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平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视神经脊髓炎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如果治疗合理的话,可以达到长期的病情缓解[1]。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的治疗、预防复发注的治疗和对症治疗[2]。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复发率非常高的疾病,大约 80~90% 的患者症状会反复发作(也叫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10%~20% 的患者只发作一次[2]。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的结局较差,5 年内大约一半患者出现单眼较重的视力损伤甚至失明,大约一半患者在发病 5 年后不能独立行走
预防复发是尽可能减少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的关键[4]。
主要通过服用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药物,来降低复发率,减少残疾,需要长期服药治疗[2]。
医生一般选择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或利妥昔单抗[2]。也可以选择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吗替麦考酚酯(MMF)等药物[
痉挛性疼痛:可以服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巴氯芬等药物[3]。
慢性疼痛:可以服用阿米替林、普瑞巴林等[3]。
顽固性呃逆(打嗝):可以服用巴氯芬[3]。
乏力、疲劳:常用药物有金刚烷胺或莫达非尼[3]。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尿失禁可以服用丙咪嗪、奥昔布宁、哌唑嗪、盐酸坦索罗辛等。尿潴留(排不出尿)时应当导尿。便秘时可以应用泻药
2、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最常用一线治疗方法,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白细胞凋亡及抑制多形核白细胞迁移,可减轻疾病的炎性活动及进展,保护神经功能。应用原则是:大剂量,短疗程,减药为先快后慢,后期减至小剂量长时间维持。
具体方法:甲泼尼龙1g,静滴1/日×3-5天, 500mg静滴1/日×3天, 240mg静滴 1/日×3天,120mg 静滴 1/日×3 天,60mg 口服后缓慢阶梯减量至小剂量长时间维持。对激素依赖性患者,激素减量过程要慢,可每周减5mg,至维持量(每日 2-4片),小剂量激素须长时间维持。
激素有一定副作用,电解质的紊乱,血糖、血压、血脂异常,上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脂肪重新分布等。激素治疗中应注意补钾、补钙,应用抑酸药。
2.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
与血浆中的自身抗体、补体及细胞因子等被清除有关。对于症状较重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效果。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的 NMO 患者,用血浆置换治疗约 50%仍有效。经典治疗方案通常为在 5-14 天内接受 4-7 次置换,每次置换约 1-1.5 倍血浆容量。一般建议置换 3-5 次,每次血浆交换量在 2-3L,多数置换 1-2 次后见效。
3. 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可用于急性发作,对激素反应差的患者。用量为0.4g/kg/d,静滴,一般连续用 5天为一个疗程。
4. 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
激素冲击治疗收效不佳时,尤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可选择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如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终止病情进展。 经过急性期的治疗,NMO 多数都可转入缓解期,突然停药或治疗依从性差都极易导致 NMO 复发。对于急性发作后的复发型 NMO 及NMOSDs 同时合并血清 NMO-IgG 阳性者应早期预防治疗。目前的方案有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美罗华,米托蒽醌,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强的松。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与利妥昔单抗是最常用的长期预防性药物。
干扰素 、那他珠单抗 及芬戈莫德 可能会使NMO病情加重。
1.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完全起效需4-6个月,在完全起效前可合用小剂量激素。对于AQP4抗体阳性患者应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复发。
用法:按体重 2-3mg/(kg.d)单用或联合口服泼尼松〔按体重1mg/(kg.d)〕,通常在硫唑嘌呤起效后将泼尼松渐减量。对于AQP4抗体阳性患者应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复发。
副作用: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胃肠道、肝功能损害、肌痛、感染、轻度增加罹患肿瘤风险等。在用药治疗初期应每周监测血常规,其后可改为每2周一次,稳定后 1-2月复查一次,并应保证每 2-3个月复查肝功能。
2. 吗替麦考酚酯
通常用于硫唑嘌呤不耐受患者的治疗。1~3g/d,口服。常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症状和增加感染机会。
3.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是特异性针对 CD20 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减灭 B 淋巴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优点是起效快(2周内完全起效),每六个月输液2次。 通过支持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目前,尚无专门针对NMO 的对症支持治疗相关研究发表,大多数治疗经验均来自对 MS 的治疗。
1.痛性痉挛 可应用卡马西平、加巴喷汀、巴氯芬等药物。对比较剧烈的三叉神经痛、神经痛,还可应用普瑞巴林。
2.慢性疼痛、感觉异常等 可用阿米替林、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 NaSSA)、普瑞巴林等药物。
3.抑郁焦虑 可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SNRI、NaSSA类药物以及心理辅导治疗。
4.乏力、疲劳 可用莫达非尼、金刚烷胺。
5.震颤 可应用盐酸苯海索、盐酸阿罗洛尔等药物。
6.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尿失禁可选用丙咪嗪、奥昔布宁、哌唑嗪等;尿潴留应间歇导尿,便秘可用缓泻药,重者可灌肠。
7.性功能障碍 可应用改善性功能药物等。
8.认知障碍 可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等。
9.行走困难 可用中枢性钾通道拮抗剂。
10.下肢痉挛性肌张力增高 可用巴氯芬口服,重者可椎管内给药,也可用肉毒毒素A。
11.肢体功能训练 在应用大剂量糖皮质醇激素时,不应过多活动,以免加重骨质疏松及股骨头负重。当减量到小剂量口服时,可鼓励活动,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3、脱髓鞘临床如何诊断?
要防止外部要素引起大脑白质脱髓鞘的病况加剧或是发作。特别是在女士怀孕,怀孕就会造成病况更为恶变,因此说女士要在发病多次以后的2年以内要防止怀孕。也有别的遭受外伤性或是过多疲劳,过度兴奋又或是是呼吸道被感柒都是造成病况更为比较严重且不断发病。
4、急性脊髓炎用什么药治疗好?
急性脊髓炎
【概述】
系脊髓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能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多青壮年发病,病前两周内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有受凉、过劳、外伤等发病诱因。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背痛和束带感,尿潴留和大便失禁。
二、体检发现:
有脊髓横贯损害的表现:
1.早期因"脊髓休克期"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休克期后(3-4周)病变部位以下支配的肢体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2.病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部分可有病损平面感觉过敏带。
3.植物神经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克期后呈现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结,阴茎异常勃起。
三、辅助检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2.脑脊液压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信号异常。
四、鉴别:
需与急性硬膜外脓肿、脊柱结核、脊柱转移性肿瘤、视神经脊髓炎、脊髓出血鉴别。
【治疗措施】
一、早期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每日一次,7-10d后如病情稳定改为强的松30mg口服。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减量。
二、20%甘露醇250ml静滴1次/d脱水,706代血浆500ml静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环。
三、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族制剂和胞二磷胆碱等神经营养药物。
四、适当选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五、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肢体畸形。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急性起病的脊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常发生在胸段脊髓,如果病变仅侵犯几个节段脊髓的灰质和白质,称为横贯性脊髓炎,如果病变不断地向上发展,则称为上升性脊髓炎。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e799bee5baa631333234303636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因病毒感染后机体的自体免疫反应所引起。也有少数病人是在疫苗接种后发病。外伤、过度疲劳可以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以春、冬季较为常见。多数病人在脊髓炎发病之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例如有发热、咳嗽、全身酸疼等症状。
脊髓炎的症状常为急骤发生,往往先有胸背或腹部酸痛、束带感(好象有一根带子紧束在身体上的感觉)。双下肢软弱乏力,行走困难,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展至完全瘫痪。同时,两下肢也感觉麻水,在脊髓病变节段水平以下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大小便潴留或失禁。在病损节段水平以下有皮肤无汗或少汗、苍白、干燥、趾(指)甲松脆等表现。如颈段脊髓也受到损害,则上、下肢都可瘫痪,甚至还可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颈段脊髓受累后呼吸肌也导致瘫痪。此为十分严重的情况,应将病人迅速送医院抢救。
瘫痪的肢体,在病程的早期为弛缓性瘫痪,亦称软瘫,此时肢体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经1~3周后,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痪,亦称硬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阳性。患者经适当的治疗后,度过了急性期,多数病人其瘫痪肢体的肌力可逐渐恢复,约有半数病人在病后几个月内可以站立、行走。
化验检查可发现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腰椎穿刺作压颈试验显示椎管腔通畅,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及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加,细胞增多主要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脊椎X线片显示正常。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但也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硬脊膜外脓肿、脊椎结核等,有时易与急性脊髓炎混淆,需要由医生作仔细鉴别。
患了急性脊髓炎的病人应该给予怎样治疗呢?首先,应重视护理,因为病人的肢体瘫痪,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臀部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需要良好的护理。应经常帮助病人翻身,保持被褥清洁、柔软。如果有排尿障碍,需给予导尿,最好是保留导尿。并应用0.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每次100毫升,每4~6小时一次。放入上述冲洗液后保留30分钟再放出,再将引流管夹住,使膀胱内保持一定容量,防止痉挛性小膀胱的发生。因为病人的肢体既不能自主地活动又往往感觉丧失,所以要防止烫伤。对于肢体长期瘫痪的病人,足部因经常受棉被压迫而容易发生足下垂,因此,应在足部置放护架。在药物治疗方面,于急性期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加氢化可的松2O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置于葡萄糖水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续7~10天,以后可改为强的松口服。维生素B族,地巴唑、神经细胞活化剂均可应用。此外,可应用中医中药,于急性期可给予清热解毒药,如银花、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芩、知母、泽泻、生甘草、牛膝等,煎场服用。如有呼吸肌瘫痪,出现呼吸困难,应给予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需作气管切开。还应注意合并症的治疗,如褥疮、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体疗和针灸对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很有帮助,在病程早期对瘫痪肢体作按摩、被动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当肌力有所恢复时应鼓励病人作力所能及的主动运动,促使肌力早日恢复正常。
5、脱髓艄性脊髓炎能痊愈吗
何谓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病因:病因未明,可能由于某些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后的一种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有的发生于疫苗接种之后。 病理:炎症可累及脊髓的不同部位,但以上胸髓最多见。病变部位的脊髓肿胀、充血、变软,软脊膜充血、混浊,脊髓切面灰白质分界不清,可见点状出血。镜下见有软脊膜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脊髓软化、坏死,后期可有脊髓萎缩和疤痕形成。 以青壮年多见。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多于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一、运动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病变水平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来。通常于2~3周后,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逐渐升高,尤以伸肌张力增高较明显,深反射出现继而亢进,病理反射明显,与此同时有时肌力也可能开始有所恢复,恢复一般常需数周、数月之久,但最终常有一些体征残留。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二、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带。 三、植物神经障碍: 脊髓休克期,由于骶髓排尿中枢及其反射的机能受到抑制,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且因膀胱对尿液充盈无任何感觉,逼尿肌松弛,而呈失张力性膀胱,尿容量可达1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当脊髓休克期过后,因骶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抑制性控制,排尿反射亢进,膀胱内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缩和不自主排尿,谓之反射性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立毛反射也可增强。如是颈髓病变影响了睫状内脏髓中枢则可出现Horner征。 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可稍增高。脑脊髓液压力正常,除脊髓严重肿胀外,一般无椎管梗阻现象。脑脊液细胞总数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蛋白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也可正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也可有异常。 根据急性起病,病前的感染史,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及脑脊液所见,不难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起病十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二、脊髓压迫症: 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时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三、急性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四、视神经脊髓炎: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兼有脊髓炎和视神经炎症状,如两者同时或先后相隔不久出现,易于诊断。本病常有复发缓解,胸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有轻度增高。 (一)维护呼吸机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应按时翻身、变换体位、协助排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如呼吸功能不全、可酌情作辅助呼吸。注意保暖,必要时予以抗生素。
6、多发性脊髓炎是什么情况?
何谓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病因:病因未明,可能由于某些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后的一种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有的发生于疫苗接种之后。 病理:炎症可累及脊髓的不同部位,但以上胸髓最多见。病变部位的脊髓肿胀、充血、变软,软脊膜充血、混浊,脊髓切面灰白质分界不清,可见点状出血。镜下见有软脊膜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脊髓软化、坏,后期可有脊髓萎缩和疤痕形成。 以青壮年多见。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多于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一、运动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病变水平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来。通常于2~3周后,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逐渐升高,尤以伸肌张力增高较明显,深反射出现继而亢进,病理反射明显,与此同时有时肌力也可能开始有所恢复,恢复一般常需数周、数月之久,但最终常有一些体征残留。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二、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带。 三、植物神经障碍: 脊髓休克期,由于骶髓排尿中枢及其反射的机能受到抑制,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且因膀胱对尿液充盈无任何感觉,逼尿肌松弛,而呈失张力性膀胱,尿容量可达1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当脊髓休克期过后,因骶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抑制性控制,排尿反射亢进,膀胱内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缩和不自主排尿,谓之反射性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立毛反射也可增强。如是颈髓病变影响了睫状内脏髓中枢则可出现Horner征。 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可稍增高。脑脊髓液压力正常,除脊髓严重肿胀外,一般无椎管梗阻现象。脑脊液细胞总数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蛋白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也可正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也可有异常。 根据急性起病,病前的感染史,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及脑脊液所见,不难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起病十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二、脊髓压迫症: 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时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三、急性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四、视神经脊髓炎: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兼有脊髓炎和视神经炎症状,如两者同时或先后相隔不久出现,易于诊断。本病常有复发缓解,胸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有轻度增高。 (一)维护呼吸机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应按时翻身、变换体位、协助排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如呼吸功能不全、可酌情作辅助呼吸。注意保暖,必要时予以抗生素。 (二)褥疮的防治: 1.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1)避免局部受压。每2小时翻身一次,动作应轻柔,同时按摩受压部位。对骨骼突起处及易受压部位可用气圈、棉圈、海绵等垫起加以保护。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和出汗过多者,要经常用温水擦洗背部和臀部,在洗净后敷以滑石粉。 (3)保持床面平坦、整洁、柔软。 2.褥疮的治疗与护理。主要是不再使局部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创面处理。 (1)局部皮肤红肿、压力解除后不能恢复者,用50%酒精局部按摩,2~4次/d,红外线照射10~15分钟,1/d。 (2)皮肤紫红、水肿、起疱时,在无菌操作下抽吸液体、涂以龙胆紫、红外线照射2/d。 (3)水疱破裂、浅度溃烂时,创面换药,可选用抗生素软膏,复盖无菌纱布。 (4)坏组织形成、深度溃疡、感染明显时,应切除坏组织,注意有无腔,并用1:2000过锰酸钾或双氧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进行清洗和湿敷,伤面换药,红外线照射。创面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如创面清洁、炎症已消退,可局部照射紫外线,用鱼肝油纱布外敷,促进肉芽生长,以利愈合,如创面过大,可植皮。 (三)尿潴留及泌尿道感染的防治:尿潴留阶段,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每4小时放尿一次,并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4%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d。鼓励病人多饮水,及时清洗尿道口分泌物和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周更换导管一次。泌尿道发生感染时,应选用抗生素。 (四)预防便秘:鼓励病人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可服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五)预防肢体挛缩畸形,促进机能恢复:应及时地变换体位和努力避免发生屈曲性瘫痪。如病人仰卧时宜将其瘫肢的髋、膝部置于外展伸直位,避免固定于内收半屈位过久。注意防止足下垂,并可间歇地使病人取俯卧位,以促进躯体的的伸长反射。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和自主运动,并积极配合按摩、理疗和体疗等。 如何治疗: 一、抗炎: 早期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溶于5%或10%葡萄糖液500ml中),1次/d,7~10次一疗程。其后改为口服强的松30mg,1/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二、脱水: 脊髓炎早期脊髓水肿肿胀,可适量应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0ml静滴,2/d;或10%葡萄糖甘油500ml静滴,1/d。 三、改善血液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ml静滴,1/d,7~10次一疗程。 四、改善神经营养代谢机能: VitB族、VitC、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辅酶Q10等药物口服,肌注或静滴。
7、脊髓炎的危害有哪些?
脊髓炎具体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呢?
第一,脊髓炎会让患者出现瘫痪,通常截瘫是比较常见的,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严重的患者是需要卧床的,自己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如果脊髓炎受累的节段比较向上,影响到了颈髓,患者甚至会出现四肢瘫痪,出现呼吸功能的障碍,会因为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第二,脊髓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在脊髓受损平面以下不能感受到痛觉,不能感受到温度觉。
第三,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比如出现肠梗阻,出现尿潴留等。除此之外脊髓炎患者如果出现卧床,还会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那么生活中如何预防呢?
第1点,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改善机体的免疫力,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是很少患有脊髓炎的。
第2点,一定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出现消化系统的感染,一旦出现呼吸系统或者是消化系统感染,有可能导致免疫反应出现异常,产生异常的免疫细胞以及抗体,破坏脊髓,导致脊髓炎的发生。
第3点,患者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水果,多吃蔬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除此之外,如果既往有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要注意保证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还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一些免疫调节药物,来预防这一系列疾病的复发。
8、脊髓炎的危害
脊髓炎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发病急骤,可以在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完全性截瘫,还可以能在数天至十几天后逐渐发展至全瘫。一、运动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二、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
三、植物神经障碍:
脊髓休克期,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尿容量可达1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
9、脊髓炎的用药?
脊髓炎概述 脊髓炎系脊髓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能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脊髓炎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多青壮年发病,病前两周内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有受凉、过劳、外伤等发病诱因。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背痛和束带感,尿潴留和大便失禁。 二、体检发现: 有脊髓横贯损害的表现: 1.早期因"脊髓休克期"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休克期后(3-4周)病变部位以下支配的肢体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2.病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部分可有病损平面感觉过敏带。 3.植物神经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克期后呈现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结,阴茎异常勃起。 三、脊髓炎辅助检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2.脑脊液压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信号异常。 四、脊髓炎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硬膜外脓肿、脊柱结核、脊柱转移性肿瘤、视神经脊髓炎、脊髓出血鉴别。 五\脊髓炎治疗措施 1、早期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每日一次,7-10d后如病情稳定改为强的松30mg口服。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减量。 2、20%甘露醇250ml静滴1次/d脱水,706代血浆500ml静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环。 3、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族制剂和胞二磷胆碱等神经营养药物。 4、适当选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5、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肢体畸形。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急性起病的脊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常发生在胸段脊髓,如果病变仅侵犯几个节段脊髓的灰质和白质,称为横贯性脊髓炎,如果病变不断地向上发展,则称为上升性脊髓炎。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因病毒感染后机体的自体免疫反应所引起。也有少数病人是在疫苗接种后发病。外伤、过度疲劳可以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脊髓炎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以春、冬季较为常见。多数病人在脊髓炎发病之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例如有发热、咳嗽、全身酸疼等症状。 脊髓炎的症状常为急骤发生,往往先有胸背或腹部酸痛、束带感(好象有一根带子紧束在身体上的感觉)。双下肢软弱乏力,行走困难,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展至完全瘫痪。同时,两下肢也感觉麻水,在脊髓病变节段水平以下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大小便潴留或失禁。在病损节段水平以下有皮肤无汗或少汗、苍白、干燥、趾(指)甲松脆等表现。如颈段脊髓也受到损害,则上、下肢都可瘫痪,甚至还可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颈段脊髓受累后呼吸肌也导致瘫痪。此为十分严重的情况,应将病人迅速送医院抢救。 瘫痪的肢体,在病程的早期为弛缓性瘫痪,亦称软瘫,此时肢体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经1~3周后,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痪,亦称硬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阳性。患者经适当的治疗后,度过了急性期,多数病人其瘫痪肢体的肌力可逐渐恢复,约有半数病人在病后几个月内可以站立、行走。 化验检查可发现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腰椎穿刺作压颈试验显示椎管腔通畅,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及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加,细胞增多主要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脊椎X线片显示正常。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但也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硬脊膜外脓肿、脊椎结核等,有时易与急性脊髓炎混淆,需要由医生作仔细鉴别。 患了急性脊髓炎的病人应该给予怎样治疗呢?首先,应重视护理,因为病人的肢体瘫痪,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臀部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需要良好的护理。应经常帮助病人翻身,保持被褥清洁、柔软。如果有排尿障碍,需给予导尿,最好是保留导尿。并应用0.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每次100毫升,每4~6小时一次。放入上述冲洗液后保留30分钟再放出,再将引流管夹住,使膀胱内保持一定容量,防止痉挛性小膀胱的发生。因为病人的肢体既不能自主地活动又往往感觉丧失,所以要防止烫伤。对于肢体长期瘫痪的病人,足部因经常受棉被压迫而容易发生足下垂,因此,应在足部置放护架。在药物治疗方面,于急性期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加氢化可的松2O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置于葡萄糖水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续7~10天,以后可改为强的松口服。维生素B族,地巴唑、神经细胞活化剂均可应用。此外,可应用中医中药,于急性期可给予清热解毒药,如银花、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芩、知母、泽泻、生甘草、牛膝等,煎场服用。如有呼吸肌瘫痪,出现呼吸困难,应给予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需作气管切开。还应注意合并症的治疗,如褥疮、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体疗和针灸对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很有帮助,在病程早期对瘫痪肢体作按摩、被动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当肌力有所恢复时应鼓励病人作力所能及的主动运动,促使肌力早日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