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性脑膜炎治疗
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当健康小儿吸入带菌的尘埃后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粘膜,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这时的表现与一般的感冒不易区别。有的小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期就被控制了,如不能控制,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这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病原菌最终可侵及脑膜,发展成脑膜炎,出现脑膜剌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如烦躁不安或嗜睡、抽搐、头痛加剧、呕吐频繁、高热不退,婴儿则表现为拒乳、两眼凝视、高声尖叫、前囟饱满和脑膜剌激征。暴发型流脑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如严重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心率快、心音低钝、神志昏迷。如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本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
普通型病儿若早期采用适当治疗可彻底治愈。婴儿时期症状常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如延误治疗,即使存活,也易发生后遗症。流行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为关节炎、硬脑膜下积液或积脓。后遗症有耳聋、失明、肢体瘫痪、智能及精神改变、脑积水等 。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需采取综合性措施,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在流行季节(2-4月)和地区,要警惕流行性脑膜炎的发生,千万不能只当感冒来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密切接触者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皮肤有出血点,应按本病治疗。在流行地区,应对接触者进行药物预防,可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日每公斤体重50毫克,分2次口服。目前在部分地区采用的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菌苗,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或散发于世界各国,平均年发病率为2.5/10万,以非洲中部流行地带为最高。
(一)传染源 人为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带菌者或病人的鼻咽部。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人群带菌率如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非流行期的带菌菌群以B群为主,流行期间则A群所占百分比较高。病后带菌者约有10%~20%,其排菌时间可达数周至2年。带菌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慢性带菌者,所带多为耐药菌株,常存在于带菌者鼻咽部深层淋巴组织内。带菌者对周围人群的危险性大于病人。
(二)传染途径 病原菌借飞沫直接由空气传播。因病原菌在体外的生活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无论散发或流行,发病率均随着冬季来临而增加,一般从11月份开始上升,至2~4月份为高峰,5月起呼吸病毒感染,均有利于疾病的传播。日常用品间接传播机会较少。
(三)人群易感性 本病在新生儿少见,2~3个月以后的婴儿即有发病者,6个月~2岁婴儿的发病率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新生儿出生时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发病,在6~24个月时抗体水平下降至最低点,以后又逐渐增高,至20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人群的易感性与抗体水平密切相关。各地区由于各年龄组的免疫力不同,而有发病率的差异。大城市发病分散,以2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中小城市则以2~4岁或5~9岁的最高;在偏僻山区,一旦有传染源介入,常导致暴发流行,15岁以上发病者可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平均每隔10年左右有一次流行高峰,这是由于相隔一定时间后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逐渐积累增加之故。近年来在流行病学上的两个主要问题,是菌群的变迁和耐磺胺药菌株的增加。
【临床表现】
流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有三种临床表现,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潜伏期1~7日,一般为2~3日。
(一)普通型 占全部病人的90%左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及脑膜炎期三个阶段。但临床各分期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1.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日,大多数病人无症状,部分病人有咽喉疼痛,鼻咽部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鼻咽拭子培养可发现病原菌,一般情况下很难确诊。
2.败血症期 患者突然高热、畏寒、寒战,伴头痛、食欲减退及神志淡漠等毒性症状。幼儿则有啼哭吵闹,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及惊厥等。少数病人有关节痛或关节炎。70%的病人皮肤粘膜有瘀点(或瘀斑),见于全身皮肤及粘膜,大小约1~2mm至1cm。病情严重者的瘀点、瘀斑可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发生皮肤大片坏死。约10%病人的唇周等处可见单纯疱疹,多发生于病后二日左右。少数病人有脾肿大。多数病人于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
3.脑膜炎期 病人高热及毒血症持续,全身仍有瘀点、瘀斑,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因颅内压增高而病人头痛欲裂、呕吐频繁,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常有皮肤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1~2日后病人进入谵妄昏迷状态,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
婴儿发作多不典型,除高热、拒食、烦躁及啼哭不安外,惊厥、腹泻及咳嗽较成人为多见,而脑膜刺激征可能缺如,前囟未闭者大多突出,对诊断极有帮助,但有时因频繁呕吐,失水反可出现前囟下陷。
(二)暴发型 少数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死亡。
1.暴发型败血症 多见于儿童,但成人病例亦非罕见。以高热、头痛、呕吐开始,中毒症状严重,精神极度萎靡,可有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常于12小时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且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瘀斑伴皮下坏死。循环衰竭是本型的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及指端发绀、脉搏细速、血压明显下降、脉压缩小,不少病人血压可降至零,尿量减少或无尿。脑膜刺激征大都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仅细胞数轻度增加。血及瘀点培养多为阳性,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DIC存在。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在1万/mm3以下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2.暴发型脑膜脑炎 此型亦多见于儿童。脑实质损害的临床症状明显。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推体束征常阳性,两侧反射不等,血压持续升高,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部分病人发展为脑疝,天幕裂孔疝为颞叶的钩回或海马回疝入天幕裂口所致,能压迫间脑及动眼神经,致使同侧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或外展,对侧肢体轻瘫,继而出现呼吸衰竭。枕骨大孔疝时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内,压迫延髓,此时病人昏迷加深,瞳孔明显缩小或散大,或忽大忽小,瞳孔边缘亦不整齐,双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强直,上肢多内旋,下肢呈伸展性强直,呼吸不规则,或快、慢、深、浅不等,或呼吸暂停,或为抽泣样、点头样呼吸,成为潮式呼吸,常提示呼吸突将停止。呼吸衰竭出现前病人可有下列预兆:①面色苍白、呕吐频繁、头痛剧烈、烦躁不安;②突然发生昏迷、惊厥不止、肌张力持续升高;③瞳孔大小不等、明显缩小或扩大、边缘不整齐、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球固定;④呼吸节律改变;⑤血压上升。
3.混合型 兼有上述二型的临床表现,常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本病最严重的一型。
(三)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不多见,成年患者较多。病程常迁延数月之久。患者常有间歇性畏冷、寒战、发热发作,每次历时12小时后即缓解,相隔1~4天后再次发作。发作时可出现瘀斑、斑疹、膝腕关节疼痛等。诊断主要依据发热期的血培养,常需多次检查才获阳性。辨点涂片阳性率不高。病程中有时可发展为化脓性脑膜炎或心内膜炎而使病情急剧恶化。
【预防】
(一)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二)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三)药物预防 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mg/kg。
(四)菌苗预防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http://www.dzjk.com/jbdq/lxjb/0591316121954436.htm
2、流行性脑脊髓炎膜急诊抢救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哪些
(1) 普通型治疗:常选用以下抗菌药物进行病原治疗,疗程5〜7天。1) 大剂量青霉素:目前青霉素对脑膜炎球菌仍为一种高度敏感的杀菌 药物,虽然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加大剂量能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有效浓度。
成人剂量20万~ 30万U/kg、儿童20万〜40万U/kg,每 8小时1次,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2) 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脑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强,易透过血脑 屏障,且毒性低。
头孢噻肟剂量,成人2gJL童50 mg/kg,每6小时静脉滴 注1次;头孢曲松成人2 g,儿童50 ~ 100 mg/kg,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3) 磺胺药:曾是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 复方磺胺甲ft恶唑,3片口服,每 日2次,用药期间给予足量液体,并加用等量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4) 氯霉素:脑脊液浓度为血浓度的30%〜50%,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 制作用,故用于不能使用青霉素或病原不明的患者。剂量成人2〜3g,儿童 50 mg/kg,分次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 5 )对症治疗:早期诊断,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密切监护,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平衡。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 物降温;颅内髙压时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2) 休克型治疗:1) 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2) 纠酸抗休克:①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治疗:最初1小时内成人 1 000 ml液体,儿童10〜20ml/kg,快速静脉滴注。
输注液体为5%碳酸氢 钠溶液5 ml/kg(兼有纠酸和扩容作用)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此后酌情使 用晶体液和胶体液,24小时输入液量在2000〜3 000 ml之间,儿童为50~ 80 ml/kg,其中含钠液体应占1/2左右。
原则为“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②在扩容和纠正酸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常用药物为山莨菪碱,每次0。3〜0。5 mg/kg,重者可用1 mg/kg,每10〜15分钟静脉注射1次,见面 色转红,四肢温暖,血压上升后,减少剂量,延长给药时间而逐渐停药。
3) 防治DIC:对有皮肤瘀点、瘀斑的流脑病人宜尽早应用肝素,剂量为 0。5 ~ 1。 0mg/kg,以后可4〜6小时重复1次。应用肝素时,用试管法凝血 时间监测,要求凝血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2。
5〜3倍为宜。4) 肾上腺皮质激素:适应证为毒血症症状明显的病人。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1)西医药治疗。
①普通型首选磺胺嘧啶(SD)或复方新诺明(SMZ+TMP),或青霉素,重症及暴发型可选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
②对休克、脑水肿等,应及时进行抗休克、降颅压及激素治疗。
(2)中医药治疗。
①卫气同病:发热恶寒,有汗或无汗,头痛,咽干口渴,心烦,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解表清里。
方药:葱白3根,淡豆豉、连翘、栀子、竹叶、黄芩各10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
②气营两燔:烦躁,头痛如劈,颈项强直,频繁呕吐,口渴唇干,或神昏谵语,四肢抽搐,斑疹色红,尿黄而少,大便干结,舌红而绛、杏黄燥,脉弦数。治宜泄热解毒、清气凉营。
方药:芦根、生石膏(先煎)、水牛角(先煎)各30克,黄连3克,黄芩、生地、知母、赤芍、丹皮、竹叶、龙胆草、紫草、鲜竹沥各10克。中成药:紫雪丹。
③热陷营血:壮烈不退,肌肤灼热,意识昏迷,躁扰谵语,抽搐频频,角弓反张,皮肤大片淤斑,色紫暗,或鼻衄,唇燥口干,舌绛苔少,脉数而弦细。治宜清营泄热、凉血解毒。
方药:生地、知母、丹皮、青黛、紫草、山栀、生蒲、仙鹤草、黄连、玄参各10克,水牛角(先煎)20克,白茅根30克,生大黄5克。
④内闭心肝:起病急暴,高热烦躁,剧烈头痛,谵妄神昏,频繁抽搐,持续不止,肢体强硬挛急,牙关紧闭,喉间痰鸣,两目窜视,手足厥冷,舌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开窍熄风。
方药:黄连、羚羊角粉(冲服)3克,钩藤、黄芩、山栀、菖蒲、郁金、茯神、龙胆草、赤芍各10克。中成药:可静点清开灵注射液,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⑤阳气暴脱:高热突然下降,或体温不升,全身冷汗,面色苍白青灰,四肢厥冷,神志模糊或昏迷不醒,呼吸微弱不匀,全身大片淤斑,迅速融合扩大,唇甲青紫,舌绛或暗红、苔灰褐,脉微细欲绝。治宜养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人参(煎汤另兑)、炙附子(先煎)、桂枝、白芍、灸甘草各10克,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20克。中成药:可静点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⑥气阴两虚:热势已退或留有低热,或夜热早凉,神倦气弱,肌肉疼痛,甚则肢体筋脉拘急,心烦易怒,口干津少,尿黄便干,舌红绛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治宜养阴益气、佐以清热。
方药:西洋参(煎汤另兑)30克,麦冬、五味子、知母、甘草、生地、黄柏、秦艽、乌梅、赤白芍、木瓜、忍冬藤各10克,龟板(先煎)20克。
以上①~⑥适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期。
⑦阴虚风动:偏瘫拘急,无力,皮肤干燥,或有低热,或角弓反张,或失语失音,目睛直视,舌謇而缩,或吐弄舌,舌绛少津、舌苔光剥,脉弦细而数。治宜滋阴养血、柔筋熄风。
方药:熟地、白芍、麦冬、五味子、钩藤、火麻仁、阿胶(烊化)各10克,龟板(先煎)、牡蛎(先煎)、鳖甲(先煎)各20克,鸡子黄2枚,丹参15克。中成药:可予生脉注射液静点。
⑧风痰阻络:喉中痰鸣,舌謇失语,肢体不利或偏瘫,或神识失清,舌苔厚腻,脉濡。治宜搜风通络、化痰开窍。
方药:胆南星、枳实、陈皮、半夏、茯苓、菖蒲、郁金各10克,乌梢蛇1条,蜈蚣3克,全蝎、甘草各6克。中成药:抱龙丸。
⑨气血虚弱:半身不遂,面色少华,四肢不温,舌淡有淤斑,脉细涩。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炙黄芪20克,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桑枝、木瓜各10克,丹参15克。
以上⑦~⑨适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后遗症期。
4、流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是什么药物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磺胺吻陡(SD )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
5、哪些中成药可以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清开灵注射液(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怎么用偏方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特点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存在于病人、带菌者的鼻咽部以及病人血、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对外界抵抗力弱,对消毒剂敏感。可由病人和带菌者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多,冬春季发病较多。潜伏期一般为2~3天。临床表现主要有: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四型。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及病原治疗等。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小儿气血未足,营卫薄弱,当感受温疫时,邪易入里化热化火,耗气伤阴。其病机传变极速,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生命危险。本病属“春温”、“温疫”范畴。
【方一】黄柏甘草汤【来源】《中国传染病秘方全书》。
【组成】黄柏30克,甘草12克【功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
【主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用法】上药加水400ml,煎成100ml,口服或灌肠。口服,每日3次,每次30ml,5岁以下小儿,每次20ml;灌肠,每6小时30~50ml保留灌肠。
【疗效】原书介绍本方口服治疗数十例,证明其疗效与磺胺类药相同。部分患者,因反复呕吐,而改用保留灌肠法,亦治疗10余例,均获与内服同样疗效。灌肠后一般体温在1~2天内即恢复正常,治愈时间在1~2周。
【方二】绿豆蓝根甘草汤【来源】《家庭常用药方集》【组成】绿豆15克,板蓝根15克,生甘草3克【主治】流脑。
【用法】水煎服,每日2~3次。
【方三】石膏苦参汤【来源】《家庭常用药方集》【组成】生石膏20克,苦参10克,桃仁6克【主治】流脑。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方四】银花山楂汤【来源】《家庭常用药方集》【组成】金银花15克,山楂、生甘草各3克【主治】流脑。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方五】公英银连汤【来源】《实用中医儿科手册》【组成】蒲公英100克,银花50克,连翘50克,辛夷25克,蝉衣25克【主治】流脑。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8次服。
【方六】石膏银花汤【来源】《实用中医儿科手册》【组成】生石膏60克,银花15克,鲜芦根60克,大青叶15克,龙胆草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桅子6克,板蓝根10克,薄荷(后下)3克。
【主治】流脑。
【用法】每日1剂,煎服。
【方七】银翘白虎汤【来源】《中国传染病秘方全书》【组成】银花20克,连翘、陈半夏各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麦冬各12克,鲜芦根26克【功效】清气解毒。
【主治】治疗流脑高热,烦躁,口渴,汗出,脉数。
【用法】水煎,每日2剂,日夜投服。用治数例效验。
【方八】大蒜野菊花汁【来源】《偏方大全》【组成】大蒜瓣60克,野菊花30克【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预防流脑。
【用法】加水煎成浓汁。漱口,每日数次。
【方九】荸荠汤【来源】《偏方大全》【组成】鲜荸荠不拘量,生石膏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预防流脑。
【方解】荸荠中含有一种抗菌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效,有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作用。
【用法】加水先煎石膏约半小时,后下荸荠,5分钟起锅。代茶饮。
【方十】青叶双花饮【来源】民间【组成】大青叶15克,金银花9克,板蓝根9克,野菊花15克,贯众9克【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预防流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当茶饮,连服一周。
【方十一】解毒开窍方【来源】新中医,1986,4:9。
【组成】生地15克,川黄连、赤芍、丹皮、白僵蚕各5克,生石膏(先煎)60克,山栀子、淡竹叶、大青叶、生大黄(后下)、钩藤(后下)、玄参各10克,羚羊角(先煎)、甘草各3克【功用】清热解毒化斑,辛凉开窍。
【主治】治疗流脑,温热之邪燔灼营血,内陷心包。
【用法】水煎口服或鼻饲,每日1~2剂,4~6小时服1次。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西医药治疗。
①普通型首选磺胺嘧啶(SD)或复方新诺明(SMZ+TMP),或青霉素,重症及暴发型可选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
②对休克、脑水肿等,应及时进行抗休克、降颅压及激素治疗。
(2)中医药治疗。
①卫气同病:发热恶寒,有汗或无汗,头痛,咽干口渴,心烦,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解表清里。
方药:葱白3根,淡豆豉、连翘、栀子、竹叶、黄芩各10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
②气营两燔:烦躁,头痛如劈,颈项强直,频繁呕吐,口渴唇干,或神昏谵语,四肢抽搐,斑疹色红,尿黄而少,大便干结,舌红而绛、杏黄燥,脉弦数。治宜泄热解毒、清气凉营。
方药:芦根、生石膏(先煎)、水牛角(先煎)各30克,黄连3克,黄芩、生地、知母、赤芍、丹皮、竹叶、龙胆草、紫草、鲜竹沥各10克。中成药:紫雪丹。
③热陷营血:壮烈不退,肌肤灼热,意识昏迷,躁扰谵语,抽搐频频,角弓反张,皮肤大片淤斑,色紫暗,或鼻衄,唇燥口干,舌绛苔少,脉数而弦细。治宜清营泄热、凉血解毒。
方药:生地、知母、丹皮、青黛、紫草、山栀、生蒲、仙鹤草、黄连、玄参各10克,水牛角(先煎)20克,白茅根30克,生大黄5克。
④内闭心肝:起病急暴,高热烦躁,剧烈头痛,谵妄神昏,频繁抽搐,持续不止,肢体强硬挛急,牙关紧闭,喉间痰鸣,两目窜视,手足厥冷,舌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开窍熄风。
方药:黄连、羚羊角粉(冲服)3克,钩藤、黄芩、山栀、菖蒲、郁金、茯神、龙胆草、赤芍各10克。中成药:可静点清开灵注射液,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⑤阳气暴脱:高热突然下降,或体温不升,全身冷汗,面色苍白青灰,四肢厥冷,神志模糊或昏迷不醒,呼吸微弱不匀,全身大片淤斑,迅速融合扩大,唇甲青紫,舌绛或暗红、苔灰褐,脉微细欲绝。治宜养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人参(煎汤另兑)、炙附子(先煎)、桂枝、白芍、灸甘草各10克,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20克。中成药:可静点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⑥气阴两虚:热势已退或留有低热,或夜热早凉,神倦气弱,肌肉疼痛,甚则肢体筋脉拘急,心烦易怒,口干津少,尿黄便干,舌红绛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治宜养阴益气、佐以清热。
方药:西洋参(煎汤另兑)30克,麦冬、五味子、知母、甘草、生地、黄柏、秦艽、乌梅、赤白芍、木瓜、忍冬藤各10克,龟板(先煎)20克。
以上①~⑥适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期。
⑦阴虚风动:偏瘫拘急,无力,皮肤干燥,或有低热,或角弓反张,或失语失音,目睛直视,舌謇而缩,或吐弄舌,舌绛少津、舌苔光剥,脉弦细而数。治宜滋阴养血、柔筋熄风。
方药:熟地、白芍、麦冬、五味子、钩藤、火麻仁、阿胶(烊化)各10克,龟板(先煎)、牡蛎(先煎)、鳖甲(先煎)各20克,鸡子黄2枚,丹参15克。中成药:可予生脉注射液静点。
⑧风痰阻络:喉中痰鸣,舌謇失语,肢体不利或偏瘫,或神识失清,舌苔厚腻,脉濡。治宜搜风通络、化痰开窍。
方药:胆南星、枳实、陈皮、半夏、茯苓、菖蒲、郁金各10克,乌梢蛇1条,蜈蚣3克,全蝎、甘草各6克。中成药:抱龙丸。
⑨气血虚弱:半身不遂,面色少华,四肢不温,舌淡有淤斑,脉细涩。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炙黄芪20克,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桑枝、木瓜各10克,丹参15克。
以上⑦~⑨适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后遗症期。
8、脊髓炎用什么药最好
用点什么药不可能好,且会延误治疗时间继续慢性恶化。脊髓炎种类很多,脊髓炎发病后必致脊髓水肿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麻痹所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各种功能障碍导致完全或不全截瘫,发病后恢复不佳的原因多是脊髓缺血时间过长而迟发缺血变性,其神经功能恢复没有特效药,而且必须及早的治疗抢在受累脊髓迟发缺血变性之前。若受累神经因缺血而发生变性病变。过了治疗期则恢复无望,。没提供资料只能为你提供理论性治疗方案:中西复合治疗营养神经增强免疫改善脊髓微循环的血运预防受累神经继发缺血变性,并配伍脊髓神经再生之剂兴奋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经细胞等中西复合治疗获得二便,运动等各种功能的最佳恢复。锻炼时要根病情议定一康复方案。需助发来磁共震照片,病史,病历为你指导。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