保证每只鸡获得的抗原量一致。3、颈部皮下注射时,应避免将疫苗注射到颈部血管、神经或靠近头部的部位,避免鸡只死亡、残疾或肿头。4、胸肌注射时,应防止误刺入肝脏、心脏或胸腔内,引起鸡只意外死亡。5、因腿部有大的血管且神经干较多,又是家禽负重的主要部分,一般不宜做肌肉注射。6、选择不同的部位注射疫苗。由于疫苗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及过多疫苗在同一部位的蓄积会造成吸收障碍,影响鸡群健康与免疫效果。7、疫苗的稀释和注射量应适当,一般以每只0.2-1.0ml为宜。8、每注射100只鸡至少更换一次针头。应先接种健康鸡只,再接种假定健康鸡只,最后接种有病的鸡只。
三、注射免疫的优缺点分析 刺种免疫的操作关键点及注意事项一、刺种免疫的操作关键点关键点一:适合的疾病和疫苗类型适用于鸡痘、鸡脑脊髓炎、鸡痘-脑脊髓炎二联弱毒活疫苗等的免疫。关键点二:稀释液质量要保证推荐使用专用稀释液。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替代。关键点三:疫苗配置要正确先将少量稀释液倒入疫苗瓶中,待疫苗溶解后,回倒至稀释液瓶中,用稀释液反复冲洗疫苗瓶2-3次,保证瓶中无疫苗残留。关键点四:免疫操作要到位1、免疫方法:抓鸡人员一手将鸡的双脚固定,另一手轻轻展开鸡的翅膀,拇指拨开羽毛,露出三角区,免疫人员用特制的疫苗刺种针蘸取疫苗,垂直刺入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的翼膜内(图5)。2、免疫要点:①刺种部位在鸡翅翼膜内侧中央,严禁刺入肌肉、血管、关节等部位;②疫苗液须浸过刺种针槽,保证刺种时针槽内充满药液(图6);③刺种针应垂直向下刺入;④ 稀释好的疫苗要在1小时内用完。
二、刺种免疫的注意事项1、为保证稀释后疫苗的效价,疫苗瓶外需加装防热材料(图7)。2、刺种时,应保证刺种部位无羽毛,防止药液蘸在羽毛上,造成剂量不足。3、防止刺种针手柄浸入疫苗溶液造成污染。4、刺种5-7天后及时检查接种部位“结痂”情况,以评价免疫效果。结痂较差时要及时补充免疫(图8)。5、建议每次刺种时只接种相同的翅膀,便于检查鸡只是否已获得疫苗。三、刺种免疫的优缺点分析优点:1、剂量准确,效果确实。2、快速产生免疫保户。缺点:1、耗费劳力较多。2、对鸡群应激较大。3、适用疫苗有限。

与禽脑脊髓炎疫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