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髓炎 > 流行性脑脊髓炎脑脊液的特点

流行性脑脊髓炎脑脊液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0-09-18 05:54:52

1、脑炎一定要抽脊髓检查吗?

是的,脑炎一定要抽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看脑脊液常规,生化,找细菌真菌等,而脑炎首先就会表现脑脊液的变化,脑脊液变化的不同还可以区分脑炎的病原菌。CT看不出脑炎,除非有很明显的颅高压,CT上显示完全正常。脑炎的治疗有效与否也还是要抽脑脊液检查的。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万/mm3左右,高者达4万/mm3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占80%~90%。
(二)脑脊液检查病程初期仅有压力增高,外观正常。典型脑膜炎期,压力高达1.96kPa以上,外观呈混浊或脓样。白细胞数达每立方毫米数千至数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而糖含量明显减少,有时可完全测不出,氯化物降低。若临床有脑膜炎症状及体征而早期脑脊液检查正常,应于12~24小时后复验。流脑经抗菌药物治疗后,脑脊液改变可不典型。
(三)细菌学检查
1.涂片检查用针尖刺破皮肤瘀点,挤出少许血液及组织液,涂片染色后镜检,阳性率高达80%以上。脑脊液沉淀涂片的阳性率为60%~70%,脑脊液不宜搁置太久,否则病原菌易自溶而影响检出。
2.细菌培养血培养在流脑时阳性率较低。但血培养对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暴发型败血症及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诊断甚为重要,故必须注意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血作细菌培养,并宜多次采血送验。脑脊液应于无菌试管内离心,取沉渣直接接种于巧克力琼脂上,同时注入葡萄糖肉汤中,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下培养。
(四)免疫学试验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脑脊液中抗原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原检测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菌体协同凝集试验、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流免疫电泳的阳性率在80%以上,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5%~93%,协同凝集试验检测A群及C群的阳性率亦较高。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的阳性率为94.2%(脑脊液)及78.8%(血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群抗原的灵敏度较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为高。抗体检测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方法,且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差,故临床应用日渐减少。对流免疫电泳法、放射免疫测定法、间接血凝试验,如恢复期血清效价大于急性期4倍以上,则有诊断价值。

3、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一)病原体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是细菌(脑膜炎双球菌)。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二)寄生部位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寄生在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

2.流行性乙型脑炎寄生在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三)传播途径和传染源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传染源为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直接传播(飞沫传播)。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为病人,中间宿主家畜、家禽,通过媒介(蚊)传播。

(四)临床表现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人症状:

a.脑膜刺激征明显(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

b.颅压增高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c.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增多、脓细胞阳性

d.败血症表现(发热、中毒性休克)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人症状:

a.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主要为脑实质损害)

b.神经元损伤症状

c.脑组织水肿时,颅内压可增高

d.脑脊液细胞数增多

(3)流行性脑脊髓炎脑脊液的特点扩展资料

(一)流脑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周围有流脑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注意环境卫生。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做好防护:

儿童应尽量避免与有上述症状病人的接触。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二)乙脑的预防:

1.做好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保持家畜、禽舍的卫生,消除积水,填平洼地。到了夏天可以使用纱窗、蚊帐、蚊香,涂擦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

2.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儿童可在8个月龄免费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2岁时可接种第2剂。

3.流行季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抽搐等类似症状,应立即送医就诊,及早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几个病理过程?

(1)上呼吸道感染期:初见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痛流涕等。此期与其他病原菌引起者不易鉴别,多数患者感染即中止于此期,而不发展为菌血症、败血症和脑膜炎。

(2)败血症期:高热恶寒、头痛呕吐,神志淡漠,面色呆滞。70%患者在起病数小时后即可出现皮下出血点和淤斑,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并可形成大疱和坏死。血培养多阳性,脑脊液可正常,淤斑涂片可找见脑膜炎双球菌。

(3)脑膜炎期:本期症状可与败血症期同时出现,也可稍晚出现。高热、淤斑、头痛剧烈、幼小儿童可表现为突然惊叫不安、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并有烦躁谵语、嗜睡昏迷、四肢抽搐,同时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脊液呈典型的化脓性改变,培养及涂片多为阳性。

(4)临床可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两种。

①普通型:此型多见,约占流脑发病者的90%。除少数病例于起病前数小时或1~2日有轻微的上感症状外,大多起病较急,突然高热,体温多在40℃以上,伴恶寒或寒战,随即出现反复呕吐、头痛、烦躁、皮肤淤点或淤斑,进而出现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

②暴发型包括休克型和脑型。

休克型: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起病即有高热、呕吐、惊厥,并在短期内出现全身广泛性淤点淤斑,迅速融合扩大,多在4小时内发生休克。早期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发花,手足发凉,脉搏细数,神志尚清或嗜睡,血压正常或稍低。晚期血压下降或测不出,神志昏迷,脑膜刺激征多阴性,脑脊液也无显著异常,但淤斑涂片及血培养多阳性。

脑型:多见于年长儿及青壮年。除高热、皮肤淤点外,头痛剧烈,极度烦躁或尖叫,频繁剧烈呕吐,反复抽搐或持续不解,四肢强直或角弓反张,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发绀,血压上升。发生脑疝后,肌张力下降,全身松弛,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不规则,眼球固定,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最后瞳孔散大而呼吸停止。

可依据下列标准诊断此病。

(1)发病于冬春季节,可有流脑接触史,或未曾接种流脑疫苗。

(2)突然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现淤点淤斑,惊厥,昏迷及脑膜刺激征等。

(3)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外观混浊或脓样,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在增多,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蛋白增多,糖及氯化物降低。皮肤淤点及脑脊液涂片常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或脑脊液及血培养阳性。免疫血清学检查阳性,有助于早期快速诊断。

与流行性脑脊髓炎脑脊液的特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