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脊髓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是保证功能恢复的前提。
(1)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用有效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2)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当膀胱功能恢复,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不再导尿,以防止膀胱痉挛,体积缩小。
(3)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部位可用10%酒精或温水轻揉,并涂以3.5%安息香酊,有溃疡形成者应及时换药,应用压疮贴膜。
2.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短程冲击疗法,连用3~5天,之后逐渐减量维持4~6周后停药。
(2)免疫球蛋白连用3~5天为1疗程。
(3)B族维生素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常用维生素B1、甲钴胺肌肉注射。
3.康复锻炼
急性瘫痪期需保持功能位置,并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及被动的功能练习,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肢体挛缩、强直,当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运动,使其早日康复。
2、脊髓炎的表现都有哪些呢?
脊髓炎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突发性麻木、乏力,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可有运动障碍和感觉缺失,甚至出现尿潴留、瘫痪等表现。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3、脱髓鞘是什么样的一种病?
脱髓鞘是指髓鞘形成后发生的髓鞘损坏,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神经元胞体及轴突相对受累较轻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脱髓鞘疾病主要指脑白质营养不良,以儿童多见。获得性脱髓鞘疾病又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周围性脱髓鞘疾病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急性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中枢性脱髓鞘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症状
1.多发性硬化
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多以亚急性方式起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病变部位多发,病程呈缓解-复发特征。
(1)肢体无力最多见,大约50%患者首发症状为一个或多个肢体无力。
(2)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躯干或面部针刺麻木感,肢体发冷、蚁走感等。
(3)眼部症状急性单眼视力下降、眼肌麻痹。
(4)共济失调部分患者可见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和吟诗样语言。
(5)发作性症状持续时间短暂、可被特殊因素诱发的感觉或运动异常。
(6)精神症状多表现为抑郁、易怒和脾气暴躁。
(7)其他症状包括膀胱功能障碍,男性患者还可出现性功能障碍等。
2.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散发病例多见。多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1~2周急性起病。脑脊髓炎多在皮疹后2~4天出现,常表现为斑疹正在消退,症状正在改善时突然再次出现高热、并伴有头痛、乏力、全身酸痛,严重时出现抽搐和意识障碍。偏瘫、偏盲、视力障碍和共济失调也较为常见。
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可发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相似。多数患者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首发症状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很快加重并向近端发展。严重可致呼吸麻痹。弛缓性瘫痪。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肌肉可有压痛。双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
4.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任何年龄均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常无前驱感染史,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均有累及的周围神经病。体检可见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降低,减反射消失,四肢末梢型感觉减退。
治疗
1.多发性硬化
目前无有效根治措施。治疗主要目的是抑制急性期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避免可能促使复发因素。晚期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
(1)皮质类固醇急性发作和复发的主要治疗药物,常用甲基泼尼松龙或泼尼松。
(2)β-干扰素。
(3)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和环孢素A等。
(4)免疫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机制尚未明确,多主张大剂量冲击疗法。
(5)血浆置换疗法与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合用疗效更佳。
(6)对症治疗①痛性痉挛首选用巴氯芬治疗。②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尿潴留选用拟胆碱药物如氯化氨甲酰胆碱,尿失禁选用抗胆碱药如普鲁本辛。③疲乏可选用金刚烷胺。④震颤静止性震颤选用安坦,意向性震颤选用心得安。
2.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多主张甲基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无效可改用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IgG,血浆置换,可应用地塞米松或甲基波尼松龙。卧床期间加强护理及早期康复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早期行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4.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免疫治疗包括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和激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其中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为首选治疗,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效果最好。
4、急性脊髓炎治疗一周后基本恢复能走路,但还需要吃些什么药治疗
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短程冲击疗法,500~10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天,有可能控制病情进展,也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天为一疗程。使用上述药物后改用泼尼松口服,按每公斤体重1mg或成人每日剂量60mg,维持4~6周逐渐减量停药。
(2)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按每公斤体重0.4g计算,成人每次用量15~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天为一疗程。(3)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维生素B1100mg,肌内注射,维生素B12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
(4)抗生素: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及时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以免加重病情。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如何感染
疾病名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 主要病因:一般认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发病概率:目前尚未查到权威性的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在广泛应用麻疹预防接种以前,麻疹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为1/2000~1/800例;具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死率为10%~20%;另有同样数目的患者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水痘和风疹后脑脊髓炎较少见,腮腺炎后脑脊髓炎更少见。
编辑本段疾病分类
可分为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及感染后脑脊髓炎两型。两型患者急性期时腰穿常见脑脊液压力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测定正常或轻度增加,脑电图描记多呈弥漫波活动。
编辑本段疾病特征
主要特征
1、大多数病例为儿童和青壮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1-2周急性起病,多为散发,无季节性,病情严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险,疹病黑脑脊髓炎常见于皮疹后2-4日,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状改善时突然出现高热、痫性发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2、脑炎型首发症状为头痛、发热及意识模糊,严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脑强直发作,可有痫性发作,脑膜受累出现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见部分或完全性驰缓性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型或下肢感觉障碍、病理征和尿潴留等。可见视神经、大脑半球、脑干或小脑受累的神经体征。发病时背部中线疼痛可为突出症状。 3、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脑脊髓炎又称为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认为是ADEM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表现高热、意识模糊或昏迷进行性加深、烦躁不安、痫性发作、偏瘫或四肢瘫;CSF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EEG弥漫慢活动,CT见大脑、脑干和小脑白质不规则低密度区。
并发症
随病情发展,出现的症状体征可以是原发病表现,也可以看作并发症(参见临床表现)。另外,应注意继发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等。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
本病为单相病程症状和体征数天达高峰与病毒感染有关,尤其麻疹或水痘病毒。脑脊髓炎也见于狂犬病天花疫苗接种后,偶有出现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后的报道。许多脑脊髓炎患者是继发于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像EB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支原体肺炎病毒感染后。 本病为单相病程,症状和体征数日达高峰,与病毒感染有关,尤其麻疹或水痘病毒。发病数周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改善或部分改善。用脑组织和弗氏完全佐剂免疫动物可造成实验动物模型EAE,具有与人类MS相同的特征性小静脉周围脱髓鞘及炎性病灶,推测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认为ADEM是急性MS或其变异型。
编辑本段病理分析
病理表现散布于脑和脊髓的小和中等静脉周围的脱髓鞘病变,病灶自0.1mm至数mm(融合时)不等,脱髓鞘区可见小神经胶质细胞,伴炎症性反应,淋巴细胞形成血管袖套。常见多灶性脑膜侵润,程度多不严重。 用脑组织与弗氏完全佐剂免疫动物可造成实验动物模型EAE,具有与人类MS相同的特征性小静脉周围脱髓鞘及炎性病灶,推测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认为ADE是急性MS或其变异型。 病理特点为广泛散在于脑、脊髓大量脱髓鞘灶,部分情况病灶仅限于小脑和脊髓这些病灶从0.1mm到数毫米不等,均位于小中静脉周围。脑内病灶呈多发性双侧对称,有融合倾向以半卵圆中心受累为主,波及额顶、枕叶以及岛叶、视神经、视交叉和脑干;脊髓白质严重脱失与坏死,累及颈、胸段和腰段;病灶的新旧程度相同,这一点与多发性硬化不同轴突和神经细胞基本保留完好,病变严重时轴突也有轻微的破坏炎细胞浸润明显,周围小静脉炎性渗出在髓鞘脱失相应区有以多形性小胶质细胞构成的细胞反应;可见由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的血管周围套;多灶性脑膜渗出是另一必备的特征,但一般不严重。
编辑本段诊断检查
辅助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脑脊液压力增高或正常,CSF-MNC增多,蛋白轻度至中度增高,以IgG增高为主,可发现寡克隆带。 2、EEG常见θ和σ波,亦可见棘波和棘慢复合波。 3、CT显示白质内弥散性多灶性大片或斑片状低密度区,急性期呈明显增强效应。MRI可见脑和脊髓白质内散在多发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 2.脑脊液压力增高或正常,CSF-MNC增多,蛋白轻度至中度增高,以IgG增高为主,可发现寡克隆带。
诊断依据
根据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起病的脑实质弥漫性损害脑膜受累和脊髓炎症状CSF-MNC增多、EEG广泛中度异常、CT或MRI显示脑和脊髓内多发散在病灶等可做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乙型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鉴别。乙型脑炎有明显流行季节,ADE则为散发性;脑炎与脊髓炎同时发生可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可散发,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可见反复的口唇疱疹,其他前驱症状不明显。以精神症状最突出,有高热和抽搐以及高颅压等症状,可很快陷入昏迷,病死率极高脑脊液中可见出血性改变可检出特异性IgM抗体脑电图以额叶和颞叶变化为主,可为慢波或癫痫样发放,双侧常不对称一侧颞叶反复出现更有意义。CT和MRI均可见额叶和颞叶的出血样改变,这些是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不同之处。 2.流行性乙型脑炎 季节性发病,7~9月居多,虫媒传播。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头痛抽搐和高颅压症状,可累及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多个部位。可表现全身中毒症状,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居多脑脊液早期以中性多形核白细胞为主,4~5天后可转为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发病后2周以后可检测出特异性抗体。MRI是对称性双侧丘脑、基底核病灶。 3.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病 多数学者认为系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暴发类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多于发病后几天内死亡。脊髓受累的症状较脑部症状少见或被脑部症状掩盖。周围血和脑脊液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为免疫系统异常活跃的反映。影像学可在软化灶和坏死灶的内部或周边见到出血灶,亦为弥漫性表现,多为片状分布。有人报道以磁共振发现从ADE逐渐进展到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的病例。可能的原因在Hurst最早的病理报道中描述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周围红细胞渗出、血管壁坏死、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反应。可能是在比较严重的病例,在脱髓鞘的同时,微小血管周围受到损伤,血管基质水肿,病灶逐渐融合形成比较大的病灶,从而导致出血的发生。磁共振的发现证明了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为急性播散。 4.多发性硬化 急性播散性为本病与MS的主要区别MS从理论上讲是散在、多发的病灶而非弥漫性,并且多次发生,有复发-缓解的病程。临床上确有部分MS患者起病可比较急,也缺乏复发-缓解的特点,病程也比较短,呈现单时相的病程。这一类型的患者无论从发病机制还是病理以及病理生理上与ADE都是难以鉴别的,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过渡类型。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脱髓鞘性疾病是其共同的要点,而对于发病比较快,病程进展也比较快的患者,及时采取特异性的治疗措施来挽救濒危组织是最为重要的。
诊断意义
ADE和MS的鉴别诊断对于预后的判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十分困难的。就首次发病来讲,ADE常常出现比较弥漫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伴有昏迷、嗜睡、抽搐和累及大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多病灶损害。而MS常常表现单一症状,或为视神经损害,或者亚急性脊髓病。视神经的损害在ADE多为双侧同时受累脊髓病变多为完全性反射丧失;而在MS的视神经损害常为单侧,而且脊髓病变也常常是不完全性的。ADE发病前常有感染或疫苗接种,而MS则不一定有这样的前驱因素,但这些因素使MS症状复发因此并非有绝对的区别。脑脊液指标对鉴别诊断也无特异性,细胞增高亦可出现于MS。寡克隆区带虽然是MS的一个特点,ADE亦可出现。但是,MS的寡克隆区带可以比较持续,通过随访观察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因此一次发作单靠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指标并不能有效地鉴别两者磁共振图像上ADE常为多灶性的不对称的模式,与MS也很难区别。典型的ADE为相对对称的广泛累及大脑和小脑白质的病灶,也有累及基底核的报道,后者是MS中极其罕见的MS的病灶多不对称,病灶的大小和新旧不一。如果影像学上新旧病灶同时并存多支持MS的诊断。ADE与MS的不同是其为单时相性的,所以在好转期和后遗症期多次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诊断。根据Poser的标准,MS间隔1个月以上再次出现症状为复发,因而在脱髓鞘性疾病,最好至少每隔6个月临床和磁共振随访一次,连续2年为宜。 还应该考虑到多发性的转移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性侵袭,以及与维生素缺乏导致的急性脑病等少见疾病在考虑神经系统疾病的同时不要忽视内科疾病的可能影响。
编辑本段治疗方案
急性期治疗常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但几乎没有益处。小样本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或血浆交换有效。 检查:1、化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2、脑活检。3、头颅CT及磁共振。 治疗:1、急性期静脉注射或滴注足量的类固醇激素类药物,还可合并应用硫唑嘌呤以尽快控制病情发展。2、对症处理。3、恢复期可用脑复康、胞二磷胆碱和维生素B类药物。
编辑本段预防常识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在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后的4-14天急性起病,对大多数有热病或疫苗接种后出现头痛、呕吐、神志不清、抽搐、肢体瘫痪等患者要考虑此病。此病发病后多较凶险,应尽早到有条件医院就诊。根据病情轻重及诱因不同,治疗效果不尽一致,绝大多数病人经治疗后有相当大程度恢复,部分病人可留有运动或智慧障碍。该病死亡率约10-30%
6、急性脊髓炎怎么治疗?
急性脊髓炎治疗方针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
[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短程冲击疗法,连用3~5天,之后逐渐减量维持4~6周后停药。 2.免疫球蛋白:连用3~5天为1疗程。 3.B族维生素: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常用维生素B1、甲钴胺肌肉注射。
[其他治疗]
1.一般治疗 (1)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用有效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2)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当膀胱功能恢复,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不再导尿,以防止膀胱痉挛,体积缩小。 (3)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部位可用10%酒精或温水轻揉,并涂以3.5%安息香酊,有溃疡形成者应及时换药,应用压疮贴膜。 2.康复锻炼:急性瘫痪期需保持功能位置,并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及被动的功能练习,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肢体挛缩、强直,当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运动,使其早日康复。
[预后情况]
如无严重并发症,多于3~6个月内基本恢复。完全性截瘫6个月后肌电图仍为失神经改变、MRI显示髓内广泛信号改变、病变范围累及脊髓节段多且弥漫者预后不良。
7、急性脊髓炎怎么治疗效果好?
急性脊髓炎发生之后,首先要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同时还要积极的防止激素应用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另外需要积极应用免疫球蛋白综合血液循环当中的抗体,减轻疾病的进展。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进行血液疗法,进行血浆交换。积极的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包括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等
8、急性脊髓炎患者吃什么食物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1、不要饮太多的酒,酒精对脊髓脓肿患者会造成许多严重问题。喝太多酒会增加解小便的次数:因此就很可能会沾湿衣服或床铺;亦可能忘了疏解压力而导致压疮;或者造成在转位、上下轮椅时不够稳健而跌倒受伤。喝太多酒亦会造成失水过多和腹泻。
2、喝水每天要喝足3000毫升的饮水,有助于脊髓脓肿患者膀跳定时排空、维持干净,并预防泌尿道感染,亦有助于粪便的柔软。水质一定要干净,如果不千净,就应煮沸20分钟,冷却后再喝。
3、饮用的食品、汤水或茶水的冷热要适宜也是脊髓脓肿饮食注意事项,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避免饮食过度或不足的情况发生,进食时间要合理安排,要定时、定量,必要时酌情调整,这也是脊髓脓肿饮食注意事项。
4、饭菜要细软、易消化。应避免 大块食物直接吞食,因为脊髓脓肿病人有时会吞咽不协调,大块食物整吞会阻塞食道,或呛入气管造成窒息。食物尽量切成一口能吃下去的大小,注意喂小口、小块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应尽量避免含有骨、刺的食物,或应预先去除鱼肉等食物中的骨、刺。
5、水果、蔬菜、豆类、糙米、全麦都蕴含丰富的纤维,脊髓脓肿患者多吃这些食物使粪便柔软,易于一排出,减少软便剂的需要量。高纤食物一定要同时搭配每天3000毫升的水,才能有效达到健康饮食的要求。
9、请问脊髓炎有什么症状??
脊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非细菌亦非病毒)引起的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表现为病损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发病以胸髓常见。临床可分为三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脱髓鞘性脊髓炎。其中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发展较快,可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求蛋白等,效果都较慢。早期康复治疗对痪肢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治疗这种病一定要有耐心 。
1.根据起病急缓大致可分为急性腰腿痛和慢性腰腿痛。
(1)急性腰腿痛:疼痛突然发生,多较剧烈。
(2)慢性腰腿痛:疼痛持续发生,多是程度较轻或时重时轻。
2.根据疼痛的性质分为钝痛、酸痛、胀痛、麻痛、放射痛、牵涉痛、扩散痛、关联痛、持续性痛、间歇性痛、阵发性痛等。
3.腰腿痛常见的原因
(1)急性或慢性损伤:腰部或腿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的急性或慢性损伤、脊柱骨折或错位、椎间盘损伤等。
(2)因退行性变:脊柱骨关节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间盘退行性变、椎管狭窄症等。
(3)先天性发育不良:脊柱隐性裂、椎体或附件畸形、脊柱滑脱症、髋关节畸形、股骨头先天性发育畸形、膝骨骺分离、膝软骨发育不全、膝关节屈曲畸形等。
(4)炎性变: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或肌筋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膝关节炎等。
(5)功能性缺陷:姿势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长或臀部肌力不足等。
(6)内脏疾病:泌尿及生殖器官疾病、肝病等。
(7)肿瘤:原发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神经肿瘤等。
(8)其他:过度肥胖、血液疾病、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床褥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