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分哪几个种?
盘点8种冬春常见传染病
[麻疹病毒]袭击5岁以下幼儿
麻疹俗称“出麻”,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粘膜有麻疹粘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为主要表现。多见于8个月以上到5岁的婴幼儿。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总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了。
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麻疹病毒存活在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内,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可随空气进行传染,不过麻疹病毒比较脆弱,在空气中不能存活很长的时间。该病毒在公共场所的传染性很强,建议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少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去。
■预防麻疹的方法:
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龄时初种,7岁时再加强接种一次。
2、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儿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制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3、冬春季节,用马蹄(荸荠)、红萝卜煎水服,每周1-2次,亦有预防作用。
[风疹病毒]早期感染可致胎儿畸形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儿童集体机构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症状和麻疹样皮疹,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孕妇如果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严重的全身感染并致畸形,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预防风疹的方法:
1、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主要对象应是15个月以上的小儿及儿童、易感育龄妇女。
2、妊娠早期孕妇应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如已接触并经风疹病毒抗体测定阳性者,应终止妊娠;阴性者可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一般的丙种球蛋白无预防作用。
[流脑]起病最急及时就医
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引起脑膜及脊髓膜发炎。它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5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脑流行期间,绝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
流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等症状,在胸、背部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因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医,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48小时危及生命。
■预防流脑方法:
1、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被褥勤洗、勤晒,流脑流行时不要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家串门。
2、预防流脑最好的办法是接种流脑多糖体疫苗,一般接种后5-7天抗体水平就上升,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维持3-4年;如在流脑流行的季节前一个月,对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普遍进行一次流通脑多糖体疫苗注射,可预防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3、流脑是儿童中多发传染病,小学、幼儿园、托儿所要做好晨检,发现可疑病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并做好隔离和其他儿童的预防工作。
[猩红热]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猩红热为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后出现咽峡炎及全身皮肤细小皮疹,疹退后皮肤出现片状脱落,少数患者于发病后2-3周发生非化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等。
■预防猩红热的方法:
1、隔离患者,特别是要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执行。
2、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尤其是体弱及免疫力功能低下者,可服用磺胺类药或注射青霉素。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易流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流行广泛,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流感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弱,在56℃30分钟条件下易被灭活,在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100℃1分钟即被灭活,但在0~4℃能存活数周,在-20℃真空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对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敏感。
■流感的预防方法:
1.管理传染源:病人就地隔离,隔离至退热后2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要用漂白粉、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室内通风,流行期间禁止大型聚会。
3.保护易感人群:有条件时疫苗接种和流行期间药物预防。
[水痘]常在儿童中集体流行
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另一种是接触传染,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多见于1~6岁的小儿,水痘传染性很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
■水痘的预防:
患了水痘的病儿一经确诊,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水痘在目前还未普遍施行自动免疫,因此预防水痘主要靠隔离好病儿,尽可能避免健康儿童与患水痘的病儿接触。
[肺结核]易感人群在增加
肺结核是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又称“白色瘟疫”,曾经在80年代被认为人类已经基本征服的疾病之一。但在90年代又卷土重来,易感人群的数量也在增加。它对机体的侵袭,以及对人体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以及接触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内父母或祖父母等长辈有结核病,儿童较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肺结核的预防: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除此之外还可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护人员是高危人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高于38摄氏度)、头痛、乏力和咳嗽,部分病人有呼吸加速、气促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早期白细胞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影像学显示肺炎性改变。该病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是本病高危人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2)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稳定情绪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保持办公室和居所的空气畅通,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
(4)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结合自身情况,可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类药物。
(6)尽量不到医院探视高烧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视时必须戴医用口罩。
(7)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导致传染病流行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传染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患者无疑是重要的传染源,但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即出现症状的患者)只占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隐性感染者与病原携带者在一些传染病中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环节二: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或方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还有些传染病可以经水和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播。经蚊虫等叮咬,即虫媒传播,以及血液和体液等途径也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环节三:人群易感性即人体对某种传染病免疫力低下或缺乏,不能抵御某种病原体的入侵而染病。某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占总体人群的比例越高,则这种传染病越易于发生和传播,该病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为何传染性疾病多发在冬春
专家指出,因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人们多集中在室内活动,互相接触机会较多。由于门窗关得较严,空气不流通,室内温度较高,给存在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据实验室研究,在污染严重的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就存在着数以百计的各种微生物。另外,由于病人或带菌(毒)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使集居于室内的人们易于互相传播;流感、腮腺炎、白喉等亦可通过食具、用具、玩具等传播。再就是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当从温暖的室内外出时,骤然吸入大量冷空气,冷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及吞噬细胞功能也随之降低,这时潜伏在呼吸道内的各种病菌也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http://.网络.com/question/2286087.html
2、《传染病学》考查课试题,帮忙做一下。谢谢
41果酱样C
42共同进餐者D
43HBcAg C
44预防接种C
45颈腰段B
46已退热过,复发C
47已感染标志、病毒在复制,传染性E
48结合血氨C
49典型临表为发热咽峡炎皮疹草莓舌在初期杨梅舌在两到三天后C
50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D
二
1传染病的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猩红热的主要病理变化: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
3造成血吸虫病传播必须具备:待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孳生;人畜接触疫水
三
1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SALF临床表现:15天-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状,如极度乏力、性格改变、烦躁、明显的出血现象、黄疸的进行性加深、消化道症状、肝臭、扑翼样震颤、肝浊音界的进行性缩小、PT显著延长、TBil日上升〉=17.1umol/L、胆酶分离、血氨升高等。脑病型先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腹水型先出现腹水及相关;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出现肝肾综合征者预后极差等。
2霍乱的疑似诊断标准:(1)具有典型霍乱症状的首发病例,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2)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患者有明确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具有以上之一者。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可作否定诊断。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
4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多数传染病中其数量超过显性感染十倍以上。结局可为无症状带菌者,或病原体被清除获得特异性免疫。
5麻疹出疹的时间:典型麻疹第二期--出疹期,病程的第3-4天,2-3天遍及全身,达高峰后,常于1-2天内好转,1-2周后斑消失。
顺序: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下--胸、腹、背、四肢,最后--手掌、足底。达高峰后好转,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
皮疹形态特点:起初--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大小不等,约2-5mm直径,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高峰时--可融合、颜色转暗,部分可为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色;达峰消退后起初为浅褐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1-2周后斑消失。
四
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表现:发热(常39-40。C多为稽留或弛张)、全身中毒症状(全身酸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毛细血管损伤(充血、出血、渗出水肿征)和肾损害(蛋白尿、镜检管型)。
其治疗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近治疗;并注意防治休克、肾衰、出血
2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初期症状(发热、头痛、倦怠、食欲低、恶心、呕吐、嗜睡)加重,突出表现脑实质受损症状--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循环衰竭,其中高热呼衰抽搐是极期的严重表现。
3乙肝血清标志物及其意义: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只标志已经感染病毒,不标志病毒复制的有无、程度、传染性强弱;
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是否有免疫力,特别是注射疫苗者为阳性,是正常的;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标志病毒被复制,持续3月以上有转慢性的倾向;
HBeAb乙肝病毒e抗体,标志病毒复制的减弱或停止,不能认为其已无传染性;
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标志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中,(HBcAg核心抗原难以监测)
上为乙肝两对半检查,现声称应改为三对半,应增加:
HBcAb-IgM核心抗体IgM,标志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
HBcAb-IgG核心抗体IgG,提示感染后;
前S1抗原,标志病毒复制。等
3、传染病是有指什么引起的?
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造成的疾病。遗传病在上、下代之间按一定方式传递,同时,遗传病的发病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因素。现在已被认识的遗传病有5000多种,包括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化病、血友病、白化病等等。遗传病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也严重影响人口素质。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遗传病已经能够治疗,特别是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促使了分子医学的诞生,开始应用基因疗法治疗遗传病。预防遗传病患儿的生出,是极为重要的。现在应用羊膜穿刺等胚胎检测技术,在怀孕的初期,就可以确定胚胎是否有遗传缺陷。如果有缺陷,就采取堕胎。禁止近亲结婚,是减少遗传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遗传病主要特点
遗传病是因遗传基因或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的疾病。遗传物质只能在有血缘关系的成员中传递,并且受累个体可能在受精卵时期即已获得了致病基因,保持到终身。因此遗传病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病,或者一对夫妇反复生育患同样病的病孩。
②垂直传递性。遗传病只在血缘亲属中自上代往下代传递,无血缘的家族成员不受影响。血缘亲属中也不能横向传递,如哥哥不能传给弟弟。
③先天性。这些基因大多可能在胚胎期已经发挥了致畸的作用。遗传病患者大多在母体内即已患病,很多遗传病患者在出生前或出生之时就有明显症状或畸型。
④终身性。终身性意味着两点:
其一,对大多数遗传病还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一旦病情发生,很难彻底纠正或根治;
其二,主要是指无法改正患者的致病基因。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内外科技术及当今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
技术,在某种程序上可以改善甚至完全纠正临床症状,但是其致病基因仍保持终身,并通过生殖传给子女。
冬春季节是各种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近两年来,非典型肺炎(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都在此季节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给我们的健康敲响了警钟。但是专家认为,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勤于锻炼身体,很多传染性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本报记者特邀沪上权威感染病学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缪晓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卢洪洲博士,就冬春季节常见的麻疹、风疹、流脑、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结核和非典型肺炎等传染性疾病为读者一一解析。
专家认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来传播,因此,日常生活中是有对策来避免它的。以下八大对策供参考。
1、避免受凉
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
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
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3、补充营养
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冬季气候干燥,空气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注意多喝水。
4、生活规律
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加强锻炼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6、个人防护
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出门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尽量少到拥挤的场所。
7、免疫预防
流行季节前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8、及早就医
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别不当回事,更不要胡乱吃药。
盘点8种冬春常见传染病
[麻疹病毒]袭击5岁以下幼儿
麻疹俗称“出麻”,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粘膜有麻疹粘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为主要表现。多见于8个月以上到5岁的婴幼儿。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总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了。
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麻疹病毒存活在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内,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可随空气进行传染,不过麻疹病毒比较脆弱,在空气中不能存活很长的时间。该病毒在公共场所的传染性很强,建议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少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去。
■预防麻疹的方法:
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龄时初种,7岁时再加强接种一次。
2、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儿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制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3、冬春季节,用马蹄(荸荠)、红萝卜煎水服,每周1-2次,亦有预防作用。
[风疹病毒]早期感染可致胎儿畸形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儿童集体机构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症状和麻疹样皮疹,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孕妇如果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严重的全身感染并致畸形,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预防风疹的方法:
1、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主要对象应是15个月以上的小儿及儿童、易感育龄妇女。
2、妊娠早期孕妇应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如已接触并经风疹病毒抗体测定阳性者,应终止妊娠;阴性者可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一般的丙种球蛋白无预防作用。
[流脑]起病最急及时就医
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引起脑膜及脊髓膜发炎。它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5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脑流行期间,绝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
流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等症状,在胸、背部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因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医,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48小时危及生命。
■预防流脑方法:
1、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被褥勤洗、勤晒,流脑流行时不要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家串门。
2、预防流脑最好的办法是接种流脑多糖体疫苗,一般接种后5-7天抗体水平就上升,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维持3-4年;如在流脑流行的季节前一个月,对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普遍进行一次流通脑多糖体疫苗注射,可预防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3、流脑是儿童中多发传染病,小学、幼儿园、托儿所要做好晨检,发现可疑病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并做好隔离和其他儿童的预防工作。
[猩红热]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猩红热为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后出现咽峡炎及全身皮肤细小皮疹,疹退后皮肤出现片状脱落,少数患者于发病后2-3周发生非化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等。
■预防猩红热的方法:
1、隔离患者,特别是要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执行。
2、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尤其是体弱及免疫力功能低下者,可服用磺胺类药或注射青霉素。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易流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流行广泛,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流感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弱,在56℃30分钟条件下易被灭活,在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100℃1分钟即被灭活,但在0~4℃能存活数周,在-20℃真空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对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敏感。
■流感的预防方法:
1.管理传染源:病人就地隔离,隔离至退热后2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要用漂白粉、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室内通风,流行期间禁止大型聚会。
3.保护易感人群:有条件时疫苗接种和流行期间药物预防。
[水痘]常在儿童中集体流行
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另一种是接触传染,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多见于1~6岁的小儿,水痘传染性很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
■水痘的预防:
患了水痘的病儿一经确诊,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水痘在目前还未普遍施行自动免疫,因此预防水痘主要靠隔离好病儿,尽可能避免健康儿童与患水痘的病儿接触。
[肺结核]易感人群在增加
肺结核是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又称“白色瘟疫”,曾经在80年代被认为人类已经基本征服的疾病之一。但在90年代又卷土重来,易感人群的数量也在增加。它对机体的侵袭,以及对人体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以及接触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内父母或祖父母等长辈有结核病,儿童较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肺结核的预防: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除此之外还可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护人员是高危人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高于38摄氏度)、头痛、乏力和咳嗽,部分病人有呼吸加速、气促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早期白细胞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影像学显示肺炎性改变。该病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是本病高危人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2)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稳定情绪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保持办公室和居所的空气畅通,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
(4)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结合自身情况,可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类药物。
(6)尽量不到医院探视高烧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视时必须戴医用口罩。
(7)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导致传染病流行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传染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患者无疑是重要的传染源,但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即出现症状的患者)只占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隐性感染者与病原携带者在一些传染病中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环节二: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或方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还有些传染病可以经水和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播。经蚊虫等叮咬,即虫媒传播,以及血液和体液等途径也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环节三:人群易感性即人体对某种传染病免疫力低下或缺乏,不能抵御某种病原体的入侵而染病。某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占总体人群的比例越高,则这种传染病越易于发生和传播,该病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为何传染性疾病多发在冬春
专家指出,因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人们多集中在室内活动,互相接触机会较多。由于门窗关得较严,空气不流通,室内温度较高,给存在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据实验室研究,在污染严重的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就存在着数以百计的各种微生物。另外,由于病人或带菌(毒)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使集居于室内的人们易于互相传播;流感、腮腺炎、白喉等亦可通过食具、用具、玩具等传播。再就是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当从温暖的室内外出时,骤然吸入大量冷空气,冷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及吞噬细胞功能也随之降低,这时潜伏在呼吸道内的各种病菌也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4、脊髓炎的什么方面的疾病?
能够导致脊髓炎症的疾病有以下几种:1、急性脊髓炎,又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由病毒感染或者接种疫苗以后的继发性脱髓鞘炎症导致。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aqp4抗体阳性是这个系统疾病的共同特征,其病理基础也是自身免疫性的脱髓鞘炎症。3、多发性硬化症,大多数是脑部受累,也有部分患者可以累及脊髓,其特征是寡克隆带阳性。4、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一般单向病程,脑和脊髓广泛受累。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脊髓的炎性改变,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急性脊髓炎;常表现为受累脊髓节段的脊髓肿胀、水肿、炎症性改变,支配区域平面下的肢体瘫痪、大小便障碍、感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等;常见脊髓炎有化脓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急性坏死出血性脑脊髓炎、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结核性脊髓炎等;多发于青壮年及儿童,该病大多进展迅速,建议及早到专科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5、这件事情涉及到我生命危险,请务必认真回答!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而致的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感染后多以发热起病,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
个别重症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手足口病与口蹄疫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经皮肤黏膜传染。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潜伏期2-7天,可以通过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
EV71不同于SARS
SARS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它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所有的人群接触后都可能会被传染而发病,而且SARS病死率非常高。
而从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情况来看,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另外,EV71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隐性感染,即感染了这个病以后绝大多数人仅会有一些轻微症状,成人大多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其病死率低于SARS。因此,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正确认识EV71感染
手足口病并非全由肠道病毒EV71所致。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会产生变异,比如以往在上海地区流行的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是柯萨奇A16型,其所致病情轻微,属于自限性疾病。而目前安徽阜阳流行的手足口病是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所以,即使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也不必过于惊慌,需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检查,只有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离出EV71病毒、EV71核酸检测阳性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才能确诊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
患儿细护理
目前,对于本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对于疑似患儿需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病期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
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刺激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患儿须有足够休息,皮肤、手脚要洗干净,指甲剪短,保持衣被清洁。不要让孩子搔抓皮疹,以免感染化脓,对已破溃的疱疹可用龙胆紫涂抹。发烧患儿可口服退烧药、维生素C和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等,亦可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清瘟解毒丸等。
阻断传染源
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儿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会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也可造成感染。此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会发生感染。
预防需尽量阻断上述传播方式。首先,对于接触传播,需加强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消毒效果不好,而用碘酒或者氧化剂都可以杀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还可通过紫外线照射、高温晒蒸煮来杀掉病毒。
其次,对付呼吸道传染,可以采取多通风的方式,这样即使有病毒扩散,因空气中的病毒量降低,就可以不致病。比如在开放的环境里,即使接触距离近一些也可能问题不大。相反,在密闭的环境里面哪怕一两米的距离,传播危险也会大大增加。
最后,需要加强饮水和食物的消毒。EV71和其他一些肠道病毒不怕酸,胃酸无法杀掉它们,所以当水源被污染后就比较容易出现大的肠道传染病流行。
家长须注意
防治EV71感染,家长们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若非必要,在肠病毒好发季节,尽可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其是已经爆发感染的疫区;
2. 加强孩子个人卫生。勤洗手,定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
3.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换衣,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4. 家中有人感染肠道病毒时,应予适当隔离以减少传染机会。
5. 孩子一旦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切记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
6、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什么病?
本病是一种以侵害雏鸡为主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病雏运动失调和震颤(特别是头、颈部),故最早称本病为“流行性震颤”。
病原体是属于RNA病毒科肠病毒属的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其对氯仿、乙醚、酸、胰蛋白酶等均有抵抗力,对冰冻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强,病毒在粪便中能存活4周以上。病毒的自然宿主为鸡、火鸡、野鸡和鹌鹑等。一旦发病,病毒在环境中很难消除。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幼鸡。本病的传播性极高,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病鸡和带毒鸡通过粪便大量向外排毒,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易感鸡,使之感染发病;直至感染后3~4周内所产的蛋均带毒,入孵则有死胚和带毒雏。有的雏鸡在出壳不久即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的雏鸡发病为10%~20%,最高达60%以上,死亡率平均为10%左右,有的可超过50%。成鸡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仅为短时间(2周左右)的减蛋,而后恢复正常。耐过的成鸡可产生长期的免疫力,且可经种蛋传递给雏鸡,雏鸡的母源抗体可维持6周左右,这种雏鸡在易感期内获得一定的保护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冬春季。
(2)临床症状
病的潜伏期在接触感染的鸡最少为11天,经胚胎传递的鸡为1~7天。被感染的胚虽不会马上死亡,但生长缓慢、胚胎麻痹,肌肉萎缩无力,80%的胚不能啄破卵壳而死亡。自然暴发多见于1~2周龄的雏鸡。病初表现精神不振,尔后发生渐进性运动失调,严重的病鸡不能起立或站立,有的不愿行动或以飞节着地行走;头颈呈阵发性震颤,有的还出现晶状体浑浊或瞳孔反射消失;病雏始终有食欲,但因不能行走与站立,饮食不便,往往被踩死或衰竭死亡,病程一般5~7天,若精心护理病程可延长,促使部分鸡康复。成鸡感染后仅见到1~2周减蛋,常不为人注意。
(3)剖检变化
病理剖检没有特征性变化,肉眼病变只有腺胃的肌肉层有一种白色小病灶,成年鸡看不到任何损害。有的病例可见到神经组织肿胀和变性。
(4)实验室诊断
根据疾病仅发生于3周龄以下雏鸡,无明显肉眼病变而震颤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以及药物防治无效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试验。
①琼扩试验
用禽脑脊髓炎抗原测定发病中后期鸡血清中抗体,若抗原与血清孔间出现清晰可见的沉淀线(有时血清效价较高),可判为阳性。
②雏鸡接种试验
取被检病鸡的脑制成悬液,加双抗处理后接种健康易感雏鸡脑内,若在10天后出现与病鸡相同症状,可做出诊断。
③鸡胚接种
将病雏脑制成悬液,加双抗处理,接种5~7日龄易感鸡胚(应无本病病原)卵黄囊,继续孵化出雏,该试验雏如在10日龄内出现脑脊髓炎症状,即可做出诊断。
7、传染性脑脊髓炎有什么流行特点?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俗称流行性震颤,是一种侵害幼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部震颤为特征。
该病可自然感染鸡、雉、鹌鹑和火鸡,各种日龄均可感染,但一般只在雏禽才有明显的症状。该病有很强的传染性,鸡只感染后通过粪便向外排毒时间约5~10天,加之该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使传染保持很长时间。垫料等污染物是同栏鸡与鸡之间、鸡栏与鸡栏之间、鸡舍与鸡舍之间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也可把感染引入有易感鸡群的其他鸡场。有资料认为,产蛋母鸡感染后20天内所产的种蛋内均带有病毒,一些孵出的雏鸡将在1~20天内陆续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日龄不同的多批次种鸡共存的鸡场,孵出的雏鸡一般不易发生本病。