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痛性脑脊髓炎怎么治疗有效
肌痛性脑脊髓炎是脊髓炎治疗延误不当受损脊髓因缺血而继发痉挛性疼痛性截瘫早期临床表现,治疗要根据病史,症状,病理,磁共振照片会诊定性才能议定出最佳治疗措施或治疗方案,否则,寻点什么药会延误治疗时间继续慢性恶化,最后迟发缺血性脊髓坏死导致终生痉挛性不可逆的痉挛性截瘫。没提供资料只能为你提供理论性治疗方案:查明病因对症诊治消除病源、中药营养神经增强改善脊髓微循环的血运使受累麻痹不全的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继发性缺血性受累神变性。同时配伍脊髓神经再生剂兴奋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经细胞才能获得运动,二便等各种功能的最佳恢复,并需合理的功能锻炼以助各种功能恢复改善。需指导请发来发病时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
2、哪位医生网友知道肌痛性脑脊髓炎该怎么
脊髓炎治疗延误会导致痉挛发生肌纤维拉伤性疼痛。不能正确治疗恢复脊髓功能缓解痉挛,疼痛就不可能缓解。需助发来磁共振照片,版完整的病史为你指导。提示,不能确诊定性的治疗权都是瞎治。且会延误治疗时间最后导致终生痉挛性截瘫。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什么病 有什么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系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根据感染的部位可分为:①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实质;②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膜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③脑膜脑炎: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根据特异性致病因子不同,有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和脑寄生虫病之分。
CNS感染途径有:①血行感染;②直接感染;③神经干逆行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HSV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故HSE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HSV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I型和Ⅱ型,近90%的人类HSE是由Ⅰ型引起,6%-15%系由Ⅱ型所致。病毒先引起2-3周的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感染,然后沿三叉神经各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并在此潜伏。数年后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时,非特异性刺激可诱发病毒激活,故约70%HSE起因于内源性病毒的活化,仅约25%的病例是由原发感染所致,病毒经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脑叶,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经三叉神经人脑而引起脑炎。
儿童期发病的HSE多为病毒新近感染;绝大多数新生儿的HSE系HSV-Ⅱ引起,母亲分娩时,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接触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
二. 病理
病理检查可发现颞叶、额叶等部位出血性坏死,大脑皮质的坏死常不完全,以皮质浅层和第3、5层的血管周围最重,可见病变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坏死、软化和出血,血管壁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急性期后可见小胶质细胞增生。病灶边缘的部分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包涵体也见于皮质及白质的星型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核内。软脑膜充血,并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三.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均可患病,50%以上病例发生于20岁以上的成人;四季均可发病。原发感染的潜伏期为2-21天,平均6天;前驱期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2.多急性起病,约1/4患者可有口唇疱疹史;发病后患者体温可高达38.4—40.0 oC,并有头痛、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变,有时以全身性或部分性运动性发作为首发症状。随后病情缓慢进展,精神症状表现突出,如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言语减少、情感淡漠和表情
呆滞,病人呆坐或卧床,行动懒散,甚至不能自理生活,或表现木僵、缄默,或有动作增多、行为奇特及冲动行为,智能障碍也较明显,部分病人可因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或唯一症状而就诊于精神科。
3.神经症状可表现偏盲、偏瘫、失语、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多动(震颤、舞蹈样动作、肌阵挛)、脑膜刺激征等弥散性及局灶性脑损害表现。多数病人有意识障碍,表现意识模糊或谵妄,随病情加重可出现嗜睡、昏睡、昏迷或去皮质状态;部分病人在疾病早期迅即出
现明显意识障碍。约1/3病人可出现全身性或部分性痫性发作,典型复杂部分性发作提示颞叶及额叶受损,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亦较常见。重症患者可因广泛脑实质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而死亡。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以往报道预后差,死亡率高达40%-70%,现因特异性抗HSV药物的应用使多数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有所下降。
四.辅助检查
1.脑电图常出现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更明显,甚至可出现颞区的尖波与棘波。
2.头颅CT可正常,也可见一侧或双侧颞叶、海马及边缘系统局灶性低密度区;若低密度病灶中出现点状高密度影提示颞叶有出血性坏死,更支持HSE的诊断。头颅MRI有助于发现脑实质内长T1长T2信号的病灶。
3.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重症者可明显增高,细胞数明显增多,以单个核细胞为主,可有红细胞数增多,除外腰椎穿刺损伤则提示出血性坏死性脑炎;蛋白质呈轻、中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4.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对诊断颇有意义。包括:①检测HSV抗原;②检测HSV特异性lgM、lgG抗体;③检测CSF中HSV-DNA。
5.光镜下显示的脑组织病理学重要特征为出血性坏死;电镜下为核内Cowdry A型包涵体,可见于坏死区或其附近的少突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核内,一个细胞核内可有多个包涵体。晚期患者可能找不到包涵体。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或本次发病有皮肤、粘膜疱疹;②发热、明显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早期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③脑脊液红、白细胞数增多(白细胞≥5/mm3),糖和氯化物正常;④脑电图以颞、额区损害为主的脑弥漫性异常;⑤头颅CT或MRI发现颞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⑥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可间接支持诊断。
确诊尚需选择如下检查:①脑脊液中发现HSV抗原或抗体;②脑组织活检或病理发现组织细胞核内包涵体,或原位杂交发现HSV病毒核酸;③脑脊液PCR检测发现该病毒DNA;④脑组织或脑脊液标本HSV分离、培养和鉴定。
2.本病需要与下列病毒性脑炎鉴别:
(1)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2)肠道病毒性脑炎。
(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4)结核性脑膜炎。
六.治疗
1.抗病毒化学药物治疗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Acyclovir):常用剂量为15—30ms/(kS·d),分3次静脉滴注,或500me/次,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连用14-21天。若病情较重,可延长治疗时间或再治疗一个疗程。副作用有谵妄、震颤、皮疹、血尿、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等。对阿昔洛韦耐药的HSV株,这类患者可改用膦甲酸钠和西多福韦治疗;膦甲酸钠的用量是0.16mg/(kg·d),连用14天;西多福韦(Cidofovir)的用量为5mg/kg,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2周。其后隔一周注射3—5mR/kz,可再用数次。
2.免疫治疗包括:①干扰素及其诱生剂:干扰素治疗剂量为60X106IU/日,连续肌肉注射30天;②转移因子:治疗剂量为皮下注射每次1支,每周1—2次;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病情危重、头颅CT见出血性坏死灶、以及脑脊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明显增多者可酌情使用;地塞米松10-15mg加糖盐水500ml每日一次,10-14天;甲基强的松龙800-1000mg加入500ml糖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3—5天;随后改用强均松口服,每日80mg清晨顿服,以后逐渐减量。
3.全身支持治疗对重症及昏迷的病人至关重要,注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小量输血,或给予静脉高营养或复方氨基酸,或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并需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4.对症治疗包括对高热的病人进行物理降温,以及抗惊厥、镇静和脱水降颅压等,严重脑水肿的病人应早期大量及短程给予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恢复期可进行康复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软膜和蛛网膜)弥漫性炎症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病毒性脑膜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85%-95%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60多个不同亚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虫媒病毒和HSV也是引起本病的较常见病原体,但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及流感病毒则少见。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大部分病毒在下消化道发生最初的感染,肠道细胞上有与肠道病毒结合的特殊受体,病毒经肠道人血,产生病毒血症,再经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二. 病理
侧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有炎症细胞浸润,伴室管膜内层局灶性破坏的血管壁纤维化,以及纤维化的基底软脑膜炎,室管膜下的星形细胞增多和增大。
三.临床表现
1.本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终年发病率很高。本病以儿童多见,成人也可罹患,国外报道儿童病毒性脑膜炎的年发病率为(19-219)/10万。
2.临床上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和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轻度颈强直和Kernig征阳性。本病的病程在儿童常超过1周,成年病人的症状可能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
3.除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外,其他临床表现随着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和病毒种类及亚型的不同而异。例如幼儿患者出现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而颈项强直和前囟隆起等体征轻微甚至缺如。
四.辅助检查
CSF淋巴细胞增多,达(100—1000)X106/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分离和组织培养是诊断本病唯一可靠的方法,但技术上的限制和耗时过长使临床难以广泛应用。PCR检查CSF病毒具有稳定的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五.诊断
对急性起病的中、青年患者,出现以脑膜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淋巴细胞轻至中度增多,除外其他疾病时可作出本病的临床诊断。确诊尚需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六.治疗
1.目前针对肠道病毒感染临床上使用或试验性使用的药物只有免疫血清球蛋白(ISG)和Ple—conaril(一种抗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药物)。ISG已用于预防和治疗肠道病毒感染。静脉注射ISG后,体内病毒数量减少,抗病毒抗体滴度增高。Pleconaril通过阻止病毒脱衣壳及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通常用药后24小时内有效。
2.对症治疗如头痛严重者可用止痛药,癫痫发作可首选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脑水肿在病毒性脑膜炎不常见,可适当应用甘露醇。
结核性脑膜炎
近年来,因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使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升高。约6%结核病侵及神经系统,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结核病。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TBM发病通常有两个过程,首先是细菌经血播散后在脑膜和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其后结节破溃,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TBM发病。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由于疾病的慢性过程使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是一组TBM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持续1—2周;检查可有颈强直及Kernig征。
2.颅内压增高在早期由于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性反应,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脑积水,颅内压多为轻、中度增高;晚期蛛网膜、脉络丛粘连,呈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多明显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严重
时出现去脑强直发作或去皮质状态。
3.如早期未能及时恰当治疗,发病4-8周时常出现脑实质损害的症状:①精神症状如萎靡、淡漠、谵妄或妄想;②部分性、全身性痫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③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④肢体瘫痪。
4.脑神经损害较常见,以动眼、外展、面和视神经最易受累,表现视力减退、复视和面神经麻痹等。
5.老年人TBM的特点是头痛、呕吐较少,颅内压增高的发生率低,约半数患者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但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结核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脑梗死的较多。
三.辅助检查
CSF压力增高,可达400mmH20或以上,外观呈黄色,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但一般不超过500X106/L,蛋白中度升高,通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下降,以上典型的CSF改变虽无特异性,但可高度提示诊断。抗酸杆菌染色可鉴定细菌,但阳性率均较低。
四.诊断
根据结核病病史或接触史,以往患有肺结核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检查有脑膜刺激征及CSF特征性改变,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须与隐球菌等亚急性脑膜炎鉴别,因二者的临床过程和CSF改变极为相似,应尽量寻找结核菌和新型隐球菌的旁证或实验室证据。
五.治疗
1.本病的治疗应遵循早期给药、合理选药、联合用药及系统治疗的原则。目前认为异烟肼(isoniazim,INH)、利福平(rifampicinum,RFP)、吡嗪酰胺(pyrazinamim,PZA)或乙胺丁醇(ethambutolum,EMB)、链霉素(streptomycin,SM)是治疗TBM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儿童因乙胺丁醇的视神经毒性作用、孕妇因链霉素对听神经的影响而尽量不选用。只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提示本病,即使CSF抗酸染色阴性,亦应立即进行抗结核治疗。
2.应至少选择三种药联合治疗,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轻症患者治疗3个月后可停用吡嗪酰胺,再继续用异烟肼和利福平7个月。如系耐药菌株引起,则加用第四种药,链霉素或乙胺丁醇。若致病菌对利福平不耐药,则总疗程9个月已够;若对利福平耐药菌株引起,则需要连续治疗18—24个月。由于中国人对异烟肼为快速代谢型,有人主张对成年患者加大每日剂量至600—1200mg,但应注意保肝治疗,防止肝损害。
表9—1 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
药物 儿童日用量 成人日常用量 用药途径
异烟肼 10-20mg/kg 600mg,qd 静脉 1-2年
利福平 10-20mg/kg 600mg,qd 口服 6-12月
吡嗪酰胺 20—30mg/kg 1500mg,tid 口服 2-3月
乙胺丁醇 15-20mg/kg 750mg,qd 口服 2-3月
链霉素 20—30mg/kg 750mg,qd 肌注 3-6月
3.对病情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已有脑疝形成、椎管阻塞、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加重及合并结核瘤者,均宜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可用强的松1mg/(kg·d)或地塞米松10—20mg;儿童每日剂量为强的松1—4mg/kg或地塞米松8mg(0.3-0.6mg/kg);上述剂量维持3-6周,再减量2-3周后停药。
4.重症患者采用全身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辅以鞘内注射,可提高疗效,用地塞米松5-10mg、α-糜蛋白酶4000u、透明质酸酶1500u;每隔2-3天1次,注药宜缓慢。但脑脊液压力较高的病人慎用此法。
5.如有颅内压增高可选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甘油果糖或甘油盐水等。
六.预后
预后与病情的程度、人院时有无意识障碍、抗痨治疗迟早及患者的年龄有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的细胞数、蛋白、糖和氯化物恢复正常是预后良好的指征。
4、中药治流感的药都有啥药?效果好的,救命哇
近短时间流感肆孽
不仅是在苏州
全国的三甲医院门诊爆棚
大批儿科医生累倒
这场大规模流感的病因是什么?
又该如何正确的防治?
近日
国家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对于近期发生的大规模流感
给出了专业性权威意见
大规模流感的元凶被抓到
病毒很棘手
所幸国家卫计委点名推荐
这3个药有效
大规模流感致病因找到了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今年有一个和往年不同的特点,就是今年除了有乙型流感感染的病人以外,还合并了甲型的几个亚型病毒的感染,比如甲型H3N2、甲型H1N1。
乙型流感患者数量相对多,但是症状比较轻,甲型流感患者数量少一些,但是症状可能会比较重。另外,少部分的流感患者是甲型和乙型的混合感染,还有很个别的一些病例,患者发病比较急,发展成为重症流感。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划重点
流感并发症
肺炎
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脓毒性休克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 (m) 2]。
治疗时机
方案明确指出,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内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
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48小时内,为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也可以抗病毒治疗。
治疗药物
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奥司他韦(达菲)、扎那米韦、帕拉米韦,并详细列举了各种药物的服用办法和注意事项。
此前2011年版本方案中,曾被推荐的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2018新方案称该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新方案还特别推荐了中医疗法。在中医轻症辨证治疗方案中,针对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的“风热犯卫”患者,推荐了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的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以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常用中成药。
其中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针对表现为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的“热毒袭肺”患者,则推荐了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3个药有用!
分别是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
对于流感病毒,国家卫计委领导表示,现有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大家比较熟悉的达菲(奥司他韦)依然有效。
除了奥司他韦之外,对于普通流感的治疗,喷雾剂还有扎那米韦;对于重症流感患者使用的,有静脉治疗的帕拉米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