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猪能同时注射细小病毒和伪狂犬吗?
实践证明,这样是可以的。
对种母猪使用细小病毒病疫苗与伪狂犬病疫苗同内时免疫,颈部肌肉注容射,左右各一针,每年1次,尤其对后备公母猪应在开展免疫后1个月方能配种,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建议注射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的三联苗。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一种传染病,特征是怀孕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及病弱仔猪,母猪无明显症状。本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有的在初次感染的猪群中呈暴发流行,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和交配的一段时间。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猪的传染病。成年猪症状轻微,孕猪发生流产和产出死胎,哺乳仔猪呈现脑脊髓炎症状。该病流行广泛,多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在猪群中呈地方性流行,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阴道分泌物和胎盘传播。
2、家猪瘫痪怎么治
1 中毒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的中毒性因素有许多,如饲料品质不良、长期饲喂或一次大量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加工调制方法不当、对部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马铃薯等未作去毒处理,或饲喂方法不合理等均可造成中毒,引起猪后躯瘫痪。这类疾病通常能根据病史、现场调查及临床表现等作出初步诊断。如食盐、酒糟中毒。食盐中毒的症状:病初表现极度口渴,黏膜潮红,口唇肿胀,继而出现兴奋不安,无目的地徘徊,转圈,肌肉痉挛,呈犬坐姿势,最后四肢瘫痪,不能站立。酒糟中毒的症状:体温升高,呼吸迫促,体表有皮疹,腹泻,粪便带有黏液、恶臭。而菜籽饼、棉籽饼及马铃薯中毒,它们多是因为含有毒物质而未经脱毒就被超量采食所致。菜籽饼中毒的临床表现为病猪不时做排尿状,排尿次数增加,黏膜发绀,鼻孔流出粉红色泡沫状液体,粪中带血;棉籽饼中毒后,病猪表现为喜喝水,但尿量少或排尿困难,常出现血尿或血红蛋白尿,结膜初充血,后黄染,视觉障碍、失明;马铃薯中毒多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病初兴奋不安、狂燥、有呕吐、腹痛症状,短时间转为沉郁、昏迷或抽搐,后肢无力,呼吸微弱,共济失调,瞳孔散大,头颈及眼脸发生水肿。
2 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猪后躯瘫痪病可分为传染性因素和寄生虫性因素。
(1)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猪只发病,多波及全群,并且全群具有同样的临床症状这一点与中毒性疾病相似,但此类疾病体温多升高。有的传染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在7~9月份,主要侵害小猪;猪李氏杆菌病多在冬季或早春寒冷季节发生;肉毒梭菌中毒症多在炎热夏季发病;猪伪狂犬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猪巴氏杆菌病以秋末春初气候昼变季节发生较多。除此以外,在临床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表现除具有高热稽留,嗜睡、喜卧等一般症状外,患病妊娠母猪突然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公猪多发生一侧性睾丸肿胀。猪李氏杆菌病表现仔猪多呈败血症经过,病情较轻的有神经症状,常呈现运动失调,做圆圈运动或无目的地行走或头抵地不动,有的侧卧于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较大的公猪行走时,步态强拘,病重的表现两后肢瘫痪,不能站立,拖地行走。猪肉毒梭菌中毒,主要表现肌肉进行性萎缩和麻痹症状,由头部向后发展,吞咽困难,耳下垂,肢体软弱至麻痹而卧地。猪伪狂犬病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神经症状、兴奋、唇颤,无目的前进或做圆圈运动,叫声嘶哑,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四肢做游泳状动作。但各病猪均不出现剧痒症状。猪巴氏杆菌病体温高达41℃以上,张口呼吸,黏膜呈蓝紫色,口鼻流出泡沫带血样的鼻汁,呈犬坐姿势。咽喉部有热痛性肿胀、坚硬、严重时可波及耳根和颈部。猪瘟、猪丹毒也可导致后躯瘫痪。猪瘟能够侵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及致死率都很高,流行猛烈,高热稽留,初粪便色黑、干硬,如粪球,后腹泻,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而猪丹毒现在比较少见。猪伪狂犬病后期也表现为后期麻痹,此病一般为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温暖季节较多。临床表现兴奋不安、狂燥、横冲直撞、流涎、攻击人畜,常钻入垫草中,遇有声响立即跃起,无目的乱跑,吞咽困难,最后后躯麻痹,卧地不起。猪传染性脊髓炎,病初体温高达40℃~41℃,重病猪出现眼球震颤,头颈后弯,肌肉抽搐,呈犬坐姿势或一侧横卧,声响或触摸引起四肢的不协调运动。此外,还有些传染病发作时,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异性。如水肿病多发生于5~15周龄断奶前后的仔猪,布氏杆菌病主要侵害妊娠母猪,多发生于怀孕后30~50天或80~110天。而猪脑膜炎性链球菌病多发生于育肥猪和仔猪。水肿病临床表现为头部水肿,惊厥、昏迷、共济失调、皮肤感觉过敏,触之惊叫,后迟钝。布氏杆菌病主要症状是怀孕母猪流产、流产前表现为自阴道内流出灰黄或灰红褐色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弱胎。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在临床上以两侧或一侧性颌淋巴结肿胀多见,体温升高到41℃以上,眼结膜充血、流泪、有浆液性鼻汁,颈、腹和四肢下部皮肤发紫,呼吸啰音等,严重的可引起后躯瘫痪。
(2)寄生虫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的寄生虫主要有弓形虫、肾虫和蛔虫。其中猪弓形虫病较多见,其症状相似猪瘟、猪丹毒,与它们的区别在于:病猪皮肤上的红斑不凸出皮肤表面,且无棱角,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明显;另外,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猪蛔虫病主要侵害3~6月龄仔猪,当蛔虫幼虫移行到肺脏时,可引起猪蛔虫性肺炎,表现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多形成僵猪,有时也引起黄疸、肠堵塞或肠破裂。
3 营养代谢因素营养代谢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多为日粮饲喂数量不足或需要量增加,日粮中营养不平衡造成的。其中以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最为常见。这些疾病通常能根据饲养条件的调查、生理状况和生产性能的了解和临床特征作出鉴别诊断。如佝偻症和低血糖症,它们只发生于仔猪,而产后瘫痪只发生于产后母猪,白肌病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仔猪佝偻病的典型症状是小猪长骨骨端粗大,肋骨与肋骨软骨连接处明显肿大,并形成圆形结节,四肢关节骨骼肿胀,呈二重关节,站立时,四肢弯曲,严重的呈“X”或“O”状肢势。低血糖症多见于出生后一周以内的仔猪,主要发生冬春季节,表现四肢绵软无力,步态不稳,后卧地不起,痉挛抽搐,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母猪产后瘫痪,表现四肢发硬,步幅不均及共济失调,站立困难。卧地不起,痛觉反映渐次低下,肛门反射消失并松弛。另外仔猪缺铜也引起后躯瘫痪,而大猪很少发生。仔猪缺铜时,共济失调后肢叉开,弯曲呈蹲坐状,急转弯时易摔倒,后躯麻痹,卧地不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K缺乏时,将引起各年龄猪的发病。当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干燥、瘙痒,常发生皮炎、皮疹,严重的引起共济失调,步样不稳,及后躯瘫痪。维生素B1缺乏时,除了会引起后躯瘫痪外,主要表现肌肉萎缩。维生素K缺乏时,皮下出血部明显肿胀、跛行、贫血、卧地不起。白肌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多发生于二月龄的仔猪和4~5月龄的育肥猪,病猪表现被毛粗乱,厌食,腹泻,喜卧,皮肤苍白,常见前肢跪地或呈犬坐姿势。该病是由于缺硒及维生素E所引起的。
4 遗传性因素遗传性因素造成的猪后躯瘫痪主要有两种疾病:一种是遗传性佝偻病,另一种是仔猪先天性震颤。遗传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性佝偻病相似,区别在于前者出生时健康,随后发生低血糖症及高磷酸血症。仔猪遗传性先天性震颤是以肌肉震颤,共济失调,难以站立和发出尖叫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英国的白肩猪和丹麦的长白猪。
5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四种可引起猪后躯瘫痪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损伤等,也可引起猪后躯瘫痪。对于损伤因素引起的猪后躯瘫痪,多由于摔跌、驱赶、碰撞等外力将骨骼或筋络损伤而发生瘫痪。特别是腰荐部剧烈外力作用后更容易引起后躯瘫痪。表现为健康猪因碰撞后,突然出现骨折或伤及神经,使之肿胀、变形和坏死,从而导致神经麻痹,或力学结构改变,发生后躯瘫痪。 产后瘫痪 本病是母猪产后数小时至5天内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1)病猪表现站立困难,后躯摇摆,行走谨慎,后躯不稳,肌肉有疼痛敏感反映,食欲锐减或拒食,大便干燥或停排,小便赤黄,体温正常或略偏低。缺奶或无奶。 (2)后期有知觉迟钝或消失,四肢瘫痪,精神萎靡程昏睡状态等神经症状。 防治方案 (1)妊娠母猪应喂全价饲料,尤其怀孕后期必须供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品。 (2)防治便秘,多喂青绿牧草和菜,或每天拌料内服硫酸镁或硫酸钠30-100克。 (3)静注10%氯化钙30-50毫升。 (4)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0-150毫升。 (5)维丁胶性钙注射液4-8毫升,肌注,隔天1次,连用10-15次。 (6)选用乳酸钙或碳酸钙10-15克,拌料内服,每天1次,连用1周。
3、【讨论】哪些病原体可以从母猪传递给仔猪?
如果母猪在妊娠期间就带有病原体的话,母猪不表现症状,但是产下的仔猪一般都会表现症状的,会产下死胎,木乃伊胎啊,或者产下的仔猪正常,但迟些也会发病吧,按这样说的话,母猪妊娠期间带病原体的话,基本都会传递给仔猪,且仔猪表现症状。
4、关于养母猪
母猪所怀胎儿死亡原因及其对策
一、遗传因素:
如公母猪有染色体畸变、或父母本双方或一方有遗传缺陷,或公母猪间有高度近亲关系。办法:防止近亲繁殖;淘汰有遗传缺陷的母猪;掉换与配公猪。
二、营养因素: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科学合理地供给母猪日粮,可使其保持良好的体况。
妊娠期缺乏维生素A,D,E,C,B2,叶酸,胎儿可能生下后发生死亡;研究表明,维生素A是猪繁殖所必需的重要维生素之一。是妊娠母猪上皮组织维护和发育以及特殊子宫蛋白质分泌所必需的。缺乏维生素A不仅使RNA的代谢和转铁蛋白的合成不正常,还可能导致胚胎死亡或被吸收。Brief指出配种后头4周内胚胎存活率与血液中的孕酮水平呈正相关,而维生素A缺乏则降低铁的吸收和血清中孕酮水平,从而提高胚胎的死亡率;同时维生素A缺乏会使胚胎直径的变异性增加,降低了胚胎大小的整齐度和发育的同步性,促进胚胎死亡。维生素E是存在于所有细胞膜和细胞器中的高效生物抗氧化剂。高剂量(Che建议66IU/kg饲料)维生素E不仅可提高机体应激前后的免疫功能(李小林,1996),而且是妊娠母猪胚胎发育所必需。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繁殖机能紊乱,使母猪胎盘及胚胎血管受损,胎儿发育受阻,引起胚胎死亡。 叶酸可能对维持母猪繁殖机能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在母猪饲粮中添加辅酶型的叶酸较有效。FilChS等(1996)研究表明,日粮添加叶酸(适宜剂量10mg/kg,Matte等)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尤其是排卵数较多(如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处理)的母猪。Matte(1993)证实,随母猪饲粮中叶酸水平增加,胚胎叶酸盐水平呈线性增加,母猪叶酸可能通过子宫主动转运机制转运至胚胎。叶酸缺乏不仅限制DNA的合成,同时使DNA出现缺陷,进而导致胚胎死亡和胎儿畸形。
缺乏钙、磷、铁、锌、铜、锰、硒、铬、碘等,特别是缺乏铁时,猪产死胎增多;
(1)锌的缺乏 严重缺锌时,母猪出现假发情,屡配不孕 ,产仔数减少,新生仔猪初生率降低,出现死胎和弱胎。
(2)碘的缺乏 妊娠母猪发生胎儿吸收、流产、死胎。勉强存活的仔猪嗜睡,生产发育不良。突出特点是,有的新生仔猪在颈部伴有粘液性水肿,颈部粗大,全身肿胀,皮肤增厚。
(3)锰的缺乏 母猪乳腺发育不良,发情期延长。不易受胎,出现流产、死胎、弱胎和新生仔猪弱小。突出特点是,出生仔猪呻吟震颤,站立困难,行走蹒跚。
(4)铜的缺乏 个别母猪出现发情异常、不孕 、死胎和流产。
发霉、腐烂以及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如棉饼中的棉酚、花生饼中的黄曲霉毒素、麦角毒素、莱饼中的硫苷分解产物、玉米中的赤霉烯酮等)都可引起胎儿死亡;
有些牧草如红三叶、白三叶等含有大量与雌二醇化学结构相似,能与雌激素受体(ESR)结合的雌激素类物质(如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引起内分泌系统的混乱,最终造成胚胎死亡。
母猪过肥、过瘦可导致胎儿排出缓慢,造成胎盘中氧的供应中断,引起胎儿窒息死亡和不可逆的脑损伤。如供给过量的或不足量的蛋白质或过低过高的能量供应,可影响母猪的体况。当母猪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少于9毫克时,便会生出较多的死子;特别是前期高能量水平(喂包谷、红苕过多,喂猪草少)可引起血浆孕酮水平下降,进而对胚胎产生损害。同时因子宫周围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也可致使胎儿死亡。
预防办法: 科学饲养,维持母猪的种用体况,使母猪保持八成膘。同时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胎儿的营养需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有刺激性的饲料。喂给母猪青绿多汁饲料或麸皮等轻泻性饲料,防止母猪便秘。对围产期母猪,应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E和钙制剂,产前注射500毫克葡聚糖铁、右旋糖苷铁或在日粮中补加100mg/kg的硫酸铁或每公斤料中添加440mg硫酸亚铁,可使胎儿死亡率降至5%。
三、年龄因素:一般3~6胎次的母猪生产性能较好,死胎差异不显著,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各种性能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初配年龄也可影响胎儿的存活,种母猪的初配时间应为7~8月龄,体重110~120公斤,第三个发情期为宜。过早配种时,由于母猪本身发育未成熟,导致受胎率低,易引起流产、难产、死胎多。并且母猪体能损耗大,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及使用年限。措施:及时淘汰超龄和有生育缺陷母猪,维持群体生产能力的最大化;保证初配年龄的科学化。
四、妊娠期延长,使足月胎儿在子宫内因拥挤扯断脐带而死亡。
五、环境与管理因素:持续的高温可引起早期胚胎死亡率增加。换圈、长途运输、畜舍狭窄、畜群拥挤、恐吓、追打和舍内有害气体多等,通过对母体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也会造成胎儿死亡。
措施:尽量减少环境等应激因素,不追赶和鞭打怀孕母猪,同时防止其发生碰撞、挤压等。圈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
六、分娩时胎儿产出时间过长,引起仔猪缺氧窒息和不可逆的脑损伤而死亡。胎儿产出时间如由1小时延长至8小时,死亡子猪可由2.4%增加至10.6%,其中80%的死亡多发生于一窝之中的后1/3的产出者。子猪产出的间隔时间如超过55分钟,胎儿也常发生死亡。另据研究报导,仔猪死胎中70~90%是在分娩时死亡的。子宫内缺氧的原因:①胎盘过度收缩,引起血流不畅;②部分胎盘脱离子宫;③在分娩末期位于子宫前端的胎儿由于移行距离较长,此间脐带可能因拉伸、挤压而过早断裂,这时若仔猪不能很快产出就会憋死。但为甚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机理不详。
七、下面几种母猪疾病引起的死胎:
1.猪细小病毒: 引起死产、流产、木乃伊。但主要危及初产母猪,1岁以上母猪大都具备自动免疫力,并可保持终生。预防办法:种母猪于配种前2~3周肌肉注射猪细小病毒疫苗2ml。使其产生免疫后再配种。种公猪8月龄首次免疫注射,以后每年注射1次,1次2ml。
2.猪伪狂犬病:症状:高热、沉郁、气喘、减食、呕吐、腹泻、有闹脊髓炎症状(表现各种神经症状); 引起死胎、木乃伊、流产、弱产。预防办法:乳猪第1次0.5ml;断奶后再注射1ml;3月龄以上的中猪1ml;成年猪每年注射1次,每次2ml;种公猪也可每年春秋各一次,1头份/头;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5周(30天)接种1头份,怀孕母猪产前30天接种1头份。免疫期1年,即每年都要注射一次。
3.肠内病毒病: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引起胚胎木乃衣化和死胎。
4.乙型脑炎:主要是由猪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主要是由于蚊虫叮咬传播。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产弱仔。
5.蓝耳病:属于RNA病毒,现在分离出来的蓝耳病有两个毒株:欧洲株和美洲株。病猪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废食、气喘、体表发绀、繁殖障碍、产弱仔;哺乳母猪高温、厌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6.弓形体病:由于弓形虫(原虫)引起的,各年龄的猪都可以发病,50月龄以上的猪多发。本病没有季节性呈散发感染。孕猪产死胎、弱仔。
7.钩端螺旋体、溶血性葡萄球菌病也会引起母猪胎儿死亡、流产和仔猪存活率降低。
解决办法:根据当地疫情,有哪种病,注射相应疫苗。
另外,母猪怀孕后期注射口蹄疫疫苗,有时可造成流产或死胎。
5、我家的猪经常出现呕吐现象怎么办?
轮状病毒性肠炎
哺乳猪少见,偶见有呕吐症状,主要侵害胃肠道,病猪水样腹泻,母猪一般无症状。
血凝性脑脊髓炎(REV)呕吐和衰竭型
发病年龄在4-14日龄,突发,主要侵害神经系统,病猪渴但不能饮水,生长不良,可能有腹泻,然后便秘的症状,母猪一般无示病症状。
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所有年龄猪都能发病,青年猪较严重,突发性呕吐,主要侵害胃肠道,病猪腹泻严重,呈多量、水样腹泻,母猪偶有厌食、呕吐、腹泻症状。
猪瘟
所有年龄猪都可发病,病猪可见有中等频度的呕吐,全身性病变严重,除呕吐外病猪还有嗜睡、可视黏膜发维、发热、腹泻、出血等症状。母猪的症状与仔猪症状相似。
伪狂犬病
所有年龄猪都能发病,青年猪较严重,病猪表现为中等频度的呕吐,主要侵害神经系统,病猪呼吸困难、流涎、腹泻、震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癫痛发作。母猪偶有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血凝性脑脊髓炎(REV)脑炎型
发病年龄4-14日龄,一般为突发性呕吐,主要侵害神经系统,病猪有嗜眠、扎堆、便秘、发绀、咳嗽、磨牙、步态生硬,触摸时尖叫和前肢滑动、后肢不全麻痹、抽搐等症状,母猪一般无示病症状。
猪霉菌毒素中毒
猪群采食了被霉菌污染过的饲料之后会出现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是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大多数中毒的病猪都会卧地不起,但是猪的体温表现正常。一般母猪中毒之后眼结膜出现充血的现象,皮肤苍白或者有黄疸症状,且粪便中带有血浆,尿液衍射加深,怀孕母猪中毒之后还会导致流产。母猪的反情率升高,哺乳母猪泌乳减少,甚至还伴有无乳现象。猪仔出现中毒之后表现出腹泻并伴有呕吐的现象。
6、为什么夏天母猪生猪的时候容易死
生的时候热到了 就死了
母猪所怀胎儿死亡原因及其对策
一.遗传因素
如公母猪有染色体畸变、或父母本双方或一方有遗传缺陷,或公母猪间有高度近亲关系。办法:防止近亲繁殖;淘汰有遗传缺陷的母猪;掉换与配公猪。
二、营养因素: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科学合理地供给母猪日粮,可使其保持良好的体况。妊娠期缺乏维生素A,D,E,C,B2,叶酸,胎儿可能生下后发生死亡;缺乏钙、磷、铁、锌、铜、锰、硒、铬、碘等,特别是缺乏铁时,猪产死胎增多;妊娠前期喂能量过多,子宫周围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胎儿死亡。如供给过量的或不足量的蛋白质或过低过高的能量供应,可影响母猪的体况。当母猪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少于9毫克时,便会生出较多的死子;母猪过肥、过瘦可导致胎儿排出缓慢,造成胎盘中氧的供应中断,引起胎儿窒息死亡和不可逆的脑损伤。
特别是前期高能量水平可引起血浆孕酮水平下降,进而对胚胎产生损害。发霉、腐烂、变质饲料中的有毒物质都可引起胎儿死亡;有些牧草如红三叶、白三叶等可引起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最终造成胎儿死亡。
预防办法: 科学饲养,维持母猪的种用体况,使母猪保持八成膘。同时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胎儿的营养需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有刺激性的饲料。喂给母猪青绿多汁饲料或麸皮等轻泻性饲料,防止母猪便秘。对围产期母猪,应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E和钙制剂,产前注射500毫克葡聚糖铁、右旋糖苷铁或在日粮中补加100mg/kg的硫酸铁或每公斤料中添加440mg硫酸亚铁,可使胎儿死亡率降至5%。
三.年龄因素:一般3~6胎次的母猪生产性能较好,死胎差异不显著,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各种性能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初配年龄也可影响胎儿的存活,另外种母猪的初配时间应为7~8月龄,体重110~120公斤,第三个发情期为宜。过早配种时,由于母猪本身发育未成熟,导致受胎率低,易引起流产、难产、死胎多。并且母猪体能损耗大,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及使用年限。措施:及时淘汰超龄和有生育缺陷母猪,维持群体生产能力的最大化;保证初配年龄的科学化。
四、妊娠期延长,使足月胎儿在子宫内因拥挤扯断脐带而死亡。
五.环境与管理因素:持续的高温可引起早期胚胎死亡率增加。换圈、长途运输、畜舍狭窄、畜群拥挤、恐吓、追打和舍内有害气体多等,通过对母体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也会造成胎儿死亡。
措施:尽量减少环境等应激因素,不追赶和鞭打怀孕母猪,同时防止其发生碰撞、挤压等。圈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
六分娩时胎儿产出时间过长,引起仔猪缺氧窒息和不可逆的脑损伤而死亡。胎儿产出时间如由1小时延长至8小时,死亡子猪可由2.4%增加至10.6%,其中80%的死亡多发生于一窝之中的后1/3的产出者。子猪产出的间隔时间如超过55分钟,胎儿也常发生死亡。另据研究报导,仔猪死胎中70~90%是在分娩时死亡的。子宫内缺氧的原因:①胎盘过度收缩,引起血流不畅;②部分胎盘脱离子宫;③在分娩末期位于子宫前端的胎儿由于移行距离较长,此间脐带可能因拉伸、挤压而过早断裂,这时若仔猪不能很快产出就会憋死。但为甚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机理不详。
六、下面几种母猪疾病引起的死胎:
1.猪细小病毒: 引起死产、流产、木乃伊。但主要危及初产母猪,1岁以上母猪大都具备自动免疫力,并可保持终生。预防办法:种母猪于配种前2~3周肌肉注射猪细小病毒疫苗2ml。使其产生免疫后再配种。种公猪8月龄首次免疫注射,以后每年注射1次,1次2ml。
2.猪伪狂犬病:症状:高热、沉郁、气喘、减食、呕吐、腹泻、有闹脊髓炎症状(表现各种神经症状); 引起死胎、木乃伊、流产、弱产。预防办法:乳猪第1次0.5ml;断奶后再注射1ml;3月龄以上的中猪1ml;成年猪每年注射1次,每次2ml;种公猪也可每年春秋各一次,1头份/头;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5周(30天)接种1头份,怀孕母猪产前30天接种1头份。免疫期1年,即每年都要注射一次。
3.肠内病毒病: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引起胚胎木乃衣化和死胎。
4.乙型脑炎:主要是由猪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主要是由于蚊虫叮咬传播。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产弱仔。
5.蓝耳病:属于RNA病毒,现在分离出来的蓝耳病有两个毒株:欧洲株和美洲株。病猪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废食、气喘、体表发绀、繁殖障碍、产弱仔;哺乳母猪高温、厌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6.弓形体病:由于弓形虫(原虫)引起的,各年龄的猪都可以发病,50月龄以上的猪多发。本病没有季节性呈散发感染。孕猪产死胎、弱仔。
此外钩端螺旋体、溶血性葡萄球菌病也会引起母猪胎儿死亡、流产和仔猪存活率降低。
解决办法:根据当地疫情,有哪种病,注射相应疫苗。
七.母猪怀孕后期注射口蹄疫疫苗,有时可造成流产或死胎。
7、为什么我家的母猪会提前13产仔,产出来的仔有些是死的,活的也不能吃奶,坚持不了几天,可能也会死掉
母猪死胎原因及其防治
一.遗传因素
如公母猪有染色体畸变、或父母本双方或一方有遗传缺陷,或公母猪间有高度近亲关系。办法:防止近亲繁殖;淘汰有遗传缺陷的母猪;掉换与配公猪。
二、营养因素: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科学合理地供给母猪日粮,可使其保持良好的体况。妊娠期缺乏维生素A,D,E,C,B2,叶酸,胎儿可能生下后发生死亡;缺乏钙、磷、铁、锌、铜、锰、硒、铬、碘等,特别是缺乏铁时,猪产死胎增多;妊娠前期喂能量过多,子宫周围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胎儿死亡。如供给过量的或不足量的蛋白质或过低过高的能量供应,可影响母猪的体况。当母猪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少于9毫克时,便会生出较多的死子;母猪过肥、过瘦可导致胎儿排出缓慢,造成胎盘中氧的供应中断,引起胎儿窒息死亡和不可逆的脑损伤。
特别是前期高能量水平可引起血浆孕酮水平下降,进而对胚胎产生损害。发霉、腐烂、变质饲料中的有毒物质都可引起胎儿死亡;有些牧草如红三叶、白三叶等可引起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最终造成胎儿死亡。
预防办法: 科学饲养,维持母猪的种用体况,使母猪保持八成膘。同时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胎儿的营养需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有刺激性的饲料。喂给母猪青绿多汁饲料或麸皮等轻泻性饲料,防止母猪便秘。对围产期母猪,应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E和钙制剂,产前注射500毫克葡聚糖铁、右旋糖苷铁或在日粮中补加100mg/kg的硫酸铁或每公斤料中添加440mg硫酸亚铁,可使胎儿死亡率降至5%。
三.年龄因素:一般3~6胎次的母猪生产性能较好,死胎差异不显著,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各种性能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初配年龄也可影响胎儿的存活,另外种母猪的初配时间应为7~8月龄,体重110~120公斤,第三个发情期为宜。过早配种时,由于母猪本身发育未成熟,导致受胎率低,易引起流产、难产、死胎多。并且母猪体能损耗大,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及使用年限。措施:及时淘汰超龄和有生育缺陷母猪,维持群体生产能力的最大化;保证初配年龄的科学化。
四、妊娠期延长,使足月胎儿在子宫内因拥挤扯断脐带而死亡。
五.环境与管理因素:持续的高温可引起早期胚胎死亡率增加。换圈、长途运输、畜舍狭窄、畜群拥挤、恐吓、追打和舍内有害气体多等,通过对母体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也会造成胎儿死亡。
措施:尽量减少环境等应激因素,不追赶和鞭打怀孕母猪,同时防止其发生碰撞、挤压等。圈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
六分娩时胎儿产出时间过长,引起仔猪缺氧窒息和不可逆的脑损伤而死亡。胎儿产出时间如由1小时延长至8小时,死亡子猪可由2.4%增加至10.6%,其中80%的死亡多发生于一窝之中的后1/3的产出者。子猪产出的间隔时间如超过55分钟,胎儿也常发生死亡。另据研究报导,仔猪死胎中70~90%是在分娩时死亡的。子宫内缺氧的原因:①胎盘过度收缩,引起血流不畅;②部分胎盘脱离子宫;③在分娩末期位于子宫前端的胎儿由于移行距离较长,此间脐带可能因拉伸、挤压而过早断裂,这时若仔猪不能很快产出就会憋死。但为甚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机理不详。
六、下面几种母猪疾病引起的死胎:
1.猪细小病毒: 引起死产、流产、木乃伊。但主要危及初产母猪,1岁以上母猪大都具备自动免疫力,并可保持终生。预防办法:种母猪于配种前2~3周肌肉注射猪细小病毒疫苗2ml。使其产生免疫后再配种。种公猪8月龄首次免疫注射,以后每年注射1次,1次2ml。
2.猪伪狂犬病:症状:高热、沉郁、气喘、减食、呕吐、腹泻、有闹脊髓炎症状(表现各种神经症状); 引起死胎、木乃伊、流产、弱产。预防办法:乳猪第1次0.5ml;断奶后再注射1ml;3月龄以上的中猪1ml;成年猪每年注射1次,每次2ml;种公猪也可每年春秋各一次,1头份/头;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5周(30天)接种1头份,怀孕母猪产前30天接种1头份。免疫期1年,即每年都要注射一次。
3.肠内病毒病: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引起胚胎木乃衣化和死胎。
4.乙型脑炎:主要是由猪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主要是由于蚊虫叮咬传播。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产弱仔。
5.蓝耳病:属于RNA病毒,现在分离出来的蓝耳病有两个毒株:欧洲株和美洲株。病猪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废食、气喘、体表发绀、繁殖障碍、产弱仔;哺乳母猪高温、厌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6.弓形体病:由于弓形虫(原虫)引起的,各年龄的猪都可以发病,50月龄以上的猪多发。本病没有季节性呈散发感染。孕猪产死胎、弱仔。
此外钩端螺旋体、溶血性葡萄球菌病也会引起母猪胎儿死亡、流产和仔猪存活率降低。
(主要参考资料: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 王 钢)
8、母猪已经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如何处理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能引起多种动物的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伪狂犬病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人对prv无易感性。其他家畜如牛、羊、犬等也可自然感染,许多野生动物也易感。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它季节也有发生。
1.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表现有四大症状:
(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产死胎为主。
(2)伪狂犬病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在刚生下的仔猪第1天还很好,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亡。死亡初生仔猪的日龄已观察到19日龄。发病仔猪表现出高热、食欲废绝、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流涎、呕吐、拉稀、抑郁震颤,继而出现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一旦发病,1~2天内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
(3)伪狂犬病病毒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4)种猪不育症。母猪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期。此外...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能引起多种动物的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伪狂犬病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人对prv无易感性。其他家畜如牛、羊、犬等也可自然感染,许多野生动物也易感。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它季节也有发生。
1.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表现有四大症状:
(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产死胎为主。
(2)伪狂犬病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在刚生下的仔猪第1天还很好,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亡。死亡初生仔猪的日龄已观察到19日龄。发病仔猪表现出高热、食欲废绝、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流涎、呕吐、拉稀、抑郁震颤,继而出现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一旦发病,1~2天内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
(3)伪狂犬病病毒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4)种猪不育症。母猪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期。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表现不育、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成年猪仅表现增重减慢等轻微温和症状。
2.综合防制
目前尚无治疗办法,但高免血清被动免疫适用于最初感染猪群中的哺乳仔猪,母猪的抗体通过初乳传给仔猪,母体源体可持续大约4~6周。母体被动免疫可以保护仔猪的致命感染。已发病或检查出伪狂犬病病毒感染阳性的猪场,建议所有的猪都应进行免疫。
(1)灭活疫苗
种猪(包括公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注射一次,产前一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可获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能将哺乳仔猪保护到断奶。留作种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育肥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
(2)弱毒疫苗
种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个月注射一次。育肥猪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
9、猪病大全有哪些?
传染性猪病的防治综述:
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传染病的防治、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综述
传染性猪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症状,并可传染给其它健康猪的疫病。传染性猪病是规模猪场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可造成大批猪发病或死亡,并产生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根据临诊症状,传染性猪病可分为以泻痢为主症的消化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呼吸道传染病,与猪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以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为主症的传染病,以及表现特征性体表损伤的传染病等。有的传染病会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临诊症状, 需结合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加以确诊。
1、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猪圆环病毒病)
1、流行特点:本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猪传染病,病原是猪圆环病毒(PCV-2),潜伏期2周。根据一些国家的血清学调查,多数猪场血清阳性率在20%至80%之间,仔猪出生后血清中含有较高的抗PCV母源抗体,在出生后8-9周龄这种抗体消失,在13-15周龄时血清中这种抗体又重新出现。因此可以说明吮乳仔猪因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很少受到影响,而8周龄前后的仔猪易感,之后(PCV-2)病毒在猪群中转移。
2、症状:感染PCV-2猪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贫血、被毛粗糙、呼吸喘急、步行不稳、嗜睡、先天性颤抖、肠炎等。发病猪中约有半数2-8天内死亡,其他半数猪即在衰弱状态下残存,但几乎没有康复猪。
3、剖检可见病变:常见腹股沟、肺门、颁下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均匀的白色,肺坚实似橡皮、肝萎缩、肾水肿、苍白,胃和食管粘膜常形成大片溃疡,并发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时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肝周炎等。
4、防治: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外,可用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拌料预防、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
1、流行特点 :
猪附红细胞体是寄生在猪红细胞表面的一种附红细胞小体,各龄猪均可感染。本病的传播途径还不十分清楚,据认为在正常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单纯感染附红细胞体不致于发生急性症状,临床上常因感染其他传染病而并发,一般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大的时候,有时秋冬季节发病率也很高。
2、症状:
本病是以高热稽留、皮肤发红、黄疸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的猪传染病,仔猪和生长猪死亡率较高,病猪厌食、嗜睡、体温升高、贫血、黄疸、皮肤红紫,指压不退色,便秘或拉稀,也有的后肢麻痹、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的眼险粘连、发绀。部分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偶见母猪乳房或外阴水肿,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3、剖检可见病变:
全身脂肪和脏器显著黄染,肝、胆、脾、淋巴结肿大,心包及胸腹腔积液,血液稀薄似水样。确诊需作血涂片染色镜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驱除蝉、虱、蚤等吸血昆虫,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治疗可选用六甲氧拌料。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蓝耳病)
1、流行特点:
本病是以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和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以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病猪或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之一。
2、症状:
病初母猪出现发热、嗜睡、食欲不振、咳嗽、呼吸急迫,后期呈现流产、早产、木乃伊胎、弱仔等,死胎率大约20-30%。大约不到12%病猪耳尖、四股末端发绀,呈蓝紫色,故称“蓝耳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眼睑水肿、共济换调,有的呈“八字型”站立,后躯瘫痪。有的仔猪出现流鼻涕,打喷嚷,口鼻奇痒等症状,仔猪出生四周龄内感染死亡率可达80%以上,育肥猪仅表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
3、剖检可见病变:
内脏无显著病变,母猪可见肺水肿,仔猪皮下、头部水肿,胸腹腔积液。
4、防治:
禁止从疫区引种,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可选择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等进行防治。
2、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泻痢是猪场最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规模猪场用于防治泻痢的费用约占猪场全部防治费用的一半以上。泻痢的病因比较复杂,多种传染病、环境卫生、饲料质量、天气变化、中毒、饲养管理等因素均可引起泻病。
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红痢
仔猪副伤寒
传染性肠胃炎
猪痢疾
仔猪黄痢、白痢
1、流行特点: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黄痢多发生在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内最多见;仔猪白痢是1周龄后至断奶前后仔猪的多发病。仔猪黄、白痢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卫生、温湿度、饲养管理及哺乳母猪的乳汁等因素密切相关。3日龄内仔猪黄痢发病最急,死亡率最高,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减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发病突然,有的出生数小时就出现腹泻,泻便呈黄色水样且有气泡、恶臭,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日龄稍大病情较缓和、泻便常呈黄色、黄白色,2周龄以上泻便呈白色或灰白色,并有腥臭味,病猪被毛粗糙无光、体表不洁、弓背,精神沉郁,如能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
3、剖检可见病变:
小肠膨胀,肠壁弹性消失,肠粘膜充血、出血,内容物含有气泡。
4、防治:
加强对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产房的环境卫生和消毒,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仔猪保暖,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等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有效措施。另外,在母猪产前1周选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拌料投喂对预防仔猪黄白病有一定效果,同时配合辅助治疗,收敛止泻,补液,防止脱水。
仔猪红痢
1、流行特点: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C型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自然界广泛分布,土壤中大多存在本菌,也存在于部分母猪肠道中。发病原因是仔猪出生后不久即吞入本菌引起,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突然排出红褐色血性稀粪、腥臭味,后躯沾染血样粪便,从发病到死亡很少超过3天,死前全身震颤、摇头、抽搐,死亡率不等,耐过者多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内有多量樱红色积液,空肠段肠壁为深红色,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性出血,病程稍长的肠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心肌苍白,心外膜,膀脱粘膜等处有出血点。
4、防治:
做好猪舍内外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常发病猪场
有本病流行的猪场,在仔猪生下后投服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有一定预防效果。
仔猪副伤寒
1、流行特点: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多发生于1至4月龄猪群,成年猪不发病,多呈散发形式,在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污秽、潮湿、应激等条件下可导致本病流行,常和猪瘟混合感染(并发或继发)。
2、症状:
本病以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坏死性肠炎呈顽固性下痢为特征。急性败血型较少见,以发热,呼吸迫促和耳、四肢、下腹部出现紫红色出血性斑点为主要特征,有时后躯麻痹,排粘液血性痢便或便秘,经进1-4日而死亡;亚急性和慢性多见,粪便呈灰白色、黄绿色、水样、恶臭,食欲不振,被毛失去光泽,有的猪在几周内可反复发病2-3次,有的可能发生肺炎,出现咳嗽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病例脾肿大,硬似橡皮,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胃肠粘膜出血,肝肾、心外膜出血;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盲肠、结肠、回肠呈坏死性肠炎、糜烂,盲肠表面覆一层“麸皮样”坏死及肠系膜淋巴结高度肿胀是其特征性病变。
4、防治:
预防本病应以加强饲养管理人手,消除发病诱因,对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如常发病猪场,最好首免后隔3周再进行第二次免疫,用弱毒苗接种的前3天和后7天应停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选择:
定期投喂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
传染性肠胃炎
1、流行特点:
本病病原是典型的冠状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传染性肠胃炎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各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主要通过食入被污染的饲料或污水而感染发病。
2、症状:
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和呕吐,数日即可波及全群。哺乳仔猪发病后呈喷射状水样腹泻,且泻便中会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死亡率高。病猪严重脱水、消瘦、被毛粗乱,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降低,水泻持续到3-7天,一旦停止,多不再发病,中、大猪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胃底粘膜充血、小肠扩张,肠壁(空肠)变薄透明,肠内充满白色泡沫状液体及气泡,哺乳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
4、防治:
彻底做好疫病的综合防治定期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疫苗注射常用油佐剂灭活苗,成年猪2毫升,断奶仔猪1毫升,哺乳仔猪0.5毫升,也可在产前1周选用混感快克拌料饲喂来预防,妊娠母猪分娩前30天肌注3毫升灭活苗,可减少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痢疾
1、流行特点:
猪痢疾俗称血痢,病原是一种厌氧的螺旋体,本病是一种以粘液性出血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猪肠道传染病。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猪的带菌率很高,并不断排出病原菌,不同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7-12周龄猪多发,本病的流行过程缓慢,无季节性,猪场一旦传入本病,常不易根除。
2、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短至2天,长的达3个月,病初体温升高,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粘液和血丝,以后含有鲜血,有的出现水样泻痢,或排出红白相间胶冻样粪便,弓背、脱水、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有多量红色液体,空肠段全部肠壁呈红色,与正常肠段界线分明,结肠、直肠肠壁、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坏死。
4、防治: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等。引种时隔离检疫,发现病猪全部淘汰,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圈2-3个月。
小结:
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治疗原则为:选用高敏药物抗菌消炎,治疗或防止继发感染,辅以收敛止泻的药物,同时应相应的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如果是病毒性的,配合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的药物。
3、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
繁殖障碍是指发情不规则或不发情,隐性发情,久配不孕、受胎率降低、流产、死胎、畸胎、木乃伊、早产等,除传染病因素外,中毒、环境因素(如高温)、维生素缺乏及生理因素等亦会造成猪的繁殖障碍。除下列猪病外,猪附红细胞体病和蓝耳病亦属于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
猪乙型脑炎
细小病毒病
伪狂犬病
猪瘟
猪弓形体病
布氏杆菌病
猪乙型脑炎
1、流行特点 :
猪乙型脑炎俗称乙脑,病原是乙型脑炎病毒,本病是一种靠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末秋初季节。
2、症状:
最明显的临诊是头胎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不久死亡。有的出生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而死。母猪产前体温升高,持续数天,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嗜眠喜卧,食欲减退,流产后体温、食欲很快恢复正常。个别猪有神经兴奋症状,也有的因后肢关节疼痛而出现跛行。
3、剖检可见病变:
脑和脑膜充血、脑室积液增多;母猪子宫内膜显著充血,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样”、胸腹腔积液、实质器官水肿、小点状出血;公猪辜丸肿大。
4、防治:
每年的3-4月(即在蚊子出来活动前)给配种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公、母猪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的是后备公、母猪,则一个月前后须加免一次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细小病毒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细小病毒,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呈地方性流行可散发,在易感猪群初次感染时,可呈急性爆发。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公猪或母猪,被感染母猪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发病母猪所产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浓度病毒,所以圈舍污染也是一个重要传染途径。
2、症状:
妊娠母猪早期感染,胎儿死亡会很快被母体吸收,此时母猪往往反复发情而又屡配不孕;中前期胎儿死亡后形成木乃伊,中后期感染常发生流产;母猪怀孕70 以后感染,多数能正常生产,但有25-40%新生仔猪一周龄以内死亡。怀孕母猪表现为流产或产死胎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3、剖检可见病变:
死产胎儿皮下组织水肿,各实质性器官充血、出血、水肿或坏死,胸腹腔大量积液。猪细小病毒与乙型脑炎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症状和剖检可见病变非常相似,确诊需采集胎儿送实验室作病毒分离。
4、防治:
注射疫苗可使母猪获得主动免疫,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初产母猪。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伪狂犬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是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发病,通常具有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症状。有一定的季节性,寒冷天气多发,猪场主要是感染猪排毒造成传染。
2、症状:
妊娠母猪发病主要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发病死亡率极高,往往是出生后第一天未见异常,第二天开始发病,第三天即大量死亡。哺乳仔猪发病有明显神经症状,如全身颤抖、运动失调、四股僵直等。一月龄以后发病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也大为下降,呈现发热、精神沉郁或伴有呕吐、咳嗽、拉稀等症状,肥育猪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3、剖检可见病变 :
病死猪皮下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肺水肿淤血、脑膜充血,脑脊髓液增多,确诊可用病死猪或脊髓组织液接种兔子,如2天后兔子的接种部位奇痒,兔子从舔接种点发展到用力撕咬,持续4-6小时死亡即可确诊本病。
4、防治:
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播者,灭鼠、消毒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本病具有终身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和散毒的危险性,对已发病猪场,建议进行全群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猪瘟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瘟病毒,猪瘟是一种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危害严重的猪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健康猪因接触散布大量病毒的病猪尿、粪和各种分泌物及血、肉、内脏而发病。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区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猪群,感染猪瘟病毒症状相对轻微或无临诊症状,但会不断排出病毒,使猪场内猪瘟不断出现。
2、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高烧不退、全身痊孪、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可在一至数天内死亡;急性型高烧不退,怕冷发抖,常卧一处或钻入垫草内闭目嗜睡,眼结膜炎,眼险浮肿,分泌物增加,病后期鼻端、唇、耳、四股、腹下皮肤出血严重,呈紫黑色。病初排粪困难,不久出现腹泻,呈糊状或水样,混有血丝,一般1-3周死亡;慢性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病程长,可超过一个月,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尖及皮肤经常发生坏死。怀孕母猪感染可能不发病,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死胎、弱胎或产出弱小仔猪或断奶后出现腹泻。此外,近几年发现一种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称之为“非典型猪瘟”,临床表现大猪症状轻微,死亡率低,仅仔猪感染有较高死亡率。
3、剖检可见病变:
典型猪瘟各内脏器官普遍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严重的呈黑枣样;肾脏贫血,呈土黄色,有针尖状出血点;膀胱粘膜、喉头、会厌软骨、胆囊、粘膜等处有出血斑点;脾脏一般不肿大,边缘有紫红色梗死灶。病程较长的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回盲瓣处)有钮扣状溃殇。
4、防治:
本病需特别重视综合预防措施,首次免疫最好用单联猪瘟弱毒苗,首免时间25-30日龄。第二次免疫可用猪瘟、丹毒二联茵或三联苗,时间在二月龄(转群时)进行。在紧急预防情况下,对新生仔猪可实施超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肌注猪瘟疫苗,预防注射后1小时才能吃上第一口初乳(如吃过初乳再注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干扰,失去免疫效果)。实施超前免疫的仔猪达到35日龄时,必须进行再次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做好免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公猪、繁殖母猪和育成猪每年春秋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一次,对仔猪可采用两种程序:
(1)一般情况下,于3-4周龄第一次免疫3-4头份,9-10周龄第二次免疫
(2)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在吃奶前注射2头份猪瘟弱毒苗,2小时后再自由哺乳,8-9周龄时再加免一次。
方案二:发病猪场的未发病猪用3-4倍量猪瘟弱毒苗进行紧急疫苗预防。
方案三:在猪尚未出现腹泻时,应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投喂。
猪弓形体病
1、流行特点 :
病原为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龚地弓形虫,属人畜共患的原虫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繁殖障碍为特征。弓浆虫的终宿主是猫科动物。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尤其是随粪便排出的卵囊为主要污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受损的皮肤都是该病的传染途径,通过胎盘传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2、症状:
急性感染呈现出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7-10天,精神沉郁、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鼻镜干燥、被毛逆立。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严重呼吸窒息死亡。急性发作耐过病猪一般二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斜颈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急性感染除高热、厌食、精神萎顿症状外,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母猪分娩后常迅速自愈。
3。剖检可见病变:
肺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气管内有大量泡沫和粘液,胸、 腹腔有大量积液,脾脏极度肿大,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苍白、水肿、成绳索样。确诊应采集胸腹腔积液或病变淋巴结抹片染色镜检。
4。防治:
保持猪场清洁卫生, 定期用消毒剂消毒,猪场内禁止养猫,经常灭鼠。流产的胎儿及排出物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治的首选药是磺胺类药。
小结:
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病毒性的疾病,应以疫苗防疫为主,患病猪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缓解症状为主;细菌、寄生虫为主的疾病,以抗菌、抗寄生虫为主,同时要缓解症状。
4、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猪链球菌病
猪水肿病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破伤风
猪链球菌病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二)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精品100,或炎必治注射
方案二: 全能99拌料
(三)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本病是感染猪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性传染病,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是主要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播一般不快,幼龄仔猪的易感性较大,康复后有坚强的免疫力。
2。症状:
病猪以神经症状、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兴奋,前冲或转圈,不断跌倒、四肢僵直、咀嚼、磨牙,进一步发展则知觉麻痹、侧卧、四肢作游泳状划动,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病程约1-4天。慢性病猪常见于老年猪只,神经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仅可见脑或脊髓严重充血、水肿或脑膜出血。
4。防治: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小结:
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对因、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抗病毒,缓解症状(退烧止瘸),抗毒素、增强机体抵抗力。
与神经症状有关的猪病除以下传染病外,还有猪瘟、伪狂犬病等传染病,一些中毒性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也会出现神经症状,应注意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